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新的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课程理念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地理教学中。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作用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教育学界特别是师资培训中得到运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
  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只是一种教学技能、技巧,或者说一系列教学步骤的运用,而且在这其中,方法所依赖的内容——教学材料,也需有所
  区别,它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内容编排体系。此外,这种方法不单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
  也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它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实际生活场景所作的准备,学生及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
  由此,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
  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進行探讨。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案例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
  (2)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
  (3)借助于案例,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4) 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5)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三、探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及能力目标
  1.探究地理问题的方法
  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对地理问题探究能力的课堂实践
  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以系统地理原理为主要内容。但教学中为了真正掌握原理,必须有区域案例做依托,这些案例可以不求区域的大小一致,但求特征的典型,以能充分反映原理为准绳。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一方面体现出是一些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的事实,而这些事实正是别人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是原理与案例有机结合的典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程中的典型案例。
  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直观化,把它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之中,学生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地理原理分析,探究新原理的形成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对课文相关内容起到诠释、证实、应用等作用,重视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有的放矢地对灾害的成因、分布、灾害与防灾减灾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究,注重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加工、发布、交流等能力,达到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
  然而,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案例虽然典型但毕竟有限,而且有些案例离我们学生周围的地理环境很远,没有一种熟悉感,使到案例教学的效度就未能很好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自己编写一些学生熟悉的案例。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对于知识连贯性强、基本概念的灌输等方面的知识,案例教学就无法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必修一的自然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相对比较少。课堂教学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追求,力求做到教学目标的最高的达成度。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分析  1.语言知识目标  单词:wolf,sheep;句型:Are you …? Yes,I am./No, I’m not.  2.语言技能目标  ①能熟练地听、说、读、写单词wolf、sheep;  ②能熟练掌握核心句型Are you …?询问别人的身份,并能用Yes,I am./No, I’m not回答;  ③在运用本单元的核心问句、答句中能够正确转换人称I和you;  ④通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期刊
教學理念
期刊
一、教学目标设计  ⒈知识与能力: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用反证法证明简单问题的推理技能和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背景材料激发学生认识反证法的渴求,了解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几类命题。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以“2 惨案”的背景材料为载体,学习希帕索斯追求真理的智慧、毅力和不畏强权的奋斗精神,感受数学研究的过程
期刊
一、课标要求  (1)平方差公式的推導。  (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论证。  (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理解: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平方差公式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运用平方差公式。  2.教学方法设计: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在刚接触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计算之后,从一般的计算中抽象出特殊形
期刊
主题与背景:  2011年10月25日,我市组织了高一化学学科连片教研,我们片区的四个中学都派出教师进行讲课、互评、交流,为了展示我校的教学成果,我校在此之前在化学组内进行讲课教师的选拔。我在赛讲中获得了同组教师的一致好评认可。  情景描述:  这一课时的前面部分,把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统一为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从化合价的角度定义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写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听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唱。  2.师:孩子们,听完这首歌你最先想到
期刊
一、激情导入,感悟美好的生命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如果用心去观察,去感悟,你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命。这些生命无处不在。这美丽的大自然,多姿的人类社会就是由这多种多样的生命构成的。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去感受生命的美丽。  1.师:在这段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生自由谈。  3.小结:鸟翔鱼游,草长虫鸣,花开树茂,
期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和9 的数感,体会8 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 和9 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 和9的序数含义。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8和9的含义。  教学难点:  8和9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谈
期刊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