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要表演节目,小红做了5朵花,小兰做了3朵花,怎样分才是他们手中的花一样多?
  学生先思考再说一说,然后在幻灯片上移动。
  教师提问:现在每人都有4朵花,这个4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
  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教师:平均数在生活中用的很广泛,只要这节课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探讨,会学到很多与平均数有关的知识。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景图。
  师:运动会上,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 我们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
  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图,学生读题,说你获取那些信息?能提出一个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
  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
  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
  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组织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案
  要求: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几种方法?
  (1)你们组有几种方法,和你的组员说一说。
  (2)把你的想法或做法的过程说出来或写出来。
  3. 学生汇报
  预设: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個了;
  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学生上讲台在幻灯片上移动)
  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
  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
  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生:同样多。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
  师:怎么算呢?教师把学生做的用手机拍上发到幻灯片上。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52表示什么?
  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
  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
  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跟踪练习: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分析:平均数9与真实数据的关系?(大于,等于,小于)因此,平均数容易收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有些比赛,为了公平,往往去掉一个最低分和最高分。
  猜一猜: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4.再次探究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那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也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5.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如果两个组的人数不同,用总成绩来比较就不合理;用平均数来比较就不会受到统计人数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因此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独立练习
  选一选:课件出示2014年小刚家个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 )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四、拓展应用
  五、建构体系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其他文献
光阴荏苒,转眼我的广东省高中政治教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先后完成了来自全省各地市六批次高中政治骨干教师跟岗学员的培训工作,名师工作室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实验室,也不是精心呵护的温室大棚,无论是成员层次的组成、研究方法的运用,它都应该成为从科研成果到实践运用的纽带与桥梁,更好地、更多地为普通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帮助与保障,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我也把工作室作为自己提
期刊
今年四月份,我校举行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我们语文组四位教师分别讲授了成语﹑病句﹑诗词鉴赏﹑小说阅读四种复习课例。评课领导指出的共性缺点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高考指导课,没上出语文课的特点——情感美。此后的教学实践中,我重视这个问题的摸索,探究了这一课题,写成此篇,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广大教师摒弃了许多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然而,受高考的制约,还是会不自觉地回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从多角度和层面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教材核心内容及其价值  通过把握手法,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多角度和层面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李商隐秾丽朦胧的诗风。另外,学习这两首诗对于本单元和高中
期刊
案例描述:  《剃头匠》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外拓展阅读文章,这一单元文章的主题是“当代视线”。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净化学生的心灵,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丰富的人情美与趣味。  《剃头匠》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通俗易懂而又饱含深情,再加生动贴切的描述,可谓情文并茂。作者将剃头匠与现代理发师对比,指出科学技术发达了,商业性的服务增多了,对顾客来说,应该有更高的享受。但在作
期刊
教學目标
期刊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研究发现:化学方程式规范而正确的书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关系,也同时体现着化学学科的思想与智慧。但班内学生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正确率较低,部分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也缺乏方法和技巧,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导致失去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再者,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同时此内容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看问题的意识。  2.探究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3.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4.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有机渗透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1.关于蒸发现象及其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2.实验材料:温度计、纱布、电子表、酒精灯、三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向城市,尤其是比较贫困的山区。“留守儿童”这个数量不少的群体就产生了。它代表的是一大群缺少父母呵护和关心的儿童,这样的儿童更容易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在本班,共34人,其中留守儿童达22人。这些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隔代教育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祖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没有
期刊
一、教学目标分析  1.语言知识目标  单词:wolf,sheep;句型:Are you …? Yes,I am./No, I’m not.  2.语言技能目标  ①能熟练地听、说、读、写单词wolf、sheep;  ②能熟练掌握核心句型Are you …?询问别人的身份,并能用Yes,I am./No, I’m not回答;  ③在运用本单元的核心问句、答句中能够正确转换人称I和you;  ④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