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职业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对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中显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提出了破解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026-02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引擎。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对教师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透视与思考,提出了若干破解问题的建设性策略。
  一、聚焦问题,寻求突破
  当今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是,整体来看,师资队伍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够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职校教师素质还需明确定位
  在职业学校,还有一部分人员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理解不准确。其实,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职校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还有专业领域学术研究能力和独到见解。即应具备职业型、师范型、学术型等综合素质。
  (二)师资培养层次还需精准到位
  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教师来源等方面的不匹配,教师培养需要分层进行,培训任务工作量大。一是职称结构偏低。教师多为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多,缺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二是年龄结构失衡。学校招生规模的连年增加带动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这些年轻教师都需要进行入职培训和岗位历练。三是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行业经历明显不足;那些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欠缺。因此,纵观师资现状,需要构建行业与学校之间相互支撑的多元结构来解决职校教师素质能力分层提高的短板问题。
  (三)师资培养模式还需重新构建
  就目前职校师资的来源情况看,主要有师范院校、普通综合高校、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等来源,这些来源的职校教师不论从教学能力还是职业能力,都还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化需求,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不够明显。职业型、师范型、学术型职教师资的培养需要多方力量合作完成,而目前的培养机构之间互补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单位间的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职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职校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形成需要完善。目前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在促进职教事业的发展上功不可没,但其局限性在发展中也显露出来。“双师型”教师凸显了职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弱势是对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重视不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学术能力也必不可少。构建职业型、师范型、学术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是教师培养模式的更新迭代,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追根求源,破解难题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职业教师地位也未能达到应有高度,导致职业教育岗位人才短缺。已经在职教岗位上的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参加培训的时间不足。综合来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评价标准需科学
  一是教师对应具备素质的理解不统一、不准确;二是教师职称晋升中重视论文发表、轻视实际应用,容易导致培养方向的偏离。所以,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来指导教师培养工作。
  (二)培训基地需完善
  一是校内外实训基地,普遍存在设备老化问题,不能有效满足教师培养需要;二是尽管举办教师培训班确实很受教师欢迎,可是使用的培训教材的内容系统性不强,缺少用于职教教师素质培养的专门教材;三是行业参与的实效性仍需加强。所以,培训基地在设备保证的前提下,需要建立一套适宜的课程体系,加强行业参与培训的力度,以此来解决职校教师素质培养的实效性问题,确保培训效果。
  (三)培训机制需合理
  职业学校已经意识到了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可是已经形成的固有模式,使管理体系不完善和人性化管理不到位等問题愈加凸显。比如,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参加进修培训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培训扶持政策来保证教师培训时间,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尽快健全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是实现借助培训之力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举措。
  三、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一)树立新型职业教师观念
  加强职业教育政策的学习,树立新型的职业教师观。职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具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也需具有教育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还要具有专业领域学术研究能力和独到见解,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新型的职业教师观就是指教师要具有较好的行业职业操守、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备较好的师德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二)加强教师培养基地建设
  在培训基地建设中应该重视以下工作:基地所配备的设备和人才应该与职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和特色高度吻合;基地所使用的教材应该突出职教特色和更具系统性;基地所具有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应该在全国或者本地区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基地应该具备比较强的教师上岗的培训能力,并真正能空余出一部分的岗位来专门由接受培训的教师使用,使接受培训的教师能够尽快融入企业生产活动中来,实现零距离对接,保证培训效果。   (三)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最根本的关键所在。科学的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能够“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尊重、依靠、服务教师的基本思想,满足教师多层次的内在需求,特别是能满足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聘用、分配与考评机制,激发教师在教学、技能和科研提升方面的积极性,为教师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打通分层培养师资路径。多措并举,培育教师队伍。教师是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校要下大力气,广开门路,培养师资,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有力的人力资本。
  1.鼓励教师参加多渠道培训
  一是通过开展讲专业、说课程、优质课和教学能力比赛等方式培养教师,使年轻教师尽快得到成长;二是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优化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三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来综合培养教师岗位胜任能力。多渠道培养教师是专职教师培养的主要方式。
  2.通过传帮带实现以强带弱
  以老带新和以强带弱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开展师徒结对,安排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承担示范课的讲课任务,组织年轻教师主动听课并开展教学演练。经过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年轻教师获得实战教学经验,尽快胜任教育岗位。传帮带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手段。
  3.选送教师进行学习和深造
  一是逐年配备资金选送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不同层面的培训与学习,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学到手,回来后,再通过校内搞讲座和作报告等形式来进行推广与宣传,提升整体师资水平。二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派送教师到企业学习充电,并参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和管理,使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和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
  4.聘请专家到学校任教就职
  一是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技能名师到校任教,来带动校内教师技能的提高和保证学生技能教学的质量。这些聘请的专家和名师不但可以直接参与讲授课程和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提高教师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技能知识讲座,发挥一专多能的功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吸引专业带头人来学校工作,通过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既能解决学校专业人才缺乏问题,还可以带动教学团队一起成长。把专家聘到学校来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到校入职,能更好发挥优秀人才对教师培养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师资培养的助推器。
  四、抬头看路,找准方向
  (一)培养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打造”
  教师培养就是要遵循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的发展需求和愿望,给需要学习的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给需要提高授课水平的在职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给需要实践锻炼的教师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安排到企业岗位上进行學习,给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和条件。教育是慢中进行的艺术,教师的培养也没有捷径可走。
  (二)培养要采用机制促进,回归教育本质
  教师培养就是要建立一套良好的机制,激励和促进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朝高素质职业教师的方向发展。从更深的层面来看,高素质教师本应该是一种应有的回归,回归到了职业教育原有的本质。职业教育的原有的本质是就是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具备这些素养和能力。
  五、结语
  师资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师资培养的可行性探索,可以使培养质量实现新突破,能满足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需要,能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可以有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师资素质的整体提高和教师综合能力的充分发展,有利于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有利于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未来几年,是建设美丽祖国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种种需求,需要大批能够胜任新兴产业的专业人才,而这些新兴人才的培养又需要相应的专业化师资为其提供教学保障。相信职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崭新活力。
  总之,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学校自身做出努力,而且需要企业、社会、政府的广泛参与。而且,教师的培养应该贯穿教师的职业生涯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水平较高、数量充足的专兼相结合的职业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培养职业教师的制度保障。只要培养与机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能使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才会真正迎来职业教育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黄丽.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J].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2]张岩.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分析[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3).
其他文献
[摘要] 文化本身就是旅游的精神和灵魂,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和发展,对于实现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实现旅游产业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文旅融合则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从国家层面也愈加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多重因素作用之下,旅游专业课堂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古诗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旅游地理课程联系紧
[摘 要] 分析仪器分析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渗透、融合方式方法。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20-02   一、仪器分析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
[摘 要] 新时期党和国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针对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对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现有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的实践活动,中职学生往往因为生命健康意识淡漠引发异常行为等问题,同时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健康状况及身心特点
[摘要]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农村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农村职校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涉农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中肩负着振兴乡村、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农村职校涉农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双向发力,三方联动,四阶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从该模式入手,探究农村职校涉农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为农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 农村职校;涉农
[摘 要] 专业课程在职业院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有着重要地位,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互相渗透是价值塑造的实现途径。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特点,挖掘岗位思政要素,以城市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例,整合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提出“三入四式”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思政范式,设计五维评价体系,实现思政评价与课程知识、能力评价同步,以虚实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展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
[摘 要] 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扩招生源为研究对象,探索扩招背景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顺应产业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课程资源、教师团队等,为培养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关 键 词] 高职;扩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
[摘要] 随着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福建落地推行,学考成绩成为中职学生毕业和高职升学的重要依据。机械制图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考专业技能测试科目,其成绩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升学,如何提高成绩是师生共同的目标。探讨学考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策略,为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机械制图;学业水平考试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而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实现中学生教育公平的发展,对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先行研究者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对已有问卷进行修订,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修订完成的《中学生教育公平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今后中学生教育公平感研究提供有效工具。  [关 键 词] 中学生;教育公平感;问卷
[摘 要] 职业院校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堂,以德为本、寓德于技,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教学实践应用中,高职院校可依托“互联网+教育”共享课程平台,实施“四驱动”教学策略;工学结合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紧扣“1+X”证书制度试点,实现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关 键 词]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四驱动”
[摘 要] 福建省从2017年开始全省开始启动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是考试科目公共基础学科中的一门,占有相当的比重。中职语文教师在面对学生毕业升学的考试压力的时候,更需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以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教学现状,分析一线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困境,从教师细研课程标准和考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创新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教学策略进行思考,以帮助学生在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