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 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学生课堂参与度也引起了大多数人的重视。自主探究就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设置知识悬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因材施教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来阐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教学全过程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索实践中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探究;参与;教学全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勤思善问,不畏艰难,主动探索,勇于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很好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呢?
  (1) 了解学生是前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现状,还要了解学生生活的积累、情感与爱好、习惯与性格等等。
  (2) 尊重学生是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要解放学生的眼、耳、手、口、心等。据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看看,多说说,多玩玩,多做做,多演演,多画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勇敢积极地参与课堂,有没有人嘲笑是非常关键的,无论问题解决得如何,老师首先肯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即使不精彩,也应该受到鼓励。因此应树立孩子们在课堂中无所顾忌、参与无错的思想。
  (3) 激励学生是动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又有老师的外部激励和自我激励。外部激励有上课伊始时的提出目标,学生参与学习后及时的表扬与引导,下课时的点评,并对全班同学的课堂参与情况予以总结评比,以此来激励全体学生课堂中的积极参与。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更主动的学习、参与到课堂中呢? 
  1. 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选择和倾向,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自觉、自主学习的巨大动力源。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产生探求问题所在的求知欲,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方。因此,每个从事教学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在每堂课的开课之时,就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用一段精彩的导语,磁铁般吸引住学生,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为新课的展开预备良好的氛围。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也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 “找规律”一课(如图1)。
  图1
  新课伊始,我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通过小精灵聪聪邀请小朋友们去参观他们设计的房间这一情境来引入新课。在孩子们齐声赞叹房间美的同时,我将提出:“聪聪设计的房间里有什么规律?”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将集中到找规律上来,他们会发现:这两幅美丽的图案是有规律的。我顺势而就:对,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样的设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规律的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教学之中。
  2. 设置悬念,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可以很好地凝聚课堂注意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一些知识悬念,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使学生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如我在教学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华今年已经12岁了,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们有的情绪高涨,有的托腮沉思,对问题产生了“疑惑”,心理产生了悬念。我顺势引导:等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设置知识悬念,这样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
  3. 自主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动眼中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行获取知识。
  例如我执教的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中的方阵问题: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找出运动会中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然后提出问题: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你能自己尝试解答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跃跃欲试。此时,我提出要求: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在题单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学具(三张方阵卡片)摆一摆,最后将自己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汇报。这一过程,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全过程。(如图2):
  图2
  接着,学生纷纷到展示台上汇报:
  第一种:先算 10×8=80(人),再算80×3=240(人),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用最基础的方法解答,并能叙述解题思路。
  第二种:先算10×3=30(人),再算30×8=240(人),我将启发学生思考:10乘3等于30人表示什么意思?30为什么还要再乘8呢?当学生说到“大方阵”时,我故作疑惑,“大方阵”在哪里?这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不解之处。汇报的学生利用学具演示,将3个方阵横着合并成一个大方阵,在动手操作中,使得一部分学生理解解法“原来是先算出大方阵一行的人数,再算出三个方阵的总人数”。通过交流、演示,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到第三种解法。
  第三种:学生将3个方阵竖着合并成一个大方阵,先算8×3=24(行),再算24×10=240(人),我将及时追问:8乘3为什么得到的是24行?24为什么还要和10相乘?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我巧妙的利用课件演示、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极个别尚且存在疑问的学生理解第三种解法,以此辐射全班,开启思维的大门。
  “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甚至有的学生想到了第四种解法: 先算8×3=24(人),再算24×10=240(人)。“这种方法,不是和第三种相同吗?”其他学生纳闷起来。通过学生的回答,大家豁然开朗:我们可以将3个方阵竖着合并成一个大方阵,先求3个方阵一列有多少人,算式是8×3=24(人),再求10列有多少人,算式是24×10=240(人)。
  几种不同解法的提出,我都积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独特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学生理解不同算法时,给足学生时间去体会和思考,在这个在自己发现,主动交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领会了知识,其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知识内化的重要标准。学生有了兴趣、课堂有了氛围才能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关注每位学生,关注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
  参考文献
  [1] 孙喜亭.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质疑[J]. 早期教育. 2003(11)
  [2] 郑金洲. 课堂教学变革的十个要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11)
  [3] 孙清萍. 建构在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交往关系[J]. 当代教育科学. 2006(11)
  [4] 韩晓琴,康伟. 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的教学意蕴[J]. 教学与管理. 2010(03)
  [5] 赵翠兰. 我国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的调查——以F小学的个案为例[J]. 当代教育科学. 2010(08)
  [6] 刘尧,戴海燕. 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述评[J]. 教育科学研究.2010(06)
  收稿日期:2012-04-10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从课程的开设来看,现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还是很多人眼中的“小学科”,没有过多的教学时间,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的辅导,那么,怎样发挥有限地课堂四十分钟效率,也成了我们众多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
期刊
【摘要】几何教学是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图形表象的建立,图形特征的认识等等都需要广大教师用尽各种方法进行教授。不管是什么方法,能达到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好方法。  【关键词】各有所长;推陈出新   小学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空间观念。小学几何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变换、位置与方向认识、周长、面积与体积的
期刊
学生写作文历来是老师、家长犯难的事,学生更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阅读量小,生活经验少,作文无法,思想不深刻等诸多原因造成的。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新课程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写得快乐呢?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觉得,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  1. 创设环境 让学生快乐读书   万丈高楼平
期刊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的寓言故事,这对于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宣扬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这样的举措我们当然拍手称快。再加上寓言故事以小见大,讽喻性较强的特点,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进而提升其语文素养更是有着一定的基础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把我们自己的思路与体悟在授课过程中一棒子打死,强行灌注给学生,应该
期刊
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   1. 做好互动准备   1.1 动员。我们从作文批改,尤其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互动的必然性;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批改的意义
期刊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1. 基本识字法   (1)猜谜语识字。   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单调地读、记生字,效果很差。如果教师编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三人同看日出是春”“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一半水里游,一半
期刊
【摘要】校园安全,旨在重视与落实, 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键的是如何把握好学校的管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一时的疏忽, 往往会造成不可预计后果,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不容忽视的问题。为确保学生在学校得到健康成长,校园安全要常抓不懈,加强管理,落实措施,才能确保学校平安、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校园安全;平安和谐   社会在不断
期刊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
期刊
现代人才的选择标准,已经不再是单纯地重视文凭的高低。在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怎样才能实现职教改革的核心目标呢?笔者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聊做抛砖引玉之意。  1.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实际需要,改革专业和课程结构,是职教改革的关键    专业学校发展的出路何在?专业设置是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体验(体会)中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关注数学体验活动对于防止学生简单的接受数学结论,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实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如何让体验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指导,发展了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  【关键词】体验;课堂实效   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