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从课程的开设来看,现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还是很多人眼中的“小学科”,没有过多的教学时间,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的辅导,那么,怎样发挥有限地课堂四十分钟效率,也成了我们众多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习者,这些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甚至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接受到任务后先要分析、分解任务,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1) 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任务的动机。
首先,把已绘制好的CAD图形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感观上有一个整体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把上一节课已保存过的简单图形打开,让学生把两个图形进行比较,有效刺激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自然而然的就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修饰课程表。
(2) 引导发言,分析任务。
通过两个图形的对比,引导学生发言,在绘制好的CAD图中,哪些是已有简单的CAD图中没有的,通过讨论分析,找出两个CAD图的不同之处。随即教师在板书中加以体现。总结出这节课的大小任务:
修饰图形——图形的填充
①如何对图形进行填充?
②如何对填充好的部分进行修改?
(3) 实践操作,完成任务。
在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后,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采取引导学生学、练、研相结合,探索知识规律和奥秘,寻求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给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任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三类:
①“照葫芦画瓢”。运用这种任务,一般都是在这节课中出现的比较难的问题又是下一个任务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掌握的知识。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又在教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这类任务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方向。例如要对已有图形中某一部分进行填充,首先让学生回忆“对谁操作要先选定谁”,所以要先选定要填充的对象(演示)。在这里让学生思考,本节课是对图形进行操作,实际也是在绘制图形,所以操作都是有“绘图”菜单中。给学生演示单击“绘图”下拉菜单,这时让学生观察在这个下拉菜单中都有哪些命令,然后让学生回答“图案填充”用哪个选项,学生很容易的就说出用“绘图”选项。接下来让学生在自己的图形中完成。这就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完成操作。
②“举一反三”。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例如,在对已填充的图案进行修改时,老师先给学生展示修改后的效果,让学生观察与未修改前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应,最后老师右键单击已填充图案。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对参数进行设置,让学生思考“如何输入数据调整填充图案的比例”,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反复操作,即可得出结论。
③“提高创新”。选择题目要有特点、有新意、有一定难度。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并尝试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图案填充时,在学生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不拘小节,尝试着寻找其他快捷的方法。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操作上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 “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综上所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2-02-28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习者,这些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甚至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接受到任务后先要分析、分解任务,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1) 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任务的动机。
首先,把已绘制好的CAD图形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感观上有一个整体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把上一节课已保存过的简单图形打开,让学生把两个图形进行比较,有效刺激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自然而然的就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修饰课程表。
(2) 引导发言,分析任务。
通过两个图形的对比,引导学生发言,在绘制好的CAD图中,哪些是已有简单的CAD图中没有的,通过讨论分析,找出两个CAD图的不同之处。随即教师在板书中加以体现。总结出这节课的大小任务:
修饰图形——图形的填充
①如何对图形进行填充?
②如何对填充好的部分进行修改?
(3) 实践操作,完成任务。
在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后,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采取引导学生学、练、研相结合,探索知识规律和奥秘,寻求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给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任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三类:
①“照葫芦画瓢”。运用这种任务,一般都是在这节课中出现的比较难的问题又是下一个任务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掌握的知识。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又在教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这类任务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方向。例如要对已有图形中某一部分进行填充,首先让学生回忆“对谁操作要先选定谁”,所以要先选定要填充的对象(演示)。在这里让学生思考,本节课是对图形进行操作,实际也是在绘制图形,所以操作都是有“绘图”菜单中。给学生演示单击“绘图”下拉菜单,这时让学生观察在这个下拉菜单中都有哪些命令,然后让学生回答“图案填充”用哪个选项,学生很容易的就说出用“绘图”选项。接下来让学生在自己的图形中完成。这就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完成操作。
②“举一反三”。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例如,在对已填充的图案进行修改时,老师先给学生展示修改后的效果,让学生观察与未修改前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应,最后老师右键单击已填充图案。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对参数进行设置,让学生思考“如何输入数据调整填充图案的比例”,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反复操作,即可得出结论。
③“提高创新”。选择题目要有特点、有新意、有一定难度。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并尝试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图案填充时,在学生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不拘小节,尝试着寻找其他快捷的方法。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操作上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 “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综上所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