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芬别恨》的古筝弹唱心得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6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筝曲《梅芬别恨》是粤曲家吕锦兰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技巧与旋律,能够充分展现出封建末期,人们的觉醒及封建社会必定没落。本文主要是对此协奏曲创作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此曲的创新之处,以此希望帮助弹唱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音乐内涵,在弹唱时充分展现筝曲的魅力。
  [关键词]古筝 弹唱 《梅芬别恨》 心得
  引言
  古筝这件历史悠久古朴的民族乐器,有着“国琴”的尊称,它因为历史上的辉煌和百姓的喜爱,早就有“国宝”的美誉,外国朋友还称古筝为“东方钢琴”,因为民乐被惯称为“国乐”也被知音们赋予了“国魂”,从古代皇族国戚到今天的普通老百姓都对古筝有着特别的喜爱,因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地域文化的孕育,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的古筝流派,出现了许多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以及作曲家。笔者就自己的古筝弹唱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关于古筝弹唱方面的心得体会。本文认为掌握和运用技法、乐感和风格三个要素,对一名古筝弹唱者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梅芬别恨》梗概
  《梅芬别恨》有粤曲家吕锦兰撰曲,梅芬是巴金《家》中觉新的表妹,容貌秀美,她的神态很容易被人看作是略带病态,但其实是因为心事太重,又十分内向的结果。《梅芬别恨》就是根据巴金小说《家》中觉新和梅芬的凄美爱情故事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家春秋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在本书的最后一句提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表达了封建社会必然灭忙,人们正在走向自由社会。小说中,觉新是封建大家庭中的长子,博学多才,是佼佼者和众人的中心。原本抱着自己远大的梦想,打算读完高中去留学,逐步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等到他高中读完之后,父亲病危,与他进行了一次深谈,告诉他作为长子,他要肩负起家中的责任,照顾好两个弟弟(觉民和觉慧),还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和瑞珏结婚。他为了自己理想的破灭,痛哭了一场。之后,他就奉行“作揖主义”,尽力不反对家长的说辞,满足别人,即使他有新思想,也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觉新从小和梅情投意合,由于双方父母在牌桌上发生了小摩擦,就拆散了他们两个。觉新娶了李瑞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在旧的封建制度即将没落、新的社会制度还未建立的大背景下,自己的命运得靠自己把握,“生”还是“死”,全在于自己。“一个人会到什么地方,当然要看他自己走的是什么道路。一个人一直往北,他不会走到南方。
  二、 怎样古筝弹唱表达《梅芬恨别》
  《梅芬恨别》曲中的主角梅芬是个悲剧人物。可选择苦腔贯穿全曲,刻划主角的凄凉景况。在进入唱段前可设计一大段由古筝领奏的旋律,如在星暗淡,日暗昏,每忆前尘,泪眼难自禁,这段旋律运用“乙反”调式,一开始就把悲凉的意境演绎出来,在归来只有,归来只有自呻吟的这段,使用短腔收,将梅芬的悲痛全部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曲的中未段还加插一段古筝华彩,亦是“乙反”调式,因古筝是五声音阶排列,4和7 两音要靠左手按音,要弹好这段快速的旋律必须有娴熟的演奏技艺才不致于弹错音,但“乙反”调式是一种悲凉调试,它能衬托出当时梅芬那种悲愤绝望的心情,所以听来催人泪下,在朝相亲,晚相亲这段使用徐百,加上一些动作,因为粤曲独唱虽然比起粤剧表演减少了很多动作和造型,没有太多的人物话的服饰和布景,可在舞台上来回走动,左右出手,以各种不太大的动作增加演员的表演,加强与观众的交流,因此可运用这调式来铺排,结果出来的效果相当好,既能达到意境又可表现古筝的味道和技巧,弹和唱配合得当就相得益彰。此段的乐曲音乐又再次转为慢板速度,钢琴同音的固定化节奏,体现出了幽远的情绪。但是在乐曲演奏时应注意的是,需对演奏力度进行控制,不应过强,以此更好地表达出悲痛的音乐情绪内涵。演奏者在琴码左侧的刮奏也需注意对力度的控制,以此帮助更好地表现封建社会没落的意境。在此乐曲泛音演奏时应注意的是,对于力度进行科学把握,对音色也应进行准确处理,以此更好地展现出封建社会将逐步被替代。
  粤曲弹唱不同于粤曲独唱,同粤曲独唱相比,粤曲古筝弹唱更应注重在舞台上的表演仪态。而琵琶弹唱第一个难题就是琴弦未拨响之前就得乖乖坐在椅子上,等锣鼓响了就进行曲目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能做动作的只有一只右手。因此,在舞台上表演十多分钟的弹唱中,出售的动作更要有针对性,动作更准确精炼。太对的动作会令人产生只顾做而少了弹唱分量的感觉。既然手部动作不能太多,人也要稳稳的坐着,除了要有好的唱腔及弹奏艺术之外,更要注重表演的仪态。
  三、古筝弹唱的心得体会
  1、 要有较好的嗓子同时还要有较好的唱功基础
  有人说:“只要不是哑巴就可以唱歌。”这没有错,但是专业(职业)歌唱者就有不同的标准。嗓子对歌唱者说它是件“乐器”,而且要求是件好的较好的“乐器”。要有较好的嗓子,才能唱出好的效果。再就是对粤曲要有一定的唱功基础,如“梆,簧”唱腔,基本会唱,因为唱的是粤曲、粤曲中难度较大的是“梆簧”唱腔,一首粤曲中如果没有“梆簧”就不能算是粤曲,只能说是“小调”或者说是“粤语歌曲”。“梆簧”是一首曲中重要的组成部份,是“骨干”。所以粤曲弹唱,就要求演员基本会唱粤曲。
  2、 要有乐器弹奏的基础,并具有伴奏粤曲的能力
  不管你使用古筝、扬琴、琵琶、秦琴等,一定要有弹奏乐器的基础。如粤曲歌唱的“正线”(合尺) 弦,相当“C 调”、“反线”(上六弦)相当“G 调”,“尺五线”相当“F 调”。还有“乙反”音。一首粤曲中以上的几种调经常转换的,所以一定要有能弹奏这些调的本领,甚至还可以能弹奏多几个调。古筝乐器是五声音阶排列的(上、尺、工、六、五)转调难度较大,尤其是弹“乙反”旋律,因为它没有固定的“乙反”音位,而要靠弹奏者的技巧、操作奏出“乙反”两个音。   3、 熟识的乐曲乐感是古筝弹唱的关键
  古筝弹唱者的乐感主要表现在理解力和表现力两方面,要求演奏者不仅仅需要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题材以及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意境,同时还需要演奏者能够将这种意境通过古筝的弹唱来呈现给听众,让听众能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置身于乐曲本身所需要表达的已经当中。所以古筝弹唱者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捕捉和感知乐曲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典型节奏、巧妙的和声、独特的音乐结构以及特征音调等音乐音乐元素,从内心和灵魂深处去感悟那份生动的音乐形象。另外,古筝弹唱过程中细节的处理同样至关重要,既要保证将音型演奏得轻快、灵活、干净以及精确,同时还需要确保音乐的流畅以及美感,使听众真真切切能够感受到乐曲的优美动听。保证弹唱的古筝曲能够引起听众情感上和灵魂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够算得上是一曲成功的演奏。
  4、 纯熟的演奏技法是古筝弹唱的基础
  古筝新筝技法分为两大类:一是弹奏技法,一是辅助技法。弹奏技法,是指能够独立运用并产生乐音的技法。如本讲的勾、托等。辅助技法,是指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独立运用产生乐音,必须和弹奏技法配合才有意义的技法。如揉弦、颤弦、滑弦等。有助于找出技法之间的联系,辅助理解和记忆,并可以探索古筝新筝技法发展的规律,为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5、 对粤曲伴奏音乐有改编的能力
  现阶段没有一首曲目是为古筝量身打造的,故古筝弹唱者只能选择其喜欢的曲目,或者大众喜欢的曲目,在弹唱的时候假如一些引子、音乐短序或动作来增加古筝在曲艺中的色彩。
  6、 掌握转调的技巧
  转调是古筝弹唱中较难的部分,好多演奏者往往难以掌握,造成好多演奏者在一首乐曲弹唱完毕,都是一个腔调,伴奏和合奏都有时间转调,但古筝弹唱者在舞台上是没时间转调的,故古筝弹唱的转调在粤曲弹唱中一直是一块空白。为解决这一现状,可在不移动琴马的情况下运用按音来转调,如粤曲经常出现的C 转G,可就将C调的“5”音变为 G 调的“1”,那么原来C调的“561235”变为 G 调的“124561”,必须在G调的“2”音按高一个全音就出现了G调的“3”音了,这就解决了转 G 调的问题,如F调也是一样道理就是将C调的“3”按高一个半音变为F调的“1”音,这样原来C调的“561235”变为F调的“235612”,但另能解决 F 这两调的问题,因这只涉及一个音的变化,所以在弹唱过程中掌握了这个快速转调法还是可以挥洒自如的。
  结语
  粤曲古筝弹唱《梅芬别恨》在音乐表现以及技能演奏上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为了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这首曲目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氛围,引起听众的情感和灵魂共鸣,这就要求弹奏者具备扎实的弹奏技法功底、熟识的乐感、独特的弹奏风格以及熟悉掌握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题材等内容。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古筝艺术才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其发展空间才能实现开阔。虽然《梅芬别恨》的创作称不上完美,但其所富有的艺术价值确是每一个人音乐家都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杜秀红,张文田,李鑫鑫等.古筝弹奏自学速成[M].成都时代出版社,2012,(02):P58-60;
  [2]庞卓,王瑞萍,高红真.中国民族器乐艺术概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08):P71-72;
  [3]付娜,阎爱华,张晶晶等. 浅析古筝曲《溟山》创作风格特征和演奏技巧[J] .艺术百家,2013,12(02):P36-38;
  [4]朱丹,张文静,张曼.古筝演奏中音色的体现及把握探析[J].黄河之声,2013,(03):P25-28;
  [5]刘娜,王瑞平,晋俊杰.论古筝演奏技巧的运用与发展创新—帮助高职学生了解并认识古筝的演奏技巧与创新[U].辽宁高职学报.2003,(05):P56-58;
  [6]付娜,张晋力,张力才.论古筝的演奏技法及情绪调动[J].音乐大观,2013,23(02):P121-122。
  作者简介:吴思拓(1985—),女,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曲艺专业,现任广东音乐曲艺团有限公司演员。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已有三年。国家的拨款、政策的扶持、社会的关注,让文化馆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不少文化馆也面临类似的难题: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不强、活动形式老旧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与文化馆的人才支撑不足有密切关系。论文试图讨论在免费开放环境下,文化馆的人才需求、误区与队伍建设等话题,为文化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文化馆免费开放人才建设
期刊
邯郸,曾经是战国七雄赵国的的首都,其建城史3100多年。邯郸的酿酒历史更久,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是中华酒文化的源头之一。远在战国之初,邯郸城西十里酒务楼泉水酿酒已初具规模,酒质甘冽清醇,名扬列国。司马迁的《史记》、《列传》,诸子百家的《庄子》、《淮南子》等古籍名典都记有邯郸酿酒与诸侯争霸、歃血为盟的历史故事,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的典故,则是邯郸美酒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品尝
期刊
[摘要]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文化中心)社会服务职能作用,挖掘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探索思考    罗定市是广东省东西两翼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的县级市,全市管辖21个镇(街)、一所高等職业技术学院和一个地区市环保工业园,总人口达125万人。近年来,围绕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建设目标,罗定市探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外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在各地的博物馆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博物馆对所藏文物的翻译成为对外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知识普及、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媒介。本文拟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的文物翻译为例,通过论述音译与意译的定义以及博物馆文物翻译的准则,探讨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音、意译,才能使翻译更加的简明易懂,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音译 意译 博物馆 文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采集,不单为保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随着数字化、影像化手段的应用,也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必然趋势。过去10余年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中经历了从“普查”向“调查”的转型。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采集中仍存在关注点过于单一、片段化采集以及过分依靠现代采集设备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对此,应当广泛吸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中调查与研究方法,以整体性的观念
期刊
[摘要]广场文化是新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它在文化建设中日益展现出活力与特色,体现城市文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近年增城市朝着建设文化强市、立足长远培育音乐之乡的目标,大力发展广场文化。在发展方式、活动形式、交流方式上开拓创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打造荔乡特色文化,形成团队活跃、形式新颖、辐射力强、地方特色浓厚的广场文化,极大满足增城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生机勃勃、特具魅力的广场文化新
期刊
[摘 要]女性群体活动古来有之。魏晋以来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活动为女性生活开辟了一片豁亮的天地,女性获得短暂精神愉悦和身心放松,群体一直在发挥作用。而当今社会大街小巷风靡的广场舞打破了宗教信仰的阶层、礼教局限和节日活动的时间困扰,为女性带来全面的身心解放。  [关键词]宗教结社 节日活动 社会群体 广场舞  传统观念认为古代女性均被束缚在在深院闺阁之中,专修“三从四德”。实际上妇女社会生活仍享有较多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社区中的一员,二者的发展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博物馆有其义务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同时,社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成果也不断促使博物馆向前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博物馆 社区文化 融合发展 相互促进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文化建设处于我们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而社区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公共
期刊
很难说清楚到底哪条路更不易: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通过努力奋斗终于在城市买下一居半窀,还是城里人克服重重困难终十回归农村,坐拥庭院和田园。至少我们采访的这儿位,他们成功逃离城市,回到亲爱的农村,义或是获得了某种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穿梭的“特权”,洒脱背后依稀可见其阻力和艰辛。“你得有钱有闲才能玩得转。”其中一位说。方悄悄也在专栏里指出,你得有弃业的资本。当然,这并非绝对,关键还是看你心里的那个村庄到底意味
期刊
[摘要]客家民俗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人体的舞蹈动作作为传达人的情感信息符号的载体,向观众传达客家文化中的风土人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客家民俗舞蹈与客家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把客家人民的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有声有色。它大多是反映民间民俗事象与人民劳动生活场景,是客家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民俗舞蹈已经濒临消失,客家民俗舞蹈作为一种动态艺术,它随着时间的推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