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恐怖犹存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1年5月2日11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电视讲话宣布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巴塔巴德市被美国海豹特种部队击毙,并已证实死者是本·拉登本人。
  一段十年的怨仇,被美国人在40分钟内了结。
  但是,这只是针对一个人的肉身和生命的了结。本·拉登绝不只是一个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富豪家庭、拥有亿万美元身家、热衷制造恐怖活动的人而已,他所制造的恐怖主义并不会随着他的消失而消失,而关于这一切的由来和未来,我们或许都不够了解。
  
  特立独行的怪小孩
  
  1957年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一个与沙特王室沾亲带故的建筑业富商家庭有了第17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奥萨马·本·拉登。
  在这个家庭的52个孩子中,这一个有点儿特别。
  他看上去沉默温和,但却比其他的孩子都要固执、倔强。他几乎不与兄弟姐妹们谈论他们热衷的名车、珠宝或者度假胜地,看到有朋友穿着短袖,便会指责他们不穿长袍违反教义。他也喜欢钱,并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财富,但他想的却是怎么把金钱用来服务于一个传统的阿拉伯社会。
  这是青年时期的本·拉登,他一直就读于宗教学校,熟稔教义,最大志愿就是复兴阿拉伯王朝。对于那时的他或许用虔诚、坚定、甚至固执来形容更为合适,是一场在战争让这一切走向极端。
  爆发于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在颠覆阿拉伯社会的同时也颠覆了本·拉登。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只用了六天就从阿拉伯国家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其中,东耶路撒冷的丢失在阿拉伯世界中引起巨大的震动,矗立在圣殿山的奥马尔清真寺被伊斯兰教徒视为穆斯林的第三大圣地,这对本·拉登打击重大,在他看来,以色列的存在是美国犹太人在中东的一大阴谋,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反美思想由此萌发。
  1979年11月,伊斯兰激进主义者占领了麦加的大清真寺,最后沙特和法国出动特种部队,经过历时12天的围攻,夺回了清真寺,大量人员在血腥的冲突中死亡。夺回圣地的结果令人振奋,但惨烈的过程却令拉登心中对于沙特政府的不满远远超出了夺回奥马尔清真寺的振奋,分歧、裂痕也由此出现在了拉登与沙特王室之间。
  抵制西方法律、政治体系,在伊斯兰社会实行世俗化尤其不可接受,应对任何穆斯林的敌人发动圣战、坚信圣战是他肩负的责任……在目睹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冲突,并阅读了大量伊斯兰极端主义著作后,一个看上去依旧沉默温和、但内心却偏激、极端的本·拉登出现了。
  
  阿富汗的谎言
  
  一种观念从想法变成行动需要一个刺激或者契机,1979年12月,奥马尔清真寺重归穆斯林所有后的一个月后,这个刺激出现了。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拉开了为期十年血腥战争的序幕,这场战争也成了拉登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并没有立即赶往阿富汗。但1983年巴基斯坦极端主义学者阿扎姆的造访改变了拉登的人生轨迹,尽管两人的这次会晤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录。但拉登此后的行动足以说明一切,他开始以金钱和招纳志愿者的方式帮助阿富汗反抗苏军入侵。
  1984年,拉登告别了沙特的富豪家族,动身前往阿富汗。他先是来到巴基斯坦,与阿扎姆在白沙瓦建立了阿富汗服务办公室,专门负责征召穆斯林战士前往阿富汗作战。
  凭借着家族雄厚的财力,以及与沙特王室间密切的关系,拉登在巴基斯坦的征兵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但他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出钱的人,只是一直以来的赞助人身份和没有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劣势使得他一再被阿富汗战地指挥官拒绝。如果坚持参战,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组建自己的武装。
  当时的白沙瓦聚集了大批阿拉伯青年,他们都和拉登一样渴望参战,也和拉登一样都与阿富汗指挥官的军队无缘,就地取材,拉登决定用这批人组建完全由他控制、独立于其他阿富汗抵抗组织的阿拉伯部队。
  1986年,拉登开始在阿富汗修建部队营地,第二年,在同苏军的作战的部队中便有了拉登的身影。
  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绝大部分并未身处其中的阿拉伯人在日后得到的信息是这支部队英勇无比、战功卓著,但事实并非如此。
  1987年4月17日,拉登率领120名战士袭击苏军的哨所。阿拉伯人的后勤工作做得非常糟糕,部队在进入攻击位置后还得等待后方运送弹药再发动进攻,最后进攻在一名阿富汗抵港组织士兵逼迫下推迟。比起这次攻击,一个月后的那次显得成功得多,但规模非常小,准确地说只能算是一次交火。即便是在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陷入内战时,拉登的阿拉伯部队依旧表现糟糕。1989年,拉登的部队在贾拉拉巴德遭到政府军的痛击,经过几天的激战,损失惨重的拉登只得率部撤退。随后,拉登回到了沙特,直到7年后才在奥马尔的邀请下重回阿富汗。
  从雄心满怀地出走阿富汗到丢盔卸甲地回到沙特,最令拉登庆幸的是阿富汗的消息闭塞。因此,拉登回到沙特的时候,他的宣传团队已经让他变成了英雄般的人物,“阿富汗的指挥官变得依赖于他们”、“贾拉拉巴德战役证明了阿拉伯战士的能力,他们实际参加了很多解放行动”之类的措辞经常出现在拉登出版的宣传材料上。拉登本人更是坚称,不是北约国家,而是他和他的阿拉伯战士最终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在结局已定的情形下,谎言和真相之间的界限早已模糊,拉登很快便成为了阿拉伯世界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在阿富汗的战斗也成为了一个神话。
  
  反美、反美、再反美
  
  尽管已经没有战争可以参与,但“圣战”始终在拉登的心里进行,而且愈演愈烈。
  1988年,拉登和阿扎姆将阿富汗服务办公室正式改组为基地组织。按照阿扎姆的想法,基地组织的“圣战”应该只针对受外国侵略者统治的穆斯林国家。但阿扎姆在当年便遇刺身亡,基地也完全落入了拉登的掌控之下,很快,没有按照伊斯兰教义治理国家的穆斯林政权也被拉登确定为了纳入“圣战”对象。
  作为基地组织的建立者,拉登一开始并没有在组织中确立起绝对的权威,他依旧被组织内的部分成员看作是金钱赞助人。但谁也不能否认拉登在基地组织内不容替代的地位,因为,如果没有拉登带来的大笔资金和筹款能力,这个组织将无法长时间存在。随着时间的发展,拉登的组织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对基地组合的驾驭能力也是日渐增强,在网罗了一批得力助手后,同时借助他本人在穆斯林世界中巨大的影响力,基地组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迅速壮大。
  全面掌控了基地组织之后,拉登积蓄已久的反美情绪终于有了出口,当然,这一切也是因为一场战争而全面引爆的。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拉登曾向沙特政府提议由他组织军队来抗击萨达姆,事实证明,这个建议带给了他双重打击。沙特政府不仅拒绝了拉登的建议,而且最终决定还是邀请美军协助沙特抵御伊拉克。
  必须打败美国,在拉登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危害穆斯林世界的最大毒瘤。
  海湾战争后,拉登离开了沙特,在苏丹度过一 段流亡生活后又重返阿富汗。在流亡的过程中,拉登组织了一系列针对美国海外驻军和外交机构的恐怖活动,逐渐成为美国的心头之患。在美国的压力下,沙特于1994年剥夺了拉登的公民权,此情此景下,阿富汗再一次成了拉登的落脚点。
  重返阿富汗之后,基地组织在中亚的势力迅速膨胀,其组织也很快渗透至亚非的多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反美活动也随之日渐猖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基地组织的牵头下,多国都爆发了针对美国人和美国外交机构的恐怖活动,拉登的名字也伴随着一起起恐怖事件传遍了世界,成为世界公认的头号恐怖分子和美国政府和头号通缉犯。
  然而,对拉登而言,这些活动只能算是大餐上桌前的开胃小菜,他真正要做的是要搞出惊天大案,从而将美国拖入圣战,然后再像当年拖垮苏联那样打败美国,最终实现将美国势力彻底逐出伊斯兰世界的理想。他的这一构想最终在2001年9月11日变为现实,两架撞向世贸中心的飞机和此后美国同拉登的角力也成了这个星球上永远无法泯灭的话题。
  
  恐怖仍在继续
  
  “9·11”之后是美国始终不渝地对拉登的追杀以及拉登在流亡过程中隔三差五便会露面的视频影像。在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兴起一阵的“拉登已死”的传闻中,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场“游戏”还会旷日持久地进行下去。
  北京时间2011年5月2日,本·拉登命丧美军海豹突击队士兵的枪下的新闻传出,全世界为之错愕,地球上每个角落几乎都是关于此事铺天盖地的报道分析,但所有的言论都指向了一个结论——一切还远未结束。
  本·拉登已死,但基地组织整体上依然完好,更何况在“9·11”之后,拉登在恐怖组织中巨大的“声望”还吸引了很多恐怖组织纷纷加盟。同时,拉登早已将自己的“圣战”思想融入到了基地组织甚至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每个角落,特别是在血气方刚年轻人中有着很强的诱惑力。
  即便美国人最终用十年的时间和拉登的尸体了结了“9·11”的怨仇,但这十年对于恐怖主义的宣战,也使得美国陷入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国力和全球影响力大幅削弱。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客观结果,本·拉登都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
  
  拉登之后
  
  5任妻子,20名子女,本·拉登在死后被公布的遗书中明确写道:子女们不许加入基地组织,妻子们不许改嫁,要好好照顾子女,而这些继承了拉登血脉和基因的拉登之后们也是人们对于拉登好奇心的延续。
  一
  
  分道扬镳的阿卜杜拉
  出生于1976年的阿卜杜拉是拉登最大的孩子。他同拉登的共同生活在其结束流亡苏丹准备前往阿富汗时终止,原因很简单,阿卜杜拉对于父亲的事业没有兴趣,他想拥有自己的生活。阿卜杜拉回到沙特阿拉伯后在利雅得经营着一家名为“盛名广告公司”的公关策划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新颖策划。阿卜杜拉还保持着与沙特拉登家族的联系,经常和叔叔巴卡尔在利雅得的洲际酒店吃饭,但是,他的行踪受到沙特政府的严格监控,他和他的家人至今仍被限制出境。
  
  紧紧追随的萨阿德
  萨阿德生于1979年,与哥哥阿卜杜拉不同,无论是对父亲本人还是父亲所从事的事业,他都是坚定的追随者。拉登的一张早年间接受采访时拍摄的照片流传甚广那张照片上除了一把醒目的AK47机枪,旁边还坐着当时16岁的萨阿德。据说,当时记者问萨阿德:“你是要走父亲的道路吗?”萨阿德回答说,“不,我在走先知的道路。”
  外界一直认为萨阿德与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2002年4月发生在突尼斯一所犹太教堂的爆炸事件,以及2003年5月发生在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的两起爆炸袭击事件。而关于萨阿德的最新消息则是他已经在2009年的一次美军空袭中丧生。
  
  离经叛道的奥马尔
  拉登的四子奥马尔是他所有子女中最出名、最叛逆的一个。这位80后扎着马尾长发,喜欢西装革履的打扮,喜欢麦当娜的舞姿、金凯瑞的电影、美式橄榄球和摇滚音乐甚至打算从美国进口牛仔风格的马鞍。奥马尔也曾和母亲加内姆前往阿富汗同拉登一起生活,但在“9·11”之前,他还是和母亲返回了沙特。
  2007年,奥马尔和一位54岁的来自英国柴郡的妇女简·布朗结婚,他们相处的并不愉快,据悉,简·布朗无法生育,而奥马尔则受困于抑郁症。“就个人而言,我不认为“9·11”正确,但它发生了,我也认为越南战争不正确,伊拉克发生的事情也不正确……”这是奥马尔的观点。
  
  饱受牵连的伊曼
  1990年出生的女儿伊曼是拉登的第12个孩子,“9·11”袭击发生后,伊曼和其他家人从阿富汗来到伊朗避难,伊朗政府以非法入境为由扣留她和5名亲人,他们被带到一处高度隐蔽的围墙大院过起了“隐居”生活,尽管伊曼和家人在那里被照顾得不错,甚至可以游泳、打游戏,但长时间待在一个院子中的生活还是让渐渐长大的她心生厌恶。
  在被软禁近8年后,伊曼利用一次外出购物的机会摆脱伊朗看守的盯梢逃亡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躲藏了112天。此事被媒体曝光后,伊朗政府备受压力,经过与沙特政府多次协商,伊朗政府终于在今年3月将伊曼和他的亲人移交给沙特。
其他文献
十年砍柴总会做两个梦:在第一个梦里,他坐在草地上看书,牛吃完了草用犄角顶他的背,感觉脚被露水打湿,醒来一看,原来是脚蹬到被子外面了;第二个梦是考大学,毕业这么多年还得考,有一道题做不出来,很害怕。    在十年砍柴看来,重复出现的梦境意味着某些心结:少年时艰辛、清苦的生活,以及走出乡村的渴望。  在新书《进城走了十八年》里,十年砍柴用编年体的形式回顾了自己在南方乡村度过的童年和少年。这些本来是他发
期刊
同一出剧目,在上海的反映通常都比北京好,这跟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海派文化影响下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方市场更能接受音乐剧这一都市、中产、娱乐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演出形式。尽管真正的音乐剧进入中国演出市场的时间还非常短暂,但在近年《猫》《西区故事》《妈妈咪呀!》等多部经典作品的中国巡演之后,音乐剧慢慢成为演出市场上的新亮点,而音乐剧的概念也在中国进入普及期。  9月22日,百老汇历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吻我,凯特》
期刊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通过荧光探针标记成像目标,对激发荧光进行收集探测,继而完成生物组织成像的。由于具有信噪比高、特异性强、对细胞刺激小和能够进行多重染色等优势,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成为生物成像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传统的荧光显微系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深层组织成像时需要对其进行相应优化。共聚焦显微系统中,探测器前设置针孔,针孔位置与点光源、扫描点的位置相共轭,可以阻挡离焦光信号,提升系统光学分辨
中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理想国沙龙再次启动。这个去年刚发起的年度沙龙活动,因其强大的嘉宾阵容和丰富的沙龙主题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沙龙标志。也因此,北京贝贝特借机创办了一个著名的出版品牌“理想国”,在不久前789艺文节上,“理想国”一度夺得年度创意出版品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微博上发布“北京·文化沙龙汇编”,把每周在北京举办的文化沙龙以最简单的方式传播,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其实我
期刊
据说张艺谋第一次见到吴念真的时候说,  “很多人说我一脸旧社会,念真,你也差不多。”  吴念真确实如此,虽然见面的时候因为戴着眼镜,人显得斯文很多,  但是讲到兴高采烈处不时冒出的台语,加上浓厚的台湾腔,  会让人联想到大富翁游戏里的阿土伯。  吴念真从不避讳自己的出身,他一辈子讲的就是这些人的故事—被社会忽视的矿工,去台北做工的小孩,突然被抓到台北的老兵  他写小说,也做编剧,拍电影,也演广
期刊
在《永不磨灭的番号》之前,导演徐纪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李光洁主演的《杀虎口》。《杀虎口》口碑不俗,不过遇上了《潜伏》而最终未能大红大紫。另一部戏《天敌》播出时又撞上《黎明之前》,也铩羽而归。这两件事后,徐纪周从剧本策划时就开始筹谋,打磨两年,有了让自己转运的《番号》。外间惊艳于《永不磨灭的番号》口碑收视双收,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人的徐纪周则觉得是意料中的事,“在我写第一个字的时候,已经预料到了
期刊
从一个参加青戏节的青年戏剧导演,到今年青戏节的节目总监,身上的头衔还有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邵泽辉给自己戏剧世界做了加法,而由此,他对青戏节的观点也变得更加全面。    FAMOUS:今年的青戏节和往届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邵泽辉:这届青戏节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个质的飞跃。有量才会有质量,去年青戏节的作品有34部。今年算上工作坊一共有57部戏。而且邀请到国际上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开幕式的
期刊
要领略群众的聪明才智,只需等到每次大规模选角选美之后,“寻找紫菱”、“红楼梦中人”尘埃落定时,群众语录几乎是一箩筐一箩筐地倒出来,2000年之后的每届“香港小姐”竞选,几乎都可以用来说明,汉语的表达有多么丰富,光是“这些女人真丑”,就可以有几千种说法。最近惹来这种造句大赛的,是陆川电影《王的盛宴》,一万个人中选出来的虞姬扮演者杜鹃一露面,各种俏皮话、各种比喻从天而降,凶猛程度直逼微博流传的末日陨石
期刊
8年前,知名导演、金牌监制陈国富认识了跑剧组混饭吃、并已经开始转向幕后的演员杜家毅。8年间,陈国富目睹了杜家毅以制作人的身份成功操盘了电影《梅兰芳》,又在《麦田》中完成了从小演员到男主角的疯癫转身。  一个讲述台湾青年从丽江骑车去西藏的故事《转山》让他们完成了一次最彻底的合作,在他们看来,电影也是一趟旅程,只有够纯粹才会有机会。    被“忽悠”的金牌监制  幸好杜家毅8年前是以制片人的身份第一次
期刊
“我是有铁证的”  FAMOUS:这两天你代言的网游被抵制,单曲也被很多人骂,什么感觉?  郭美美:会不舒服。外面这么大意见,也是因为我没有说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想先解释清楚吧,如果解释清楚大家还是抵制的话,那我就继续去上学,或者做其他的。  FAMOUS:你最想解释清楚的是什么?  郭美美:就是解释清楚我跟红十字会是没有关系的,现在好像大家还是认为我的东西是从那里面的钱买来的。  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