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亮点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有许多亮点。现根据自己的体会简单说明如下。
  1.知识点螺旋上升
  实现模块化后,真正把物理学习的难度分散了,实行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一个知识点第一次学到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第二次还要学习,但是越来越深入。这样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再分析处理问题就比较顺利。不仅容易掌握,还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加深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突破了难点,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例如,“超重与失重”这个知识点在旧教材中是单独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时分析问题,举例说明寻找规律,想通过这一节课的时间解决所有的问题,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然而新课程标准“超重与失重”不再是独立的一节课的内容,而是以一道例题出现,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什么是超重、失重,以及产生的条件。让学生了解超重与失重知识即可。而在《 必修2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学习时再次出现这一内容,使学生不仅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时还对原有知识的应用起到加深活化的作用,也达到扩展知识的作用,学习效果很好。
  2.图表法突破难点
  例如,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旧教材中教师讲到它们的关系时往往让学生记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改变的方向一致。但是新课程标准中用矢量图表示速度的变化,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容易,也更容易掌握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的问题,如图1所示。
  以原来的速度为v0经过Δt,速度为v,则Δv= v-v0。以原来速度v0的箭头端为起点,以后来的速度v箭头为终点,作出一个新线段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学习时易理解掌握。通过线段图突破了加速度方向教学的难点,使学生通过观看图表总结规律,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在《 必修2 》“向心加速度”的学习时再次出现,不仅巩固了原有的知识,而且还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
  3.注重学生体验
  很多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设计实验,从而达到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能使学生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和体会。例如,在学习了向心力的知识后教材中安排有“做一做”,教师课前准备了一些拴有细线的小球,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采用控制变量法体验当条件改变时,向心力是如何改变的。学生做得非常认真,经过几分钟的体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比教师一遍遍地叙述各个物理量的关系强了很多。教师的讲解虽然学生当时能记住,但是忘得也很快,而通过自己的试验与体会,感觉就深刻。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突出实验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倡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物理。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教材中新增加的许多探究性实验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平抛运动的实验从验证试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还增加了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等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猜想,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论证,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在讲到宇宙航行这节课时,先复习平抛运动的知识,随后提出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由什么物理量决定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连续做了四次抛出粉笔头的实验,这四次的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学生观察很认真,可以看出位移也逐渐增大。接着再问学生,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说速度大了就不落地,有的说站得高了也不会落地,因为水平位移与时间有关,而高度决定时间。整个课堂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激烈。大家的合理猜想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同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扩展,强化了应用。通过讨论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比较牢固。探究教学不一定都要做实验,高中学生已有两年的学习物理的经验和阅历,对提出的问题已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不仅概念、规律可以探究,习题课上也可以设置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学习《 必修2 》“圆周运动”时,从“什么是圆周运动?你知道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有哪些?”让学生充分回忆自己见过的实例,学生的例子很丰富,从小到电子绕核运动,大到太阳绕银河系的运动。在习题的选择上也充分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比如让学生测自行车的速度。《 必修1 》第91页第4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运动学知识来判断汽车是否违章超速,与生活中真实的情况相符合,突出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拉近了物理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使物理学以致用。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还有很多的闪光点,让我们通过学习去发现它,利用它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学生学习物理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单位:精河县高级中学,新疆 精河,833300)
其他文献
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借班上课师生并不是很熟悉,常常受到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问题的困扰,也成为部分教师不敢借班上课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3月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高级中学组织的苏州市思想政治学科“名师高徒”的主题活动,在其高一(4)班执教了《 政治生活 》第二课第四框“民主监督”,本文就是从本节课教学实践出发,反思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巧妙设问与应答来实现借班教学的课
期刊
所谓高考历史备考针对性,是指有效落实《 考试说明 》中的历史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做法与高考要求相差较大,一是学生记忆中的知识孤立、零碎,缺乏系统的知识整合;二是对历史概念(包括时空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和片面的地方;三是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历史追问和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的意识。那么如何才能
期刊
【摘 要】对南宁市西乡塘区小学师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家校双方合作意愿强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较高,家校开始互相理解。但存在归因不一、责任认同不一、双方沟通内容与方式较单一、家长参与度小且层次较低,家校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健全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完善家校合作组织机构,学校明确责任,落实举措,家长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与学校达成共育意识,是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
期刊
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是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为处境不利的幼儿及家长提供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家长参与服务、生涯发展服务等方式,为提高他们受教育的质量和保障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制订的一系列教育补偿计划。开端计划改善了社区服务质量,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开端计划中关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培训及其专业化的发展对我国目前壮大幼儿
期刊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特征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余文森教授在谈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指出:第一,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第二,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第三
期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
期刊
我校是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号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校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是以“保持书法课程特色”为基础,以“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为推进,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文化”为最终目的,确立了“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书法品牌,创新特色实验小学”,并按“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制订创建规划,促进特色学校
期刊
很多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对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的见识较少,经历不多,要让学生轻松地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有写作的内容。“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也符合中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期刊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品德等,不是先天的,也不是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授、教授的,而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是一个人长期的生活、活动、实践在心理留下的痕迹。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近年来,生活德育论在我国德育学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生活德育论存在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道德是生活的目的,还是生活的手段?如何生活才能获得幸福?为什么道德地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是一
期刊
一次随堂听课,听到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 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3题(图1)。  这位教师在执教的时候,逐题让学生说一说拉出了什么卡片,并在黑板上有序地整理出算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据笔者观察,当交流得数是2和3的算式时,班上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个个争着举手发言,观察黑板上整理的算式,大部分学生也能够说出其中的规律。当研究得数是4和5的算式时,班级里参与的人数明显减少了,当研究得数是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