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以往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普遍呈现教学效益比较低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在理论的教育中,多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在其中的自主感悟环节以及情感抒发环节非常的少,又缺乏对于生活各方面细节的充分利用,导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而在本文中将重点阐述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实现生活化教学,力求将思想品德课来渗入现实生活,全面深化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灌输式教育;生活化教学
引言:
其实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最为根本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小学生们能够对道德素质有着最基本的认识与掌握,而观察在思想道德课中的教学效益,并非仅仅是分析教师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多少与否,也并非是学生能够在机械化的灌输教学中有着多少收获,而是学生能否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将所接收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时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细节上有着思想品德教育理论的依据所在。
一、课前环节利用生活细节展开生活与道德的初步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件所发生,并且对于小学生而言,现实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巨大的思想品德丰富教材,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中的生活细节,用这些来帮助生活对道德有着初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对于道德教学来讲,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我们将以在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在第一单元的《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参考,在这一单元的教学前,笔者先充分对这群可爱的小学生开展三个问题提问环节,笔者在此环节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庭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同学们爱自己的家庭吗?第二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所学校吗?喜欢你们的老师吗?还习惯在校园的生活日子吗?第三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家庭所在的社区附近都有哪些公共机构或者设施呢?你们能不能将自己家附近的相关机构与设施都能够说出来呢?这些机构与设施对你们而言,有什么重要的帮助呢?或者对于你们的爸爸妈妈而言,都具有怎么样的联系呢?从这些问题的提问当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概念有着最基本的反思与认识,同时,在其中可以观察学生对于家庭的感情,对学校与社区的感情,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深入联系生活方面的内容,不断引起学生在其中对于生活的认识,在这些基本的单元中让学生明白自身在其中的地位,才能够更好地在后续的教育工作当中铺展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
二、课中环节利用生活范例来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注重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感悟与认识,是道德教育的关键之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要能够在课堂当中学会思考其中的“情与理”,学会辨别什么是情,什么是理,而这些东西的认识,就需要教师多加利用生活中的范例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展示,力求激发出学生对于情与理的道德情感认识,也是为了能够增加道德教育的质量所进行的必要环节之一。对此,笔者在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課件教学中,会引发出学生对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比如说,笔者会将最近所发生的时事来进行讲述,就拿交通事故来说,先在课堂中放出几张受害者的照片,让同学们感受到受害者的状态,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照片上的人怎么了吗?然后在众多议论与回答中再进一步引发出肇事者的照片,及时对回答出“车祸”这样答案的学生一个鼓励,告知同学们,这就是车祸引起受害人受伤的事故,在一场车祸中都有哪些角色的参与呢?将马路上的警察、医生、受害者、肇事者以及清洁工、行人照片罗列出来,让同学们思考,这些角色都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呢?他们在这场事故中有怎样的职责与定位呢?从这些中不断先激发出学生对于事件的感情,再进一步引发出学生对于责任、道德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份良好的道德教育情感氛围,于学生的课堂开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帮助作用。
三、课后环节利用生活案例来巩固道德深化认识
思想品德课堂在教学的课后环节中最关键之处就是要让教师能够充分巩固学生对于道德的进一步认识,这样一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在其中的学习效果,以及对课堂的深重思考,也能够方便将自己对于道德理论知识有着充分的掌握与了解,对此,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课后环节中不断巩固其对于道德的深化认识,笔者仍旧以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课件教学来进行示范,我们在与学生在课堂环节中让学生对于警察、医生、受害者、肇事者以及清洁工、行人这些角色有着最基本的了解,同时对其所定位的角色与职责有着进一步的认识,而后在课后环节中,我将会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你在马路上碰到发生车祸事故,你第一时间应当做什么?同时,如果受害者在马路上横躺其中而无人问候的时候,你应当干嘛?从这些问题当众让同学们踊跃回答,比如说笔者的一个同学说,我会直接走过去,别人都不管的事情我如果上前了害怕惹上麻烦。这时候笔者会对其进行教育,面对别人出现困难,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应该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带他去往医院,你可以立即呼叫爸爸妈妈或者附近的叔叔阿姨们来拨打120进行求救,要救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而不是见死不救,同学们明白吗?从这样的类似课后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们设想自己身为其中的角色,再以自身的想法回答对应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对于道德认识。
四、课外中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道德空间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利用知识的力量去从容面对任何的困难,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因此,在课外环节中,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去进行生活实践,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道德空间,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道德学习质量的良好途径,对此,笔者曾在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这一课件中,让学生们学会对生活中各种角色说声“谢谢”,然后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们在一周内上学、放学、回家、以及休息这些过程中对于教师、警察、售货员、父母、门卫爷爷等角色说声“谢谢”,然后在一周后的班会总让学生们总结这一周的实践质量,然后对其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不断让学生保持学会对身边对自己进行“服务”的人员有着最为基本的礼貌。这也同样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教师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礼貌的“三有学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中,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枯燥说教式灌输教学,要学会将思想品德教学深入“生活世界”中来不断深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如此才能够从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其中的事件以及对道德有着最基本的巩固与掌握,同时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将思想道德品质贯彻到各处细节中,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金飞. 渗入“生活世界” 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 2017.
[2]邓正平. 联系生活实际 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四步法”[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4):43-44.
[3]杨德勇.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0(9):56-56.
[4]雷晓春.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生活化策略[J]. 学周刊, 2011(4):69-70.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灌输式教育;生活化教学
引言:
其实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最为根本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小学生们能够对道德素质有着最基本的认识与掌握,而观察在思想道德课中的教学效益,并非仅仅是分析教师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多少与否,也并非是学生能够在机械化的灌输教学中有着多少收获,而是学生能否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将所接收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时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细节上有着思想品德教育理论的依据所在。
一、课前环节利用生活细节展开生活与道德的初步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件所发生,并且对于小学生而言,现实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巨大的思想品德丰富教材,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中的生活细节,用这些来帮助生活对道德有着初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对于道德教学来讲,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我们将以在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在第一单元的《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参考,在这一单元的教学前,笔者先充分对这群可爱的小学生开展三个问题提问环节,笔者在此环节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庭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同学们爱自己的家庭吗?第二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所学校吗?喜欢你们的老师吗?还习惯在校园的生活日子吗?第三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家庭所在的社区附近都有哪些公共机构或者设施呢?你们能不能将自己家附近的相关机构与设施都能够说出来呢?这些机构与设施对你们而言,有什么重要的帮助呢?或者对于你们的爸爸妈妈而言,都具有怎么样的联系呢?从这些问题的提问当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概念有着最基本的反思与认识,同时,在其中可以观察学生对于家庭的感情,对学校与社区的感情,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深入联系生活方面的内容,不断引起学生在其中对于生活的认识,在这些基本的单元中让学生明白自身在其中的地位,才能够更好地在后续的教育工作当中铺展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
二、课中环节利用生活范例来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注重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感悟与认识,是道德教育的关键之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要能够在课堂当中学会思考其中的“情与理”,学会辨别什么是情,什么是理,而这些东西的认识,就需要教师多加利用生活中的范例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展示,力求激发出学生对于情与理的道德情感认识,也是为了能够增加道德教育的质量所进行的必要环节之一。对此,笔者在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課件教学中,会引发出学生对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比如说,笔者会将最近所发生的时事来进行讲述,就拿交通事故来说,先在课堂中放出几张受害者的照片,让同学们感受到受害者的状态,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照片上的人怎么了吗?然后在众多议论与回答中再进一步引发出肇事者的照片,及时对回答出“车祸”这样答案的学生一个鼓励,告知同学们,这就是车祸引起受害人受伤的事故,在一场车祸中都有哪些角色的参与呢?将马路上的警察、医生、受害者、肇事者以及清洁工、行人照片罗列出来,让同学们思考,这些角色都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呢?他们在这场事故中有怎样的职责与定位呢?从这些中不断先激发出学生对于事件的感情,再进一步引发出学生对于责任、道德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份良好的道德教育情感氛围,于学生的课堂开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帮助作用。
三、课后环节利用生活案例来巩固道德深化认识
思想品德课堂在教学的课后环节中最关键之处就是要让教师能够充分巩固学生对于道德的进一步认识,这样一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在其中的学习效果,以及对课堂的深重思考,也能够方便将自己对于道德理论知识有着充分的掌握与了解,对此,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课后环节中不断巩固其对于道德的深化认识,笔者仍旧以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课件教学来进行示范,我们在与学生在课堂环节中让学生对于警察、医生、受害者、肇事者以及清洁工、行人这些角色有着最基本的了解,同时对其所定位的角色与职责有着进一步的认识,而后在课后环节中,我将会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你在马路上碰到发生车祸事故,你第一时间应当做什么?同时,如果受害者在马路上横躺其中而无人问候的时候,你应当干嘛?从这些问题当众让同学们踊跃回答,比如说笔者的一个同学说,我会直接走过去,别人都不管的事情我如果上前了害怕惹上麻烦。这时候笔者会对其进行教育,面对别人出现困难,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应该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带他去往医院,你可以立即呼叫爸爸妈妈或者附近的叔叔阿姨们来拨打120进行求救,要救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而不是见死不救,同学们明白吗?从这样的类似课后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们设想自己身为其中的角色,再以自身的想法回答对应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对于道德认识。
四、课外中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道德空间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利用知识的力量去从容面对任何的困难,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因此,在课外环节中,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去进行生活实践,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道德空间,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道德学习质量的良好途径,对此,笔者曾在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这一课件中,让学生们学会对生活中各种角色说声“谢谢”,然后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们在一周内上学、放学、回家、以及休息这些过程中对于教师、警察、售货员、父母、门卫爷爷等角色说声“谢谢”,然后在一周后的班会总让学生们总结这一周的实践质量,然后对其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不断让学生保持学会对身边对自己进行“服务”的人员有着最为基本的礼貌。这也同样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教师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礼貌的“三有学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中,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枯燥说教式灌输教学,要学会将思想品德教学深入“生活世界”中来不断深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如此才能够从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其中的事件以及对道德有着最基本的巩固与掌握,同时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将思想道德品质贯彻到各处细节中,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金飞. 渗入“生活世界” 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 2017.
[2]邓正平. 联系生活实际 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四步法”[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4):43-44.
[3]杨德勇.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0(9):56-56.
[4]雷晓春.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生活化策略[J]. 学周刊, 2011(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