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小班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活情境与幼儿数学活动的联结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集体形式的教育活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小组、个别形式的教育活动;忽视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倾向。
  利用生活情境能比较直观地告诉幼儿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从而启发幼儿在生活中探索数学。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跨出学科的束缚,使数学回归生活。通过创建或模拟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面对生活情境中产生的矛盾,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使之条理化,进而解决问题。让幼儿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的情趣,培养探索能力、探索方法和主动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但是小班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不可能明白这些纯理性的说教。然而,生活中的数学和纯知识性的数学不尽相同。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生活中的数学更富有情感色彩,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不仅能改变传统数学教育中幼儿从知识到知识、从概念到概念的被动学习状态,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幼儿们就能很容易的理解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了。
  二、基于生活情境的幼儿数学活动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一)“一一对应”活动
  让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就是让幼儿的数学学习生活化,让幼儿在亲自体验,参与解决与他们生活现实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大量的数学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数学能力。这些问题从数学教育内容来看,与社会生活相关、基于日常生活情境、应用于社会生活。数学教育内容以数学学科结构为基点向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点转换,教育形式应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角活动、个别自选活动等结合,形式灵活多样。数学教育的评价应体现目标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实行个别化的,关注儿童内在变化和情感体验的评价。让幼儿的数学学习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故事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故事形象生动,趣味性较强,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幼儿较为喜欢故事。幼儿园数学教师可以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将传授的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景中,通过故事情景将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故事情景的形式,教师将幼儿被动的接受知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幼儿学习数学的情绪高涨。直观、形象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效率。许多教师大搞物质刺激,运用多种名目来以奖励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举手回答问题的都有小红花、小星星、小糖块等奖品,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的回报。一堂课下来,班上热热闹闹,可是细看却好像在抢奖品,学生的积极性被固化在物质奖励上了,而真正的数学魅力却没有体现出来。
  三、实施生活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置的教学活动情境要符合大多数幼儿的一般生活,不能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具有有效的针对性,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前首先要对所教班级的幼儿有一个较为适当的了解。我们所设置的教学情境应该是班上大多数幼儿所熟知的,不应该让幼儿们有过分的陌生感,更不能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
  这种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的案例,显然只是为了设计的噱头,于课堂上幼儿本身的学习并无益处。因此,我们的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情境时,一般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的原则。
  (二)不要凭空虚构、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引入学习中,学生们觉得很具体,就会很容易接受。尤其是对那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进行课件演示,我们把月饼看成是一个圆,要分给2个人,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几份?(2份)教师将圆形对折,并用虚线表示。谈话:老师用这条虚线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一半就是半个圆,也就表示2份中的几份(1份)谈话:我们画一画阴影来表示这样的1份。(教师操作)我们可以用这个数(1/2)来表示,仔细看一看,你会读吗? 读作“二分之一”。
  这种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的案例,显然只是为了设计的噱头,于课堂上幼儿本身的学习并无益处。因此,我们的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情境时,一般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的原则。
  总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才能使幼儿各得其所,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如果仅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有意或无意割裂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割裂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那么对幼儿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只是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想象和联想;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激发兴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化学过程,体现化学规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达成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方法。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案例,简述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妙用。  案例一:铁的吸氧腐蚀  铁的吸氧腐蚀,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学生对电化学腐蚀中的析氢腐蚀原理容易理解,对日常生活中钢铁
期刊
教学中的习题讲评,无非是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加以剖析,使之印象加深。可见有效的讲评就如一堂好的复习课。为提高试题讲评质量,我尝试三种省时省力、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地方法——投票讲评法、分组讨论讲评法、过关接力讲评法。  传统的讲评课,往往受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形式。而这只会使学生觉得“炒冷饭”,心感厌倦。最终除了给予学生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毫无学习效果。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批改接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阅读能力跟新课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以前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和创新,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而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会读、爱读、乐读,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
期刊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两大奇人之一。她在19个月时因一场高烧,不仅失去了视力,而且失去了听力。这个难以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孩子,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度过了6年,严重的生理缺陷,使她变得自私、暴躁,如果有人走到她面前摸摸她的头的话,她又是踢,又是喊,又是抓……她成了既不能让别人理解,也无法理解别人的可怜“小动物”。  七
期刊
平常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常听到类似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没打他骂他,让他做点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我怕’,你说我急不急呢。”  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认为是遗传、是天性,然而他们都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其实孩子的不自信多数跟家长有关,部分家长不是对孩子娇惯溺爱,就是对孩子揠苗助长,具体体现在过分挑
期刊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鞅,卫国人,称卫鞅或公孙鞅。投靠在魏大夫公孙痤的门下,后到秦国得到秦孝公重用,实施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自己为此拥有封地商於,所以史称商鞅或商君。位及丞相,显赫一时。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  李斯,楚国人,年轻时做小官吏。后来“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后投奔到吕不韦门下,而后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
期刊
学校管理目的就是保障和提升学校的教育机能。教育机能的提升有赖于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设施以及师生的主动性。学校教育机能的提升,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以满足教师的需求为主线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只有着眼于“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学校发展。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从最低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境界的自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自身
期刊
“作文难,作文难,讲到作文就心烦!”在作文课上不少学生常常这样烦恼地说。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也觉得作文教学是一个难题,无论怎样指导也不如人意,见不到成效。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其实,“多写”不失为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好办法。各位老师不妨在教学中试一试,或许对你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现在把本人这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列举如下,仅当与各位同仁交流研讨。  一、摘抄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经历的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