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自独裁者的委托
大众汽车的诞生源自两个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不谋而合的想法。一个是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费迪南德·波尔舍,另一个,是更加著名,甚至恶名昭彰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不过,说是“不谋而合”应该也不够恰当。波尔舍的愿望就像美国福特创始人当初的愿望一样单纯美好,那就是生产出大众可以承受得起的“人民的汽车”。而希特勒的本意就更加政治和功利了。尽管希特勒总是以残暴的独裁者形象出现在后世人的书本里,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希特勒又确实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超前的眼界。波尔舍制造大众汽车的方案得以批准并顺利开展,就是因为希特勒对民众的需求和欲望有着准确的判断,他知道汽车对人民大众那种巨大的诱惑力,他还十分清楚汽车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对波尔舍将要生产的汽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启动。同时他还推出了一项储蓄计划以使普通群众也可以买到汽车。不管怎样,这两个人殊途同归的契合点,直接导致了大众第一款汽车甲壳虫的问世。
从甲壳虫开始的加速发展
对于汽车发明者这个称号,与其说这是德国人对创新的热情得来的,倒不如说是得益于他们对技术的追求。因为,以古板和没有情趣而闻名的日耳曼民族,确实是一个不那么开放、有点保守的民族。就算大众的汽车现在跑满了世界各地,也不得不说,大众最初的尝试是多么固执和保守,同时又掺杂着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苛求”。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没有机会大展身手的大众汽车,在二战后迎来了腾飞的时机。其首款车型甲壳虫很快以低廉的价格而风靡世界。但是15年过去了,大众依然依靠甲壳虫征战汽车业。而且,大众的理由非常的德式。对大众来说,成功不是不断地推陈出新寻求有戏剧性和诱惑力的卖点,那样太过肤浅,成功应该源自对技术的精益求精的改进和完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更何况,甲壳虫一直卖得很好!那时候的大众,还是一个固执和老实的企业。
但是再经典的车型都会有成为历史的那一天,哪怕它还能被收藏在博物馆里向人们诉说它昔日的光彩。尽管甲壳虫的成功使大众一跃成为了德国最高产值的公司,但是,对于生活乏善可陈的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有新的颜色、新的样式来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尽管百般不愿,大众也需要正视这样的事实。固执的人往往会忽视周遭的变化而变得傲慢和自以为是,但是当改变刻不容缓,他们又往往重新成为最虔诚的信徒,开始建立新的信仰。想要造出一款代替甲壳虫而又能够同样获得高销量的车型对大众的继承者们来说是一项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大众还是做到了,凭借那种德国人对技术的敏感和执着。
1973年,第一代帕萨特Dasher诞生。大众的这款外型完全不同于甲壳虫的全新车型,应用了许多来自奥迪80的技术数据以及新的技术上的尝试,就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它很快爬上了当时新车排行榜的首位。接下来,大众一发不可收拾。1974年高尔夫首次亮相。1975年,大众推出了一种设备规范但不是很齐全的波罗派生产品,1979年,捷达问世。1980年,大众公司在1980年实现四轮连续驱动水客车大批量生产,推出了80年代世界最畅销的一款高尔夫,成为大众汽车一款可以与甲壳虫相媲美的代表作。借此,大众又继而成为了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
可以说,每一款新车的亮相都伴随着大众汽车某项技术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这为大众赢得了一次次的市场上的成功。
高效低成本的战略
在高端汽车品牌林立的德国,大众汽车又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从“人民的汽车”这个角度出发,大众汽车的定位就已经被设定好了,那就是平民的、中低端的、耐用的,以及节约成本的。恰恰是这种迎合大众口味的定位,让大众汽车真的走向了大众。而对大众来说,除了将产品设计成人们喜欢的模样,留出人们喜欢的座位空间,有适合又足够用的动力和速度,最关键的,还是在这一切的基础上节约成本。
或许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又或许从第一款甲壳虫的“一招鲜”到同时出售许多款车型的转变逼得德国人动起了技术改进的脑子,总之,大众提出了平台模块化的概念。平台的意思是大量采用相同的零部件,相似的底盘、车身结构、行驶结构、相似的生产工艺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缩短车辆的研发周期,而且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使已经存在的优秀车型的技术优势拓展到其他更多的车型。
如今,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被现在的车企几乎用烂了的词,听起来时髦,实际做起来不容易,但是它的第一个受益者是大众。1973年大众首次推出的帕萨特就采用了模块化战略设计,标准化的组件可同时应用于多款不同的车型,从而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去年开始,大众还进一步推进了汽车平台模块化的战略。
大众汽车的历史
1937年3月28日,大众汽车公司宣告成立。
1938年,大众汽车公司在今天的沃尔夫斯堡建厂。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众的生产能力被用于军备生产。
二战结束后,1945年6月,大众汽车公司由英国军政府接管。在Ivan Hirst少将的管理下,甲壳虫投入大量生产。
1950年3月8日,Type 2投入生产,进一步扩充了公司的产品线。
1955年,第一百万辆甲壳虫下线。
1972年2月17日,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记录,超越福特汽车公司Model T车型在1908-1927年所创下的传奇记录。
1973年,新一代大众汽车的首款车型帕萨特(Passat)投入生产。
1974年1月,首辆Golf在沃尔夫斯堡亮相。这款紧凑型箱式小客车一经推出便快速风靡,进而成为甲壳虫神话的继承者。
1976年,首辆Golf GTI下线。该款车型以其110 bhp引擎掀起了一阵马路旋风,为又一个传奇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83年6月,第二代Golf的生产正式拉开序幕。该款车型在设计上非常适合于高度自动化的装配流程,在特别建立的最后装配车间,机器人首次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1999年7月,Lupo 3L TDI的推出标志着首款耗油率仅3升/100公里的量产车问世。
2002年8月,豪华越野车Touareg的量产标志着大众品牌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
2002年12月,“Auto 5000 GmbH”公司(经营着集团在沃尔夫斯堡的一间工厂)开始Touran小型厢型车的生产。
2003年,第五代Golf开始生产。
大众汽车的诞生源自两个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不谋而合的想法。一个是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费迪南德·波尔舍,另一个,是更加著名,甚至恶名昭彰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不过,说是“不谋而合”应该也不够恰当。波尔舍的愿望就像美国福特创始人当初的愿望一样单纯美好,那就是生产出大众可以承受得起的“人民的汽车”。而希特勒的本意就更加政治和功利了。尽管希特勒总是以残暴的独裁者形象出现在后世人的书本里,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希特勒又确实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超前的眼界。波尔舍制造大众汽车的方案得以批准并顺利开展,就是因为希特勒对民众的需求和欲望有着准确的判断,他知道汽车对人民大众那种巨大的诱惑力,他还十分清楚汽车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对波尔舍将要生产的汽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启动。同时他还推出了一项储蓄计划以使普通群众也可以买到汽车。不管怎样,这两个人殊途同归的契合点,直接导致了大众第一款汽车甲壳虫的问世。
从甲壳虫开始的加速发展
对于汽车发明者这个称号,与其说这是德国人对创新的热情得来的,倒不如说是得益于他们对技术的追求。因为,以古板和没有情趣而闻名的日耳曼民族,确实是一个不那么开放、有点保守的民族。就算大众的汽车现在跑满了世界各地,也不得不说,大众最初的尝试是多么固执和保守,同时又掺杂着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苛求”。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没有机会大展身手的大众汽车,在二战后迎来了腾飞的时机。其首款车型甲壳虫很快以低廉的价格而风靡世界。但是15年过去了,大众依然依靠甲壳虫征战汽车业。而且,大众的理由非常的德式。对大众来说,成功不是不断地推陈出新寻求有戏剧性和诱惑力的卖点,那样太过肤浅,成功应该源自对技术的精益求精的改进和完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更何况,甲壳虫一直卖得很好!那时候的大众,还是一个固执和老实的企业。
但是再经典的车型都会有成为历史的那一天,哪怕它还能被收藏在博物馆里向人们诉说它昔日的光彩。尽管甲壳虫的成功使大众一跃成为了德国最高产值的公司,但是,对于生活乏善可陈的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有新的颜色、新的样式来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尽管百般不愿,大众也需要正视这样的事实。固执的人往往会忽视周遭的变化而变得傲慢和自以为是,但是当改变刻不容缓,他们又往往重新成为最虔诚的信徒,开始建立新的信仰。想要造出一款代替甲壳虫而又能够同样获得高销量的车型对大众的继承者们来说是一项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大众还是做到了,凭借那种德国人对技术的敏感和执着。
1973年,第一代帕萨特Dasher诞生。大众的这款外型完全不同于甲壳虫的全新车型,应用了许多来自奥迪80的技术数据以及新的技术上的尝试,就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它很快爬上了当时新车排行榜的首位。接下来,大众一发不可收拾。1974年高尔夫首次亮相。1975年,大众推出了一种设备规范但不是很齐全的波罗派生产品,1979年,捷达问世。1980年,大众公司在1980年实现四轮连续驱动水客车大批量生产,推出了80年代世界最畅销的一款高尔夫,成为大众汽车一款可以与甲壳虫相媲美的代表作。借此,大众又继而成为了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
可以说,每一款新车的亮相都伴随着大众汽车某项技术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这为大众赢得了一次次的市场上的成功。
高效低成本的战略
在高端汽车品牌林立的德国,大众汽车又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从“人民的汽车”这个角度出发,大众汽车的定位就已经被设定好了,那就是平民的、中低端的、耐用的,以及节约成本的。恰恰是这种迎合大众口味的定位,让大众汽车真的走向了大众。而对大众来说,除了将产品设计成人们喜欢的模样,留出人们喜欢的座位空间,有适合又足够用的动力和速度,最关键的,还是在这一切的基础上节约成本。
或许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又或许从第一款甲壳虫的“一招鲜”到同时出售许多款车型的转变逼得德国人动起了技术改进的脑子,总之,大众提出了平台模块化的概念。平台的意思是大量采用相同的零部件,相似的底盘、车身结构、行驶结构、相似的生产工艺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缩短车辆的研发周期,而且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使已经存在的优秀车型的技术优势拓展到其他更多的车型。
如今,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被现在的车企几乎用烂了的词,听起来时髦,实际做起来不容易,但是它的第一个受益者是大众。1973年大众首次推出的帕萨特就采用了模块化战略设计,标准化的组件可同时应用于多款不同的车型,从而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去年开始,大众还进一步推进了汽车平台模块化的战略。
大众汽车的历史
1937年3月28日,大众汽车公司宣告成立。
1938年,大众汽车公司在今天的沃尔夫斯堡建厂。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众的生产能力被用于军备生产。
二战结束后,1945年6月,大众汽车公司由英国军政府接管。在Ivan Hirst少将的管理下,甲壳虫投入大量生产。
1950年3月8日,Type 2投入生产,进一步扩充了公司的产品线。
1955年,第一百万辆甲壳虫下线。
1972年2月17日,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记录,超越福特汽车公司Model T车型在1908-1927年所创下的传奇记录。
1973年,新一代大众汽车的首款车型帕萨特(Passat)投入生产。
1974年1月,首辆Golf在沃尔夫斯堡亮相。这款紧凑型箱式小客车一经推出便快速风靡,进而成为甲壳虫神话的继承者。
1976年,首辆Golf GTI下线。该款车型以其110 bhp引擎掀起了一阵马路旋风,为又一个传奇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83年6月,第二代Golf的生产正式拉开序幕。该款车型在设计上非常适合于高度自动化的装配流程,在特别建立的最后装配车间,机器人首次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1999年7月,Lupo 3L TDI的推出标志着首款耗油率仅3升/100公里的量产车问世。
2002年8月,豪华越野车Touareg的量产标志着大众品牌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
2002年12月,“Auto 5000 GmbH”公司(经营着集团在沃尔夫斯堡的一间工厂)开始Touran小型厢型车的生产。
2003年,第五代Golf开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