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青春之歌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茹志鹃的《百合花》是高中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单元的教学主题是“青春”,即对青春的吟唱。同时,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意蕴可阐释为“生动展现军民鱼水情”,当下又将“人性美”“人情美”作为小说主题的主流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当代中学生的认知与以上的解读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往往不太能准确把握“人性美、人情美”。基于此,本文力求把《百合花》的主题统筹在本单元教学主题“青春的吟唱”范畴内,用一种贴近中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解读方式,引导学生从“青春的美与价值”的角度来思考作品,反观自己的青春与价值,寻找生命的意义。
  一、青春的本色之美——不是爱情的爱情牧歌
   《百合花》的背景是1946年的中秋,作者将笔触指向战争的后方,着力表现三个年轻人在战争背景下的故事。青春本绚丽多彩,哪怕是在战争年代。在这篇小说中,青春的本色之美不仅体现在三个充满朝气的人物形象上,也体现在他们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上。首先,小说的人物很简单,但特征却非常鲜明,年轻充满活力,纯朴善良,对生活充满热爱,尤其是小通讯员。在“我”的眼里,小通讯员“高挑的个子”“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十八岁”,作者用大量的细节来凸显小通讯员的腼腆质朴,坐在“我”旁边会“立刻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甚至是在被询问到是否娶媳妇时羞红了脸,这样的情形和反应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大男孩,再正常不过,当代中学生也有同样的年纪和心理反应。类似的情景在文中有多处,作者信手拈来,不加雕饰,娓娓道来,为我们呈现一个活泼灵动、腼腆固执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所以才会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步枪筒里别着几支树枝和野菊花。这组意象别有新意,一个意象是对生命产生威胁的战争武器,另一个意象却代表着蓬勃生长的自然生命力。这看似矛盾却暗藏着人物的精神风貌,步枪是无法选择的战争强加给他的武器,但这依旧阻挡不了小通讯员对自然生命力的渴盼,对生活的热爱,这正是树枝和野菊花所象征的内容。小通讯员的形象,是诗意化了的青春与生命的象征。
  如果说青春的本色之美体现在小通讯员身上是青年、活力、淳朴、爱美和害羞,那么,体现在“我”和小媳妇身上就是一种年轻人之间的嬉闹捉弄以及由此体现出的简单质朴的情感了。可以明确这肯定不是爱情,但又带有一种爱情的朦胧和美好。我们可以通过聚焦人物交往的具体情节来理解这种情感。“我”对他的态度由“生气”到“发生了兴趣”,再到最后的“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兴趣产生的原因基本可以判断为“男女有别”“我是个女同志”,所以小通讯员才会一直保持距离,也正如此,“我”倒是有了兴趣,明知他有顾忌,故意要“着恼地带着反抗情绪走过去”,看到他不好意思的窘态,“拼命忍住笑”,这情形类似青春期男女之间的捉弄,相互逗乐,看对方的窘态,简单纯朴可爱,与男女爱情不同。这些场景像闹别扭的当代中学生,纯粹美好而又简单。年轻的生命,一方面对异性有着莫名的、朦胧的兴趣,对异性有着淡淡的好感,会不由自主地与之嬉笑、捉弄。另一方面又伴随着羞怯甚至是抵触,这正是年轻异性间特有的微妙而又難以言明的心理,源于人本真的、普遍的、天然存在的情感。青年男女之间自然而然的美好情感,不同于同志之情、战友之情、同乡之情、军民之情,也不同于爱情,用茹志鹃的话说就是“不是爱情的爱情”。
  二、青春的价值之美——不是英雄的英雄赞歌
  美国作家塞谬尔·厄尔曼说过,青春不仅仅指一段时间,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百合花》中三个年轻人,尤其是作者笔下最重要的小通讯员,他的精神和生命状态如何,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呢?很明确,小通讯员是文本层面的英雄,在担架员的口中,他是为了保护别人自己毅然扑灭手榴弹的烈士。但英雄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而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有血有肉的普通民众。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在于他拥有美好的心灵和高贵的品质。在《百合花》中,作者不去突出英雄的品质,而是通过平凡场景中的日常小事,来展现这个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去刻画洋溢着青春与生命活力的个体,平凡人身上的善意和人性之美也足以让读者动容。作者在描写他为“我”带路的场景时,细节之处的真实善良尤为动人,他细心体贴,处处关注着“我”,尤其是在“我”和通讯员闷坐了一会后,“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小通讯员的身份对路上的危险有警惕心和判断力,但他对“我”不直接催促,也没有埋怨指责,而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善意的提醒。这就是他身上的善,是人性的光辉。这在小媳妇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躺在棺材里的哪怕不是小通讯员,而是一个为保护别人牺牲自己的老百姓,她也会捐出自己的被子。这是人与人之间简单质朴的关系,也是作者致力追求和向往的,正如茹志鹃在《我写〈百合花〉的经过》中所言,“我写《白荷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里也是如此。……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分钟,甚至只是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萍水相逢却以诚相待,惺惺相惜,人与人之间真诚简单的关系,正是基于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善与真,这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亘古地存在着,但却容易被人忽略,作者用这种方式呼吁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青春的价值和意义也体现在它消逝后带给我们的思考,思考生命毁灭的原因,以及它对当世人和后世人的影响。小通讯员这个蓬勃的、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善良真诚的年轻人,死于敌人的炮火下。虽然作者有意淡化对战争的描写,但这一点是无可回避的。直观的生命的消失,引发我们正视战争的残酷性,弱小的生命在战争面前脆弱不堪。也许人类进程中战争无法避免,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战争的悲剧性,无数个像小通讯员一样的生命就是战争的代价,包括亲人的悲痛。作者正是用这种悲剧的方式,让人更多地领会到生命被毁灭的悲凉与遗憾,而正是在死亡中,在强烈的悲痛中,生者实现了对生命、个体存在的重新审视,生命自身的价值、意义也因此得以体现。《百合花》这篇小说中三个年轻的生命用纯洁、真诚、善良、勇敢、无私、大爱书写他们的青春,当代中学生在享受青春美好的同时,更应该去思考青春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这也许才是《百合花》作为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想告诉我们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南宋诗人杨万里现存诗歌4200多首,耳熟能详的诗多是他写“童趣”类的,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而杨万里的创作中也有不少田园诗,比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插秧歌》等。《插秧歌》作为杨万里“诚斋体”的代表作,洋溢着浓厚的田园气息。笔者在检索文献时发现,前人多从诗歌内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真实情境下的写作成为风向。纵观近两年各地高考作文的设题已经由过去自我陈述式的作文慢慢向交际语境作文过渡。除去情境的营造和文类的拓宽以及要求学生的写作更具有对象感和目的性外,思辨性训练仍然是写作教学的重心。如,2019年全国卷I以身边常见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作为情境,要求学生写一篇主题为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实际上,劳动只是一个媒介,题目的内核仍然聚焦在人如何去和世界
期刊
在部编教材使用中,我们需要研究教材特点,吃透教材编写的理念和意图,在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合理有效使用教材,达成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推进。就部编教材而言,单元教学是建立在主题阅读基础上的,教材的使用不能孤立篇章教学,而是在单元全局观下的主题式阅读教学。  一、主题阅读的认识和价值思考  在部编高中语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必修教材的单元所选文章都具有同一主题,可以运用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主题阅读教学是
期刊
李密的《陈情表》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曾有这样的说法:“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可见《陈情表》一文的影响之大。的确,作为一篇抒情的文章,李密立足于“孝”行谋划,着眼于“情”的表达与抒发,将“情”再三揉搓,以至于调弄到极致,让你不能不为之动心,即使铁石心肠在如此精心揉捏的过程中,也会变得绵软。以辣手著称的晋武帝面对这一介书生也只能束手,最后不得不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引导学生将整本书阅读与思辨性阅读结合到一起,不仅能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还能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思辨,在思辨中阅读,继而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形成自己的独特阅读模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思辨力培养为目标的整本书阅读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起到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其新思维的作用。  一、以阅读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文本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练习,一方面能及时反馈教师“教”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阅读练习,做到科学设计、合理布置与有效讲评,让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提升自身语文的阅读素养,在阅读讲评中深入感受语文的魅力。以《梅花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课)的讲评设计为例,摭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练习的讲评策略。  一、紧扣标题善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习题设计中,标题并非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十分
期刊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了课堂,语文教学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本,创设学生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真知识、拥有真情感,做知情合一的真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
期刊
一、阅读文本与学习目标  (一)“1+N”的选择  “1”的确定。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郑振铎的《猫》是教读课文,抓住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N”的确定。我按照郑振铎的《猫》来选择文章。选择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二》(选自《寄小读者》,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6月版)《向一些灵魂道歉》(选自《成功》2007年第2期),冯骥才的《珍珠鸟》(选自《人民日报》19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方向逐步的明细化,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理念的驱动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全面的改进与突破。从以往的单篇阅读教学到如今的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推动他们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群文阅读模式的出现打破了我国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单调、乏味、不以学生为主等僵局。而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中的内涵、方法都需要
期刊
在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现状的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眼于学情需求,突出助学取向,从服务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采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对“助学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索,旨在有效实现作文教学“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