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轻松学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工作十三年了,十三年来,我亲身经历了课程改革,也看到了它带给老师和孩子们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这是我们共同需要探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总结了“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收获与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是数学课改的最大亮点。数学,对儿童来说,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数学课四大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巩固练习应用实际——课外实践,在设计教案时就考虑到生活元素,就会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一、复习导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材课题很明确,“一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新课改以后的数学教材课题则改为“小熊请客”、“拔萝卜”、“飞行表演”……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孩子们学有所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随便报数,教师很快说出了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验算,结果全对。接着顺势诱导:这样一个一个去除太费时间,能不能不用除法,一看就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呢?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很高。
  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再如圆的认识教学,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通过生活实例来感受圆形的特点。
  这样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保持和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几乎所有的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老师都会创设情境。什么花果山的猴子、故事城堡、闯关游戏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诚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热闹,但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如果创设情境的目的仅限于此的话,那这一环节的作用就只是一件漂亮的外衣,没有起到它的实质作用。我认为创设情境不能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应该是创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情境更具有内涵。
  二、学习新知,联系生活,动手操作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在新授课环节是从以下两方面来体现生活数学的。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组织学生做游戏,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新课程教学以“玩”贯穿始终,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中,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为趣味性的活动。我们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
  一年级学生在教学认识符号时,学生不清楚哪个数大哪个数小,虽然有了前面认数知识的铺垫,但到了比大小时,学生不能很好的联系运用,我尝试了“扑克”教学。“我出3”,“我出5”……打扑克过程其实也就是比大小啊,让他们在打扑克中学习,换了一种教学方法,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学生也终于分清谁大谁小了。在我们班,扑克牌还出现在分与合的教学中。例如谁与谁合起来是8,我出6,让学生思考出牌等等,这样的教学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教学“归一”问题时,我从生活实际入手,自行设计一张贴近实际的商业发票,师生模拟买卖商品,填写发票。让学生说说填发票时你是怎样想的。实际上填写发票的过程,就是解答“归一”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紧密联系生话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填写发票,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了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样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采用游戏教学,使儿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开展数学学习,学习效率可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乐而不疲,学习热情也会空前提高,这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的快乐学习原则。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应用实际
  传统的数学教学采用题海战术,学过新知后,给学生下发大量的习题,让孩子们熟能生巧,题型重复,学生厌烦,达不到教学目的。其实我认为数学教学不是为了单纯的把哪些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并一辈子应用他,所以我们在设计习题时就应该秉持着让孩子们喜欢,让学习的东西有用的原则。
  如:教学“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数一数全班有几个组?每组几人?男生有多少人?再帮老师数数校园里有几棵树?
  再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让学生计算出粉刷教室墙壁的面积和所需涂料数量。
  这样的习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样的学习效果怎能不好呢?
  四、课外实践,联系生活,减负增效
  传统的数学课后作业,都是列式、计算、下发大量的试卷,学生反复做习题,学生厌烦,效率低。大量的课外作业是学生的负担,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数学的作业应从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中挖掘,要求学生带着数学的头脑去参加活动。老师可多布置一些和当天课程有关的问题或思路去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
  如: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之前,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再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树高。,如何测量?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还有让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教师如果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既完成了课外作业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巩固了当天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保持和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反思:在我们不断地倡导课堂上应努力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应尽量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防止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和做法,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虽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似乎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因此被广泛应用。我们在很多课中看到,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什么问题,不管是否有如此展开的必要,教师都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喜欢哪个就说哪个,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合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到底在哪里。于是,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很多课,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连最起码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都不能实现。
  (二)在合作学习中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表现为“我能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空间。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学生内心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学生根本无法解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三)在合作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倾听、交流。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倾听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听懂别人表达的意思,当与自己的看法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四)表扬是把双刃剑,滥用表扬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一个好的教师,从不吝啬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从不随意批评,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这一切都出自于对学生真挚的爱。“嗨、嗨、嗨、你真棒”是课堂上常见的表扬语。听课中,我们常常看到,不管是什么原因撞对了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学生多会得到如此千篇一律的肯定。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职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哪怕学生只有一小点成绩,也要表扬;只要有一小点进步,也要鼓励。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对学生一些很小的闪光点,比如,把约等号想象为波浪,我们也给予最隆重的奖励。如此,先开始,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对表扬而激动得无法静心上课;但是接下去,我们即将看到的就是学生对表扬的功利性依赖,在没有任何人鼓励的情况下,学习便不再是学生自觉自愿的活动。另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当他们有了最起码的理性判断能力时,就会对这些肤浅的毫无针对性的表扬感到漠然和无动于衷。表扬也就丧失了本来的意义。
  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素质,还课堂给学生,采取新的策略,新的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一生受用的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初中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提高的认识,着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积极引导自主探索和主动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在激发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地位;探索;水平;情感  “老师您放心,我们班出去的学生,到高中数学都没问题的”,“老师,我是靠数学拉分的”,上一届学生回校时对我讲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心里感觉美滋滋的,转眼新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习字的重要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字写得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最终水平,因此,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写字能力。那么,如何让写字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呢?  一、严格要求,培养习惯  很多学生刚上小学时,由于年龄小,在上学前没有进行正规的写字指导,出现错误的执笔
期刊
摘 要:“德育为首”概括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全社会对德育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高耗低效”是罪魁祸首。要想改变“高耗低效”的现状,教育者应当立即为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身教榜样。  关键词:德育效果;品德行为;榜样行为  自从江泽民主席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以来,德育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也应运而生。但长期以来,我们中小学德育受到批评的最多的莫过于它的“高耗低效”。国
期刊
当前,国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地理教师也应改革地理课堂教学,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培养有环保意识的下一代。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强化环保宣传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转折期,对周围新生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强化环保意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环境保护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环保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地理教师必须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环保信息,掌握大量的环保教育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改变了思品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提出要注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发现与体验。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思品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主体;因材施教;习惯培养  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中学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传统“满堂灌”、说教式的模式,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重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新一轮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探索与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相适应的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路子。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教学;质疑;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是人类高层次
期刊
摘 要:从养成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并提出在关健期施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时期,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此时迈出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对幼儿来讲,养成了必要的良好习惯,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必用头脑去思考,该怎样去适应生活,而能在社会之中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生活,为身体健康和
期刊
摘 要: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创新思维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之实。作为操纵这根指挥棒的命题专家,只有高度正视这一极其敏感的导向作用,才能用好中考既选拔可造之才又指引中国教育走向最佳之道的双重功用。
期刊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和无数的文化瑰宝。师德就是中华优秀的文化精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指引教师前进的航向。本文是我从事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师德教育的经验总结,就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望而止步的事情。教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让学生轻松习作呢?  关键词:解读《课标》;了解现状;观察生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