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晨间锻炼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是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重要途径。
  一、过去的晨锻活动
  我园建园已有29年的历史,是所省级示范园。晨间锻炼的开展一直沿袭着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晨锻模式。同班的幼儿在本班老师的组织下,在指定的晨锻区域内,利用自制的体育器械开展一物多玩的晨锻活动。
  问题一:锻炼的兴趣逐日减弱
  自制体育器械虽然每人不能少于5件,教师也变着法带领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但天天就玩那么几样器械,对于孩子来说诱惑力不大。每天来园参加晨间活动的孩子寥寥无几,难以达到普遍、均衡的晨锻目的。
  问题二:不利于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我园70%以上是独生子女,自私、霸道、争抢器械等问题凸显,而同龄班的配置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提高。
  二、现在的混龄晨锻活动
  变化一:打破了班级的界限
  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并根据活动量的大小和安全性将操场划分为8个公共的晨锻区域。前操场以跑道为界限,跑道的前面是“玩沙区”“平衡区”“蹦跳区”“楼梯区”;跑道后面为“拉车区”。后操场的西边为“球区”;后操场的东边为“投掷区”“钻爬区”。孩子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区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进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训练。
  变化二:共享体育器械
  以往的体育器械是班级管理,孩子们玩来玩去也就是班上那几种器械。为了让所有的体育器械都能够发挥它们的功用,幼儿园整合各班的体育器械,将收集来的沙包、飞镖、跳圈、高跷、皮球等器械投放在对应的活动区域内。并制定体育器械投放方案,将幼儿园的公共器械,如平衡木、脚踏车、小推车、滚筒等安排在了晨间锻炼活动区内,并在全园相应的地区规划了体育器械的摆放位置及摆放数量。孩子们都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体育器械进行身体锻炼。
  变化三:教师交叉组合
  将同班的两位教师拆开,重新和大班教师组合,各自负责区域内器械的调整和幼儿的安全。这样,孩子们由不愿离开老师逐步过渡到每个区域内活动,由同班的伙伴发展为混龄的朋友,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小孩子促进大孩子。教师组织活动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孩子的时间多了,高控现象消失了,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提高了。
  三、活动策略
  1.自制器械有创意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要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他的真世界。幼儿园变废为宝自制多种器械,如废旧轮胎装上5个变向轮,系上一根长绳子,涂上迷彩色,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皮划艇。皮划艇可以小组玩,前面孩子拉,后面孩子推,坐在轮子里的孩子最神气,不停地指挥“快点,向左开!”“慢点!我头都晕了。”也可以一个人拿着小桨划着小船慢慢驶向目的地。最刺激的就数楼梯区,家里不让玩的楼梯成了孩子们晨锻的宝贝,矮的、高的人字梯爬得真让人害怕,只有勇士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又如“毛线尾巴”可以让孩子当动物尾巴彼此追逐,玩“抓尾巴”的游戏,也可以将其放在地上当小河跳跳跳。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适度指导有成效
  混龄晨锻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在楼梯区设置高1.5米和0.8米的两种人字梯,大班的凯凯喜欢爬楼梯了,最喜欢坐在高的人字梯的顶上,大声喊:“我是巨人了!”当他爬小人字梯时,中班的娇娇已经上到人字梯的第二格,她不敢转身下楼梯,凯凯不耐烦:“快点快点!”娇娇的脚已经发抖,要哭出来了。这时老师走过来,问大家:“谁是愿意帮助人的哥哥姐姐啊!”后面的凯凯马上说:“我是愿意帮助人的哥哥。”于是凯凯马上两只手扶住她的腿说:“别害怕,我帮你!”在凯凯的帮助下娇娇终于通过了楼梯。教师不是自己亲自去帮助,也没有批评凯凯,而是用“帮助人”这样正能量的词语教育孩子们,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3.晨锻活动有秩序
  幼儿园根据区域内容进行了教师的人员分配,并制作了场地划分示意图,使得各班教师对整个场地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孩子们掌握了混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常规,幼儿能够自如、自主地参加活动,并能在结束音乐响起时自觉、自律地回到班级教师处。
  4.家长工作有保障
  混龄晨锻活动前,幼儿园利用板报、园刊等进行广泛宣传,混龄晨锻活动家喻户晓。混龄晨锻活动开始时,开展了“家长辨析会——混龄晨锻能促进孩子的能力吗?”正方家长从解决独生子女的社会性问题、混龄晨锻活动的开放性等观点层层深入,而反方家长抓住混龄晨锻活动所需的软、硬件条件这一关键点展开攻势,用自己的思想去辩论、反驳、交流混龄晨锻的意义,在思维碰撞与交会中互相学习、吸收幼儿发展的规律。大家达成共识:只要教师合理利用和制作晨锻器械,仔细观察孩子,给予孩子适时的指导与帮助。家长与幼儿园携手合作,相互配合,混龄晨锻活动是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混龄活动有了家长的保驾护航,如鱼得水。
  四、实施效果
  “大带小,小促大”的混龄晨锻模式让很多孩子喜欢早早来园参加身体锻炼,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在自主区域自由结交朋友,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帮助他人等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我们也在思考:混龄晨锻中如何把握体育器械的层次性?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找到“看”与“寻”的平衡,如何能利用这短短的时间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我们将继续完善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与指导,不断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合唱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以及社会团体的喜爱,全国各地不论是成人合唱团还是童声合唱团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两年,“创意合唱”“最美和声”等电视综艺节目也都呈现了合唱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是我国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成功举办,使合唱越来越被关注、普及,合唱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了。  教育部制定的201
叶圣陶先生曾就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关系做出过论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是第二性的……在作文教学中,不能舍本抓末,饮水忘源,应当兼顾并重。”从这段论述中,不难看出口语交际与作文的关系,口语交际是语言的口头表达,习作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两个不平行的语言系统。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各学段均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低年级的习作教学是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先
【摘要】数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备受重视的一门课程。但是目前小学数学存在学生负担重、教学质量不高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近年来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减负高质的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减负高质并开展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减负高质 趣味生成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从小学开始就被列为基础课程,因此有效开展小学
一、头脑风暴法简述  1.头脑风暴法的含义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诸葛亮会议法等,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lex F.Osborn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头脑风暴法的优点  (1)简便易行。头脑风暴法没有高深的理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没有特殊要求,实施起来简单易行。  (2)集思广益。头脑风暴法能够使
[摘要]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髓。笔者在教授《传统文化》教材时,借助“咏诵趣生”“搜集趣广”“实践趣雅”“演练趣浓”“切磋趣溢”等教学策略,让学生从教材中充分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形成对学生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承中发扬。  [关键词]咏诵趣生 搜集趣广 实践趣雅 演练趣浓 切磋趣溢  中华
[摘要]作文评讲是写作训练交流、反馈、提高的重要环节,我们绝不能弱化甚至忽略,应对学生习作进行“再生利用”。在作文评讲中,我们应该贴近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评讲。  [关键词]作文评讲 赏识评价 分享乐趣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教师重指导轻评讲,只注重作前指导、精批细改,批阅后打一个等级就算基本完成了任务。很多教师对于习作讲评渐渐弱化,有时干脆省去了作后评讲。久而久之,学生便没有
【摘要】 低年级学生对一切新的事物都会关注,但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对特别感兴趣的事物才能集中注意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喜欢上课的课堂,就需要老师费劲心思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只有用兴趣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其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形成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兴趣 情境创设 快乐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有数学,两者密不可分。著名数学家华罗
[摘要]“十二五”期间,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我校承担了苏州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的学校个案研究”。在研究的四年多时间里,以校本教研、专业成长训练、课程改革、文化建设等为依托,通过大量调查、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等研究,不断探索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逐渐形成了促进学校(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学习、研训、评价等机制,从而推进了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关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础”目标提出,体现了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从经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领悟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情感与观念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组合性经验,是数学学习过程与结果、个性与共性、内隐与外显的统一体。我们需要关注如何使这些已有的活动经验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从单薄走向丰富,从而实现思维品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因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一道,得到了大力的弘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角色意识、合作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