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课堂活力无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ru87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水平、作文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语文课灵活多变的特点,我们构建了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引导精读,自主交流
  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应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自由度和参与度,使课堂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进行,自然地完成教学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必须明确精读目标,指出中心问题。如教学朱自清《背影》一课,中心问题是作者与父亲之间有怎样的感情。学生们通过反复精读课文、重点词句,仔细体会父爱子、子爱父的思想感情。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平时与父母是怎样相处的,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和这些事体现了父亲对子女怎样的情感。因为亲身经历,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说着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渐渐地走进课文的情感之中,走进作者的情感之中,与课本和作者进行很好的对话和沟通。最后,又请几名学生讲述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大家受到感染,懂得了体贴父母、理解父母,更懂得父爱的厚重、平凡与伟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空间,激发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课外阅读知识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等,设计疑问,提出问题,营造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氛围。如对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究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分析课文应改变以往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找出对课文画龙点睛的问题,再交给学生讨论和探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思维强化为训练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教学情境的生动鲜明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整体感知,综合探求
  在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中,课文让学生自读,整体感知文章的美。如,在教学《枣核》时,应让学生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透过这位老人,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为此,我们可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做好检查,适时诱导。指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质疑、感悟道理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对相关的语文资源的挖掘、补充和整合来组织教学,以此来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形式。语文综合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探究知识——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形成认同,循环往复,逐步深化;从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将能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更健康、更富有个性。
  
  (责任编辑韦雄)
其他文献
小说中的道具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揭示人物命运,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很多文学大师都注重道具的运用。  一、道具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项链》中以项链这一道具为线索,通过女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还项链、知项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道具的作用,使故事情节一波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向学习过程要效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准,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一、关注预习  高效的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抓手,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解决自己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预习目标,保证充足
在经济学企业发展链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微笑曲线”理论。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微笑曲线”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内心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这条“微笑曲线”由乐学、深思、迁移三部曲组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尊重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化对话,学生便能渐渐地积淀一些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感受和体会有如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感悟真情,领略诗的神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可以品出诗的音韵、情韵和意韵。  一、声情并茂,反复吟诵,感受音韵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韵味是从读中得来,兴趣是在读中产生,语感是在读中积累,素养是在读中培养
关注学生个性化、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是众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教活,是使英语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本文结合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提倡用生活丰富教材。  一、课前的思考  1. 一个问题:简单教材如何教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3的Word Power—Different jobs环节主要是介绍表示职业的名词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平时课堂上大多按照高考考点分析,考什么分析什么。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学得意兴阑珊。那么,教师是否可以多角度挖掘这类文本的内容,让干瘪的内容充实起来,让枯燥的课堂活
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改革风生水起,探究性阅读、开放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创新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模式逐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探究性阅读提倡在合作的基础上多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开放性阅读和自主性阅读则提倡个性化阅读,并从“大语文观”角度来定位语文阅读;创新性阅读则从“死读书”中解脱出来,提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阅读。文章就此提出多元阅读并就其教学实践做探讨。  一、多元阅读的
现在不少高中学校都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课程,里面节选了大量有关“怀才不遇”的诗词。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该类诗词,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一下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实质及成因。  翻阅中国古典诗词,我们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古代文人,他们要么悲叹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要么感慨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要么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些诗人总是认为自己怀有济世之才,却苦于没有遇到明主,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快乐源泉之一,是带领我们走入语文艺术天堂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配合,逐渐在阅读中寻找喜悦,达到理解与领悟生活、体验与感知人生这一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目的。那么怎样教导学生快乐阅读,正确开展阅读教学呢?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具体策略。  一、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挖掘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