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百万英镑》中讽刺手法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以自己亲身丰富经历为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作品中,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寓于尖锐的讽刺,通过自己的作品折射出那个时代美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及心理状态,《百万英镑》作为一篇出色的短篇讽刺小说,幽默中渗透着对当时世态的无言讥讽。在行文构思上、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寄予极大的讽刺与批判,同时在组织材料时敢于自我嘲讽,自我剖析,把当时整个社会中那种投机、拜金狂热揭露出来。正所谓《百万英镑》不但幽默,而且很有内涵,可以称得上妙,把现代社会上“金钱万能”的理念批判地游刃有余!整个小说喜剧的故事给人以悲剧性的思考。
  【关键词】:  批判现实主义;马克·吐温;百万英镑;讽刺手法
  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渐渐成为文学的主潮流,美国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马克·吐温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的幽默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国写作风格。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创作于1893年,当时马克·吐温的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作品的基调已转为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百万英镑》建立于金钱对人的诱惑、腐蚀这一主题上,描绘出一个诚实、贫穷的小办事员被选中卷入打赌“旋涡”后一个月内种种“历险”,巧妙的漫画笔法勾勒出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如同一幅世态炎凉讽刺图。
  一、《百万英镑》中的讽刺手法
   (一)行文构思上隐喻讽刺
  《百万英镑》主要内容是以“百万英镑”这张钞票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虽然以英国为地点背景,实际上是讽喻美国社会现实。以打赌作为小说的关键凸显出来——因为“打赌”亚当斯从一个落魄的无依无靠的小职员荣升为“百万富翁”,因为聚会上的玩牌—“赌”,认识了自己的所爱波西娅小姐,恰恰是因为“赌”主人公名、利、色均收获,亚当斯是一个幸运者,他在两场赌局中均获得胜利,可是小说中到底是谁赢了呢?是马克·吐温,他成功利用“赌”来影射出当时美国社会现实,嘲讽当时许多人投机心理 。是马克·吐温让亚当斯一赢两场,满足当时许多人的“一跃升天”的愿望,将当时美国经济低靡下市民心态勾勒出来,讽刺美国资本意识形态统治下世态人情。上层贵族官员通过“赌”消遣,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生活在的底层的小市民寻找不正当的发财路,妄想用“赌”这个投机方式挤进上流社会,进一步麻痹自己的思想。
  (二)人物性格寄予讽刺
  马克·吐温在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寄予了很大的讽刺和抨击,用擅长的幽默诙谐的语言及奇思妙想与讽刺写作手法巧妙地结合,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金钱的贪婪丑恶嘴脸。首先,在对小人物性格刻画中,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变化突出主题。在餐厅吃饭付账时,老板看到那张钞票后的反映,马克·吐温形象地用“僵”、“不能动弹”、“恢复常态”、“缩手”、“牢牢地盯住”五个夸张动作词语勾画出餐厅老板看到巨额金钱后的畸形状态,暗示老板内心中被金钱扭曲的变态心理。“我”来到裁缝店,托德(店员)以衣取人,对“我”表现得漫不经心,十分怠慢,对“我”十分轻视。而当“我”真的把钞票拿出来后,托德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滿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夸张与辛辣的笔墨写出托德见钱后微妙的变态笑容,一前一后的态度反差刻画出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接着出场的是裁缝店里的老板。在“我”与托德交涉的时候,老板始终不露面。而当他听到“钞票”二字,他“赶紧跑过来”,“兴致勃勃”地询问是“出了什么岔子”。老板的势利和见钱眼开,较托德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看到是百万英镑时,就“吹了一声轻松的口哨”。这“一声轻松的口哨”,既是为了打破僵局,缓和气氛,同时也暴露了他见到百万富翁时的满心喜悦。透过这些语言,嘲讽他为了金钱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甚至降低自己的人格。把老板那种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性格特征刻画地入木三分。此部分也是小说的高潮部分。
  在对上层贵族、官员性格剖析中,作者通过两个行为细节刻画,一是,在“我”名声大噪时,每当“我出现在歌剧院,总不免成为千副望远镜聚焦的对象”;二是,“我”拜访美国驻英国使馆公时所受到的热情款待,及期间的一系列客套谈话,讽刺当时上层阶级名流虚伪光环下的拜金狂热。他们的聚焦点是那张“百万英镑”钞票,时刻关注的是“我”怀揣的钞票,是那张闪着耀眼光芒的百万钞票吸引了他们的眼球,驾驭了他们的心灵,把他们所谓的这些上等公民在百万钞票前的拙劣表演呈现出来,嘲讽了那些自诩生活在上层社会的人们以金钱至上,一切围绕“金钱”的扭曲心态。揭露并讽刺以上层贵族官员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虚伪及盲目的金钱崇拜的性格本质。
  二、自我嘲讽
  马克·吐温曾说过:“主人公的单纯”、“天真”、“诚恳”,浑然不觉装得非常之像,“才能达到美妙的效果”,正因为“老实人与幽默、讽刺的关系是,主人公‘我’越单纯,他的想法越显得是反话,但由于他本意诚恳,不是故意抬杠,这些表现出幽默感却含着隽永的讽刺意味,而马克吐温在《百万英镑》中运用第一人称“我”从一个普通的穷小职员成为百万富翁的戏剧性变化,同时作者更是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赋予主人公,这种写法使作者好像在你面前叙说一系列遭遇,进而达到更好的讽刺效果。
  《百万英镑》中结尾上演一波三折的转机,主人公本想在绅士面前炫耀一番,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最后结局让“我”大吃一惊,波西娅竟是绅士的女儿,如果不是“我”趁势提出那个“职位”,恐怕连自己唯一自己真正获得的东西也会失去,当时情景下,“我”的面部表情由得意到惊再到喜瞬间的变化实为滑稽夸张,无疑批驳了人类自身的弱点,作者敢于以自己作为批判的靶子,使批判更有力度, 深刻地表达作者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把人当作金钱的符号的社会现象的强烈不满与憎恶。
  三、总结语
  通过对《百万英镑》文章中人物性格的剖析、行文构思的审慎琢磨,马克·吐温将自己的讽刺手法充分地融于幽默语言、巧妙的构思中,形成主题严肃,笔法幽默的独特风格,在欣赏马克·吐温小说时,把握住文章的内涵,结合马克·吐温写作时特定的美国社会环境及其本人的经历 ,来充分体会小说所传达的思想实质。在欣赏小说中幽默、夸张的写作内容时,要看清作者在幽默背后的真正意图,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幽默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不要片面的把马克·吐温归结为只会逗乐的幽默家。他不同于一般的幽默家,在于“笑话里含严肃的意味”,这是他反复思考政治、社会可笑之处以后所采取的表达方式。在《百万英镑》中马克·吐温笑着收尾,寄予自己的希望,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敏. 从轻松的幽默到辛辣的讽刺[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24-27.
  [2]李宜燮,常耀信. 美国文学选读[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349.
  [3]张西元.略谈马克·吐温的小说创作艺术[J] .郑州大学学报,1981,02::39-43.
  [4]王长荣. 现代美国小说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错过的年华,在田间开出斑驳的幽兰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我在家乡的山丘上望眼欲穿了一年年的等待,最终迎来了一场爱情盛宴的凋零。  28的年华在我们家乡已是负担累累。每年过年,父母,姐弟,都以大龄剩女的眼神投我以焦急,可总被我故作忽略的回应打发。并非是我不理解家人的压力与急切,而是在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美丽的忧伤,叫等待。  我将他定义为心中的恋人。因为他从未正式承诺过我什么。只是青梅竹马的同村长大,
期刊
【摘要】:《二十四诗品》不仅描绘了二十四种诗歌意境,而且每一品中都有关于创作技巧的谈论。此前著作多从内容上去研究其文艺美学意义,隐藏在其中的创作论却少有论述。从创作主体的修养、意境的创作、创作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创作主体的修养问题中“道”、“气”理论、创作意境的入思路径、重点的主体的自我修养。  【关键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作论  《二十四诗品》是“以诗论诗”的佳作,每品皆由十二句的四
期刊
【摘要】:新闻与文学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文学中会采用创造与虚构的手法,但是在新闻更注重的是事件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写作中的文学性必须适度应用,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更多的关注,并在心中产生共鸣。现对新闻与文学的联系、新闻文学性写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新闻写作中文学性应用应注意真实性几个方面阐述,为创作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化性;实践  新闻不仅要
期刊
【摘要】:《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歌集,成书经历了很长时间,而这期间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繁盛,在当时的日本甚至形成了汉文学潮流。《万叶集》就诞生于汉文学在日本大兴盛行的时期,“万叶”的得名、和歌的分类和记录等都深深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内容上,《万叶集》里的和歌不仅借鉴汉诗增加了表现题材,更是通过汉诗丰富了自己的主题。  【关键词】:《万叶集》;汉文学;汉诗;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
期刊
【摘要】: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界为之欢欣鼓舞,许多针对莫言作品英译的研究也纷至沓来,其中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作品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统观近些年对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的成果,向读者揭示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莫言小说;英译本;研究综述  引言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在此过程中,葛浩文的翻译功不
期刊
【摘要】:本文试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为基础,阐述雨果小说《悲惨世界》中沙威这一人物的心路历程。在“本我”的快乐被主人公让·冉那让打破后,沙威来到了“自我”选择的分岔路口,最终在“超我”的逼迫下精神崩溃、跳河溺亡。而沙威身上所体现出的“平庸的恶”,在“三我”视域下则可解释为其潜意识中力比多(即原欲)获得满足后,“云集了各种沸腾的兴奋”,最终导致了自我人格的完全丧失。  【关键词】:弗洛伊德;三我
期刊
【摘要】: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文学时间及时间构造一直以来都是从社会学和文艺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从结构语言的角度对小说中的时间构造及使用的时间词及谚语进行语义分析,找出其文学时空构造的特点及语言手段对小说情节结构构造的作用意义  【关键词】:时间结构;文学时间;时空观;时间概念词  《大师与玛格丽特》被认为是20世纪俄语世界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一部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
期刊
【摘要】:在《劝导》中,作者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自觉追求幸福的女性,也有不同的男性形象,如腐朽无能的沃尔特·艾略特,邪恶虚伪的威廉·沃尔特·艾略特,不成熟的男主角温特沃斯上校,以及男性群体在莱姆突发事件中的无力,与女性冷静果断的对比之下,衬托出女性的智慧。  【关键词】:爵士;伪君子;男主人公;智慧  美国评论家威尔逊说“一百多年以前,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上的革命,文学的趣味的翻新影响
期刊
【摘要】:“丈三画里空疏处,一望空疏尽是诗。”“盖自诗法既变,而以清新为尚,莫克究古雅。处士之诗,不求工,而自理致,冲淡萧散,尤负气节。见于国朝风雅,而与虞、范诸先辈垺,今板行于世,故弗论。”  【关键词】:画学研究;文人画;山水画  倪瓒(1301--1374),江苏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朱阳馆主、如幻居士、无住庵主、荆蛮民以及懒瓒、东海瓒等,而题画最常用的是“云林”这个号。倪瓒出身于富
期刊
【摘要】:漫画《神奇蜘蛛侠》是美国漫威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系列超级英雄主义漫画。该系列从1963年出版第一期至今已推出了730期,时间跨度长达52年。本文从《神奇蜘蛛侠》系列漫画的创作时代背景和漫画故事情节两方面分析这一美式超级英雄主义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嬗变。  【关键词】:《神奇蜘蛛侠》;意识形态;诗学  引言  《神奇蜘蛛侠》是一部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美国超级英雄漫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