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古诗词“读写讲”刍议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加强了古代诗文教学,并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诗文,以此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一、诵读
  1. 自读积累——互读促学——齐读励志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单元中,提出不少“读”的要求,如:诵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等,既有对描摹景象的了解要求,又有对诗歌音韵特点的体会要领,还有对诗歌情感的体验预设,引导学生在“读”中习得能力。
  自读积累——互读促学——齐读励志,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诵读教学,得益于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教学,得法于任务驱动理论。
  读准、读懂、背诵,包括字音、连停、语调、节奏、音量、感情等,必须以学习者的自读和体悟为前提。小组内、小组间、班级内的“我读你听”,以读准确、能背诵为目标,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在小组中获得朗读的愉悦和成员激励的满足。齐读则借助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以小组齐读、班级齐读的方式营造你追我赶的气氛,强化记忆。
  2.朗读入声——美读入情——品读入境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大多字句凝练、韵律优美、意蕴丰富。学生自身富有个性的朗读体验,能够获得最直接的感知和审美愉悦。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进入初中学段后,在加强朗读和背诵的基础上,需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诗句、意象、诗情的涵咏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依托于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配乐朗读、影音画综合情境朗读、古诗词课本剧个性化朗读等,不断丰富“读”的内容和方式,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多样化朗读,则不断地在创新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进入“诗情画意”的兴趣。始终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每一首古诗词,学生的诗心诗情定能够不期而遇地“喚醒”。
  二、书写
  在初中阶段诸多学科中,语文承载着大量的书写任务。关于书法教育内容,统编语文教材在初次送审时做了安排,以附录的形式每册安排一定的内容。后因各种原因,在本套语文教科书中,将相关内容做了删减,仅仅保留课后的“读读写写”。统编教材现代文文末“读读写写”中的字、词,均由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专门书写,既增加审美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借鉴。七年级教材为硬笔楷书,八年级、九年级教材为硬笔行书。引导学生模仿借鉴课后“读读写写”字词书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讲解
  1.授之以渔——得法于教师的讲解
  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兼顾时代先后和难易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一般来说,低年级以浅易的古诗文为主,诗歌多是绝句或五律,高年级安排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律诗、词等。教材按照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板块组织单元体系,为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都创设了平台,教师的“讲”为学生“学之得法”提供了典范。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古代诗歌四首》、下册第五单元的《古代诗歌五首》等教读课文,着力于教师的讲解导学。教师的“讲解”不应陷入诗句分析、知识讲解的机械训练中,而应预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着力于符合此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的语文素养提升。
  2. 典范引领——习得于教材的解读
  “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解读规范、体例典范,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基本按照从易到难的阶梯上升思路安排诗词,解读时也各有侧重。“课外古诗词诵读”解读的文字,有的从作者及时代背景入手,有的借助诗词标题阐释入手,有的从诗句情境入手,有的抓住关键词入手,解读严谨规范而不失丰富多样。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我校“悦纳至正”的办学理念提提倡全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包容、互相接纳,共同达到“至正”目标的美好境界。鉴于此,我们举起了“悦纳德育”的大旗。悦纳,是愉快地接纳,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境界;“悦纳”不是盲目的、机械地接受,而是承传,是张扬,是创新,是实现一个大写“人”的人性复归。  一、构建起以“节文化”为主的活动体系  学生的道德是在学生参与活动中经过反思、体验,自己建构起来的,活动体
期刊
课外作业是学生在上课以外的时间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部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等特性,结合学科特点,我们该如何布置课外作业,才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增“
期刊
在数学能力中计算属于基本能力,作为数学知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讲清楚算理和法则  想要保证运算过程正确,就需要对算理进行透彻的理解,只有学生在脑海中有清楚的算理,牢固记得法则,才能在做计算题时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小学期间所要学习的算理较多,包括“十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等。在授课期间一定要讲明白这
期刊
2020年秋季新学期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配套新教材(以下简称粤教版新教材)正式使用,粤教版新教材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项目学习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体系,融入知识技能,设计了许多基于真实性问题的活动情境和实验,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与使用背景之下,项目学习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老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掌握和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对初中生物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挑战:生物学科是贴近生活的学科,很多知识都能让人们懂得了解自身结构、如何适当健身和对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微生物世界的认识,但这次疫情,暴露了大众对生物学知识的缺乏,对防疫手段、接种疫苗的不重视,如何让学生群体感受到初中生物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从而升华到对疫情工作者的尊重、对微生物世界的敬畏是摆
期刊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动”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活跃教学课堂氛围,还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一、实例激兴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但注意力不持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讲授要循循善诱,让课堂教学“动”起来。例如,讲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以礼待人”内容时,引入案例:一
期刊
传统的教书育人观念,让大多数的老师在思想上形成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而不愿意蹲下身子去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如此下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容易出现处理不当的问题。而“德、智、体、美、劳”,以“德”为首,通过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以人为本,从正面教育去引导、感化与激励,以此达到“尊重、唤醒、引导、成全”的生命教育,这才能立德树人。  一、从爱出发,唤醒“尊重与亲和”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
期刊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一般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是分不開的。而这些学习能力又都离不开记忆能力,可见记忆力在语文学习能力中的重要性。即使阅读基础很好的学生,记忆力方面得到提升的话,对以后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记忆力训练对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一、记忆训练——联想  记忆法就是记忆的方法或手段,其作用是增强记忆信息的储存和回忆,它包括两部分
期刊
面对考试的压力,许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材所展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淡化了道德与法治课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培养负责任公民的教育功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学生的公民人格,帮助学生以理性和智慧来看待和解决人生、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
期刊
地域文化是各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必须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作为基石,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展现中国精神的魅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民的进步指引方向。地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是重要的育人资源。多年来,笔者探索利用地域文化开展育人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地方名人,榜样育人  中山市是香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