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之一,而创新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尤为重要,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永恒主题。
  
  一、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课把培养良好的理论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作为主要任务,有别于其它学科,其特点在于它有极强的理论性、时代性和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创新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不懈追求。
  从教学内容看,思想政治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
  
  二、创新教学的重要意义
  
  21世纪,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明、发现、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教育。从宏观上讲,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可以说,创新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们应将创新教学提高到关系民族和国家兴衰死亡的高度来认识。从微观上讲,创新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事业是明天的事业,我们要教在今天,想在明日,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将追求考试分数变为创造性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教学着力解决的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问题,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教育实践证明,凡是创新教育和教学开展得好的地区和学校,其素质教育实践也卓有成效。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哲学常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
  着不容置疑的优势。
  
  三、创新教学的基本目标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性。创新教学就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培养的规律。以“发展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宗旨的教学。具体而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
  
  1、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确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
  
  2、创新思维
  人的思维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创新思维是指导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显著的特点,即独特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思想和活跃的灵感。这种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正确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并将它们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3、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主体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和物
  化能力等。
  
  4、创新人格
  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它集中体现为强烈的创新动机、执著的创新情感、顽强的创新意志、持久的创新毅力、勇敢的创新行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在创新人格中,创新情感显得尤其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并非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创新正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从创新动机的产生到创新过程的持续,再到创新结果的验证,各个环节无不蕴涵着创新者的人格魅力,蕴涵着创新者的情感因素。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设计
  
  1、“虚拟剧场”——情景表演激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体现了他们需要多方面的滋润,他们要动、要唱、要跳。遗憾的是,当前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成长特点产生了十分突出的矛盾。而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景表演却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
  
  2、“直播现场”——实话实说导结论
  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仅讲一些陈旧的事例,肯定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采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的方法,那会更有说服力。
  这样的政治课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参与。事例来自生活,来自学生身边,其可信度大大增强,易于被学生接受。
  
  3、“模拟法庭”——活用知识促思维
  现实生活是具体多样的,而书本理论是抽象的,并非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对号入座的在书本中找到现成答案。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这是教学民主的体现。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做“小法官”来断案,是活用书本知识,锻炼学生思维的好形式。
  让学生当“小法官”,这种尝试缩小了教与学的心理差距,使学生感觉到政治课
  并不抽象,知识并非无用,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论坛”——各抒己见增自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拼命赶进度,舍不得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开设学生论坛,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生论坛中,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辩的欲望、表现自我的场所。也许学生的观点、论证有偏差,但是学生学得自愿,学得主动,思维的独创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实践证明:新颖活泼的“情境表演”;真实可信的“直播现场”;参与面广的“模拟法庭”;气氛热烈的“学生论坛”,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所要求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深受学生欢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值得继续探索的好形式。
  总之,创新与思想政治课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不断把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其他文献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的作用有多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朗读方面也不能例外,应该充分把学习的自主权贯穿到朗读中去,挖掘学生朗读的巨大潜能,摒弃单一的齐读方法,积极创设朗读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内化。    一、爱怎样读就怎样读    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学生的认识水平、上课的内容要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设问艺术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问题发现、探讨、解决形成一系列的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向着纵深迈进,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设问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小”、“细”、
期刊
小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而且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如在教学高斯求和公式时,先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年纪小小的他在做1+2+3+…+98
期刊
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历届的高考、中考复习过程中,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和欣赏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我认为欣赏古代诗歌,应该做到“五看”。    一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是对诗的主要内容的高度重要,即使不是这样,它也往往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写诗缘由、环境等重要因素。如:《枫桥夜泊》这个题目就交代了时间:夜;地点:枫桥;环境
期刊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如何解决?许多仁人志士,在这方面都做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进行繁琐的分析和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学生更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然而最终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看看现在的学生,高中,甚至大学都毕业了,然而还是有人读不懂文言文,看不懂旅游胜地的碑铭石刻,听不懂京剧唱词……。语言缺少文化气息,学生更是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来,更
期刊
一、审试题    答好作文试题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审题,通读试题,观察所给内容,从而明确中心思想,判断作文的类型特点,了解作文的重点内容,以合适的身份、口气,从适当的角度进行表达,力求写作切中题意。    二、圈要点    在审清题意后,重读试题,列出需要表达的要点,且整理好各要点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中心,在原题的汉语提纲或图表上圈画要点。    三、注短语    在圈注的要点旁边批注相应的英语表达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积极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年来,我校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为课题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是在集体并行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宗旨是: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些弊端——“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
期刊
我们正在走出工业社会,进入一个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以技术创新和信息全球化为特点的互联网,通过光缆、微波等有形无形的媒质,使信息传播进入了“跨媒体”、“跨产业”、“跨国界”的时代,这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构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减小网络在中学生品质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是伴随着网络发展逐步产生的新课题,对于中学德育工作的这块新阵地,我们要尽快地占领并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课题,历来被语文教学工作者所重视,新课程更离不开学生的感悟能力,也对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那么如何让学生加深对语文材料的体验,从中受到启迪,享受乐趣,真正展开感悟的翅膀,在语文天地中自由翱翔,是当今课程改革语文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 感悟能力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也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期刊
多年来,历史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的获取而轻学法的掌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等现象,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面就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关键词    1、程度词:抓住程度词,可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如:中国半殖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