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发展趋势,许多传统的交通技术与手段如今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了顺应经济发展需要,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智能交通”这一新兴概念,并预言这将会成为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这场酝酿已久、呼之欲出的“交通革命”中,海归女博士姚薇带领的创业团队或许不是最大、最强的,但他们却以他们所信奉的专业与专注,为我们重新诠释了车辆、道路与人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关系。
兼职创业,结缘交通
1995年,还在大学学习的姚薇以兼职创意总监的身份与3个负责销售的合伙人一同创办了上海孔雀鸟广告公司,这与她目前从事的智能交通行业相去甚远,或者说孔雀鸟只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不过与交通行业的结缘,却是从这家企业开始的。
创业伊始,他们租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用她的原话来形容,就是一个没有餐厅,没有厕所,甚至连站都站不直的地方。抬头只能看到四周铺满的粗管子,办公的时候萦绕在耳边的都是潺潺水声。但是,就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姚薇从容地越过了她事业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当时,上海正在进行公交车的升级改造,从原来的两节车换成现在的单节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姚薇的地下室正好与当时负责公交车升级改造的上海电车厂毗邻,她也就机缘巧合般地承接了1000多辆公交车的路牌灯箱设计制造业务。
“一辆公交车前中后有3块路牌,这项业务总共有3000多块路牌,对当时的我们而言是个非常大的单子。”姚薇回忆道,“那个时候,每天都要一个人工作到两三点,没车回家就打‘桌铺’睡在会议桌上。因为仓库里没厕所,我只能在马路对面的电影院里上厕所。累了病了也没时间看病,就买一瓶消炎药,半个月就吃个精光……”
就这样,在艰苦而又夜以继日的工作中,姚薇迎来了她人生中第一个收获的季节。1998年年初,她终于得以搬出那间承载着她创业梦想的地下室,以成立上海遥薇实业有限公司为新的出发点,继续向着梦想前行。依托新颖设计与一丝不苟的态度,姚薇得到了上海市公交协会的青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全国公交车载电子行业。
入行以后,姚薇渐渐意识到该领域国内技术非常落后,灯箱、报站器只是简单地作了电子化,离数字化普及还很遥远;座椅没有抗菌处理,线束易燃易老化,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完全得不到卫生安全保障。
“其实这些都是我在做路牌设计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国内启蒙算比较早。灯箱、报站器不智能,我们就研发智能终端解决这个问题,座椅不卫生我们就开发抗菌座椅,线束易燃易老化我们就推荐使用阻燃线束。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细节处理,使我们在西安、成都、南京等二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以上。”姚薇自豪地说道。
放弃剑桥,只为圆交通梦
总结姚薇创业初期的成功,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在产品设计上,她总是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从不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挡在创业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期望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姚薇,从创业一开始她就过着半工半读,或者说是一边创业一边深造的生活。
1995年联合创办上海孔雀鸟广告公司,199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攻读与广告息息相关的美术专业,这也成为她作为创意总监在孔雀鸟成功的关键所在;1998年独自创办上海遥薇实业有限公司,在4年管理实践下的2002年远赴美国于圣约瑟夫大学研读工商管理硕士(MBA),从而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管理,使公司得以科学、有序、健康地发展。如果说在本地的上师大与时间较短的MBA并不会过多影响她对于公司的管理精力的话,那么自2005年10月至2012年3月,近7年的博士求学路,无论是对她还是对公司而言,都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读博的7年来,我一直通过网络管理公司。或者说,正因为我一直用网络管理公司,才会读了7年博。”姚薇调侃道,“做公交这么多年,我意识到了这个行业始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要想突破,就要转型升级,当时就看到了智能交通这个概念。不过这对于05年的我来说非常模糊。我就带着这个模糊的概念来到了剑桥,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读一个智能交通相关的硕士。”
事与愿违的事总会不期而至,剑桥只有建筑系,没有交通系,甚至连一个研究智能交通的教授都没有。姚薇得知这一现状后,非常地沮丧。
“就在拿到了剑桥建筑系的PHD Offer(博士入学邀约)的当天,有一位从事交通规划的系主任告诉我,UCL(伦敦大学)有一个欧洲最大的交通研究中心,而且有一位导师专门研究智能交通。”姚薇说着说着皱起了眉头,“当时我就纠结了,到底是剑桥建筑系,还是UCL的交通研究中心。不过很快,我就放弃了剑桥大学的Offer。因为我不想为了念书而念书,念书最终还是要学以致用的。”
最终,姚薇不但放弃了剑桥大学,也放弃了伦敦大学的奖学金,从而如愿地跟随了那位研究智能交通的博士生导师,并在读博期间与他还有几名师兄联合创立了一家从事交通咨询的公司,可能她从不会忘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吧!
受政府邀请,衣锦还乡
2012年1月,原本打算留在英国继续创业的姚薇,受嘉兴市政府邀请,参加智慧交通顶层设计。3月学成的她,带着方案回国演讲,短短一个星期内,就被浙江省政府点名立项,投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她的构想。
姚薇认为,此番回国业务能够有如此快速增长,正是因为她在英国的系统学习,从而将整个智能交通的系统架构,将车、路、站、人的方方面面整合一体,这是国内同行完全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如今,上海遥薇实业有限公司已改名为上海遥薇(集团)有限公司,不仅在姚薇长期从事的交通的智能化工程建设方面一直具备领先优势,而且开始涉足智能楼宇的弱电系统集成。员工从一开始的20几位农民工,增长到现在的200余名技术研发人员。而姚薇本人,更是被选为第十四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政协委员,并获殊荣无数。
姚薇认为企业飞速成长,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于:专业、专注与速度。专业与专注是遥薇的企业文化,创业10年来一直致力于智能交通的探索与研发,使其积累了许多行业内的重要资源。而对于速度的理解,来源于姚薇的忧患意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原地踏步就是倒退,只能以速度来领先市场。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相比的优势就是高效率,只有在高效的环境下工作,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相信,遥薇在这位充满智慧的海归女博士的带领下,一定能在这条专业、专注的“高速公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在这场酝酿已久、呼之欲出的“交通革命”中,海归女博士姚薇带领的创业团队或许不是最大、最强的,但他们却以他们所信奉的专业与专注,为我们重新诠释了车辆、道路与人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关系。
兼职创业,结缘交通
1995年,还在大学学习的姚薇以兼职创意总监的身份与3个负责销售的合伙人一同创办了上海孔雀鸟广告公司,这与她目前从事的智能交通行业相去甚远,或者说孔雀鸟只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不过与交通行业的结缘,却是从这家企业开始的。
创业伊始,他们租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用她的原话来形容,就是一个没有餐厅,没有厕所,甚至连站都站不直的地方。抬头只能看到四周铺满的粗管子,办公的时候萦绕在耳边的都是潺潺水声。但是,就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姚薇从容地越过了她事业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当时,上海正在进行公交车的升级改造,从原来的两节车换成现在的单节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姚薇的地下室正好与当时负责公交车升级改造的上海电车厂毗邻,她也就机缘巧合般地承接了1000多辆公交车的路牌灯箱设计制造业务。
“一辆公交车前中后有3块路牌,这项业务总共有3000多块路牌,对当时的我们而言是个非常大的单子。”姚薇回忆道,“那个时候,每天都要一个人工作到两三点,没车回家就打‘桌铺’睡在会议桌上。因为仓库里没厕所,我只能在马路对面的电影院里上厕所。累了病了也没时间看病,就买一瓶消炎药,半个月就吃个精光……”
就这样,在艰苦而又夜以继日的工作中,姚薇迎来了她人生中第一个收获的季节。1998年年初,她终于得以搬出那间承载着她创业梦想的地下室,以成立上海遥薇实业有限公司为新的出发点,继续向着梦想前行。依托新颖设计与一丝不苟的态度,姚薇得到了上海市公交协会的青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全国公交车载电子行业。
入行以后,姚薇渐渐意识到该领域国内技术非常落后,灯箱、报站器只是简单地作了电子化,离数字化普及还很遥远;座椅没有抗菌处理,线束易燃易老化,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完全得不到卫生安全保障。
“其实这些都是我在做路牌设计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国内启蒙算比较早。灯箱、报站器不智能,我们就研发智能终端解决这个问题,座椅不卫生我们就开发抗菌座椅,线束易燃易老化我们就推荐使用阻燃线束。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细节处理,使我们在西安、成都、南京等二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以上。”姚薇自豪地说道。
放弃剑桥,只为圆交通梦
总结姚薇创业初期的成功,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在产品设计上,她总是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从不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挡在创业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期望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姚薇,从创业一开始她就过着半工半读,或者说是一边创业一边深造的生活。
1995年联合创办上海孔雀鸟广告公司,199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攻读与广告息息相关的美术专业,这也成为她作为创意总监在孔雀鸟成功的关键所在;1998年独自创办上海遥薇实业有限公司,在4年管理实践下的2002年远赴美国于圣约瑟夫大学研读工商管理硕士(MBA),从而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管理,使公司得以科学、有序、健康地发展。如果说在本地的上师大与时间较短的MBA并不会过多影响她对于公司的管理精力的话,那么自2005年10月至2012年3月,近7年的博士求学路,无论是对她还是对公司而言,都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读博的7年来,我一直通过网络管理公司。或者说,正因为我一直用网络管理公司,才会读了7年博。”姚薇调侃道,“做公交这么多年,我意识到了这个行业始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要想突破,就要转型升级,当时就看到了智能交通这个概念。不过这对于05年的我来说非常模糊。我就带着这个模糊的概念来到了剑桥,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读一个智能交通相关的硕士。”
事与愿违的事总会不期而至,剑桥只有建筑系,没有交通系,甚至连一个研究智能交通的教授都没有。姚薇得知这一现状后,非常地沮丧。
“就在拿到了剑桥建筑系的PHD Offer(博士入学邀约)的当天,有一位从事交通规划的系主任告诉我,UCL(伦敦大学)有一个欧洲最大的交通研究中心,而且有一位导师专门研究智能交通。”姚薇说着说着皱起了眉头,“当时我就纠结了,到底是剑桥建筑系,还是UCL的交通研究中心。不过很快,我就放弃了剑桥大学的Offer。因为我不想为了念书而念书,念书最终还是要学以致用的。”
最终,姚薇不但放弃了剑桥大学,也放弃了伦敦大学的奖学金,从而如愿地跟随了那位研究智能交通的博士生导师,并在读博期间与他还有几名师兄联合创立了一家从事交通咨询的公司,可能她从不会忘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吧!
受政府邀请,衣锦还乡
2012年1月,原本打算留在英国继续创业的姚薇,受嘉兴市政府邀请,参加智慧交通顶层设计。3月学成的她,带着方案回国演讲,短短一个星期内,就被浙江省政府点名立项,投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她的构想。
姚薇认为,此番回国业务能够有如此快速增长,正是因为她在英国的系统学习,从而将整个智能交通的系统架构,将车、路、站、人的方方面面整合一体,这是国内同行完全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如今,上海遥薇实业有限公司已改名为上海遥薇(集团)有限公司,不仅在姚薇长期从事的交通的智能化工程建设方面一直具备领先优势,而且开始涉足智能楼宇的弱电系统集成。员工从一开始的20几位农民工,增长到现在的200余名技术研发人员。而姚薇本人,更是被选为第十四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政协委员,并获殊荣无数。
姚薇认为企业飞速成长,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于:专业、专注与速度。专业与专注是遥薇的企业文化,创业10年来一直致力于智能交通的探索与研发,使其积累了许多行业内的重要资源。而对于速度的理解,来源于姚薇的忧患意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原地踏步就是倒退,只能以速度来领先市场。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相比的优势就是高效率,只有在高效的环境下工作,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相信,遥薇在这位充满智慧的海归女博士的带领下,一定能在这条专业、专注的“高速公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