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英国的皇家马车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17年10月的英国行,美国总统特朗普特别提出,要乘坐金光闪闪的钻禧皇家马车,由林荫路前往白金汉宫。这辆马车使用了约400片金箔,黑色车身,金色车顶、车轮,车门把手上镶有24颗钻石和130颗蓝宝石,让喜好奢华宫廷风的特朗普极为倾心。
  钻禧皇家马车本为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80岁生日(2006年)而打造,但由于资金和运输问题,迟至2014年3月才抵达英国。这份迟到的生日礼物很快成为伊丽莎白二世的心头好,曾载过不少大人物。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就曾与伊丽莎白二世同乘这辆马车到白金汉宫下榻。
  闲时,钻禧皇家马车被放置在白金汉宫的皇家马厩。英国王室的100多架皇家马车大半都在那儿,它们见证了英国王室的诸多历史事件,成为重要场合中独特的风景,有的已经成为古董,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1760年10月,乔治三世登基成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他迫切希望设计并制造出新式的皇家马车,取代过時、残破的巴洛克风格马车(从安妮女王时期开始使用),在1761年的加冕礼及与夏洛特公主的婚礼上使用。
  黄金马车由此诞生。它长7.03米,高3.07米,重4吨,造价高达7562英镑(相当于今天的约108万英镑),为全封闭式四轮马车,需8匹马拉动缓慢前行,曾被誉为世界上最豪华的马车。
  黄金马车名曰“黄金”,实则由镀金的木头制成。车顶中央的3个小天使分别代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手上分别拿着帝国皇冠、权杖、宝剑以及象征骑士精神的勋章。车身由8条镶金的棕榈树枝环绕。因工程太过复杂,黄金马车未能及时完工,直到1762年11月25日国会开幕大典上才首次使用。此后从乔治四世至伊丽莎白二世,每任英国国王都是乘坐黄金马车参加加冕仪式。
  虽然四轮马车比二轮马车舒适,但对英国国王来说,乘坐4吨重的黄金马车也是一种折磨。“水手国王”威廉四世形容他乘坐黄金马车就仿佛坐着一艘小船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颠簸不已。维多利亚女王时常抱怨黄金马车“令人不安的振动”带来的不舒适感,1861年其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她便将黄金马车弃置一旁。
  在乔治六世的记忆里,乘坐黄金马车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参加加冕典礼是他一生中最难受的经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乔治六世对黄金马车进行整修,在其铁皮车轮外加了一层橡胶,让它走起来不那么颠簸。事实上,黄金马车曾多次大修,费用可观。
  1953年6月2日举行的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首次引入电视直播,为黄金马车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录。当时,黄金马车经过了局部的现代化改装,“车内安装了照明设备,以及一个用于向车夫发出指令的扩音设备。车轮都用塑料包裹,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又为黄金马车配上了特殊的传动装置,这样对马的速度和耐力的要求就变得不那么高了。
  1853年,在都柏林大工业展览会上,维多利亚女王看中了爱尔兰皇家马车,以858英镑的价格买下,用来取代令她不适的黄金马车。此后,这辆1851年打造的马车成为英国国王从白金汉宫前往威斯敏斯特宫出席国会开幕典礼及英国王室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时的首选。它是一辆封闭式马车,可由2~4匹马拉动。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皇后,爱尔兰皇家马车车顶上新增了一个金色皇冠,马车上还装饰了象征英国的玫瑰、象征苏格兰的蓟、象征爱尔兰的三叶草以及象征印度的棕榈树。
  1911年,为了迎接乔治五世的加冕礼,爱尔兰皇家马车被送去维修,不料被一场大火烧得只剩骨架,工作人员花了19周的时间才让它恢复原样。我们现在看到的爱尔兰皇家马车,车身呈蓝色、黑色,有镀金装饰,车内覆盖有蓝色的锦缎。
  1947年11月20日上午,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二世在父亲乔治六世的陪伴下,坐上这辆爱尔兰皇家马车,离开白金汉宫,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与菲利普王子完婚。她登基后参加第一次国会开幕大典时同样选择了爱尔兰皇家马车。国会开幕大典所需的帝国皇冠、皇室宝剑和坚忍之冕则由其他皇家马车—主要是1865年建造的亚历山德拉皇后马车—运送,先于国王抵达威斯敏斯特宫。
  灰姑娘有南瓜马车作为婚车,英国王室也有他们传奇的玻璃马车(1881年制造,1911年被王室购入)。那是一辆可由2~4匹马拉动的马车,经常被用于皇家婚礼。1947年,婚礼仪式结束后,伊丽莎白与菲利普就在皇家骑兵的护送下,乘坐玻璃马车返回白金汉宫。除她之外,玻璃马车载过的新娘还有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女王的女儿安妮公主以及女王的儿媳戴安娜王妃和莎拉?弗格森。
  2011年威廉王子大婚,新娘凯特没有选择玻璃马车,而是乘坐一辆黑色劳斯莱斯老爷车抵达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完婚。结婚典礼结束后,威廉夫妇坐上一辆1902年的黄金敞篷马车回到白金汉宫,因为比起玻璃马车,它的空间更大,可以容下凯特的长婚纱。
其他文献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特别的文物———一块黏土板,上面刻满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已知人类最古老的文字,古代苏美尔人日常生活中习惯用楔形文字在黏土板上记录重要文件和信息)。语言学家将这块黏土板上的古老文字翻译过来后,发现竟然是一份怒气冲冲的“差评”。  从黏土板上的文字内容可以知道,当时有一个叫南尼的人,买了一个叫伊萨的商人的铜锭,然而銅锭的质量非常不好。气愤之余,南尼托人带给了伊
期刊
夏天穿广告衫,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赠送广告衫的厂商虽说花了点本钱,但还是十分合算的,因为身穿广告衫的人等于在为厂商做广告;另一方面,穿广告衫的人也得到了实惠—穿衣服不花钱,何乐而不为呢?不过,说来你不一定相信,近几年风起云涌的广告衫,实际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它的出现与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关。  说到这件事,先得介绍一下胡庆余堂。  清代被列为“杭州十八景”之一的杭州吴山有一座很出名的城隍庙,所
期刊
相声行内有句行话,叫“越了”。舞台监督在后台发现台上的演员要演的节目或要抖的包袱前场的演员已经演过了,便马上对台上喊一句“越了”。台上的演员听见后,就得马上换节目或换包袱。而这一句“越了”即便前排观众听见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也是行话的一个积极作用。如果没有这个行话,舞台监督一掀幕帘喊:“别说了,你这段前边演过了!”台下观众非得退票不可。  过去计时收费时,相声场子从下午1点开始,一直演到
期刊
包浆是古玩界的术语。历时久远的传世器物,表面会形成一种柔和、朦胧的光泽,即包浆。与之相反的是火气—器物上浮躁、刺眼之光,行家称之为“贼光”。包浆真切者乃旧物,多火气者乃新仿。一把老农用久了的锄头,锄柄上也会有包浆。  人到了中老年,也应当活出人生的“包浆”—那是上了一定年纪后,因人生阅历和修为而形成的风度和心态,如从容、淡定的气象,和蔼、温润的态度,宽厚、大度的胸襟。器物的包浆是在流逝的光阴中经历
期刊
袁世凯笃信风水、阴阳、堪舆之术,这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袁世凯晚年每次去宫中奏对回来,总会有好几天感到气息虚弱、身体不适。后来有个风水先生告诉他,宫中召对的那个殿堂方位正好和他的命相相克,应该尽量少去。袁世凯依此行事,后来果然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有此一说,所以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甚至当皇帝的时候,都没有要清室腾出故宫来让自己“坐龙庭”,而是搬到中南海去住。  袁世凯有一个非常珍贵的慈禧
期刊
来访的历史学家跟大师辩论。  “难道人类的努力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吗?”历史学家问。  “当然改变了。”大师说。  “难道人类的劳作没有改变地球吗?”  “当然改变了。”大师说。  “那么你为什么教弟子说人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大師说:“因为风虽止,叶仍落。”
期刊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但为什么我们常用“五彩缤纷”来泛指各种颜色,而不说“三彩”缤纷呢?原来,我国古代并没有三原色的理论,我们说的“五彩”指的是青、白、赤、黑、黄五种颜色。“五彩”和我國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里的木、金、火、水、土是一一对应的,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
期刊
抗战期间,有一次为了筹款办了个晚会,节目有皮黄、洋歌、杂耍,少不了也要有一段相声。后台老板瞧中了老舍和我,因为我们俩平素有点儿贫嘴薄舌,说话就有一点儿像说相声。焦德海、草上飞我们也都瞻仰过,别的玩艺儿不会,相声总还可以凑合。  老舍的那一口北平话真是地道,又干脆、又圆润、又沉重,而且土音土语不折不扣。我的北平话稍差一点儿,真正的北平人认为我还行,外省人而自以为会说官话的就认为我说得不大纯粹。老舍的
期刊
许多玩具在被用来玩耍之外,还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含义,比如下面这几种玩具,就不仅被用来玩,还被古人用来驱邪。  风筝  据说风筝起源于军事活动。《南史》卷八十记载,公元549年,梁国将领侯景带兵造反,将梁武帝萧衍包围在了台城。梁武帝采纳臣子的建议,造了纸鸦,也就是风筝,然后将敕令藏在里面,趁着刮西北风的时候放飞,以期外面的官兵收到后前来救驾。但稍微想想就知道,用风筝传信是不合理的,因为根
期刊
古代竹刻家多安贫乐道之士。明代竹刻大家濮仲谦是金陵派创始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手快,作品值钱,按说,他应该生活得很富足才是,事实却是,“而仲谦赤贫自如也”。  赤贫,是濮仲谦的选择。他爱惜羽毛,不愿意让自己喜爱的艺术沦为赚钱工具。而他能做到“赤贫自如”,还和他生活的时代有关。显然,那时候的人对这些安贫乐道的艺术家,还是相当尊重、善待的。  清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