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文体学的角度看阿来《尘埃落定》英译中的显化与隐化现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显化和隐化是阿来《尘埃落定》英译本中突出的文体特征。本文将从翻译文体学角度探讨《尘埃落定》葛浩文译本中的显化与隐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译本的影响。在英译本中,显化与隐化现象对译本的影响体现在五个方面:鲜活人物形象、语言地道化、消除模糊、增加或减少话语以及避免累赘。
  【关键词】阿来;葛浩文;显化;隐化;翻译文体学;《尘埃落定》英译本
  一、引言
  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尘埃落定》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它独特的叙事视角、灵巧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和蕴含其中的深刻寓意使它保有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这部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现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印数多达100多万册。《尘埃落定》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首次刊发《尘埃落定》的《当代》杂志“编者按”将该作品称为“中国长篇小说中迄今为止写少数民族题材的最佳作”(徐新建,1999:17)。此外,在国内备受好评的《尘埃落定》的英文版在2002年面世了,由著名汉英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 和夫人林丽君译成。《尘埃落定》的英译本由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霍顿·米夫林 (Houghton Mifflin) 出版公司发行,随后西方各大文学报刊和杂志均对该英译本进行了宣传与推荐。因而《尘埃落定》的英译本在国外市场销售情况很好,深受海外读者的喜欢。此外,这部小说的英译本能取得如此的成绩与葛浩文的翻译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位母语是英语的汉学家,葛浩文在翻译《尘埃落定》时对中英文灵活地转化,用地道的译入语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这些都促进了《尘埃落定》英译本的成功。笔者认为,葛浩文在翻译《尘埃落定》时使用显化与隐化的翻译策略,使英译本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这些与英译本在西方市场的成功密不可分。本文将从翻译文体学的视角评析葛浩文在英译本中的显化与隐化现象,采用文本细读,源文本与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方式,对阿来的《尘埃落定》的源文本和葛浩文的英译本(以下简称为目标文本)进行细致地研究和分析。
  二、翻译文体学中的显化与隐化
  显化(explicitness/explicitation)概念最先由Vinary、Jean-Paul和Jean Darbelnet 在对法语和英语从文本对比研究角度提出来的。显化作为“一种文体翻译技巧”,指“在目标语中对源语中隐含的但可以从语境或情境中推断出的信息加以明确说明的过程”(Vinary&Darbelent, 1995:342)。与显化相对应的隐化(implicitness),指的是目标文本通过概括信息或删减词语等有意忽略或省略源文本中的一些信息。笔者认为,显化和隐化是葛浩文译本中突出的翻译文体学特征。从翻译文体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目标文本中的显化与隐化现象有译者的有意为之,也与英汉语固有的差异分不开。因此,笔者将目标文本中出现显化与隐化的原因归于三个因素:语言因素、语用因素以及译者因素。
  语言因素: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是形合和意合的不同(Nida,1982:16)。英语属于语法形语言,汉语为表义形语言,前者强调语法的完整性,后者则更强调“字”与语义的关系。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性强,句法结构较为严谨,重形合,常常借助于各种连接手段。而汉语相比较而言,注重意合,注重功能和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连淑能,1993:58)。因此在英汉进行互译时,要考虑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适当采用显化或隐化的翻译策略。
  语用因素:为了使读者理解原文的观点或思想,译者将不同的文化承载的内涵和文化缺失部分通过增添话语或阐述的方法进行显化表达,在译文中增添能帮助读者理解的表达方式。如葛浩文在翻译源文本中的释迦牟尼时,采用了音译加解释(Sakyamui, the Buddha)的方法,使目标文本带有异域情调,也帮助译文读者理解这个带有文化特色的词。
  译者因素: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考虑到诸多因素,会对源文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读。有的译者会考虑到源文本的有些内容在译入语文化中很难接受或违背自己的道德标准,会自我约束,有意的隐化或删除源文本中的一些信息。如1990年代,竺家荣在翻译《失乐园》时,对其中的直白露骨性爱描写进行隐化或直接删减(谭载喜,2014:25)。有的译者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接受情况,会对源文本的有些内容进行显化,以期帮助读者更好接受和理解源文本的内容。
  考虑到上述因素,笔者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中采取显化与隐化的策略是必要的,不仅能用地道的译入语传达源文本的信息,同时从翻译文体学角度来看,使目标文本更加生动,便于目标文本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三、目标文本中的显化与隐化
  通过对源文本和目标文本详细地对比,笔者认为从文体学角度而言,目标文本中的显化与隐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鲜活人物形象、语言地道化、消除模糊、增加或减少话语以及避免累赘。以下为具体案例分析。
  (一)鲜活人物形象
  案例一:
  源文本:我问过父亲,“大的国家就永远都是白天吗?”
  父亲笑笑,说:“你这个傻瓜。”(阿来,2009:8)
  目标文本:I once asked Father, “It is always daytime in big countries?”
  He just smiled, and said, “You are such a little idiot.” (Goldblatt, 2003:10)
  评析:译者在翻译“你这个傻瓜”,没有直接处理为“You are an idiot.”,而是有意图地增添了程度词“such”和修饰词“little”,从英文回译过来就是“你真是个小傻瓜”,将父亲对儿子的爱表露出来。源文本中的“我”是一个傻子形象,经常会问些愚蠢的问题。在听到傻瓜儿子问出这样的问题时,父亲没有感到生气或厌烦,而是带着宠溺的口吻说“你这个傻瓜”。葛浩文很好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目标文本中增添“such”和“little”,将父亲对傻瓜儿子的宠爱表露无遗。源文本中的麦琪土司,形象多面化,残忍、贪婪、好色、重视权利,亦有温情的一面。这里葛浩文通过增添话语,加强对人物语言细节的描写,表现麦琪土司作为父亲温情的一面,加深人物形象的塑造,让人物形象立体化。   案例二:
  源文本:我对守在旁边的父亲说:“他们找对人了,因为我发现了他们的阴谋。你们不叫我作牺牲,他们也会找到我的。”父亲把我冰凉的手放在他怀里,说:“你的母亲不在这里,要不然,她会心疼死。”(阿来,2009:128)
  目标文本:I said to Father, who stood beside me, “They’ve found the right person, since I was the one who discovered their evil scheme. They would have focused on me even if I weren't to be your sacrifice. ” Cradling my icy hands, Father said, “It’s a good thing your mother isn’t here, or she’d be in agony.” (Goldblatt, 2003:146)
  评析:源文本的“我”以为自己会成为麦琪土司和汪波土司神巫们斗法的牺牲品,感到痛苦不已。译者在处理麦琪土司对于“我”的回复时,增添了“It’s a good thing”,明为庆幸土司夫人不在这儿,实则是父亲在为我心疼,译者再次通过语言细节的描写塑造了麦琪土司的“父亲”形象。
  (二)语言地道化
  案例三:
  源文本:享受香火的神祇在缭绕的烟雾背后,金面孔上彤红的嘴唇就要张开了,就要欢笑或者哭泣,殿前猛然一阵鼓号声轰然作响,吓得人浑身哆嗦,一眨眼间,神祇们又收敛了表情,回复到无忧无虑的庄严境界中去了。(阿来,2009:4)
  目标文本:Behind the curling smoke, the bright red lips of golden-faced deities enjoying the sacrifice are about to open up to smile or cry, when suddenly a pounding of drums in the temple hall makes you tremble with fear. And in that instant, the deities resume their former expressions and return to a somber, emotionless state. (Goldblatt, 2003:6)
  评析:源文本只有一句话,但其中含有8个小分句,看似句与句之间毫无联系,却又相互关联,这充分体现汉语重意合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将源文本拆分成两句话,再适当增添连词“when”和“and”,删减重复的信息“就要”,按照英语的行文习惯重组句子。这样使语言更加地道化,便于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案例四:
  源文本:你看吧,照片上父亲一副不死不活的样子。殊不知,当时他正野心勃勃,准备对冒犯了我们的邻居猛然一下,打出一记重拳呢。而在一定程度上,他是那种意到拳到的人物。(阿来,2009:25)
  目标文本:See there, Father looks half-dead in the picture. Looking at it now, who’d have thought that he was filled with ambition and ready to deal a deathblow to a neighbor who had insulted us? To a certain degree, he was a man whose fists landed wherever his mind settled. (Goldblatt, 2003:28)
  评析:源文本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在与想象中的读者进行交流。通过使用“你看吧”,“殊不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译者在处理这样的叙述方式时,增添了“looking at it now”,让目标读者主动与叙事者拉近距离。此外,译者将源文本中的“殊不知,当时他正野心勃勃,准备对冒犯了我们的邻居猛然一击,打出一记重拳呢。”处理为疑问句,加强语气,使行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意到拳到”是典型的汉语结构,译者在处理时通过增添连词 “whose”和 “wherever”,并阐述这个短语的含义,使语言地道化,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
  (三)消除模糊
  在文学中,由于文化差异,源文本中的有些信息若直译,则会造成目标文本的文化背景的模糊,在处理由于特定语言在特定文化中使用产生的模糊(邵璐,2011:128)时,需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显化或隐化处理。
  案例五:
  源文本:好不容易才争得这次机会的敏珠宁寺活佛一挥手,一幅释迦摩尼绣像高举着进了舞场。只听“嗡”的一声,人们都拜伏到地上了,跳舞的僧人们步伐又高蹈起来。
  土司对太太说:“活佛很卖力气嘛。”
  母亲说:“是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阿来,2009:24)
  目标文本:The Living Buddha from the Mondron Ling Monastery, who had so few opportunities to show off, waved his hand, and an embroidered painting of Sakyamuni was carried in. The people prostrated themselves, which revived the spirits of the dancing lamas.
  The chieftain said to his wife, “The Living Buddha’s letting out all the stops.”   “Yes,” Mother said. “He’d have saved himself a lot of trouble if he hadn’t said your younger brother should be the chieftain back then.” (Goldblatt, 2003:27)
  评析:源文本中的“卖力气”以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都是汉语的习语,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若直接将这两个习语直译过来,会造成目标文本模糊,目标读者不知所以然。源文本中的“卖力气”,不是指出卖体力,而是指活佛借此机会努力展现自己。因此,葛浩文将英语中的习语“pull out all the stops”处理为“let out all the stops”来指代“活佛很卖力气”,既传到出源文本的含义,也让目标文本读者更容易理解。源文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指的是活佛早知道会落得这样的后果,当初为何要说麦琪土司的弟弟才应该担任土司。葛浩文根据语境,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真正含义进行了显化处理,详细阐述,便于目标文本读者的理解。
  案例六:
  源文本:土司领地上就要出现几十年都没有过得事,要饿死自己的老百姓了。(阿来,2009:148)
  目标文本:For the first time in decades, disaster loomed on the horizon: the chieftains’ people are facing starvation. (Goldblatt, 2003:171 )
  评析:源文本中的“老百姓”是有歧义的。小说开头就谈及了骨头对人的分类:土司、头人、百姓、科巴、最后是家奴。因而,这里的百姓有两层含义:1)特指的百姓群体;2)全部群体。为了在目标文本中避免这样的模糊词,葛浩文将其翻译为集合名词people,与之前对百姓(serfs)的翻译进行区分。源文本中的“几十年都没有过得‘事’”在目标文本中具化为 “disaster”,为后文“饿死自己的老百姓”做铺垫,使行文更为紧凑。
  (四)增添或减少话语
  案例七:
  源文本:索郎泽郎就是放枪也把自己弄得很累。他不打死的靶子,而要打活动目标。(阿来,2009:115)
  目标文本:Even at something as simple as firing a rifle, Sonam Tserang wore himself out, since he would shoot only at moving targets. (Goldblatt, 2003:135)
  评析:目标文本中的 “something as simple as ”是增添的话语,让目标文本生动起来。“不打死的靶子”和“打活的目标”是一对对立体,非彼即此。译者在翻译时采用隐化的策略,删去“他不打死的靶子”,使目标文本简洁,符合目标文本读者的思维习惯。
  案例八:
  源文本:父亲对我说,要是喜欢驴子,要放生,就叫济嘎活佛念经,挂了红,批了符,才算是真正放生了。(阿来,2009:129)
  目标文本:Father said, “If you really like the mule, and wish to spare its life, then you should get the Living Buddha to intone a sutra for it. You must also put up a piece of red cloth and drape an amulet over it before you can actually consider the animal ‘liberated’.” (Goldblatt, 2003:147)
  评析:源文本只有36个汉字,目标文本中有51个英文单词。由于英汉语语言本身的差异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译者不得不通过增添话语,对源文本中的信息进行阐述,从而造成目标文本的冗余(redundancy)。但是这种冗余的目的是为了完整地传达源文本的信息,并没有随意增加新的信息,这样的冗余在目标文本中是可以接受的。
  (五)避免累赘
  案例九:
  源文本:但是,我们的神巫们口里诵出了那么多咒语,我们的祭坛上有那么多的贡品,还有那么多看起来像玩具,却对神灵和魔鬼都非常有效地武器。终于,乌云被驱赶走了。(阿来,2009:125)
  目标文本:The darkness was finally driven off by our shamans’ incantations, by the sacrificial offerings on the altar, and by our weapons, which, though they may have looked like toys, were powerful amulets against spirits and demons. (Goldblatt, 2003:148)
  评析:源文本中的“那么多”属于可有可无的信息,对于源文本的信息传达没有影响。因此译者在翻译时,本着目标文本简洁的风格,直接将其删除,避免在目标文本中形成累赘。
  案例十:
  源文本:我把怀里的书掏出来,放在刚刚尝了蜂蜜味道的翁波意西面前。他脸上尝了蜂蜜后愉快的神情消失了,对着书本皱起了眉头。(阿来,2009:144)
  目标文本:I took out the books and placed them before Wangpo Yesi, who had just tasted the honey. The happy expression disappeared as he frowned at the books. (Goldblatt, 2003:165)   评析:源文本中的“他脸上尝了蜂蜜后”在目标文本中被隐化处理了。由于前面有交代翁波意西尝了蜂蜜,根据上下文之间的逻辑,目标读者能够得到“翁波意西脸上愉快的表情是因为尝了蜂蜜”这样的信息。为了使行文简洁,译者直接删除了这个容易使目标文本累赘的信息。
  四、结语
  英汉语之间固有的差异,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译者的有意为之,这些促使了显化和隐化现象在目标文本中的出现。在上述具体的例子中,译者通过使用显化与隐化的翻译策略,不仅有效传达了源文本的信息,而且也促使了目标文本的文体的形成。这使得目标文本更加生动,更迎合了西方读者的兴趣。阿来《尘埃落定》的英译本在国外的畅销与葛浩文的翻译是分不开的。通过笔者所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翻译从来不是复制,而是换一种语言重写,是对原文的某种完成,甚至是完善(转自文军,2007:80),因而完全忠实于源文本的翻译,不仅不能让目标文本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反而让目标语读者难以接受所产生的目标文本。阿来《尘埃落定》向外成功地走出去,除开葛浩文作为著名汉英翻译家本身的象征资本和社会资本(邵璐,2011:55),与葛浩文在目标文本中产生的译者个体文体风格相关联。
  【参考文献】
  [1]邵璐.莫言小说英译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1(1):55.
  [2]谭载喜.变化中的翻译禁忌:辩证视角下的探索[J].中国翻译,2014(1):25.
  [3]文军.葛浩文翻译观探究[J].外语教学,2007(6):80.
  [4]徐新建.权力、族别、时间:小说虚构中的历史与文化——阿来和他的《尘埃落定》[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4):17.
  [5]阿来.尘埃落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邵璐.文学中的模糊语言与翻译[M].商务印书馆,2011.
  [8] Goldblatt, Howard. Red Poppies: A Novel of Tibet [Z]. New York: Hougton Mifflin Company, 2003.
  [9] Nida,E.A.Translating Meaning [M].San Dimas 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10] Vinary, Jean-Paul&Jean Darbelnet. Compara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 [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与便捷,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的加速传播使得真假消息在尚未被分清楚之前,就已经传播开来。虚假的消息一经广泛传播,就极易产生危害社会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诽谤罪的现实困境谈起,浅析目前网络诽谤犯罪刑法处理的办法。  【关键词】网络诽谤;诽谤罪;刑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当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分别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与生产过程的异化、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这些异化都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产生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异化理论的含义也不断的扩展。那么,在当代中国有哪些异化的表现呢,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异化角度入手,浅析劳动异化在当代中国的表现。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当代中国  一、马克思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和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地位日益提升,积极心理学对于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重视。本文就积极心理学及其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做了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及其意义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庄子》的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的修辞特色的研究现状入手,针对形而下的修辞的研究推广不充分的现状,试图在《庄子》修辞形而下的操作层面做出一些探索。我们以《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修辞为出发点,为了强调《庄子》特色而排除了重言,为了突出实际的可操作性排除了卮言,然后把以卮言为精神内核的寓言提炼了出来,加以分析得出了“曼衍而镜像化”的修辞手法。之后又简要探讨分析了“象罔”以及其两个形而下的
期刊
【摘 要】韩非作为先秦法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当代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韩非思想渊源的概述,探究并廓清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历史来源;其次,详细阐述韩非的法治思想是一套完整的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最后,总结韩非法治思想的六大闪光点,并针对各自的闪光之处,具体分析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韩非;
期刊
【摘 要】近几年,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在不断地上升,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必然的。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而言到底是有利的还是不利呢?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才对我国完全有利?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利弊关系  一、引言  2010年之后,关于人民
期刊
【摘 要】荷马时代相对粗浅的灵魂概念,传达的是一种语词意义,并没有完整的逻辑思路及概念关联作支撑,但是却为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家将灵魂作为完整、逻辑的哲学概念来使用做了铺垫。使得灵魂概念奠定并影响了早期希腊哲学宇宙论和认识论的基础及走向。  【关键词】荷马时代;灵魂观;语义;哲学概念  荷马时期中的灵魂概念,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探寻人类存在及价值的源头,也是西方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及基础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中,有很多大型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性和扩大自身的规模,有很多大型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成立了诸多子公司,子公司对大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子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给大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如何有效地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上海东方通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作用不容忽视.论述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是政府应该加快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中小企业自身也要抓紧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作用;财务管理问题;配套措
期刊
【摘 要】自从十八大以来,社会公共服务是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极为重要。财务管理是确保公立医院顺利运营的重要基础,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机制中仍然有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创新措施。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创新措施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才能够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经济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