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表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othn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分别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与生产过程的异化、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这些异化都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产生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异化理论的含义也不断的扩展。那么,在当代中国有哪些异化的表现呢,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异化角度入手,浅析劳动异化在当代中国的表现。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当代中国
  一、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观
  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不能够真正理解和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不能够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的本质联系。马克思为了克服“国民经济学”的局限,“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考察了工人同生产的直接关系,分析了在资产阶级条件下工人同由他所生产的产品、同他的生产活动、同类本质以及同他人的关系,阐明了异化劳动范畴并说明了劳动同私有财产之间的本质联系,认识到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要前提。
  (一)劳动产品与工人的异化关系
  劳动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了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也就是劳动现实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一方面,劳动对象化为劳动产品,另一方面,工人通过劳动及劳动产品将自己外化、现实化。因此,劳动的现实化与工人的现实化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同一的。然而,上述现象表明,作为人的劳动对象化的劳动产品,在劳动过程中,已经转变为人的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异化。总结起来就是,劳动的物化=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而工人的非现实化=异化。
  马克思注意到,国民经济学家也描述过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但由于他们不考察“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也就是“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私有财产的关系的另一方面,所以,国民经济学家尽管看到了物的异化,却没有能够发现劳动本质的异化问题,即人的自我异化。
  事实上,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只是整个异化过程的结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最直接的原因则在劳动过程本身。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结果。如果说劳动的产品是劳动者本质力量的外化,那么劳动本身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因此,产品的异化必然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自身异化的表现,“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
  (二)劳动的异化及其本质
  马克思着重分析了私有制下劳动的异化性质,也就是工人对生产的异化关系。劳动本应该是自愿的,是与人的存在同一的,但是由于工人在产品中的外化,就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存在,而与他本身对立起来。劳动的异化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劳动不属于人的本质而成为了外在于人的东西。工人在劳动中感到不自在,因此,他的劳动是被迫的、强制的。第二,这种被迫的、强制的劳动是人的自我牺牲、自我折磨。工人进行劳动的原因,不是因为把劳动当作满足作为人的需要。实现人的本质的途径,而是当作谋生的手段。只要没有谋生的需求和外在的强制,工人就会想逃避劳动。第三,劳动不是工人的自主活动而是属于别人的。异化劳动不是工人的自主活动,而是别人的活动,他在这种活动中丧失他自己。
  马克思认为,在异化劳动过程中,工人对他自己的活动的关系是一种异化的关系。对工人自身来讲,异化劳动带给他的是作为人的本质的丧失,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包括他个人的生命不属于他、不依赖于他。从劳动的社会意义来看,异化劳动造成了劳动与工人的分离、富人与穷人的对立。
  (三)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异化劳动将生产生活变成了只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必要的手段。当自主活动遍贬低为手段的时候,人的类生活也就变成了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人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是一种有着类意识的存在物。关于这个论断的会证明,人是在历史实践过程中,通过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给出的。能否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是作为类存在物的能动的类生活,他通过生产,让自然界成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这时,他的劳动的对象就是他的类生活的对象化,就像在精神领域人将自我意识对象化那样,在实践领域人也将自己的类本质能动的、现实的对象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异化劳动夺走了人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夺走了人的生产的对象,也就是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类生活。因此,“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本质,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也使在人之外的自然界同人相异化,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四)人与人相异化
  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能使得人与自身的关系得到实现和表现。因此,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也当然会表现在他是自身和自然界跟另一些与他不同的人所发生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本质上任何异化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只不过这种异化了的社会关系失去了人与人之间关系本来所具有的真实面貌,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歪曲。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今中国的表现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才能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在劳动中才会感到幸福,人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因此,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异化现象。
  (一)政治领域的异化
  在政治领域的异化现象主要是特权和腐败,“官本位”思想顽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特权往往存在于众多公共领域中,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政府威信受损。一些人把当官作为核心价值尺度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为了达到当官、升官的目的,他们不仅四处“跑官”、“要官”,而且千方百计“买官”、“骗官”。一些人当官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伺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摄取和支配其他领域的社会资源,以牟取私利。
  (二)经济领域的异化
  在经济领域的异化现象有两种,一是西方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盲目消费。二是人们受经济利益驱使,盲目开采自然资源,造成对自然界的严重破坏。
  (三)文化领域的异化
  在文化领域的异化现象有:在学术界,追名逐利,剽窃抄袭他人成果;在艺术界,矫揉造作,假冒、伪劣、盗版、赝品铺天盖地,重形式不重价值;电影行业,商业片极大地占据着影片市场,而艺术片几乎无立足之地,求经济价值不求文化价值,色情、暴力、诈骗、低俗化、庸俗化、腐朽化的作品层出不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以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为目的的,而当文化成为一种手段,成为人们谋取私利的工具时,别说创新中国文化了,就连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都会被动摇,中华民族将缺少凝聚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石元波.马克思主义异化观与当代社会异化扬弃机制[J].北方论丛,2013(4).
  [2]刘冬林.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后期异化使用的泛化[J].时代经贸,2011(35).
  [3]于克晓.在马克思主义异化观指导下看文化异化现象[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钟君.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蕴含的社会风险思想[J].理论视野,2014(6).
  [5]唐蜜.试析当代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异化现象——从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书写汉字过程中,汉字笔顺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如今语文教学当中被忽视的问题之一。正确书写汉字笔顺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有助于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助于人们牢固的识记汉字并美观的书写汉字;还有助于汉字检索和汉字信息处理。而小学可以说是学生接受汉字笔顺教育最基础、最全面的时期。笔者通过支教,发现现今小学生文字笔顺错误的问题非常突出,值得我们的研究探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
期刊
【摘 要】公诉撤回在诉讼程序中不是一个必经程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情复杂,公诉机关撤回起诉的情况时有所见,因此为避免司法混乱,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公诉撤回制度。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没有对公诉的撤回做出规定,公诉机关撤诉的法律依据是“两高”制定的两部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抛开公诉撤回立法付之阙如的问题,本文以《刑诉解释》第2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特别是当受害人在受到加害人的侵害而在心理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创伤时,请求加害人给予精神损害赔偿金,来弥补其在心理上形成的创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人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十分大的帮助,但是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本文立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功能、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建议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期刊
【摘 要】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拥有高难度的动作技巧,示范教学在学生的舞蹈学习中对了解动作的表象、技术要领、和风格特征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对舞蹈教育中的示范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使示范教学更好的为我们日常舞蹈教学服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示范教学;舞蹈教学;舞蹈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当今舞蹈教育的发展,舞蹈已经成为院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
期刊
【摘 要】在机构的实习过程中,笔者接触到的未成年人的犯罪人员,在与他们接触的日子里,笔者深有体会,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积极向上的引导加上社会支持的帮教,帮教实务中,笔者所在机构主要所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帮助未成年人犯罪群体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帮助其改变认知行为模式,对于其顺利融入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帮教;社会工作  一、关于个案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思考
期刊
【摘 要】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的一项最重要的专项素质,出色的弹跳能力在进攻中能有效的突破对方的拦网防线,在防守上也能有效拦住对方的进攻扣球。所以弹跳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了出色的弹跳力再加上身高的优势,才能具备比赛的“制空权”。本文用参考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即将参加高考排球专选学生弹跳力素质训练方法进行简约分析,文中重点写了弹跳素质训练的方法,探讨如何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弹
期刊
【摘 要】权威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景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权威反映了一定社会秩序的内在需求。自由的存在是以秩序为条件的,只有在秩序的基础上,自由才对人的生活有积极意义。良好的秩序有共同的权威来建构和维持,从表面上看,权威所表达的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实质上是政治权力的正当性或合法性问题,这就是政治权威。从根本上而言,权威不是基于权力而形成的,而是基于人们的认同和信仰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任何
期刊
【摘 要】实现社会和谐比实现社会稳定要求更高,全面加强调解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路径。在我国现行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三大调解制度体系中,司法调解的机构、程序、效力诉讼法作出了明确规定,人民调解效力有司法解释支撑,目前实际上最迫切需要立法支持的就是行政调解。本文拟就较模糊的行政调解立法从调解概念、程序制定、多元化调解等方面作些浅论,以引起各方思考与重视,达致行政调解单独立法之效果,促进社
期刊
【摘 要】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传递情感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不仅要受到逻辑推理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情感的驱动。所以,完整的语文教学,在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认知、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不用说,学生们也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为这些情感所浸润、所陶冶。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显然,这种熏陶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与便捷,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的加速传播使得真假消息在尚未被分清楚之前,就已经传播开来。虚假的消息一经广泛传播,就极易产生危害社会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诽谤罪的现实困境谈起,浅析目前网络诽谤犯罪刑法处理的办法。  【关键词】网络诽谤;诽谤罪;刑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当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