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序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予囚北庭a,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b。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c,蒸沤历澜d,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e,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f,或死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時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嗟乎!是殆有养致然。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g,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文山先生全集》卷一四)
  注释:
  a 北庭:指元大都(今北京)。
  b 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
  c 涂泥半朝:指土室墙上的泥土处于半潮湿状态。朝,通“潮”。
  d 蒸沤:熏蒸沤烂。 历澜:水气蒸腾的样子。
  e 杂遝(tà):纷繁杂多的样子。遝,通“沓”。
  f 圊溷(qīng hùn):厕所。
  g 彼气:指上述水气、土气等。

大意:


  我被囚禁在元大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有一扇白木窗又短又窄,室内又脏又矮,又湿又暗。正当夏天,各种气味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墙因很少照到阳光而变得潮湿,蒸熏沤烂,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很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死尸,又是腐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得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我有所修养的缘故吧。然而又怎么知道我所修养的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上面说了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还担忧什么呢。况且正大刚直的,是天地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点评】 


  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冬,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次年被押送至元大都(今北京)。元朝统治者多次劝降无果,遂将他囚禁在兵马司土室中长达三年。《正气歌》是文天祥被关押在土室两年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本文即《正气歌》诗前小序。此诗作后的第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文天祥慷慨就义。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始终不为所动。元朝统治者将他囚禁在环境极其恶劣的兵马司土室中,试图以此消磨他的意志,令其屈服。文天祥在土室中虽受尽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却始终保持着不屈的斗志和爱国热情。写作《正气歌》时,文天祥已经在土室中被关押了两年之久。酷夏大雨之后,土室中污秽不堪,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七气混杂,常人鲜不染疫而亡。文天祥以孱弱之身,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了两年,没有被压垮,他认为这是自己的“浩然之气”战胜了邪气。
  “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天地间正大刚直之气,它与道、义相配,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在中华民族精神中,“浩然之气”体现为临危不惧、杀身成仁的豪气,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担当,抵御外侮、坚贞不屈的气节,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信念,同时也是一种正直、坦荡、坚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力量。文天祥的《正气歌序》及《正气歌》是对这种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的歌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期许和激励,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史上宝贵的财富。
  (选自《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中华书局,有删改。古文译者:海涛)
其他文献
西汉初年的娄敬出身低微,却以三个漂亮的大手笔,功载史册,位列王侯,为西汉王朝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了力量。第一个大手笔:定都  都城是一个政权的中枢和心脏,是国之根本,直接关乎天下的兴亡。那么,赢得了楚汉战争的刘邦以及他的“智囊团”准备将这个新兴政权的都城定在哪里呢?  在当时的君臣们看来,非洛阳莫属了。其理由有如下四点:一、洛阳本为周朝旧都,定都洛阳,可以表明汉政权的合法性;二、洛阳有现成的宫殿可用;
期刊
三  上一期我们讲了河朔型藩镇和中原型藩镇的特点。现在接着来看边疆型藩镇。它的前身是开元、天宝时缘边节度使中朔方、河西、陇右、剑南、岭南等镇,故设置最早。在此我们主要以京西、京北诸镇为典型进行考察。  安史之乱以前,西北边疆就是军务繁剧之地。天宝末年,哥舒翰身兼河西、陇右二帅,统重师以镇之。战乱期间,边防军悉师东讨,吐蕃、党项步步进逼,形势十分紧张。后来一直是“边羌挐战不解”a。唐廷除了大力巩固这
期刊
庚申a,卢龙监军奏李载义与敕使宴于球场后院b,副兵马使杨志诚与其徒呼噪作乱,载义与子正元奔易州。志诚又杀莫州刺史张庆初c。上召宰相谋之,牛僧孺曰d:“范阳自安、史以来,非国所有,刘总暂献其地,朝廷费钱八十万缗而无丝毫所获e。今日志诚得之,犹前日载义得之也。因而抚之,使捍北狄f,不必计其逆顺g。”上从之。载义自易州赴京师h,上以载义有平沧景之功i,且事朝廷恭順,二月,壬辰,以载义为太保,同平章事如故
期刊
给事中的职责  谏官机构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唐代的中书、门下两省都有进谏的官员,而门下省的职责就是审查政令,如果认为不当,有权退回或加以纠正(即古书所说的“封驳”。门下省的官员还可以在敕书后面用黄纸加上批语,叫做“批敕”)。所以门下省被认为是正宗的中央言谏机关,主要的谏官有给事中和谏议大夫。大诗人白居易在谈论给事中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诏令有不对的地方,可以退还;司法判案不公,可以纠
期刊
“赤橙黄绿青藍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人们通常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来代表彩虹给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这七种颜色就像五线谱上的哆、来、咪、发、嗦、啦、西一样,是自然界的音符,共同谱写着大自然的动人乐章。之前我们已经讲过六种,今天,终于轮到七色大家族中唯一没有露过面的成员—“橙”出场了。  “橙”由“木”和“登”组成,“木”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跟树木有关,“登”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与之接近。“橙”
期刊
为了确保家声不坠,先贤们留下了许多家训。而家训中对于诗教的看法则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颇值得玩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家训中多有对子弟潜心学诗的勉励。孔子曾经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既指明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也是中国人庭训的滥觞。宋代张齐贤《豫章胡氏华林书堂》一诗说,胡氏家族“儿孙歌舞诗书内,乡党优游礼让中”。正因为要求子弟以诗书为乐,所以华林书院培养了大批人
期刊
日落长安:唐宣宗时期的政治  ◎ 张国刚  唐宪宗平定河朔方镇后,穆宗初年又发生了河朔三镇叛乱的事件。从此,唐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基本定型。唐穆宗之后,朝廷之所以不能完全解决藩镇动乱,其原因与唐朝国家实力的孱弱有着密切关系。并非缺乏想有作为的皇帝和官员,只是唐代后期出现了改革的困境。  所谓改革的困境,是说改革总是失败,走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积重难返,政治上宦官专权,朋党恶斗,社会上赋役繁重,编户逃亡
期刊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时,从传世的古诗中选录出的。这十九首五言抒情短诗出现后,得到了诗论家的广泛赞誉,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其“一字千金”,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推其为“古诗第一”,并做出“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这样的评价,吕本中在《吕氏童蒙训》中则说“诗皆思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可以说,《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
期刊
人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写文章也常会用到这个词语(成语),但对这个词语怎么解释,怎么使用,却有不同的说法。  若查词典,查百度上的各种解释,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说“知人论世”指了解鉴别人物和论说世事万象,简单说就是了解人、论时世;另一种解释是:“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第二种解释是《辞海》的释文,“知人”和“论世”有内在联系,是此词的原解,也可视为正解。  “知人论世”一词,源出《孟子·万
期刊
谭维维的《墨梅》,其歌词精华部分源自王冕的诗《墨梅》:“我家洗研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当然并无墨色,但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不仅有墨梅,还有墨竹、墨菊……甚至连山水万物都可用水墨绘就。国人对水墨有着独特的感情,称之为中国文化基因的底色也不为过。水墨包含了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命的体验。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