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47.38;R-4
作者简介:苏小丹(1985年-) 女 学历: 研究生 职务: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摘要:设计类毕业生因其专业而具备鲜明的特点,通过对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探索促进设计类毕业生积极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对策,包含引导设计类学生认清自身,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做好设计类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等。
关键词:设计类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加上目前经济新常态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作为特殊性群体的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共有1482名设计类学生,2016届毕业生人数为431人,共分为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和动画三个专业。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呈现新的特点和行为,为了进一步调查毕业生就业意向,使就业指导工作有效、顺利的进行,我们组织了2016届毕业生参加了就业意向问卷调查。此次就业意向问卷调查共发出431份,回收407份,有效率为94.43%。此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职业前景;择业过程影响因素;学校就业指导以及就业信息来源等三个方面,共计16个题目。一、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分析
(一)职业前景方面的考虑和打算
您认为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环境?认为就业环境很严峻困难的有138人,占总人数的33.9%;认为就业环境较严重困难的有211人,占总人数的51.8%;形式较好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11.6%;而有11人认为就业环境形式很好,占总人数的2.7%。调差显示85.7%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苦难,表明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形式的不乐观。究其原因,设计类毕业生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就业市场相对较狭小,加上艺考一定程度上成为上大学的捷径,造就了数量相对庞大的设计类学生,除此之外,设计类学生上学期间高投入,毕业后低收入的现实,使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环境雪上加霜。另外大部分學生人为就业形式的严峻,既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也表现出部分设计类毕业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不能辩证的看待整体就业环境。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虽调为中低速发展,但是政府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缩小地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差异,则是政府对经济更为稳健的态度和掌控的表现。而这一系列发展对于大学生则提出了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对大学生来说亦是一次机遇。
关于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有详细清晰的规划:76人,占总人数的19%;有模糊的规划:237人,占总人数的58%;偶尔想过:84人,比例为21%;没有规划:10人,占总人数的2%。此项调查可以看出,2%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还没有规划和认识,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和职业世界还是有所探究的,但是还需要学校、老师给予指导,因此学校層面的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必不可缺少的。
毕业后的打算:出国的有15人,占3.7%;考研、公务员的有61人,占总人数的15%;从事教师行业的有100人,占总人数的24.6%;中小企业就业的有91人,占总人数的22.4%;创业的有46人,占总人数的11.3%;参军的2人,占总人数的0.5%;其他的有69人,占总人数的17%;暂无打算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5.7%。此项调查反映出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多元化,不再局限传统行业如公务员、研究生等。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热情较高。
(二)毕业生择业过程影响因素
毕业后打算去哪里发展?选择一线城市的有82人,比例20.15%;选择二、三线城市的有173人,比例为42.50%;选择回家乡就业的有147人,占总人数的36.12%;而选择西部就业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3%。调查反应出毕业生就业观念逐渐改变,就业城市由一线大城市投向二、三线城市;但是在东西部就业地域选择中相差比较悬殊,说明东中部地域相对来说比较吸引毕业生,而西部因为地域、经济等因素不被毕业生所青睐。
对自己就业初期的薪酬期望值:1500元以下的有6人;薪酬期望值在1500-3000元之间的有176人;300-5000元的有129人;5000元以上的有46人;没有绝对的预期,根据求职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的有49人。在此项调查中发现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的变化,设计类毕业生正在理性的看待初期的薪酬待遇。
毕业生在选择单位和工作时,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多项选择):工作稳定:250人;工作环境好:243人;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148人;工资收入高:147人;单位在大城市:99人;符合兴趣爱好:98人;福利好:73人;工作中充分的自主权:34人;专业对口:27人。在本项调查中发现,虽然工作稳定,环境好,工资、福利待遇好一直是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和工作时的考虑的重要因素外,但是,毕业生也越来越重视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兴趣爱好等因素。
(三)学校提供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来源
认为学校从几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最合适? 大一:83人;大二:94人;大三:192人;大四:38人。本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大三作为大学时期的转折点,因此学校应在大三的时候给以就业指导。但是随着就业形式已经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很多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应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进行。
会通过什么方式寻找工作?通过网络:173人;学校招聘会:58人;家人朋友介绍:78人;其他方式:111人。从本项调查中会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而学校的招聘会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学生吸引力逐渐减弱。
二、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对策 首先引导学生认清自身,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而正确的就业观念能指导良好的就业行动,因此在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方面,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就业观念。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在择业过程中,首先把就业地域锁定在中东区地区,其次考虑大城市,第三看中工作环境好、工资高、待遇好等因素,这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当前,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守旧和传统。设计類毕业生因为前期求学阶段投资相对较高,如高额学费、高配置的电脑以及相对前沿的实习环境,这些使设计类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理性的看待当前的状况,不能合理、清晰的对自己定位,而出現盲目、从众就业现象。因此,学校层面,应该充分根据就业过程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观的教育。如就业过程前期的引导,中期的指导和后期的跟踪反馈,结合系列职业导师讲座、用人单位现场招聘的效果以及优秀校友就业、创业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就业观念的转变。
其次、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以及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掌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具体变现:首先是速度,即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其次是结构,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最后是动力,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新常态的影响下,为了更好的促进设计类毕业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潮流。在经济稳健发展态势,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不经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而且进行大力的财政支持,促进大学生创业。而调查显示设计类毕业生有11.3%的毕业生有意愿或实际行动进行创业,这远远高于其它专业学生5%的比例。而设计类毕业生亦有创业的优势,如他们活泼、有创意,而且加上专业的实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他们接受和进行创业观念及行动。但是他们对于相关政策的不了解、创业资金的缺少和经验的匮乏都制约了他们的创业行为,因此,培养设计类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做好设计类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设计类毕业生有其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如自由、随性、发散性思维较强,但是文化基础薄弱,政治意识淡薄,从众心理较强。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在引导设计类毕业生职业规划时,应该区别于文科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充分发挥设计类毕业生优点的前提下,加强对其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强其文化基础。另外,在设计类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应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训力度,提高实用技能的培养,提高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心。第三,举办有针对性的设计类学生的职业规划活动。如邀请知名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或职业生涯人物来校举办指导讲座和访谈,让设计类毕业生得到专业的引导和借鉴。这所有的措施围绕增强学生自身能力,了解外部工作世界,进而做到知己知彼,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秀珍,贾卫东. 新上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
思考[J].职业时空,2007,(11).
[2]李晓.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与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13,(1).
[3]邓朝晖. 关于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4).
[4]卞素芹,刘丽梅. 女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原因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简介:苏小丹(1985年-) 女 学历: 研究生 职务: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摘要:设计类毕业生因其专业而具备鲜明的特点,通过对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探索促进设计类毕业生积极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对策,包含引导设计类学生认清自身,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做好设计类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等。
关键词:设计类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加上目前经济新常态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作为特殊性群体的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共有1482名设计类学生,2016届毕业生人数为431人,共分为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和动画三个专业。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呈现新的特点和行为,为了进一步调查毕业生就业意向,使就业指导工作有效、顺利的进行,我们组织了2016届毕业生参加了就业意向问卷调查。此次就业意向问卷调查共发出431份,回收407份,有效率为94.43%。此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职业前景;择业过程影响因素;学校就业指导以及就业信息来源等三个方面,共计16个题目。一、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分析
(一)职业前景方面的考虑和打算
您认为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环境?认为就业环境很严峻困难的有138人,占总人数的33.9%;认为就业环境较严重困难的有211人,占总人数的51.8%;形式较好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11.6%;而有11人认为就业环境形式很好,占总人数的2.7%。调差显示85.7%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苦难,表明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形式的不乐观。究其原因,设计类毕业生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就业市场相对较狭小,加上艺考一定程度上成为上大学的捷径,造就了数量相对庞大的设计类学生,除此之外,设计类学生上学期间高投入,毕业后低收入的现实,使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环境雪上加霜。另外大部分學生人为就业形式的严峻,既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也表现出部分设计类毕业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不能辩证的看待整体就业环境。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虽调为中低速发展,但是政府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缩小地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差异,则是政府对经济更为稳健的态度和掌控的表现。而这一系列发展对于大学生则提出了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对大学生来说亦是一次机遇。
关于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有详细清晰的规划:76人,占总人数的19%;有模糊的规划:237人,占总人数的58%;偶尔想过:84人,比例为21%;没有规划:10人,占总人数的2%。此项调查可以看出,2%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还没有规划和认识,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和职业世界还是有所探究的,但是还需要学校、老师给予指导,因此学校層面的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必不可缺少的。
毕业后的打算:出国的有15人,占3.7%;考研、公务员的有61人,占总人数的15%;从事教师行业的有100人,占总人数的24.6%;中小企业就业的有91人,占总人数的22.4%;创业的有46人,占总人数的11.3%;参军的2人,占总人数的0.5%;其他的有69人,占总人数的17%;暂无打算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5.7%。此项调查反映出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多元化,不再局限传统行业如公务员、研究生等。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热情较高。
(二)毕业生择业过程影响因素
毕业后打算去哪里发展?选择一线城市的有82人,比例20.15%;选择二、三线城市的有173人,比例为42.50%;选择回家乡就业的有147人,占总人数的36.12%;而选择西部就业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3%。调查反应出毕业生就业观念逐渐改变,就业城市由一线大城市投向二、三线城市;但是在东西部就业地域选择中相差比较悬殊,说明东中部地域相对来说比较吸引毕业生,而西部因为地域、经济等因素不被毕业生所青睐。
对自己就业初期的薪酬期望值:1500元以下的有6人;薪酬期望值在1500-3000元之间的有176人;300-5000元的有129人;5000元以上的有46人;没有绝对的预期,根据求职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的有49人。在此项调查中发现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的变化,设计类毕业生正在理性的看待初期的薪酬待遇。
毕业生在选择单位和工作时,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多项选择):工作稳定:250人;工作环境好:243人;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148人;工资收入高:147人;单位在大城市:99人;符合兴趣爱好:98人;福利好:73人;工作中充分的自主权:34人;专业对口:27人。在本项调查中发现,虽然工作稳定,环境好,工资、福利待遇好一直是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和工作时的考虑的重要因素外,但是,毕业生也越来越重视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兴趣爱好等因素。
(三)学校提供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来源
认为学校从几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最合适? 大一:83人;大二:94人;大三:192人;大四:38人。本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大三作为大学时期的转折点,因此学校应在大三的时候给以就业指导。但是随着就业形式已经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很多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应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进行。
会通过什么方式寻找工作?通过网络:173人;学校招聘会:58人;家人朋友介绍:78人;其他方式:111人。从本项调查中会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而学校的招聘会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学生吸引力逐渐减弱。
二、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对策 首先引导学生认清自身,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而正确的就业观念能指导良好的就业行动,因此在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方面,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就业观念。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在择业过程中,首先把就业地域锁定在中东区地区,其次考虑大城市,第三看中工作环境好、工资高、待遇好等因素,这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当前,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守旧和传统。设计類毕业生因为前期求学阶段投资相对较高,如高额学费、高配置的电脑以及相对前沿的实习环境,这些使设计类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理性的看待当前的状况,不能合理、清晰的对自己定位,而出現盲目、从众就业现象。因此,学校层面,应该充分根据就业过程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观的教育。如就业过程前期的引导,中期的指导和后期的跟踪反馈,结合系列职业导师讲座、用人单位现场招聘的效果以及优秀校友就业、创业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就业观念的转变。
其次、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以及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掌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具体变现:首先是速度,即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其次是结构,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最后是动力,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新常态的影响下,为了更好的促进设计类毕业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潮流。在经济稳健发展态势,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不经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而且进行大力的财政支持,促进大学生创业。而调查显示设计类毕业生有11.3%的毕业生有意愿或实际行动进行创业,这远远高于其它专业学生5%的比例。而设计类毕业生亦有创业的优势,如他们活泼、有创意,而且加上专业的实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他们接受和进行创业观念及行动。但是他们对于相关政策的不了解、创业资金的缺少和经验的匮乏都制约了他们的创业行为,因此,培养设计类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做好设计类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设计类毕业生有其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如自由、随性、发散性思维较强,但是文化基础薄弱,政治意识淡薄,从众心理较强。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在引导设计类毕业生职业规划时,应该区别于文科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充分发挥设计类毕业生优点的前提下,加强对其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强其文化基础。另外,在设计类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应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训力度,提高实用技能的培养,提高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心。第三,举办有针对性的设计类学生的职业规划活动。如邀请知名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或职业生涯人物来校举办指导讲座和访谈,让设计类毕业生得到专业的引导和借鉴。这所有的措施围绕增强学生自身能力,了解外部工作世界,进而做到知己知彼,提高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秀珍,贾卫东. 新上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
思考[J].职业时空,2007,(11).
[2]李晓.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与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13,(1).
[3]邓朝晖. 关于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4).
[4]卞素芹,刘丽梅. 女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原因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