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坐落在海河边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mum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摇啊摇,摇到故乡的海河。伴随布莱恩成长的海河,离他是那么远,在记忆中又是那么近。他想起了白莲花,想起了卖白莲花老头的吆喝声,还有海河上传来的轮船汽笛声。
  我正在房间里睡觉,忽然有低沉的钟声传了进来。醒未时,钟声已渐渐远去。有一阵儿,一切都寂静无声。接着,从外面的大街上传来一个老人发出的拉得长长的叫喊声。
  “白莲花!……”老人的吆喝声时高时低。他在用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歌唱,他的嗓音因此而粗哑,令我颤栗。他好像在祈求帮助,在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发出喊叫,在向我发出喊叫。这声声喊叫是我一生中记住的第一件事。
  “白莲花”,白色的莲花!我能想象出放在小贩篮子里的那一簇簇带有暗绿色叶子的小小的白色的花朵。我试着像花贩那样吆喝,“啵一啵,白……”这时,一只手掀开了我的蚊帐。之后我看到的,是一张女人的脸。她的黄发肤上疙疙瘩瘩,布满了皱纹。她原本黑色的头发已经开始变得灰白,向后梳理成一个发卷盘在脑后。“白莲花!……”一姐,我们的阿妈,用沙哑的声音唱了起来。我笑着,向她张开臂膀。她用力抓住我的手腕使我站立起来。她的手又硬又粗,像她的脸一样。
  我家那座灰砖房坐落在咪哆士道上。这条街向北大约四百码就是河边儿。我们可以听到拖船和驳船的汽笛声,有时,还能听到小轮船发出的更为低沉、咆哮般的汽笛声。
  在运河上,只有平底帆船和小船在静静地航行。距我家这幢房子以南半英里的地方,是运河的一座浮桥。离浮桥不远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文字说,这一古老的水道是由著名的忽必烈大帝修复的。
  一条窄窄的小河从运河缓缓地流向海河。在距我家房子后门约一百码的地方,小河在一座老石桥下面消失不见了。开始我以为,这条小河流到这儿就到头了,但后来我却发现,这条小河在地下继续流淌着,一直流入海河。这条小河被叫作“隐溪”。就像天津的另外几条小河一样,当外国租界建设时,这些小河被盖上了。
  “隐溪”与我家的房子之间,是一片荒地,这里瓦砾成堆,四周漫生着又干又黄的杂草和荨麻。中国的小孩子们在这里玩耍,那些流浪狗在这里跑来跑去。
  在我家院前的小花园中央有一棵树,因为它的树枝垂落下来形成一个圆形,于是我们就叫它“雨伞树”。一道五英尺高的灰色砖墙把花园围在里面,墙头上的缺口就像堡垒的胸墙。
  在我家前面,咪哆士道对过,有一幢房子跟我家的房子一样,只是它带有一个阳台,在前门上竖着一根旗杆。这里是英军军官餐厅,身穿卡其制服、扎着亮闪闪的皮带、腰间挂剑的军官坐着人力车出出进进,而英国士兵就驻在这条街尽头的兵营中。
  一开始,士兵都是戴着穆斯林式头巾的印度锡克教教徒,但到了1923年,北兰开夏皇家军团从英国开来,以保护在天津的英国人。当皇家军团的官兵们在检阅之后行进在咪哆土道上的时候,他们总要在军官餐厅停下来,将英国国旗和军团旗拿到里面妥善保管,然后继续朝兵营行进。
  军官餐厅四周也有一堵“胸墙”。帕特曾说如果餐厅受到中国土匪的袭击,军官们就可以透过墙上的缺口朝敌人射击,直到皇家军团的士兵赶来救援。我在想,要是敌人袭击我家的房子怎么办?也许会有法国士兵来救我们?我的外公达克所在的法国军队曾帮助英国人把天津从中国皇帝那里抢了过来,他也因此成为一个英雄。
  在房子的拐角处,我们来到了小贩聚集的地方。他们在“雨伞树”的树荫下靠墙坐成一排。离他们不远处,总会有两三个人力车夫蹲在车旁,盼望着军官餐厅里会有人出来坐他们的车。这些小贩们一般会在这儿呆上大约一个小时,然后就会陆续收拾起他们的货物,挑起竹扁担,朝别的街道走去。
  那个卖茶的小贩有两个箱子,上面有很多小抽屉。抽屉里满是各种香味和颜色的茶叶:红的、绿的、黄的,还有黑的。你可以挑选喜欢的茶,茶贩就会取出一勺放到碗里,然后用壶里的开水泡好。有几个抽屉里放的是药草和很大的绿叶子。一姐每次头疼,就会买来一片叶子,用一根线把叶子紧紧地绑在头上。
  紧挨着茶水小贩坐着的是那个卖花的老头儿。老人很瘦,由于饱经日晒而皮肤黝黑,他赤着双脚,身上的蓝棉衣早已褪了色,褴褛不堪,透过破裤子露出瘦骨嶙岣的膝盖。在他旁边的地上,放着一个很大的篮子,里面的绿叶子上放满了浓郁芬芳的白花。中国女人喜欢把花戴在头上。
  “你给我唱唱,你给我唱唱,”我总是这样向他祈求。老人便会憨笑着站起来,然后将秃头顶向后仰,看着天,唱起来:“白莲花!……”他在唱的时候,脖子上的青筋就会突起,整个身体也不停地抖动。他的声音如泣如诉,就好像从地底下发出,然后又传到骨头里。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声音!每一次我都会又敬又畏地站在那儿盯着他看,直到一姐拽着我走开。
  每天下午,一姐都要带着我们去离海河边不远的小广场。这个广场中间有一个花园,叫作“维多利亚花园”,是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的,也叫“英国花园”。英租界最重要的建筑物都建在这个花园的周围,几平总有士兵和巡捕在周围走过。
  在去花园的路上,我们要经过安立甘教堂。这是一座城堡般的阴森的哥特式建筑。我们家的人都从未不去这个教堂,因为我们信奉的是天主教。
  安立甘教堂平日通常都是锁着的,但到了星期天,教堂院子里的高高的杆子上就会飘扬起圣乔治的旗子,而那些背着步枪的皇家军团的士兵就会在早礼拜仪式上集队行进。你从老远就能听到全体会众高唱赞美诗,听起来就好像高亢的进行曲一样。
  去安立甘教堂的主要是英国家庭和皇家军团的人。一姐说他们信奉的是耶稣教,而我们鲍尔家信奉另一种教——天主教。在中文中,无法用一个词未称呼“基督新教”和“罗马天主教”。
  一姐和姐姐都不信教。咪哆士道上其他人家里的一些佣人在像新年和中秋节这样大的节日都会去位于天津老城区的佛教寺院,而一姐和姐姐从来不去。
  每当我们把安立甘教堂甩在身后时,我总是很高兴。这个地方太阴森恐怖了,特别是平日,黑糊糊、空荡荡的。
  从教堂再往前,是英国领事馆和开滦矿务局大楼,这个矿务局控制着天津以北属于英国的煤矿。
  此时,我们距海河边只有两百码远,几乎到了维多利亚花园的大门口了。这里有一条很老的土路,叫“海大道”,这条道从老城里一直通往海河的人海口和大沽的泥滩,并在这里与咪哆士道相交。海大道又长又窄,散发着马粪的气味,道路两旁是许多中国人的小店铺以及被称为“货栈”的仓库。来来往往的骡车和驴车,以及被扁担的重负压得身体左右摆动的苦力,使这条路显得格外繁忙。
其他文献
(1)  如果不是看了那张喀拉峻草原鲜花盛,开的照片,如果不是听闻了汉朝公主远嫁,曾走过这片美丽草原的传说。这个夏天,我会把足迹留在别的草原而不是新疆。  我们追逐着公主的足迹来到伊犁,来到喀拉峻草原。两千年后的草原,没有公主们的思乡泪水,丝路驼铃也成为绝响。这片异族征战过的草原早已没有了刀枪拼搏的喧嚣,历史的烟云退却后,留给这片土地的是有着不同殊俗的民族共生共存。哈萨克、蒙古、维、汉等民族共同在
期刊
在我40多年美术欣赏的经验中,记得还未到16岁那年,偶然在《良友画报》上读到一辑关良先生的水墨京剧人物画,计有《拾玉镯》傅朋故意遗下玉镯于地上使孙玉姣去拾的情景,《红霓关》王伯党阵前招亲,《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娘在断桥邂逅,还有《捉放曹》曹操与陈宫以及《贵妃醉酒》杨玉环与高力士等,画中人物的形象,俱以含蓄简练,轻淡的线条未描绘,在笔画交融里,呈现了一股浓厚的“稚拙气”。  从那时起,我对关先生的作品
期刊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很独立。在从高中毕业到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的数年间,我去过52个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跟别的旅行者不同,我从来不向别人问路,而是一个人在各种地图和路标中苦苦钻研直到最终弄清方向。我的独立往往夹杂着自豪、勇气、固执、幸运。  然而,有一天,在泰国的潘安岛上,这一切都改变了。当时,我和未婚夫肖恩在海里游泳。突然他被一只箱形水母蜇伤,在三分钟内就死了,年仅25岁。一种前所未有的孤
期刊
在人们的印象中,罗中立是人物画家,主要对象是大巴山区农民。然而就其画作的数量而言,他的风景画得更多。  罗中立的风景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附中时期、出国时期和院长时期。作这样的划分,不是这些时期的前前后后罗中立就没画过风景,而是因为他在这三个时期的风景画创作相对集中,且各有特点,既便于笔者论述,也便于读者观览。  罗中立曾谈到过写生风景:“这种手工活,我们这一代从起步开始,实际上水平并没有增长。我
期刊
前几天,在杭州孤山的敬一书院与美院朋友一起品茶,他忽然问道:在浙派油画系的近现代画家中,你喜欢哪位?我一时语顿……  因为喜欢的浙派画家很多,每位画家都各具特色,并不能马上排出座次,且随自己的认识时日递进,爱好又有新的变化。紧接着,朋友问喜欢的原因和标准。这次我倒可直接回答:其一、要具备底蕴和内涵,这是画家的一种基本修养和素质。其二、要有开创性,有自家语言方式,这些都是作为艺术大家的必要标准。浙派
期刊
一提《父亲》,谁都会想起80年代初期,在“全国青年展览会”上拿金奖的那幅用描绘领袖人物的巨幅尺寸描绘普通农民的肖像画,它曾经以其视觉冲击力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  70年代8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极“左”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把现实主义践踏得面目全非,“文革”时期的表现形式“红、光、亮”,“高、大、全”把现实性的品格丧失殆尽,“文革”结束后(即1976年打
期刊
在现代中国画坛上,林风眠的画是人们最能一眼就辨认出来的。他从众多的名家巨宿间跳了出来,他有独自的世界,只属于林风眠的世界。他的画面,既独特分明,又包罗万有,那娴静端丽的仕女人物,那穷尽殊相的静物花卉,枝头上的小鸟,芦塘里的秋鹜,林间的猫头鹰、泽畔的白鹤,更有那秋山春水,松林柳溪,诗一般浓的朝晖与夕照……单纯,希而富有。他的画幅并不以大取胜,一律以不可抗拒的方形(从33*33公分至85*85公分),
期刊
刘春冰的组画《暧昧》是一组以现代都市人物为主的油画作品,倾诉了都市的情言。  这些油彩所绘制的作品,虽然丰富多姿,但其主调基本是粉红,充满了浓郁的性感和肉感。这些色彩的运用具有浓郁的法国印象派的风格,让人联想起那些光与影的奇特的游戏。其线条则沿袭了中国传统水墨的技法,某些局部甚至可以看到书法艺术中独有的生命力的律动。由此色彩和线条所构成的图像十分鲜明艳丽。特别是一些组合的图像使其作品的意义更加丰富
期刊
100年前的中国,国势衰退,列强欺侮。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处在停滞、封闭、落后的低谷中。民族的启蒙,思想的解放,旧传统的突破,这是时代的呼唤;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现代文化,这是历史的大趋势。  100年来,一代代艺术赤子们呕心沥血苦苦求索,以艺术生命的奉献,汇入了民族解放、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推动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于是,一种新的文化因子,曲折而又倔犟地生长起来,油画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进
期刊
我有时想遁入深谷。我无法忍受周围明明白白的欺诈,带着功利目的的笑,虚情假意,以及媒体那种一个劲儿强加于人的神气。但我不知这世外的深谷在哪里,我便画一个。  我让重重叠叠的树把我围起来,最浓烈的气味自然是树木散发的清香——树木永远没有世俗的气息。我让大瀑布由天而降,洗刷我心——瀑布的水全是大自然的甘露。我让又凉又湿的烟岚柔和地飘满我的深谷——山间的烟雾不同于世间的迷雾,不会遮掩我足前的陷阱。如果我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