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每一个“四化”建设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
  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显得尤为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这里我也举出一点我的个人教学心得: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有趣的实验课是调动孩子们好奇心和趣味性的最有力手段,应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来迎合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我就曾经多次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我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当然了,这里并不是
  鼓励学生偏科,而是说明了兴趣、爱好在学习成绩进步上的突出作用。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多年前,我去外校进行教学交流,有幸听了一节关于“安全用电”的物理课。这位老师以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及丰富到位的表情、手势引起全班同学时而哄堂大笑,时而表情紧张,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轻轻松松地传授给了学生。尽管教法不太可取,但这位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却不平常。
  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研究,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地将趣味性教学方式移植到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多角色扮演调动整体效应
  我充分地利用了讲台这个神圣的舞台,时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开课前的备课和思考是我作为“导演”宏观上调控着每学期、每节课的进展;课堂上,作为一个“演员”,认真、负责的表演好每场“戏”;充当一个虚心的“观众”,时刻洞察着每个同学的课堂表现,偶尔有学生面带疑惑时,及时地讲解当前问题。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所“给予的”正是他们“想要的”,使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有机整合。
  
  4、物理历史趣闻
  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结合现在的课本,在教学过程中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些物理趣闻也是一个很好的调动学生队伍里兴趣的方法。我还经常要求办校园板报的同学多写一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一些卡通化插图等。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就更大了。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愿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作者单位:063300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田庄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应让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注意学科渗透,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2004年河北省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有两道关于传感器的选择题,很好地体现了新理念。题目是这样的:  1、用摇控器调换电视机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关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以及“三个代表”理论贯彻于整个新课改当中,并制定了完善的改革目标,适合儿童素质的发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氛围宽松、和谐,有利于儿童健康地发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相接近,注重思想性和选择
期刊
【摘要】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笔者根据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扫清了障碍。  【关键词】词汇问题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过好词汇关。然而,英语词汇看起来是那样枯燥乏味,不少学生感到记得慢、忘得快,出力多、收获少,失
期刊
课文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同时也具有多重的意义。儿童对课文本身的学习与接受,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应是封闭的最终结果。故而,课文的学习呈现出动态的、阶段性的特点和规律。我粗浅地认为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读”、“品”、“悟”。    一、“读”    “读”是指儿童刚接触课文内容时的初读。它只是在直观层次上给儿童初步的感受和印象。他们开始接触课文,首先是初步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这时,在他们的主体意
期刊
情感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和态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或是桥梁。英语学习过程需要人们有愉悦、信心、热情的良好情感;而感伤、灰心、冷漠等消极不良的情感不可能给英语学习带来任何好的效果。如:在考试中,一些平时知识掌握得一般的学生有上佳的表现,一些平时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却考得不怎么样,这除了某些偶然因素外,通常是由于情感品质不同所致。所以教师对教学事业的忠诚,对
期刊
机电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使用不当或电气损坏,造成机械完全不能动作或部分动作不能实现。这时就需要维修人员在充分了解机电设备的结构、动作原理及电气线路原理的基础上,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直至修复。  机电设备的故障有来自电气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机械方面、液压方面或气压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维修实践,着重介绍机电设备电气故障的分析及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检修时,大体上可以按
期刊
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学生英语学习 兴趣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识活动。“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不断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英语想学、乐学。为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
期刊
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做功问题抽象、难懂,此类习题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主题:一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功的联系;二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功代数和的规律。如下例:  例:下列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做功问题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必定做功。  B.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C.作用力、反作用力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D.单纯根据作用力的做功情况不能判定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  如何
期刊
自然课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由皮毛到全面,层层提高。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充分备好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精心设计教具,掌握好实验步骤和时间,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充分感知事物,以便了解事物或实验过程,进而得出正确的结果或结论。如教学《植物的果实》一课,要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