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本人根据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及教学实践,谈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1.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快结束时经常听到老师这样的设问:你们对这节课学的知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此时往往都很“乖巧”-没有问题。用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提问既无法激起学生提问的欲望,更无法起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作用。要使“问”这一环节充分显示出它在教学中特有的魅力,教师首先要创设好问题的情境,为学生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和引导。例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这时,我鼓励学生可以有多种想法,提出不同问题,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提示,学生提出了5个问题:
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
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这样做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比教师一味讲解好得多。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2. 给学生大胆猜想的机会
每个学生对待不同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并提出要求: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同学们兴致很高,经过动手操作,很快得出了三种常规折法:
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还有其他折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进一步尝试,经过同学们的积极探索,他们创造性地又得出了另外三种折法:
这样的训练,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
意识和创新意识。
3. 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见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设想,并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作出必要的验证:这是一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数学课,有这样一道题目: 7 8: 3 4× 3 8 + 1 4 × 按教材要求学生会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当任务完成后,我设问:“这道题还能有其他解法吗?”教室里一下沸腾了,同学们进行了分组讨论,其中有一名同学说:“老师,我想出来了,因为两个真分数相乘交换因数分子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所以这道题还能用其他方法。”同学们无不对这名同学的新解法叫绝,被他新奇的思想所吸引。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例如: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三年级学生去公园游船,每条船最多坐五人,共有33个学生,至少需要多少条船?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因此,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1)借助学具,用小棒代替船,用圆片代替学生,通过摆一摆得
出至少需要7条船。
(2)有的学生通过计算33÷5 ,判断出至少需要7条船。
(3)有的学生则用乘法,因为5×7 = 35 ,35大于33,而5×6 = 30 ,
30小于33,所以至少需要7条船。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4. 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已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已的想法制作。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以后,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已喜爱的图
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
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5. 在应用中实践创新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
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通过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引入贴近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材料,创设应用情景,让学生真切“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新的情景中。把应用知识作为诱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
例如:在教“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宁波动物园的购票须知:门票每人40元,团体票40人起,可以打八折优惠。如果师生共36人入园游览,如何买票合算?(结果是40人的团体票只需1280元,而单人票36人的门票却要1440元。)究竟多少人起买团体票合算?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还受到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提高了数学素养。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1.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快结束时经常听到老师这样的设问:你们对这节课学的知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此时往往都很“乖巧”-没有问题。用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提问既无法激起学生提问的欲望,更无法起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作用。要使“问”这一环节充分显示出它在教学中特有的魅力,教师首先要创设好问题的情境,为学生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和引导。例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这时,我鼓励学生可以有多种想法,提出不同问题,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提示,学生提出了5个问题:
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
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这样做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比教师一味讲解好得多。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2. 给学生大胆猜想的机会
每个学生对待不同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并提出要求: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同学们兴致很高,经过动手操作,很快得出了三种常规折法:
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还有其他折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进一步尝试,经过同学们的积极探索,他们创造性地又得出了另外三种折法:
这样的训练,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
意识和创新意识。
3. 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见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设想,并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作出必要的验证:这是一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数学课,有这样一道题目: 7 8: 3 4× 3 8 + 1 4 × 按教材要求学生会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当任务完成后,我设问:“这道题还能有其他解法吗?”教室里一下沸腾了,同学们进行了分组讨论,其中有一名同学说:“老师,我想出来了,因为两个真分数相乘交换因数分子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所以这道题还能用其他方法。”同学们无不对这名同学的新解法叫绝,被他新奇的思想所吸引。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例如: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三年级学生去公园游船,每条船最多坐五人,共有33个学生,至少需要多少条船?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因此,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1)借助学具,用小棒代替船,用圆片代替学生,通过摆一摆得
出至少需要7条船。
(2)有的学生通过计算33÷5 ,判断出至少需要7条船。
(3)有的学生则用乘法,因为5×7 = 35 ,35大于33,而5×6 = 30 ,
30小于33,所以至少需要7条船。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4. 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已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已的想法制作。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以后,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已喜爱的图
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
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5. 在应用中实践创新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
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通过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引入贴近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材料,创设应用情景,让学生真切“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新的情景中。把应用知识作为诱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
例如:在教“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宁波动物园的购票须知:门票每人40元,团体票40人起,可以打八折优惠。如果师生共36人入园游览,如何买票合算?(结果是40人的团体票只需1280元,而单人票36人的门票却要1440元。)究竟多少人起买团体票合算?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还受到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提高了数学素养。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