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授业解惑的最好的方法是运用好课堂提问。因为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那么,课堂提问应注意哪些技巧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连贯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下面,本人就这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启发性
  就是教师要有目的设疑,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老师提出问题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能力为依据,这样才具有启发思考性。譬如,我在教鲁迅的《故乡》时,提这么一个问题:少年闰土肖像与中年时代肖像有什么不同?两者前后对比性很强,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第一问较容易,学生只要读一遍课文,就会有答案。“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年时,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第二问较难些,教师从写作背景来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当时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有助于学生独自探索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我设计这一道题两个问答,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坡度,学生能由表层到实质地分层次的思考、分析,思维得到锻炼。
  2. 趣昧性
  从生理与心理上,人的思维是跳跃性的、间接性的。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才可能出现另一个高峰,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制造气氛。为活跃引发学生兴趣,可适当采用故意说错式提问。如教《愚公移山》我故意这样提问:“愚公年且九十,太行、王屋两座山高万仞,凭着愚公的残年余力,想铲除这两座大山是不可能的,可是愚公坚决主张移山,是不是像他的名字一样,太愚笨了呢?”这样一提问,果然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趁机诱导。解决愚公笨不笨的问题,关键在于用什么观点看愚公移山精神。用“为子孙后代造福”观点去看,愚公不仅不笨,而且大智大勇,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再进一步诱导学生: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也有人说他是“傻子”吗?像雷锋、李素丽,难道说他们都是“傻子”吗?“傻子”不傻,愚公不愚。有些人无所作为,自以为聪明,不过是一点“小聪明”罢了。可见愚公不愚,智叟未必智。这也是这篇寓言中“愚公”和“智叟”所寓的含意。如此一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3. 连贯性
  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中始终保持专心致志的学习,设疑提问是不可欠缺的,在分析课文时,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内在的连贯性,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问,不能漫无边际或主次不分,把课文内容分割得支离破碎。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破坏了课文的完整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引导学生分析《陋室铭》一文时,问同学们,对陋室的印象如何?学生马上答:“陋室不陋”。接着,我又问“陋室为何不陋”?学生答:“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德馨”二字是全文的灵魂,应抓住“德馨”二字展开一系列提问。如写室中人:“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友角度写陋室不陋,显示自己的“德馨”;写室中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从室中人的活动角度写陋室不陋,显示自己的“德馨”等等。这样一连贯的提问,显出作者高洁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考方式就会集中、有序,给人“形散而神不散”的感觉。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刻苦钻研的深刻领会,搞清课文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的特点、字词句的含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一问一答的双边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答问采取放任的态度.答问不正确、不完整,不予补充、不予综合,肤浅的认识不予深化,那么提问便散乱无章,也是不大起作用的。在分析《春》一文时,我是这样归纳的:本文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幅画面,哪一幅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是第三幅,于是我又提出了一个难点问题:作者为什么这样赞美春天,是如何描写春天的?哪幅画面描写得最美?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找到了答案。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对所学知识就有了明确、完整的认识。
  总之,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课堂效应;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性、连贯性,必须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但也不要乱用,要用问题开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即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主动探究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态度及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发展性学力形成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脉络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得到了逐步加强。针对物理教学实际,想通过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探究为主线,能力发展为主旨的物理实验探究教
期刊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
期刊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较为常用的,而且也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挖掘探究性教学的内涵,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  【关键词】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探究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在信息时代,在信息布满世界每个角落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辨别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而这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领域,教育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感是兴趣最基本的基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情感因素,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喜欢不喜欢学习数学,相信不相信能学好数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爱上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情趣,从而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期刊
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扎扎实实地打好思想品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充分利用学科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则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目标教学正是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使用新教材要: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二、转变观念,充分信任学生。三、把握度量,适当提示学法。四、教师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关键词】设计问题;转变观念;探索  新课程教学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
期刊
物理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知识。物理学是青少年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它能吸引广大学生动手动脑去验证和探索身边的世界。很多历史上的物理学家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对物理现象产生乐趣从而成就了一生的事业。但是现在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得不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枯燥的理论练习,因而,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望而生畏,加上学习压力重,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其实,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刻意去增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学习化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灵活自如的学习。  1.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一般应注意:  1.1 弄清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化学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或关键点,弄清了这些关键点,就能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现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作文选》的翻版,假话、空话、套话普遍存在,缺乏创意,没有生气和灵性。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评价难逃其咎: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作文课,我们学习《习作四》。请翻开书,把这次习作的要求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或老师指名读。)  师:这次作文给我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播信息、沟通公共关系的工具。自有文字以来,写作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凡有文化的人都离不开写作。当今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怎样提高写作能力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尤其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恐怕是语文素质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几点肤浅的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