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的墙面以及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是激发幼儿自主探索与学习的环境支持。隐含教育性的环境创设能有效促进幼儿亲身体验周边的环境,在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幼儿提供体验式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能有效促进小班年龄幼儿参与体验式的科学探究,这是作为小班年龄阶段一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小班;室内环境创设;体验式;科学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则”部分的第四条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组织和实施”部分的第八条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结合实践案例,谈谈什么样的室内环境创设能有效促进3~4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学习与发展。
一、做适宜性、教育性的环境创设
1.适宜性
小班幼儿正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这使其科学探究更依赖于真实、具体的情景和反复的操作感知活动。因此,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小班幼儿的主动探索。具体来说,就是在环境创设中提供有趣、直观、可操作的科学探索工具。如,科技节开展主题活动“好玩的水”,在活动“送水宝宝回家”中,班级的工具墙上提供了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运水工具,为幼儿提供了直观、可操作的探究工具。幼儿在主动操作、探索各种工具的过程中,感知不同工具运水的结果,从而真正做到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拓展认知。
2.教育性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缺乏教育性的环境创设,那只能是一面摆设的空墙。因此,对幼儿而言,适宜的环境创设也须具备教育性。环境创设的教育性,在实践运用中,主要体现为:1.确定教育目标。如主题活动“好玩的水”中,小班的幼儿在科学领域需要掌握关于水的哪些现象和特征;2.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即环境提供给幼儿的信息量应该是围绕水的现象和特征的,并且这些信息量应该是直观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
1.体验式学习的定义
从概念上看,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学习者能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着重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从小班幼儿的学习角度看,体验式学习应该是他们感兴趣、可操作,并且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操作和得出结论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法。
2.体验式学习的意义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意义在于转变活动开展中教师与幼儿的地位,即提倡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主动的。
3.鼓励幼儿参与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锻炼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思维方式、学习品质以及学习能力上达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师和幼儿的角色关系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强者,幼儿是弱者。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很大程度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态度。《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教育教学持有开放性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幼儿参与到体验式的学习当中。如,在主题活动“送水宝宝回家”中,教师提供的运水工具包括有洞的和无洞的。成人一眼就看出,有洞的竹篮不能运水。但我们要做的是提供相应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实验操作,什么工具可以运水,最终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有洞的竹篮运不了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道问题的答案。
三、3~4岁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1.3~4岁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方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探究领域对3~4岁幼儿达到的目标要求是这样阐述的:“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2.3~4岁幼儿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幼儿小班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般来说,幼儿小班更喜欢探究自己日常喜欢、熟悉的事物。由于其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小班幼儿的探究方法更多局限于直接的感知与操作。因此,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生活化、游戏化,并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探究活动。接下来,我们通过小班第一学期的科学探究案例:“送水宝宝回家”,结合环境创设谈谈3~4岁幼儿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以及实践应用。
“送水宝宝回家”是一个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游戏。一方面,小班幼儿对于水的兴趣浓,特别喜欢玩水。另一方面,水是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一种物质,幼儿需要了解水的常见特性,以丰富自身的科学常识。如何利用环境刺激幼儿对水提出问题,并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次科学探究活动总体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开展。
①提出问题
富有童趣、形象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幼儿思考,从而提出问题。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主题墙上只有一个哭泣的卡通水滴。班上的孩子很快就发现了水滴的表情是哭泣,经过他们的讨论,总结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水宝宝为什么哭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②猜想与假设
孩子们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他们认为水宝宝哭泣的原因有很多,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水宝宝想妈妈。第二类:水宝宝不舒服。第三类:孩子根据自身不愉快的经历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猜想不作肯定或否定。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选择了第一类的原因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送水宝宝回家,可以用什么工具?”到了这个阶段,室内环境会出现工具房,工具房包含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和用具(材质、形状、大小、功能不同)。接下来,幼儿需要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猜想与假设:什么工具能运水。
③制定计划
教师提供了各种运水和储水的工具,接下来要与幼儿一同制定游戏:“送水宝宝回家”的玩法和规则。经过商量后,游戲的玩法如下:每位幼儿每次从工具区选择一种工具从1号水桶里打水,把工具里的水送到2号水桶,然后把工具送回工具区,并在墙面上的记录表上填写验证结果。
④进行实验
在第一轮的游戏里,5名幼儿分别选择了塑料杯、小水盆、塑料碟、镂空篮子和小勺子进行运水。游戏结束后,记录表上塑料杯、小水盆、塑料碟、小勺子后面出现了“√”,只有镂空篮子后面出现了“×”。在第二轮游戏里,剩下的5名幼儿分别选择了汤勺、漏勺、塑料杯、纸杯和镂空篮子进行运水。游戏结束后,记录表上汤勺、塑料杯、纸杯后面出现了“√”,镂空篮子和漏勺后面出现了“×”。
⑤收集证据
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把每一种工具装水(不能装水)的状态都拍下来,并且以塑料杯和镂空篮子游戏时的状态为代表录小视频。
⑥解释和结论(口头形式)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检查记录表的数据情况。每位幼儿说说自己选择的工具以及运水的过程和结果。接下来通过观看游戏照片和小视频,得出结论:没有洞的工具可以送水宝宝回家;有洞的工具会漏水,不能送水宝宝回家。
体验式学习要求教师致力于让幼儿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过分强调学习结果,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幼儿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小班年龄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生活化、游戏性情境性相结合的环境创设,从而激发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珠海市教育局翻印.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珠海市教育局翻印.P32-P36.
【关键词】幼儿小班;室内环境创设;体验式;科学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则”部分的第四条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组织和实施”部分的第八条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结合实践案例,谈谈什么样的室内环境创设能有效促进3~4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学习与发展。
一、做适宜性、教育性的环境创设
1.适宜性
小班幼儿正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这使其科学探究更依赖于真实、具体的情景和反复的操作感知活动。因此,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小班幼儿的主动探索。具体来说,就是在环境创设中提供有趣、直观、可操作的科学探索工具。如,科技节开展主题活动“好玩的水”,在活动“送水宝宝回家”中,班级的工具墙上提供了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运水工具,为幼儿提供了直观、可操作的探究工具。幼儿在主动操作、探索各种工具的过程中,感知不同工具运水的结果,从而真正做到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拓展认知。
2.教育性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缺乏教育性的环境创设,那只能是一面摆设的空墙。因此,对幼儿而言,适宜的环境创设也须具备教育性。环境创设的教育性,在实践运用中,主要体现为:1.确定教育目标。如主题活动“好玩的水”中,小班的幼儿在科学领域需要掌握关于水的哪些现象和特征;2.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即环境提供给幼儿的信息量应该是围绕水的现象和特征的,并且这些信息量应该是直观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
1.体验式学习的定义
从概念上看,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学习者能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着重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从小班幼儿的学习角度看,体验式学习应该是他们感兴趣、可操作,并且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操作和得出结论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法。
2.体验式学习的意义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意义在于转变活动开展中教师与幼儿的地位,即提倡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主动的。
3.鼓励幼儿参与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锻炼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思维方式、学习品质以及学习能力上达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师和幼儿的角色关系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强者,幼儿是弱者。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很大程度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态度。《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教育教学持有开放性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幼儿参与到体验式的学习当中。如,在主题活动“送水宝宝回家”中,教师提供的运水工具包括有洞的和无洞的。成人一眼就看出,有洞的竹篮不能运水。但我们要做的是提供相应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实验操作,什么工具可以运水,最终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有洞的竹篮运不了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道问题的答案。
三、3~4岁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1.3~4岁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方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探究领域对3~4岁幼儿达到的目标要求是这样阐述的:“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2.3~4岁幼儿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幼儿小班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般来说,幼儿小班更喜欢探究自己日常喜欢、熟悉的事物。由于其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小班幼儿的探究方法更多局限于直接的感知与操作。因此,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生活化、游戏化,并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探究活动。接下来,我们通过小班第一学期的科学探究案例:“送水宝宝回家”,结合环境创设谈谈3~4岁幼儿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以及实践应用。
“送水宝宝回家”是一个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游戏。一方面,小班幼儿对于水的兴趣浓,特别喜欢玩水。另一方面,水是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一种物质,幼儿需要了解水的常见特性,以丰富自身的科学常识。如何利用环境刺激幼儿对水提出问题,并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次科学探究活动总体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开展。
①提出问题
富有童趣、形象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幼儿思考,从而提出问题。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主题墙上只有一个哭泣的卡通水滴。班上的孩子很快就发现了水滴的表情是哭泣,经过他们的讨论,总结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水宝宝为什么哭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②猜想与假设
孩子们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他们认为水宝宝哭泣的原因有很多,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水宝宝想妈妈。第二类:水宝宝不舒服。第三类:孩子根据自身不愉快的经历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猜想不作肯定或否定。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选择了第一类的原因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送水宝宝回家,可以用什么工具?”到了这个阶段,室内环境会出现工具房,工具房包含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和用具(材质、形状、大小、功能不同)。接下来,幼儿需要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猜想与假设:什么工具能运水。
③制定计划
教师提供了各种运水和储水的工具,接下来要与幼儿一同制定游戏:“送水宝宝回家”的玩法和规则。经过商量后,游戲的玩法如下:每位幼儿每次从工具区选择一种工具从1号水桶里打水,把工具里的水送到2号水桶,然后把工具送回工具区,并在墙面上的记录表上填写验证结果。
④进行实验
在第一轮的游戏里,5名幼儿分别选择了塑料杯、小水盆、塑料碟、镂空篮子和小勺子进行运水。游戏结束后,记录表上塑料杯、小水盆、塑料碟、小勺子后面出现了“√”,只有镂空篮子后面出现了“×”。在第二轮游戏里,剩下的5名幼儿分别选择了汤勺、漏勺、塑料杯、纸杯和镂空篮子进行运水。游戏结束后,记录表上汤勺、塑料杯、纸杯后面出现了“√”,镂空篮子和漏勺后面出现了“×”。
⑤收集证据
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把每一种工具装水(不能装水)的状态都拍下来,并且以塑料杯和镂空篮子游戏时的状态为代表录小视频。
⑥解释和结论(口头形式)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检查记录表的数据情况。每位幼儿说说自己选择的工具以及运水的过程和结果。接下来通过观看游戏照片和小视频,得出结论:没有洞的工具可以送水宝宝回家;有洞的工具会漏水,不能送水宝宝回家。
体验式学习要求教师致力于让幼儿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过分强调学习结果,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幼儿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小班年龄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生活化、游戏性情境性相结合的环境创设,从而激发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珠海市教育局翻印.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珠海市教育局翻印.P32-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