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网络测评体系研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lmmtt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高校推进教育改革提出的、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才会发挥作用,专业知识是学生发挥创新创业精神并应用于实践的基础。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深化教育改革中的教学评价改革以此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相应的体系来对改革后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目前学生的能力测评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测试成绩并不能检验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根植于专业知识教育中,并构建相应能够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网络测评系统是检验教育改革成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能力测评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主旨是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中。创新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它包括预见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包含更多思维层面的创造。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从而创办新的企业或开辟新的事业。创业将创新的思想或成果用于产业或事业当中"开创新的领域或新的局面"。创业是用行动创造出在社会各领域的新事业、新企业、新岗位;其核心与本质是创新,创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教育是不仅是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正确把握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创新创业培养质量的评价不能简单以大学生创业实体的数量或完成的创业项目数量为准,要以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所获得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成为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才量来判断。
  2.双创培养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寓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能成为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技能训练活动,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中以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这就要求专业教育必须及时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专业与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前沿信息以及本学科专业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成果。专业教育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其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生成的深层根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应充分融合,把创新创业作为重要元素融入专业教育,根植于专业教育之中。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要求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深化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特别是基于期末考试的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测评。目前,对于学生学习水平质量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取得的成绩来评价,即一元评价。以单纯的期末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致使评价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合理性,不能有效体现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无法有效促进教学改进。测试应该是集“诊断”“激励”“导向”“调节”“选拔”“检验检测”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最常见的方法。
  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分阶段循序渐进完成的,如果在阶段末才发现掌握知识与能力缺陷大,就难以补救;所以在教学中适时评测十分必要。在教学内容限时完成的条件下,必须采用智能技术手段建设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评测系统,以完善教学。因此开发适合创新创业理念并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的网络测评系统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这种网络测试是对传统教学与传统考试模式的改革,是一种新型实用的教学考查模式,它借助多媒体教学环境,运用教学管理软件技术,将题库标准化、系列化,通过适时测试、大数据分析实现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疑点与难点、能力应用局限,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与成长历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便于教师完善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网络测试大大减少了教师们花在出卷、评卷、分析成绩等方面的时间,使教师有条件更关注于测试结果背后的教学问题以及改进,专注于教学的研究
  3.建立专业能力网络测评体系,促进与双创教育融合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具有足量的多媒体教室,也配备了适用的网络教学管理软件,但资源应用未尽充分,其原因之一就是网络考试没有被承认,已建设多年的题库还不适用于网络测试。因此,需应用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建立课程网络化测试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改革以期末考试为主体的评测机制:目前学校大部分课程仍在采用传统的人工出卷、笔试后教师评卷的考核形式,只有成绩登录才进行系统管理,试卷分析数据仅限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数据来源单一,或作业或测验,且同一课程不同教师的作业测验频次不同,所以统计数据会存有偏颇。网络测试能将考核形式改为建立有效题库、随机组卷、网络测试及即时评卷等,教师评主观题并审核确认成绩的形式,提升教师工作效率,进而可以實现课程教学中多频次多层次的综合测试,以改进仅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机制。
  测评体系中的专业教学必须有统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并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利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将网络考试中相关信息加以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挖掘。这种教学评价反馈方法就是建立大数据的考试和教学数据库,并依据对数据的抽取、转换、统计、评价、分析、优化,动态编制测评报告,进而对考查要素监控,发现有助教学决策的关键性数据,实现教学质量实时监控、教学内容与节凑的自我调节,从而为网络教学与考核提供更加有有效地评价反馈信息。具体包括:网络测评应用规则、网络测评题库、网络测评应用程序、建立综合测评标准。
  建设信息化题库:题库是建立在教育测量理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的某一学科题目的集合。题库也是有效的教育测量工具,其特征是严格遵循了教育测量理论,运用了精确的数学模型。   尽管学校在持续进行的课程建设中,已形成题库,但保有了传统考核的特征,甚至是传统考核在网络中的翻版。这就更需要加速建设信息化题库题库,分为知识性测试类与能力测试类,以达到试题库的高效、经济、灵活和保密的优势;进而完成高质量、能预控和等值可比的测试,完善应用性考核内容与形式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综合应用智慧教学工具与在线考试系统:智慧教学工具, 从软件系统功能上, 主要分手机端、桌面电脑端和远程服务器。教学活动直接使用手机端和桌面电脑端服务功能, 利用远程服务器可以采集、存储、分析教学大数据,科学评价与决策。有效的教学评价是通过嵌入问题来启发学生,并即时掌握学生状况,评价教学效果,智慧教学工具应用保障了对学生的评价能覆盖教学全过程,在课程教学管理中, 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并掌握其进度与程度, 即时和学生进行互动, 合理评价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课上讲授问题及学生弹幕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与差异, 评价学生的关注力、理解力;课后,将课堂数据分析形成“课堂小结”,并通过“课件、习题数据”检验学生学习,根据全过程的学习表现综合评价学生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应用在线考试系统推动实施“形成性”的考试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强调考试的过程化,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学生“全过程”学习习惯。在线考试系统具有网上自测练习、模拟考试、电子作业、班级考试、、自动评分和阅卷、答卷和成绩管理、智能组卷等功能。应用网络测试教师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适时实施考试,及时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技能方法的运用,综合问题的处理;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在线考试系统具有进行试卷设计的功能, 从题型上可设置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同时将简答、计算、分析、问答、名词解释等文字题型以“问”和“答”的形式呈现, 从组卷上可以实现随机抽取题库题的智能組卷。从成绩分析上提供数据支持,以阶段测验为例:
  成绩分布统计表明阶段性测试及格率为100%,66.7%的同学达到满分,可以评价学生的掌握较好。
  根据试题答案选择的具体情况进行难度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每道题所涉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其中,单选题中少部分题目存在所有同学都选择正确答案的情况,而多选题由于选项数目不确定,与多选题相比难度较大,错误率也大大提高。根据各个选项所选人数统计的情况,结合习题中的具体选项,可以判断出学生在知识掌握中的漏洞。
  成绩数据分析显示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信息, 数据统计可以进一步按分数区间不同统计人数及比重, 可以按成绩排名分析, 测评分析可以逐题查看不同答案的人数,分析错误率以及难度系数等,所有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教师还可以分析学生全过程的所有答卷和得分进行形成性分析,通过积累数据了解这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在数据驱动下,客观分析,调整教学决策,并通过多期多样本数据分析进行教学改进。
  综上,专业知识与能力网络测评体系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考核中的作用,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使得教学、考核到结果数据分析的全过程达到更高效率,得到更全面科学的反馈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促进与创新创业培养融合,实现双创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艳闫国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中国大学教学 2014(11)
  [2]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
  [3]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 2016(04)
  [4]多依丽付晓岩“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 2017(12)
  [5]李东基于创新创业教学研究的探索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3)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考察。分析大学体育教学突发事件的现状及发生原因。提出建立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突发事件;大学;应急机制  1.前言  近年来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大学由于考虑安全问题,弱化了学校体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就连学界也未将体育教学突发事件作为一个单类管控来呼吁,而倾向于将体育教学和活动纳
期刊
摘要:翻译理论对翻译文本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不同翻译理论指导下文本的翻译也会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以《面纱》(The Painted Veil)为翻译研究文本,并在功能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分析讨论其在英译汉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面纱》;功能对等;翻译方法  一、翻译任务简介  《面纱》(The Painted Veil)是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一部长篇小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在实施课程教育时,不单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和运用,也应该关注怎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高校不仅要开展专业教学的改革,也应该实施体育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树立运动的成长理念。但是,当前存在教学环境优化程度不够以及教师综合素养不够高等影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实现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影响体育教学的实际发展。为此,本文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思考,之后探究高等学校实现体育教学健
期刊
摘要:与传统对英语阅读的阐述不同,图式理论认为阅读本身不具备决定性的意义,阅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种大框架内的系统关联。这种关联就是图式理论所涉及的三个层面,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如果三种图式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相互作用,阅读效果将得到极大提高。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图式  英语阅读是一个融合英文单词、句子和篇章意义,综合了解文章所涵盖的文化背景,有序处理其内在结构和观点的过程。按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文献综述法结合前人研究与自身亲身经历,综合论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显现出来的弊端,其后本人结合实践及相关研究提出有利于我国高等体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希望可以给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弊端;改革  1.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现有弊端  对于现在的人才评价,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今天的博士不如 5 年前的硕士,5 年前的硕士不如 10 年前的本科。”这似乎不只是用
期刊
摘要:“学习共同体”概念是“共同体”概念在教育领域的移植,本文从“学习共同体”下课堂教学设計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等内容及影响因素入手;探讨了“学习共同体”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教学决策、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四大系统构成,并提出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最后以《审计学》课程为例进行了“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审计学  一、“学习共同体”
期刊
摘要:高校危机管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的一部分。而当前高校安全危机管理也存在危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安全危机管理资源的缺乏等问题和不足。要进行安全危机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安全危机的预警机制,完善安全危机领导,指挥,沟通,协调等制度的建设;同时加大对安全危机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入,并注重安全危机的评价
期刊
摘要: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实现学生和作者之间的交流,教师通过文本解读可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读出文本的深层情感与意义,它可以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只有挖掘教材内涵,才能深化课堂教学。本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2 模块6的一篇文章为案例,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从文本主题、文本文体、文本作者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解读。  关键词:文本分析;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1.文本主题  该文本选自外研社
期刊
摘要:《机械制图》是我校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员机械、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的重、难点是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员为主体的讲授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随着教学主体的转移,为体现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们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员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员的空间感,重在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是实施创新教学。使学员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从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微课已经众人周知。本文通过对微课现状的分析,认为交互式微课将是未来微课发展的一个趋势,进而归纳了交互式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并强调教学设计对交互式微课的重要性,提出了交互式微课的教学设计模型,提供了实现方法,希望能为今后的交互式微课设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交互式微课;教学设计;互联网+  近年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们貌似悄无声息,实则迅猛异常地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