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思考(一)家有读书郎 愁坏爹和娘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国民像中国人对孩子考中学、考大学所表现的狂热与独一无二。“家有读书郎,愁坏爹和娘”,中国的家长太难当了,所有家长有一个共同体会:对子女教育是“豆腐掉在灰窝里——拍不得,打不得”
  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关键是父母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在笔者通过对许多学生家长采访中,发现了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着不少误区,令人深思。
  误区之一:一些学生家长,不懂得科学教育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教育专家认为:成材的主要责任在学校,成人的主要责任在家长。当然学校对培养学生成人,也是义不容辞的。
  那么,广大青少年“成人”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家长也是模糊不清的。1985年邓小平就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我们的教育方针中也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文化的劳动者”“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党中央多次提出培养好接班人,必须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2007年5月4日,胡锦涛同志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殷切地希望广大青少年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胡主席四个“新一代”,成为我们对广大青少年教育的基石。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培养合格接班人三条标准:合格的公民(指社会的基本要求,守法遵纪的人);有用的人才(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所作为,有贡献的人);幸福的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大连市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八八二”教育工程,令人深思。“八种心理素质(勤、俭、恒、奋、勇、群、重、体)”;“八种道德素质(仁、义、孝、敬、公、廉、忠、诚)”;“两种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上海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提出“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号召。
  一些教育专家对广大青少年,还提出要培养孩子终生受用的品德。提出培养学生具备“七种素质”(自信、激情、同情、尊人敬业、自我更新、学会克制、永怀希望)。还提出培养学生具备“三种性格”(珍惜自己、关爱父母、热爱国家);“三种人”(做不妨碍别人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做有贡献的人)。综上所述了广大青少年“成人”的标准,试想这些如果没有学生家长的参与,要实现这些目标真是不可想象的。
  误区之二:学生家长对“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大众教育)的误解。从孩子呱呱落地起,由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读研究生、博士生,学生家长就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甚至梦想。一古脑儿地都压在孩子身上,心中总想着自己的孩子一定能上清华、北大,出国留洋。却忽视了对孩子从小要进行必须的普通教育,进行必要的“生存”意识教育,也就是教育孩子认识“长大了要能自己养活自己”。
  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有两尊雕塑:左边是一只苍鹰,右边是一匹奔马。这两尊雕塑不是我们想象中鹏程万里的鹰和千里马的形象,而是一只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皮的马。这是两则寓言故事:那只苍鹰,为了实现飞遍全世界的伟大理想,练就了各种高超飞行的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四天就饿死了。那只奔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给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换到农夫家,然后又嫌农夫给的饲料少、农活多且累,最后到了皮匠家。在皮匠家不干活饲料又多,好不惬意,然而没过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下来做了皮料。
  一个缺少起码独立生存的人,无论他有多大能力和才华,都不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个有生命缺憾的人。
  误区之三: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严重的误区。我们向家长提出:你会爱孩子吗?您爱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确?爱的付出与爱的回报是否匹配?爱的结果与爱的初衷是否等同?您“真会爱”孩子吗?
  著名学者王富仁先生在《呼唤儿童文学》一文中谈到家庭教育时说:“家长作为成年人所感到的生存压力越大,他对自己的孩子前途越关心;他们对子女前途越关心,越会强制自己的孩子更快更充分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一个成人的要求,而不得不牺牲孩子当前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在强烈的目的性驱使下,父母对孩子的爱,却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北京零点研究集团进行了两次父母和孩子关系的调查,其中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18岁以下子女的家庭中,近6成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谁。家长对孩子交友情况了解程度很低。爱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伙伴交往情况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对孩子来说,伙伴交往是他们社会化的开始。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以快乐。爱孩子容易,正确地爱孩子不容易,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快乐。但是如何了解和尊重,如何才能给孩子以快乐,这对今天的父母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当一位家长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孩子反而会丧失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如果孩子们只能按照成人们趋之若鹜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走向“成功”,那么孩子的人生也将是空虚的。
  怎样爱孩子?你会爱孩子吗?这给当今的学生家长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误区之四:“把健康还给孩子!”从电视到报刊,从校园到社会,全国上上下下,都被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近20年持续下降,超肥胖和视力下降的比例迅速增加的现实所震惊。学生健康分作三个方面:一是外表身强体壮,各类器官运转正常;二是心理健康。心态朝气蓬勃,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乐观向上;三是素质全面发展,在理念上“德、智,体、美、劳”排序应该改作“体、德、智、美、劳”。而在现实生活却是“智育第一”,其他四育失去了应有的位置。无数家长反复告诉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要管。
  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理念,在全社会没有引起重视,在校园和学生家长心中严重缺失,让人忐忑不安。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17岁以下的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报告显示,至少有3000万青少年受心理疾病困扰。而中、小学发病率竟然高达21%至32%。儿童癔症、网络综合症、抑郁障碍、儿童强症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患者也逐年增加。
  误区之五:在评价自己的孩子时习惯以“乖”、“听话”、“调皮”、“不听话”等做粗浅的判断。德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个儿童与没有达到这种倾向的100个孩子,做了个长期的跟踪调查。结 果发现,在反抗性强烈的儿童中,长大后8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中,真正算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
  在学生家长眼里,所谓“调皮”、“不听话”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和大人顶嘴,不盲从,有逆反心理,甚至搞些恶作剧故意气气家长或老师,这些孩子大多有自己的“儿童意识”,不管家长和老师指教什么,他都要问几个“为什么”。而在校园或家庭里评价这类孩子时,却和“勇敢”、“有信心”、“有主见”、“想象力丰富”、“思考得深入”不联系在一起,而这恰恰是当前孩子奇缺的素质。
  孩子过于听话,父母应该感到的不是骄傲,而应该是警惕。听话的孩子可能今天是你心目中的“乖孩子”,明天却会成为“问题成人”。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不断地去经历,去体验。而这些被“听话”磨去了棱角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勇气,欲望和能力。
  误区之六:家长对学生“作业”的误区。“作业”像一根“魔仗”,长期困扰着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但是学生的“作业”概念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又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接触最多,听的最多的词就是“作业”。“作业做完了吗?”“作业都没有完成,你玩什么玩呢?”孩子就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笔者和一些教育行家议论到对“作业”的新解释:老师布置课本练习算“作业”(就目前情况讲需要大幅度压缩)。但“作业”还应该包含:读课外书籍,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片,参加一些有意义社会活动的调查,参加一些体育、艺术、娱乐活动,比如给1-3年级学生假日布置跳绳、游戏、滑旱冰等,对高年级学生布置爬山、游泳、球类等活动,还有唱几首歌;在家参加清扫、洗衣、和妈妈学烹饪手艺,去公园、敬老院做志愿者等都称为“作业”。一位老教师风趣地告诉笔者,当学生高呼“作业,我爱你”;主动告诉妈妈:“妈妈我还有一点作业要完成”的时候,我们的新课改就成功了一半。总之,我们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学到能在21世纪里取胜的东西,那么一定要教育孩子先学会做人。
  一位学生家长,如果不了解当前中、小学生在校园中的“热门话题”,想对孩子进行教育、交流,特别是想改变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现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热门话题”之一:关于“友谊和爱情”、“早恋和失恋”、“暗恋”。
  一位中学班主任,把中学生的早恋形象总结为“五个阶段”:好感、友谊、牵挂、爱情、情爱。他提醒中学生,中学生之间走到第三阶段“牵挂”,就要刹车了。有一位特级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处理感情纠葛的良方:他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已经定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可是在前进道路上,沿途又有许多美景,美不胜收,有些美景还潜伏着强烈的诱惑,使你不得不停下来去看一看,但这毕竟不是你的目的地,你不能停留。如果路旁美景确对你诱惑很大,也不妨下去看看,切不可陷得太深,因为你得接着赶路,为你最终目的到来继续前进。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当身体逐渐成熟时,就会下意识地憧憬爱情,希望有人能叩启心扉,希望能品尝恋爱的滋味。当你的孩子有“臭美”现象时,如:过分打扮、喷香水、爱照镜子,男孩子拔胡子等,用中学生话讲“有情况了”,家长就要给予关注。耐心地和孩子交谈。一位日本教育家称:要提醒男中学生,不要在身边女同学中找伴侣,因为他的伴侣还正在幼儿园或小学呢。台湾著名作家柏杨说:“当贫穷从前门进来,爱情就会从后门溜走。”
  “热门话题”之二:哭泣。学生发生哭泣的原因,主要是受了委屈无法排解;有的是学习压力太大无法承受,急需家长的帮助和理解;也有的是孩子身体的和心理的疾病,特别生殖系统的疾病却不好给父母表达;有的孩子就是“烦”,用流泪来表达自己心情等等。家长该怎么办?有的家长漠不关心,没有耐心,甚至以粗暴方法介入。有时孩子哭泣只是一个前奏,处理不好,发生意外后果,让人悔之晚矣。
  著名作家毕淑敏谈到一个面对孩子哭泣的故事: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离开的时候,带走了两样礼物。当上帝震怒,要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旬园时,夏娃俯视了一眼人寰,看到万千磨难险象环生,怕自己和亚当凄苦煎熬,恳请上帝慈悲,送他们几种消灾免难的法宝。上帝送了两样东西:一个是休息日,另一个是眼泪,于是俩人带着上帝最后的礼物,从温暖美丽的伊甸园堕入水深火热的人间。
  为什么这两样是无以伦比的宝贝?良好的休息,为了在更加艰苦拼搏中得到补充和孕育更大的力量。眼泪可以把我们恶劣的心境和强烈的情感。溶解在其中,将其中的毒素排除,而将圣洁和宁静沉淀下还给我们。让孩子们该休息时休息。该流泪时流泪。这不仅是上帝送给亚当和夏娃的礼物,也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学生家长认识到这一点,会和孩子自然融洽地相处在一起。
  “热门话题”之三:善良品格。要不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善良品格的培育,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热门话题。孩子的父母也生活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里,所以对孩子的善良教育也就扭曲了。“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今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说法。还有的家长给孩子灌输“社会上是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让孩子保护自己,别上当。这样教育的本意是好的,但方法不当。。
  一些教育专家提出对孩子善良教育:一是教育孩子从小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二是同情并帮助弱者,创造机会让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三是包容他人,有宽容心:四是唾弃暴力,不给孩子提供暴力玩具,远离暴力镜头,在处理问题时不用暴力行为。
  “热门话题”之四:如何面对青少年所发生的错误?这是广大学生家长十分头痛的问题。 谁要是数数中、小学生的错误,那个叫“多如牛毛”:学习成绩下滑,考试考砸,不听话、顶嘴、做小动作、恶作剧、甚至打架骂人,乃至犯罪等等。那么家长如何面对?“你太笨了”、“太糟糕了”、“太不争气”、“太没出息”、“我看你没戏了,将来就当民工算了、”“你连狗都不如!狗还能看家,还能杀了吃!可你既不能杀了吃,又不能看家”等等冷嘲热讽的语言,让孩子们寒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家长应该清楚认识到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错误生出来的儿子,错误其实是真理他爹!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走路。”教育孩子用笑脸迎接失败,用百倍勇气来应付不幸。什么是父亲的慈祥?慈祥不是别的,慈祥就是面对孩子错误所表现出的宽容。什么是母亲的善良?就是面对孩子出现错误所表现出的大度和原谅。这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和智慧。
  “热门话题”之五:手机。笔者在中、小学校采访中发现在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学生中使用手机率逐渐上升,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 高,家长为了和孩子加强联系,给孩子配了手机,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广大青少年使用手机率上升势头,相应带来的“声讯”、“短信”的冲击干扰,家长们绝不可小视。一些老师建议,为了联系学生方便,一是推迟手机配备时间,适宜于高年级学生,二是手机性能不宜太多,不宜高档,买个小灵通即可。
  笔者采访了许多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他们从实践中,以及痛苦的教训中,总结出学生家长如何面对自己孩子的对策。笔者将众多的建议汇集如下:
  对策一:不少学者专家向家长提出的首要建议。是要爱孩子!一些班主任也提出让家长学会爱孩子!许多家长最大的错误还是“不会爱孩子!”爱是需要学习,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讨论、需要提高、顿悟,需要用一切手段打磨和精耕细作的艺术。
  爱是分级别的。一种是“劣质的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用的手段,非骂即打,有时将自己情绪转嫁到自己孩子身上,这类家长还用“恨铁不成钢”的理论来包装自己的爱;另一种属“低级的爱”:对孩子出现学习成绩差时,干脆放纵不管,孩子犯错误单一溺爱包容;再一种“中级的爱”:这类家长要占很大比例,为了孩子的学习包容一切,智育第一,把孩子奋斗目标定在“一切为了考上名牌院校”。这种爱很可能不尊重孩子,难以清晰地界定孩子是另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是“高级别的爱”,这种爱很艰巨,要我们在自己育子实践中去艰苦地摸索。怎样才能达到“高级别的爱”?建议家长要学会务实、克服完美主义倾向。一开始就给自己孩子做普通人的定位,和孩子一齐踏踏实实地做普通人。一位心理学家赠给家长一则格言:“如果是鱼,就不要迷恋天空;如果是鸟,就不要迷恋海洋。”当然。爱是一种无私的给予,像大地哺育着万物,是一种慷慨的奉献,犹如天空拥抱星辰。爱是一种人格升华,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展现,是善的一把钥匙,是美的一位导师。数以亿计的孩子们,就是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对策二:辨别家长是否会爱孩子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耐心”。家长总是期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能够立竿见影,却往往事与愿违。一位教育专家告诫家长:“三分教诲,七分等待。”“三分”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七分”等待,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耐心,对孩子的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不是批评指责。不是强制惩罚,而是淡化教育的痕迹,让受教育者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对策三:笔者采访了许多学生家长,他们在实践中也各自总结出许多有益的育子良策,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则:平等的原则、尊重的原则、感情交流的原则、自由的原则(给孩子应有的独立和自由天地)、统一的原则(即家长和学校、父母家长要统一,不然孩子不知道听谁的)、榜样的原则、信任的原则、宽容的原则、鼓励的原则、方法转变原则(即家长教育方法要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对策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使用最多的是表扬和批评。这两者看起来是对立的,实则是相辅相成的。哪怕是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好孩子不是一味捧出来的,而是综合教育的结果,其中包括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无原则的表扬不仅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容易产生骄傲自满,心理承受力降低,以至于不适应将来的社会。发现孩子的缺点,不能熟视无睹,而要以必要的教育甚至惩罚,这就是负强化。负面教育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不能做的,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对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原则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可不可以体罚,可以。比如将孩子关3-5分钟的禁闭,待父母和孩子都平静下来,再进行批评性的交谈。
  美国著名教育家杰罗德·尼尔逊《一分钟责备法的步骤》值得家长借鉴:①孩子有不当行为,家长批评后,孩子已出现流泪、悲伤、嘴唇颤抖时,立即停止责备。责备最好不要超过30秒,非常敏感的小孩子应更短些;②责备时有时可以稍停片刻(作深呼吸),突然改变原来的态度,成为一个慈祥的父亲或温柔的母亲;③问孩子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要责备他;④紧紧地把孩子抱起来,给他擦干眼泪,告诉你是爱他的,或拍拍头、肩膀,表示亲昵。
  对策五:把智慧传授给孩子。笔者楼下陈老师告诉他育儿的故事,引人深思。他的儿子陈小敏上小学二年级才8岁,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告诉陈老师“爸爸,我想在我的钱袋里取30元钱,在学校食堂请爸爸和妈妈吃顿饭,也好让妈妈歇一歇。”“为什么要请我和你妈妈?”“爸爸我太高兴了!”他一脸兴奋的样子。
  原来,这天下午两节语文课,孩子的班级上班主任公开教学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校长也在。班主任张老师讲的《称象》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张老师讲得非常精彩,同学们的答问也很热烈。
  当张老师把课讲完以后,向同学们提出:“曹冲以石头代象,同学们还有什么高招来称象。请前后桌坐的同学讨论一下,再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室热闹极了,各位同学争相发言。然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有同学说:“曹冲称象用石头麻烦,既是在河边,何不用沙子代石?”
  有的同学说:“河边站了那么多士兵,用士兵上船,水淹到划线处,再将上船士兵一称,就知道大象的重量。……”
  张老师说:“大家讨论的称象方法,超过曹冲。谁还有更好的称象方法?”陈小敏按压不住举手发言:“张老师,我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以桶提水称象:拿几只桶,就在船上,将河水一桶一桶提上船,倒入船舱内,河水淹至船的划线处时即可,再算算共有多少桶水,就是象的重量。”
  张老师高兴地拍手:“好、好、好!”全班同学拍手,后边听课的来宾也一齐拍手。
  下课了,“陈小敏,好样的!”张老师轻轻地拍着小敏的头。一会儿,张老师说校长要找陈小敏。“陈小敏,学习就要动脑子,你肯钻研,这是一个好习惯。”说完送了陈小敏一个日记本,要求陈小敏学习课外知识时记一记。
  陈小敏的父亲告诉笔者,平时他儿子最喜欢看《科学画报》,听他讲《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三国演义》的故事。陈小敏的故事告诫我们:一名合格的家长将智慧传授给孩子,就会使孩子学到在21世纪里取胜的过硬本领。
  对策六:一位教育家说,用拳头教育不如用嘴教育。用嘴不如用眼睛教育。家长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来表达你对孩子的喜怒哀乐。眼神是一种潜意识的强有力的武器。
  家长也要学会观察识别孩子的眼神:目光迟疑、视而不见——说明孩子有难以启齿的心事,应加以开导;眼神无光,昏昏欲睡——说明孩子对身边的事物不感兴趣;眼睛向下,不敢正视——说明孩子做错了事;目光专注于某事物——表现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目光凝视——说明孩子正聚精会神地探索;东张西望、目不暇接——说明孩子对周围事物有深厚的兴趣;目光集中在大人的脸上——说明孩子有所祈求;目光飘散——说明孩子受到了刺激和惊吓。
  对策七:家长如何面对孩子说谎话。家长应该以二分法来看待孩子的说谎。有时孩子说谎是老师和家长逼出来的。有时孩子说谎是向大人求救的信号。家长应认识到孩子说谎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宜提倡,一味说谎是骗子,不会说谎是傻子。
  对策八:父母和孩子相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有一定的学问。
  不要轻易给孩子许愿。但答应的事一定要信守和孩子的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对孩子满怀希望;经常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让孩子感到在家里很快乐;要多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要讽刺泼冷水;要孩子做到的事,大人首先要做到;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避免孩子受到惊吓,受到刺激;不在孩子面前说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亲友的坏话;大人做错了事,要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挖苦孩子;当别人指出你的孩子缺点时,不护短不粗暴;正确面对孩子的提问,要耐心科学回答“为什么”。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公益性活动;每天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类问题,以交流情感,以便沟通思想;孩子有话对你说,父母再忙也要耐心倾听;批评孩子时,允许孩子辩解、反驳、达到心情舒畅;不要强迫学这学那,要给孩子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欢迎孩子小朋友来家玩,大人不要说“那个孩子好,那个孩子不好”;在家里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给孩子买玩具、食品、衣服等,不宜过多、高档;经常和老师联系,按时参加家长会;不要恐吓、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家里有事,也应征求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当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时,你给几种回答,让他自己拿主意选择一种;孩子犯错误批评时,不要算“陈年老账”;假期不要逼孩子学这学那,按他的兴趣办;孩子的日记、书包、抽屉,大人不应随意偷看、乱动;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别让奖励变压力;孩子在学校出现错误、父母要“勇于担责”等。
其他文献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美术教学被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但在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理念误解的痕迹;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有机械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或不左就右的问题。因此要推进新课程,我们还必须提升理念,优化我们美术教师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防止走进误区。    一、片面理解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唯一学习方式,所以
期刊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教学课堂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但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只不过是“花架子”,它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情境创设要“真”、“实”、“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情境创设要求“真”    情境导入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的
期刊
情感是学生写作文时的源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情感写作氛围中进行感情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写作的成功与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和活力。    一、命题时激发兴趣,诱发写作情感    学生写作文是生活积淀文字化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一种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贴近学生生活,新颖且有色彩鲜明、有感可发,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
期刊
记得在上一节数学公开课时,我板书课题:《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在电脑上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以较长的直角边为轴旋转360度。“形成的是什么图形?”(圆锥)“圆锥的体积大小由谁决定?能计算吗?能否像圆柱一样,也有一个计算圆锥体积的简单公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我正打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做演示实验,突然传出一个声音:“圆锥的体积大小是由那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决定的。”顿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遵循体育课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坚毅、勇敢、诚实、协作、谦让、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良好性格。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呢?  一、灵活新
期刊
单元研修活动是校本教研的拨乱和深化,它去掉了花架子和表面的热闹,从根本上消除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错误解读,让教师真正懂得教材的重、难点并能落实于教学,使教学回归到双基。  ——雷树仁    单元研修活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单元教材,并非像过去城关一小的校本教研主要研究教法,而是以“认识教材”为研究课题,它的价值取向在于使校本教研回归到教育科研的原点。——李小金  这是去年秋季开学后,澄城县城关一小校园里
期刊
一、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确立。    谈论日期及日期、月份和年份的正确表达。本单元所借助的话题是“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Section A)和“制定你的个人日历”(Section B)。因本单元第一课和第二课的重点句型完全一致,都是“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______”所以决定将第一课和第二课重新整合一下,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二、教学过程   
期刊
一、用“平等公允的心”去对待    教师在处理和对待班上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坚持一个标准,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的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偏爱,享受各种特权,教师如果长久这样做,处理班上出现的问题时过于偏颇,不坚持标准统一,则会助长优秀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所以我们的班主任教师必须用一颗平等的心,公允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一碗水一定要
期刊
安康市培新小学,创建于1929年,是市级重点小学,200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示范小学”。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12人,教师106人。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  严谨的教学管理,全新的教学理念,使培新小学被国家教委命名为“体育先进学校”、被团中央授予“红旗大队部”、被省教委命名为“文明校园”、“家长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校本教研基地”,被陕西省教育工会命名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債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既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布置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