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新生儿经典型半乳糖血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2例疑似半乳糖血症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

方法

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进行外显子捕获检测,对患儿及其父母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软件对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

结果

新一代测序检测结果显示例1携带GALT基因c.564G>C(p.Q188H)和c.116A>T(p.D39V)复合杂合突变;例2携带c.754C>T(p.Q252X)和c.904+1G>T复合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2例患儿分别携带c.564G>C(p.Q188H)、c.116A>T(p.D39V)和c.754C>T(p.Q252X)、c.904+1G>T突变;例1父亲携带GALT基因c.564G>C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116A>T杂合突变,例2父亲携带c.754C>T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904+1G>T突变,因此患儿的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4个突变经检索HGMD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

结论

GALT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2例半乳糖血症患儿的发病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DNA测序和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分析技术对3个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 PHO)家系进行HPGD基因的突变分析,了解中国PHO患者可能的热点突变。方法PCR扩增HPG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衔接区,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针对先证者候选突变位点,通过HR
目的对1例发育迟缓伴多发畸形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分析其预后及发生机制,为临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和DNA。结果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del(6)(q22),inv(6)(p21.1q21),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
目的明确3个有家族史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类型,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外显子组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对先证者进行突变基因及突变位点捕获,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家系1为多形性白内障,家系2为蓝点状白内障,家系3为珊瑚状白内障。3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1患者均检测出CRYβB2基因c.463C>T(p.Q155X)无义突变,家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共9人)的外周血样,用自动化血凝仪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用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与免疫
Antley-Bixler综合征(Antley-Bixler syndrome,ABS)是一种罕见的儿童骨骼畸形综合征,部分患者还伴有生殖器畸形、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等特征。目前临床上对于ABS的诊断缺乏确切标准,但是颅缝早闭、面中部发育不全和肘部骨性联结等症状是临床诊断最基本的依据。ABS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FGFR2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PO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遗传学病因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对426例结直肠癌患者及500名正常个体的rs36084323、rs11568821、rs2227981、rs
目的明确2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胎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性质,探讨3q微缺失与CHD的关系。方法提取CHD胎儿脐带组织的DNA,用全基因组低覆盖度测序检测其CNVs。结果2例CHD胎儿均携带3q微缺失。病例1表现为室间隔缺损、唇腭裂,携带3q29区1.66 Mb的缺失,涉及3q29微缺失综
期刊
目的探讨1例眼齿指发育不良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别按显性遗传模式和隐性遗传模式筛选候选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在患者中发现一个新发GJA1错义突变c.412G>A,患者父母均未携带此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的第138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成丝氨酸(p.G138S),并经Sanger测序证实。该变异已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
目的对1例不明原因发育落后的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突变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法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患儿精神发育迟滞,基因测序显示患儿GRIA3基因的第2外显子存在c.455T>C (p.L152P)错义突变,遗传自母亲。生物信息学预测为致病性突变。结论患儿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