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诗歌教学中把握诗情的几种技巧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这种文学体裁,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与其他文体相比,更能充分展示作者品格和情怀。优秀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涵蕴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诗人思想情感,明确诗人写作意图应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领悟诗人真切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技巧可供大家参考:
  
  一、借用导语奠定课堂情感氛围
  
  导语设计贵在精彩,可引用一些切合主题的诗词、名句,或运用一组气吞山河的排比句、一首感人肺腑歌曲、一些场景资料,做到开篇就要扣人心弦。如在《我爱这土地》时,即设计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入;《我用残损的手掌》可用“南京大屠杀”等系列场景资料引入。这样导入,一开始就为全诗教学营造了强烈的情感氛围。
  
  二、借资料助读,打开全诗赏析的突破口
  
  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是赏析诗歌、把握作者情感的一把金钥匙。在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教学中,我利用诗后落款时间“1979年4月20日”为突破口,谈文革历史,讲改革开放,讲朦胧诗派,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青年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赤诚的爱国情怀,全诗教学便势如破竹,一挥而就。
  
  三、在反复品读中,把握诗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情感丰富,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合朗读。在诗歌教学中,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如《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朗读设计要求:1、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订正字音,初步把握朗读基调、节奏;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学生初步把握停顿、重音;3、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逐层感悟诗人的情感。4、表演读,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表演朗读。此时,可适时配乐朗读,让学生情感与诗人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四、从诗的意象中去把握作者情感
  
  诗的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我们常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即是通过一个一个画面(物象)来展示诗意,因此,我们在诗歌的赏析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捕捉诗中的物象,分析这些物象牵挂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进而全面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前两节,就是通过具体的物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来表现当时祖国的贫穷状况,诗人及那代人的悲哀和热切的期盼。
  
  五、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中去感悟诗情
  
  诗,有命题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地把真意隐藏起来,而以隐喻的或寄托的方式加以暗示的。后类诗,要把握其诗情,必须要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运用一种“猜测”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的表面体现,找到它背后的深层意蕴。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如果我们让学生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就能由点及面,全面了解十年文革时期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萧条和落后,全面感受那代青年心情的沉重和热切的期盼。通过对抽象物象:“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等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们就会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人们久违的欣喜和面对改革要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这样一边品,一边读,学生的情感很容易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六、在语言的品味中,感悟诗情
  
  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蕴含深情,更需要在语言的品味中去感悟诗人情感。李清照的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就把相思之苦、心中之愁体现得淋漓尽致。《天净沙》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就把天下游子之悲表达得一览无遗……
  综观以上技巧说明,诗歌赏析中诗情的把握,应渗透在全诗教学的每个环节。读诗,只有将学生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才是诗歌赏析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610200四川省双流县东升一中)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要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从学技术到用技术,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为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技术意识可以这样改进:
期刊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对我们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逐渐融入每个人的教育教学之中。  我是一位山区的青年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每一年都在教学体育课。这些年的教学经历,真让我深有感触:    一、简单审视山区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    归结为一句话——基础建设较为落后,教学设备严重匮乏。  所谓山区,就是贫穷、落后、人烟稀少、以山为主的地区。近几年来,许多学校的主要建设都在围绕教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要求学生会做实验,还要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准确描述,这并非易事。描述实验现象的语言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当,就会产生谬误。在此总结了一些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常见的错误,列举如下,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避免类似情况产生。  实验现象描述中夹带生成物名称  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夹带生成物名称。实验现象是描述人通过感觉器官(
期刊
习题讲评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评讲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练习的功效,因此,我们应重视讲评课的教学。本人认为,习题讲评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分析错因  讲评时,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
期刊
在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顶端优势为例,说明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的高低有一定关系,并以菊花摘心和果树修剪为例,略述它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价值,恰当地联系了实际,激发了学习兴趣,容易被学生理解。现将我如何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科技兴农”的做法略述于下:    一、指导落叶果树的修剪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如桃、梨、苹果、
期刊
技工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有职业道德、有动手能力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实习教学在技工学校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国家劳动部规定在技工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时间比例为1:1,实习教学时间不能偏少,这就说明技工学校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然而,从这几年毕业生情况分析,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没有真正达到《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造成这方面的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习新理念”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自觉追求。但从理念到实践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必须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一主阵地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师生间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针对学生心理特
期刊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
期刊
一、学生的现状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学习地理时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普遍感到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有时候虽然能知道或记住一些地理知识,但其对知识体系缺乏了解或把握不住。二是学生考试中碰到一些考查概括能力的地理题目时,只能抓住一些“皮毛”,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只能用零碎知识进行表述,而不能用系统的知识进行阐述,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缺少一种能力――地理知识的概
期刊
自从踏上讲台以来,近二十年中,有十多年是和初中生打交道的,近八年来与高中生为伍。十多年初中教学,亲历了四次教材变更,令人欣慰的是,教材新选课文越来越精当合理了,它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注重培育学生的感情,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剔除了以前那些政治性强的时代产物,可以算得上是语文教学上的重大突破。而对学生的要求也由以前的“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大而空的套话,变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有创意地写作,自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