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概括能力培养初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4257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的现状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学习地理时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普遍感到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有时候虽然能知道或记住一些地理知识,但其对知识体系缺乏了解或把握不住。二是学生考试中碰到一些考查概括能力的地理题目时,只能抓住一些“皮毛”,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只能用零碎知识进行表述,而不能用系统的知识进行阐述,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缺少一种能力――地理知识的概括能力。例如中国各大区域差异明显,农作物数量繁多,学生只能记住零星的几种产品。首先没有把农作物进行划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次各种农作物应同地方的气候、环境、水源等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地方特色的产品名称。
  
  二、地理概括能力的学科意义
  
  思维发展心理学问,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在感性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过程,去粗取精,去伪成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行为。通过概括,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性。概括是将某种事物一般的、共同的属性和特征结合起来。即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概括的结果有利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迁移能力,思维之所以能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关系,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能力,因此,概括在思维发展与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地理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
  
  1、夯实的地理知识结构——概括的前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掌握好夯实的地理知识结构,把地理现象或事物、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紧密联系起来学习。学生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这些知识中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2、多归纳、显规律、再概括
  对于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浮于教材的表面,而要善于透过现明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养成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等能力。例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学生看到世界海域盐度分布曲线图要能概括出:⑴总体呈“马鞍”形,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⑵赤道附近盐度低值在赤道以北;⑶60°N海域比60°S低。
  3、多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概括
  地理学科时空跨越大,研究对象纷繁复杂,各地理事物、现象之间与人类环境又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只有综合考证,才能辩证唯物地进行概括。⑴广泛联系实际。例如环境的改变可联系到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农业的发展、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的发展、生态破坏由环境保护等。同时,各个自然要素综合构成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在分析人类的某项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它所涉及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分布情况。⑵知识的前后联系。某地自然带的形成可联系出影响某地地理位置的水热条件,从而形成的气候,在这种气候下形成的植被和土壤。
  4、运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概括
  推理的方法通常采用求同与求异,因果类比。
  ⑴求同与求异。例如:地中海气候在世界各地分布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又是同类气候中的特殊点。
  ⑵因果类比的方法:因果类比是根据类比的两个对象各自的属性,可能具有同一种因果联系而进行的一种逻辑推理概括方法。
  5、运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概括
  因素分析法就是以“影响因素”为分析原因,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概括的一种方法。例如: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时就能从气候、水源、地形和土壤等因素进行概括,工业布局就要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劳动和技术、社会和环境因素进行概括分析出这些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作者单位:342700江西省石城县石城中学)
其他文献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精彩,也都在为此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大都对怎样导入新课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巩固等环节的设计十分注重。但对课堂收尾却较少讲究,往往是一堂课结束前的最后几分钟,有的教师认为时间不多,不便安排,就交给学生自行处理;有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到下课铃响才匆匆忙忙收场。画龙要点睛,编篓要收口。一堂完整的课不仅要有漂亮的开场,还要有精彩的收尾。因此,我们的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课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教学目标,教法的创新设计,教学最终目标,方法指导,课堂的氛围,器材的安排,我认为要说好一堂好的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构思,认真设计  要想设计好一堂课,就要跟教学大纲制定的适合年级、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材,要根据现有的学生素质,运用教材要适中,一旦确定了教材,根据学校的条件,如场地、器材的数量为出发点,那么,在设计整堂课时
期刊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要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从学技术到用技术,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为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技术意识可以这样改进:
期刊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对我们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逐渐融入每个人的教育教学之中。  我是一位山区的青年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每一年都在教学体育课。这些年的教学经历,真让我深有感触:    一、简单审视山区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    归结为一句话——基础建设较为落后,教学设备严重匮乏。  所谓山区,就是贫穷、落后、人烟稀少、以山为主的地区。近几年来,许多学校的主要建设都在围绕教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要求学生会做实验,还要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准确描述,这并非易事。描述实验现象的语言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当,就会产生谬误。在此总结了一些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常见的错误,列举如下,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避免类似情况产生。  实验现象描述中夹带生成物名称  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夹带生成物名称。实验现象是描述人通过感觉器官(
期刊
习题讲评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评讲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练习的功效,因此,我们应重视讲评课的教学。本人认为,习题讲评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分析错因  讲评时,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
期刊
在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顶端优势为例,说明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的高低有一定关系,并以菊花摘心和果树修剪为例,略述它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价值,恰当地联系了实际,激发了学习兴趣,容易被学生理解。现将我如何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科技兴农”的做法略述于下:    一、指导落叶果树的修剪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如桃、梨、苹果、
期刊
技工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有职业道德、有动手能力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实习教学在技工学校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国家劳动部规定在技工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时间比例为1:1,实习教学时间不能偏少,这就说明技工学校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然而,从这几年毕业生情况分析,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没有真正达到《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造成这方面的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习新理念”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自觉追求。但从理念到实践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必须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一主阵地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师生间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针对学生心理特
期刊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