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收集资料,并让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课标下放飞阅读教学
  ■ 永城市实验小学化 淼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立、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主要从课内、课外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索。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的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例如,我在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问题:“狐狸在人们眼中是狡猾的动物,为什么正太郎要给它们投送食物?”有的学生问:“狐狸在地板下做窝难道不怕正太郎的家人把它们给抓了吗?”“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还以《金色的脚印》为例,通过再次的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狐狸冒着危险住在地板下完全是为了照顾小狐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让老狐狸特别勇敢。”“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感动了正太郎,所以他给它们投放食物。”“狐狸的脚印被阳光照耀所以说是金色的。”这些不都是孩子们自读、自悟的结果吗?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感受能力各不相同,我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课本成了同学们表达情感的舞台,记录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自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跃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论、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
  
  二、将阅读扩展到课外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向学生介绍书中的精彩片段。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找原书来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从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内容中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制作手抄报,这样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其次,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试练结合。从三年级起,我每周都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诗歌、散文,让他们摘抄在本子上熟读成诵,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之后建议他们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制作摘录式笔记。到了五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把自己本周看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这样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充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就能真正落实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利。
  
  阅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 新乡县合河乡贾桥学校赵来合
  语文课是母语的教育教学,阅读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锁定在“着眼目标,求真务实”上。
  
  一、重训练,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我认为,不管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学生以各种方式来呈现。注重了学生阅读的训练,且训练注重实效,能使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默契,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像我现在教的这个班级,学生一进校,我就进行了读书、说话、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怎样以正确的姿势读书,现在全班学生一拿起书,就能从课题的第一字,一排一排地读到最后一个字,做到整齐、流利,书声琅琅;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说标准的普通话,还有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练习用“我认为……我感觉……我想……”进行说话,树立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训练学生小组合作怎样学,怎样汇报,怎样评价,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
  
  二、重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个步骤展开这方面的教学。第一步,首先抓住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比拼、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第二步,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日积月累求真知”,让学生铭记在心,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积累”的意识。第三步,围绕“日积月累求真知”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小报,古诗配画、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在活动中读读写写画画,收获不小。
  
  三、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读中感悟”。我在教学中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如教学《假如》这首诗歌的时候,有个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读的:“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朗读。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朗读进行深入指导,引导学生把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从朗读中充
  分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从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四、重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发言,从未用“不对、不行、错了”这样很否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我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一般都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谢谢你,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你真像个小老师”,“你为同学带了个好头”,“你的想象好奇特”,“你的朗读很动听”等。如果学生回答有偏差,我会说:“你的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发言的表现,再静下来想想一定会找到正确答案的……”我观察到,学生往往在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表现都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阅读储备
  ■ 洛宁县回族镇王东小学张俊平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阅读储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对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层面。如何引导学生吸收文章的精华,体会人文的影响,这需要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语文驾驭能力,这样才能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多元角色。
  认识了语文教师阅读储备的重要性,就要变原来的“三多”(考核多、论文多、作业多)为“一勤”,即勤看书。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很多,当然不能否定这些考核对教师素质提高的推动,但从其实质来看,应该精化考核内容,否则,考核只会流于形式,教师也只能疲于应付,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教师的论文评比也很多,我们不能否定一些评比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论文评比,主要目标不在教师的论文上,而在评比的费用上,或是完成上级的任务上。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对教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写出论文来的,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现在都强调质量意识,而衡量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教师的奖惩都与考试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拿起自己也不愿意的“法宝”——重复作业。作业多了,批改的时间也多了,学习的时间相应也就少了。如果把这“三多”去掉,让教师多学习,多看书,加强阅读储备,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把“三多”的时间省下来,加强阅读储备,提高文学修养。教师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阅读上,阅读储备多了,相信一定会出口成章,相信语文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作为学校领导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读书,把安排教研活动与安排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出时间给教师读书,要开展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把与时俱进的思想真正体现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上来。作为教师个人来说,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安排,更应主动地吸取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读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读书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可以定期到图书室去看书,可以上网去查阅。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语文教师看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主要是为了教学需要。学校还可以适当安排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人文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做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也应是丰富的。在阅读储备的内容上,应体现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要博览群书,特别是科技书籍。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不断诞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阅读,及时消化,使自己、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生活积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 郑州市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宋文君
  学生习作无话可写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提笔无言的问题,为学生习作引进一汪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一切文学创作都源于生活,同样,学生的习作也源于生活。学生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写,很大程度是因为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但他们却没有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提取生活素材进行写作的习惯。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借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在生活这片沃土中获取习作的营养。
  
  一、亲近自然,积累天然之美
  
  每遇写景的文章,学生总会为无内容可写而发愁,原因是爸爸、妈妈没有带他去旅游,脑子里没什么美丽的景色。老师们也深有同感,似乎只有带学生到公园走上一趟才能勉强让他们找到些可写之景。这其实是很多人对自然的误解:远离城市喧嚣的山村田野、名山大川才是真正的自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然当中,我们虽然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了生活的环境,但我们仍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仍然生活在自然当中。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无不在向我们传递着自然的信息。春天,虽难见乡间“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花盛景,却时有“一枝红杏出墙来”带来的惊喜;夏天,虽未赏水中“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景象,却隐约可以听到树上“阴阴夏木啭黄鹂”那清婉的歌声;秋天,虽少有“长风万里送秋雁”的潇洒送别,却从那“树树皆秋色”中寻到了秋的气息;冬天,虽不享“独钓寒江雪”那独钓之乐,却可从“墙角数枝梅”飘来的淡淡幽香中读出冬的韵味。打开学生封闭的天眼,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世界,教会学生用心灵观察、品味,积累自然世界带给我们的天然之美,风雨云电将在学生笔下生辉,花鸟虫鱼会给学生文章点睛。
  
  二、走入社会,积累世间万象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将这千变万化的社会无一遗漏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家庭这封闭的小天地,投入到多彩的社会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阅历,帮助他们积累世间万象,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让学生走入社会,可让学生放眼世界,要求学生收看新闻节目,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了解时事动态;还可让学生着眼身边,提醒他们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鼓励学生在节假日里帮家长购物,参加社会活动。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与社区联系,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在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
  闻、所感,为今后的习作积累感性材料。
  
  三、体验生活,积累人间情感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作者喜怒哀乐的另类再现。有些学生的习作之所以会感觉空话、假话连篇,真情实感难觅。究其原因,学生缺乏一定的情感积累,没有情感为依托的写作怎么能够做到情动辞发、文情并茂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生活中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情感飞扬。
  
  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原因浅析
  ■ 尉氏县十八里镇中心学校潘亚辉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作文教学难,而对于长期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更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农村中学生的知识积累严重不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心中没有素材,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文章的。好的素材来自哪里?一个是书本知识,一个是生活知识,两者在农村学生中都存在着严重不足。
  先说书本知识。在农村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课程开设不齐,仅有语文、数学,而体、音、美及社会、科学、历史类课程难以开齐。而作文体现的又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对于存在着教育缺失的农村中学生来说,一些起码的科学知识、体育常识、历史事件都闻所未闻,因此,写起作文没条理,语言组织能力差,观察事物不认真,这几乎是每个学生的通病,写作能力自然不高。
  再说生活知识。如今的农村孩子大多从4岁入幼儿园,到中学阶段大约是10年左右的时间,而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即便是父母在身边,大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滞后。学校生活模式单一,常常是“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放假后,学生又被繁重的作业捆绑,造成视野的不开阔,素材积累无从谈起,写作能力低下。
  
  二、农村学校教学手段落后,教育观念陈旧
  
  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利于其智力开发,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但目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三尺黑板、两支粉笔、一张嘴”。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缺乏,设备运转、维护、更新跟不上,技术人员培训不到位。而有的学校即使有图书馆,也是藏书陈旧,没有专用的阅览室和健全的借阅制度,根本无法让学生受益。如此一来,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几乎被堵死,电视看不成,电脑上不成,图书没得看。从电子传媒到传统的纸介媒体几乎样样都接触不到,写作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下笔千言”呢?
  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不少教师仅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法文体知识的传授,难以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为此,教师应该树立“语文在生活中”的现代教学观,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日常所见的广告词、说明书、请假条、日记、歌词等都是语文的学习范围。这些内容同样有主题,有审美,有道德倾向,有条理,有层次。我们不应仅将语文课堂拘泥于薄薄的语文课本之中。
  理论、观念必须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更是语文教学跳跃式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依然抱残守缺,依然思想僵化,是难以适应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难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
  (专题责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摘 要】疫情冲击下舆论呈现出信息冗杂、舆论失焦甚至舆论极化的现象,以“央视新闻”微博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多样报道、权威发声、视点下沉的方式对舆论加以引导,打赢了疫情舆论攻坚战,为主流媒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央视微博;舆论引导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中华大地。由于疫情暴发之突然与传播速度之迅速,以及对民众生活冲击之强烈,这场
【班主任案例】  在刚开学,得知学校的工作分配时,我吃了一惊:原来是让我任五(1)班的班主任!五(1)班是全校赫赫有名的乱班,纪律散漫,“闹将”众多,还有闻名全校的“四大金刚”。学生多半学习差、纪律差、自我约束力差。在以前的学校各项评比中,五(1)班几乎都是最后一名。前任班主任大概是对这些孩子彻底失望了,干脆来个不管不问。  我找校长要求辞掉这项工作,在校长的百般劝说下,我才勉强答应了。接下来摆在
【摘 要】本文对国内有关公益传播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新浪微博公益传播主体的角度出发,以国际公益组织绿色和平为例,分析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的一年间,在新浪微博中提及、转发、评论绿色和平组织的网友的特证,通过对新浪微博中参与绿色和平公益组织的传播主体特征的研究,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公益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微博 公益 传播主体 绿色和平组织  一、文献综述  公益传
毛虫知道,在它的身体里面,藏着一只蝴蝶。   是的,它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   当它慢吞吞地爬过菜叶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   当它贪婪地把叶子咬出一个个小洞时,它在想着这件事;   当它舒展身体晒太阳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   当它亲吻一朵美丽的小花儿时,它在想这件事……   我要挑最鲜嫩的叶子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才会有艳丽的色彩。  我要多多地吃,它对自己说,这
第一次读《河南教育》,我还在师专读书。在阅览室浏览杂志时,发现她的封面清淡素雅,忽然生发一种亲切感,就不由自主地翻看起来。那时我对文学正处于痴迷状态,对教育专业的东西兴趣不大,只是翻翻而已,但翻着翻着就翻到了一篇写得很朴实的散文,它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可惜那期只有一篇散文,我读过之后,意犹未尽,又一鼓作气,把阅览室仅有的几期《河南教育》都翻了个遍。自此,我就深深地记住了这本杂志以及她刊登散文的栏目《
【摘 要】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视拍摄设备的不断进步与更新换代,现在大型纪录片的现场拍摄往往由多个机位配合完成。本文以《中国村落》为例,浅析多机位协作拍摄中遇到的问题和协作方案,为纪录片同场景拍摄过程中的多机位协作拍摄提供参考。  【关键词】纪录片;多机位;协作拍摄  一声发令枪响之后,参加“安徽黟县山地自行车赛”的运动员们纷纷冲出起跑线,疾驰向村落而后又消失在山野之间。这是浙江卫视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少学生崇拜、爱戴老师,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这种崇敬之情中掺杂了异性的爱慕。“老师.我爱你!”学生的表白让你大吃一惊,这时,该怎么做呢?    “唐三藏”之悟  杨春甫 长葛市三高    对于学生的“我爱你”,我主张要弄清实质,勇敢面对,妥善处理。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我,对“爱”本身就反应迟钝,再加上工作前父母谆谆告诫:男教师一定要洁身自好,慎重处理与女生的关系。更
编者按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曾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但语文毕竟是一门主课,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期刊登的这几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郑州市第一○二中学 许屹峰  一般来说,一个刚跨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个学习发展的曲线。这条学习发展曲线大
编者按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数学在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提供几位一线教师的文章,或立足课堂,或借助生活,或巧设问题,或创设情境……对数学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于细微处不乏新意。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号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凭借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联
编者按: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当今的先进科技成果,以其生动的演示功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栏的几位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关于我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郑州市中原区教体局教研室杨弢  如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