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晨野 想在中国演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周恩来逝世30周年,从5月17日开始袁晨野将在美国芝加哥歌剧院连演5场《尼克松在中国》。中国人谁能把莫扎特唱明白?曾在美国主演过全本《唐·璜》的袁晨野应该算一个。今年“莫扎特24小时——全球纪念音乐会”现场直播,袁晨野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唱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伯爵咏叹调“当我叹息时”、《唐·璜》唐·璜咏叹调“快准备一个狂欢的宴会”。两个花花公子,两种性格情绪,袁晨野生动鲜活、神形兼备的角色化表演,令国人骄傲。
  
  “唐·璜”:他不是一个坏蛋
  
  唐·璜,袁晨野在国外最早主演的一个角色。提起唐·璜,袁晨野神采焕发。“唐·璜这个角色太有魅力了,这是男歌剧演员每个人梦寐以求的角色”。这部歌剧,声乐技术并不高难,音域仅在一个半八度之间,可以很舒服地演唱。“莫扎特歌剧与浪漫派歌剧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他那些戏剧性很强的宣叙调。他不靠大段的咏叹调取胜,光有嗓子和技术唱不了莫扎特。无论是‘费加罗’,还是‘唐·璜’,里面一大堆零散细碎的‘对话’、‘插言’,非常的人物化、生活化。那些二、三、四、五重唱段落最经典,很难对付,你有劲儿没处使也使不上”。这大概也是国内舞台迟迟不见《唐·璜》行踪的因素之一。
  袁晨野认为,唐·璜既有“登徒子”的无耻嘴脸,又有青年人蓬勃的生命力。他始终在乐此不疲地追逐女人,想要寻觅心目中一个完美的女人,但无论是少女安娜,美妇唐娜,还是村姑采莉娜,始终无法唤醒他的真情与良知,也无法平息他内心渴望与奔突的潮涌。唐·璜始终没有找到他理想的对象,这才是人物内在的悲剧性。唐·璜的悲剧并非在于他的生命被石像摄取,而在于他心灵的沉沦失落。情场得意的表象,掩盖的是内心的焦灼,唐·璜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面孔”和“表情”变幻莫测,戏弄别人也欺骗自己。如此深刻精确的剖析,辅助他顺利进入唐·璜内心,让角色血肉丰满。这次在北京听袁晨野演唱唐·璜咏叹调“快准备一个狂欢的宴会”真正感觉新鲜,和他先前唱《费加罗婚礼》伯爵咏叹调“当我叹息时”的忧伤郁闷判若两人。他的嗓音圆润柔美,语言清晰流畅,表演洒脱奔放,演唱时的神情举止恰如其分,活脱脱一个快活忘我沉醉其中的唐·璜。这首“香槟之歌”散发出迷人的气息,“等到明天早上,我的名册上又将增添十个被我征服的名字!”人们情不自禁地受到歌声的感染和吸引。
  
  “弄臣”:可怜的奴才也是父亲
  
  里戈莱托,袁晨野表演心得最多的一个角色。“这个人物内心错综复杂,任何简单化脸谱化的处理都会导致表演失败”。这是他对《弄臣》的独到见解。2001年感恩节前,袁晨野在休斯敦大歌剧院第一次成功地扮演了里戈莱托。很快,他接到一个来自加尼福尼亚首府萨克拉门托州立歌剧院的电话,请他临时顶替生病的主演。袁晨野连夜赶往加州。第二天,他和指挥、导演碰了个头,通过播放的排练录像,导演为袁晨野指点里戈莱托的上下场占位走位,仅此而已。按照美国工会法规定,歌剧演出前一天是法定休息时间,没人会来陪一个替补演员排练。袁晨野既未合乐队,也未同对手戏演员和群众场面搭戏,当晚直接登台正式演出。
  《弄臣》短小的序曲奏毕,大幕开启,袁晨野的心都要蹦出来了。舞台上是曼图亚公爵府邸富丽堂皇的客厅,王公贵族绅士淑女像走马灯一样穿梭来往,他头晕目眩地一时分辨不出谁是他要取笑的那个可怜的“带绿帽子”的丈夫切普拉诺伯爵,也认不清谁是他要交谈的对象侍臣波尔萨。“老外化了装都一样儿,我真有些发懵”。音乐中,里戈莱托一瘸一拐弯腰驼背上场了,一进入角色,袁晨野反倒平静了,他和王公贵族交头接耳,趁机打听谁是他要找的人。经验丰富的演员很明戏地向那边指指,“喏,那个穿蓝衣服的高个子”。袁晨野晃悠过去,一张口“您有什么心病,切普拉诺先生?”然后耸耸肩,面对众人:“大家看见吗?他不高兴。”所有的对手戏、群众场面,顺畅地连下来了,“我感到很刺激。高度兴奋,每次上场都面临着难以预测的未知数,真有些险象环生,演起来太过瘾了。所有合作者都是高水平,包括搭戏的群众演员都会随机应变。我很开眼界”。在萨克拉门托的两场《弄臣》,为袁晨野再添一把“火”,当地歌剧爱好者深深记住了这位来自中国的里戈莱托。里戈莱托,为袁晨野豁然打开了通向歌剧演艺世界的大门。从此,全美甚至全球各大歌剧院向袁晨野发出邀请,他已先后出演过8个版本近50场《弄臣》。
  2005年8月,美国最权威的《歌剧新闻》杂志载文评价袁晨野的里戈莱托“充分表现出威尔第歌剧的魅力,他将一个性格扭曲、心理阴暗的宫廷小丑,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个角色可怜、可恶的人性多层面被他演绎得具有说服力”。英国《伯明翰时报》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袁晨野实现了一个高难度角色的完美演绎,他的声音和表演堪称一流,从始至终让人信服。”
  
  “周恩来”:一位最诗意的伟人
  
  周恩来,袁晨野主演现代歌剧的一个角色。2004年6月,他得到在圣路易斯出演《尼克松在中国》周恩来一角的机会。袁晨野的脸型和眉宇间那股英气与周恩来有几分形似,但他更追求神似。“全剧最智慧的人物,最诗意的语言,最优美音乐属于周恩来。这可能就是他留给外国人的印象吧”。
  英国剧作家艾里斯·古德曼,曾大量阅读有关周恩来的文献书籍,这部三幕歌剧把真实的历史事件成功地搬上歌剧舞台。第一幕第一场开始的场景安排在北京首都机场,1972年2月21日那个早晨,周恩来为首的中方官员正在等待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的到来。全剧第一个开嗓的就是周恩来,他从容大度地与尼克松完成了“历史性握手”;第三个场景转换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周恩来的祝酒词有7、8分钟长,非常优雅讲究,同尼克松祝酒词那种美国式的直白形成鲜明的对照。听上去似乎难度不太大,实际演唱起来不容易把握,音准节奏相当高难,刚拿到谱子,根本摸不到门儿”。第一幕第二场的“尼克松与毛泽东书房会晤”和第二幕第二场的“尼克松夫妇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基本是男高音和女高音的戏份,周恩来这时都是陪同。“但他内心活动很丰富,需要通过表情、眼神准确细致地传递出来”。第三幕,尼克松在北京的最后一夜。“所有的人都已经是精疲力尽,每个人都在回忆自己的过去。各怀心事,自说自话”。全剧最后在周恩来的咏叹调中结束。袁晨野说,剧作者为周恩来设计的文辞相当含蓄,耐人寻味,还常常正话反说,有些令人捉摸不透。他断断续续背出了这段咏叹调的中文大意:“我已衰老,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安睡。死亡于我也不再新奇,不过是无尽的失眠。当我放下工作准备入睡,总会自问,我们做的事有多少是正确的?一切似乎都已无法挽救,来啊,治愈这创伤吧。在这一刻,什么也做不了。在黎明之前,那些喜欢黑暗的笼中之鸟回答,去工作!屋外,寒意沉沉地铺满早晨的草地……”这是否一代伟人在吐露真实的心声?袁晨野说:“我还需要更深地去理解文辞的内涵。”这段咏叹调,有人说它忧郁伤感,袁晨野从中却解读出一种希望的内在力量。
  当话题自此重新返回莫扎特,“他的确是我最最钟爱和敬仰的古典作曲家。他的音乐,总是在愤怒和忧伤中带给人们一种乐观、希望和美好”。袁晨野的mp3里全装着莫扎特。“他的那些钢琴奏鸣曲总是为我们这些游子增添寻找精神家园的动力,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我只要听一点莫扎特,立刻会缓解乡愁,调整失衡的心态”。现在,袁晨野最大的愿望是在国内舞台演出全本的《唐·璜》。“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把莫扎特歌剧演活了,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国的歌剧水平就真正取得了实质性的飞跃”。
其他文献
4月24日,孙姗姗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  音乐会上,孙姗姗演唱的曲目包括了古曲、艺术歌曲、创作歌曲以及歌剧咏叹调四类15首作品。古曲是音乐会的重头戏共有10首,涉及从上古时期的《南风歌》、《山鬼》到中古时期的《巴女谣》、《小梁州》、《过垂红》等。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她选择了莫扎特的《哈利路亚》和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显示了她对不同风格、体裁、不同语种声乐
期刊
为期3天的泰国“国际音乐节”让泰国东部海滨城市帕塔亚成为一片音乐的海洋。这里到处充满着“劲歌、热舞、海风、人潮……”。  在沿海滩分设的3个大舞台上,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的著名乐队、歌唱艺术家和音乐演唱组应邀登台演出,与泰国明星们同台献艺。  为繁荣泰国旅游业,泰国国家旅游局与当地政府已携手举办了3届“国际音乐节”,一年比一年精彩。今年音乐节期间,除须接受安检外,所有人都可免
期刊
4月30日,广州星海音乐厅与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联合推出一台“红色经典”音乐会,这也是每年“五一”期间都会上演的品牌音乐会。今年的红色经典以英雄为主题,广州的观众将欣赏到一场歌颂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的音乐会。  在20世纪的中国,曾经有8部样板戏流传全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样板戏是京剧艺术的一个巅峰状态,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人们对它们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思想情感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同,而样板戏里那
期刊
继引人瞩目的“艺术三部曲”——1988年的《天堂影院》(电影)、1990年的《天伦之旅》(歌剧)和1999年的《海上钢琴师》(音乐)之后,朱塞佩·托尔纳托雷又拍了一部寓言式浪漫剧情片《玛莱娜》。  1940年春,意大利已卷入战争。西西里一个小镇上的法西斯分子甚嚣尘上。14岁少年雷纳托刚有了自行车就和一伙同龄人一起去追逐、窥视叫玛莱娜(莫妮卡·贝鲁奇扮演)的那个美女,并陷入疯狂的暗恋中。玛莱娜芳龄2
期刊
有人说,张元的电影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看上去很美》影片的英文名叫做《小红花》,讲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直属幼儿园的生活。影片一开始方枪枪被父亲硬拖着一路走过石雕栏杆、红墙、木栅栏,上石阶再不肯跨步了,父亲就抱起他,他哭喊着徒劳地试图抓住石柱,最后还是被强行带入幼儿园。从呈现的一系列符号可以看出影片描述的是红色中国在激情燃烧的年代中如何教育培养他们的下一代。影片就像一个巨大的隐喻,
期刊
电子琴是乐器大家族中的“小后生”,它引入中国市场也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件新型乐器一问世曾引起过轰动,而渐渐又被人们所误解。其原因之一在没有成熟而系统的电子琴教材,老师们都是照搬钢琴的教法。于是,社会上便有一种偏见,认为电子琴姓“钢”,又不是钢琴,学了电子琴后必需转学钢琴才是唯一之路。这种片面的认识是只见其外而不识其内造成的。在漫长的教学中,笔者经历了从照搬-探索-实验-总结等一系列实践,由衷
期刊
1965年至1975年是肖斯塔科维奇生活与创作的晚年,他虽然历经磨难,疾病缠身,但是仍然勤奋创作。先后完成的作品有:交响诗《十月》(1967),男声合唱叙事曲《忠诚》(1970),第十一至第十五弦乐四重奏(1966-1974),第十四、第十五交响曲(1969,1971),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68),女低音独唱《茨维塔耶娃诗五首》(1974),以及逝世前的绝笔之作——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75
期刊
《弦音回响》一书,是从事小提琴演奏56年并长期热心于小提琴教学的蒋雄达的文字新作。书中着重概述了小提琴学习中应注意的一些演奏方法,左右手技术难关的解决。并对小提琴作品不同体裁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曲式特点按序讲解。同时介绍了三百余年为丰富小提琴作品,推动与拓展小提琴演奏艺术作出丰功伟绩并具有不同时代传承影响的一些演奏大师的生平经历,以及活跃于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一些演奏名家。书中还汇集了国际赛事,琴坛
期刊
我出生在一个山区。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上岭,山路相当难走,从学会走路开始就无可选择的要走这样的山路。但慢慢地我就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那就是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童年和少年时期,所到的地方就是去学校、到镇上和到亲戚家,方圆也只有几十里路。但我想那片天空和那些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定还留着我们的歌声的。我们歌喉并不怎么样,但每每走在那些山路上的时候则可以尽情地发挥,唱累了就打口哨,口哨打累了就吼,吼累了又唱
期刊
宋小明坦言:歌词创作讲求情与理,讲究语感和语体。如果一首歌词亦情亦理,语感、语体符合大众需求,那么这首歌词就是一首成功的歌词。    如果说要给一部严肃的纪录片写一首主题歌的话,我无法想象那应该是怎样的歌词怎样的旋律,“周恩来”是一个让人听起来都肃然起敬的名字,如何在短短几分钟的音乐里表现他一生的波澜壮阔、鞠躬尽瘁?如何用不到百字的篇幅来形容他近乎“完美无瑕”的人格魅力?这些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