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从混乱局面中寻求意义,学会解构事实,然后依照更有意义、更有用、更富有成效的方式再组合在一起。这是领导力的关键要素,需要观察力的训练。
先知在《摩西五书》的最后一部分《劝诫篇》中告诫我们:如果你要“看得见”,就要学习怎么看;如果你要“会看”,就要学习如何观察。斯特肯和卡特赖特在《观察的实践》(Practices of Looking)一书中则敏锐地指出:“观看(seeing)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做的一件事,观察(looking)则是另一种活动,它有着强烈的目标导向和方向性……观察涉及学习、解释和其他类似的有目的的活动。”
与言语、分析和以逻辑为基础的教育相比,美国商学院对观察和感知技能的教育普遍缺失。事实上,提出可行、有效率和更富有效果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读懂“人与环境”的能力,这也是区别领导者与跟随者的关键要素。作出更明智、更有见识的决策需要我们读懂那些看得见的暗示、推理和信息。
有意识地观察
“观察的艺术”首创自一位博物馆讲解员,最初被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引入到教学中。它关注不同的诊断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权衡不同病理的迹象,作出他们自己独特的病理诊断或解释。“学习如何观察”(LHTL)项目在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进行。许多学生对艺术并不熟悉,最初的分析工作让他们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休止的苏格拉底式问答。但项目完成后,我们发现学生们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技能,通过博物馆的观察经历,他们确信自己的观察技能获得了很好的训练,感觉到一种明显的“个人发展”意识。受训的学生展示出更娴熟的临床举止、更高的诊断能力,显得更专心、更有意向性、更专注,能够更有信心地对症状进行分析。
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寻求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但同时又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所信奉的逻辑相当固执,导致新思想少有余地。“学习如何观察”(LHTL)依照特殊的思考模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让学生们“被迫”逃出自己的思维安乐窝,进入一个需要全身心应对各种困难的境地。它移除了学生们日常的工作环境,以便他们能专心培育观察的技能、思考的技能以及在不需要快速解决方案和没有重大压力的情况下寻找工作价值的技能。
观察的三个层次
“学习如何观察”(LHTL)项目包含看见(seeing)、观察(looking)和审视(observing)三个步骤。看见(seeing)等同于归纳逻辑,当我们“看见”时,会描述背景和视野,作出宣言式的陈述,会有意识地控制社论式的评论。观察(looking)和演绎逻辑同义,演绎逻辑是当我们得出最初的结论后,作出解释,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克服我们的偏好和倾向的阻碍,从事实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有目的有意识地审视(observing)则和溯因逻辑一致。利用在前两个阶段中搜集的数据和解释,加入专业知识,我们获得了意想不到同时又应用广泛的结论。这个认知模型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商业的认知框架,以平衡人们推理过程中的情感和理智因素。
“学习如何观察”(LHTL)将“有意识的观察技能”分为情感和理智两部分。看见(seeing)、观察(100king)和审视(observing),在每一步练习中,都对应着归纳、演绎和溯因思维。在真实的决策中,必须结合情感和理智因素,但在培训中把它们分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所需的不同技能。
解读油画:混乱中寻找意义
来看一个“观察力训练”的实例——讨论汉斯·霍夫曼1963年的一幅作品《近黄昏》。这幅作品是没有指代、抽象、深奥和难以理解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混乱的情势中摸清脉络,以应对和处理高度的模糊性,培养“混乱承受力”。
学生们的讨论持续了四个小时。他们先学习两幅画作为情感练习,然后转移到强调理智的新艺术作品上。两到三个小组学习一件艺术品,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教师会引导他们的思维从归纳向溯因阶段过渡。
第一步是归纳推理,为了读懂画中世界的意义,首先要观看这幅画,从最简单的细节开始,一次性汇报看到的内容。他们描述和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训练其用开放的思维观看最初的事实,不需要解释和预设。例如:
《近黄昏》有着浓烈的色彩,这些色彩凹凸呼应。作品中有两个长方形,每边还各坐落着一个正方形,类似于圣诞节的礼物盒子,好像随时等着任何靠近的人来揭示箱子里的秘密。冷色调的蓝色和白色在大画布的一边排成一列。白色的斜纹,像在流动着,从蓝色中闪过。另一边,暖色调的像火一样的黄色、橘黄色和红色提供了均匀的对称。作品中间的绿色箱子惹人注目。
第二步是演绎推理。学习如何形成以判断为基础的分析观点。利用能够获得事实支持的迹象,以及那些仍然不得而知的复杂性,使事实和演绎的关系相互交织。例如:
《近黄昏》是几何学词汇(面、角、矩形)与纯正色彩的集合,很吸引注意力。事实上,这幅画的两个基本要素一形状与色彩,正是用来表达霍夫曼情感和意图的主要工具。霍夫曼知道,通常冷色调的蓝色和绿色应该逐渐变小,暖色调的黄色和红色应该渐渐突出。但陡峭的棱角和画作中间那强烈的绿色圣诞礼物箱却突显出来了,这制造了画布位面和平面的紧张。霍夫曼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拉力和推力的这种紧张,它好像是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绿色俨然是可能的胜利者。因此,这幅画的心情是令人愉悦和兴奋的。
在演绎阶段和寻求意义的溯因阶段之间,额外的信息成为必需。在霍夫曼的作品中,可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关于社会、文化、心理的信息,或作者传记的背景信息。当学生们想象着去寻求霍夫曼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时,他们意识到这些额外的信息对于理解这幅作品是多么重要。这些额外信息就像额外的预算、人力资源或产品开发信息对于商业决策的重要性。
最后一步为溯因推理。这一步骤可以描述成“那又怎么样”的要素。学生们到目前为止已经从部分到整体了解了全部事实,从微小细节到更广大、整体和宽泛问题的整体图景,为可能的思考打下基础。当前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为了收益最大化,该问题的其他解决方式是什么?为了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该问题?通过对霍夫曼油画的解读可以学到至关重要的商业技能,更好地提出未来的各种假设。例如:
霍夫曼或许正在沉思生活中的那些只能由直觉而不能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侧面。这样的情况下,生活中各种秘密只能通过无意识的途径获得。同时,生活和意识的世界都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这种固有的斗争在自然界是不明显的,或许油画最好地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年轻和年老不是相对的吗?在这幅作品中,霍夫曼给予我们暗示,期望观看者能把这些东西联系在—起。通过含蓄的语言,暗射了生活的轮回、季节的轮换交替。这幅作品使我们确信:纯知识的灵感既来自努力奋斗,也来自生活乐趣。 对艺术作品的解读非常类似领导者所处的情形:涉及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又常常相互冲突,必须学会挑选和快速浏览,定位到相互关联的要素,由此开发模式化的认知技能。重复练习这三个步骤,可以训练领导者将归纳、演绎和溯因技能转换到专业领域问题的解决上。
用观察力洞悉商业
为什么要用艺术去训练商业技能?不难发现,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工作时,会有一种严重的倾向性,存在各种固有假设和思维方式。而艺术不用言语表达,让人们从惯常的感知方式中摸索,让你将注意力放到“不受偏见影响又更熟悉的话题”上。同时,艺术又是可以无限解释的,允许你尽可能深入地推理。
训练有意识的观察,在商业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发现“未满足的顾客需求”并决定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等方面。
归纳推理在商业领域,归纳式观察就是通过简单的观察和信息收集来理解问题,这些信息包括消费者投入、消费者行为的观察、趋势与潮流以及对特定文化的理解。美容产业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创造了各种抗衰老和美白的产品,能够增强皮肤的弹性,解决皮肤的皱纹问题,这些产品在亚洲女性中非常受欢迎。在开发任何配方前,市场和产品研究者必须了解目标顾客如何定义美丽。亚洲女性最想要的是什么类型的皮肤?为什么?谁被认为是亚洲最美丽的女人?她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男人定义美丽是否和女人不同?为什么?代际之间定义美丽有没有变化?不同年龄段对美丽需求的定义是否相同?不同的亚洲文化定义美丽是相似还是不同?在艺术领域,这些问题来自你面前的油画;在商业领域,这些问题来自你要开拓的领域。
研究表明,亚洲女性把美定义为白皙、浅色的皮肤,这个定义源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宫廷贵妇就是白皙肤色。几个世纪来,日本艺伎在化妆之前都把她们的脸涂成白色,并把白瓷似的肤色作为美丽的基本特征。在中日的文化传统中,皮肤白皙的女性和财富、高贵联系在一起,而深色皮肤的女人被认为是在太阳下辛勤劳作的劳动者。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黄褐色和深色皮肤更受到青睐。想象一下这种差异对于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是多么重要。
演绎推理接下来,需要基于观察到的事实形成一系列的结论、猜测和假设。对亚洲女性来说,“雪白”的肤色被看作是清纯、富有、青春、高贵的标志,那么含有美白因子的护肤霜应该对亚洲女性具有高度吸引力。然而,是不是一种美白护肤霜适合所有的亚洲女性呢?一个脸上长有痤疮的青春期女孩,与一个满脸皱纹和斑点的中年妇女,选用的美白护肤品肯定不一样。因此,具体的美白护肤品配方应该依据不同的人群量身定制。此外还应该认识到,深色皮肤的女性和浅色皮肤的女性对白皙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典型例子是印度尼西亚女性和日本女性的差别。另外,还应该考虑其他一些具体因素。例如,是不是要含有防晒成分?为了保持年轻的面孔,是不是要加入抗皱成分?等等。
溯因推理为一件重大产品提出整体研发方案,还必须超越产品的基本用途,用技术和设计满足顾客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溯因推理把多学科专家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深度挖掘顾客的情感需求,以完善新产品的概念。检查顾客尚未表达清楚的愿望,通常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为产品设计提供创造性指导,并在最终投产的产品中实现技术突破。不但应该弄明白“是什么”的事实,也即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情感角度,令顾客愉快的因素是什么;还应该搞清楚“怎样”才能把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
这一阶段的推理在形成产品概念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样地,它与产品设计是紧密结合的。最终的产品还需要通过广告、包装和合适的样式设计进行推广,这就需要把市场营销、广告、产品开发、制造、销售和设计等结合在一起,通力合作。从概念到产品,每一个功能团队必须正确理解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把归纳、演绎和溯因推理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产品开发的复杂性可能是令人无法忍受的,但思维模式基础性培训,能够训练有益的推理方式,为新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美国著名雕塑家理查德·塞拉曾说:“感觉构成思想,观察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15世纪,达芬奇在日志中介绍了自己是如何通过自我训练培养想象力的。他的训练方式是:每次观看事物时要像初次看到那样仔细观察。这样,一枚普通的硬币也值得用许多页纸来描述,因此,一幅类似x射线切断某物体的绘画也需要非常细致的描述。达·芬奇教会了自己要绝对清晰地观察事物,以便了解观察对象,甚至要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了解它周围的环境。
“学习如何观察”(LHTL)教会了人们如何发现、识别、构想和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大部分人很少接触艺术,在项目开始时只有一种模糊意识。很快地,他们学会了如何从混乱局面中寻求意义,学会解构周围的事实,并将它们依照更相关、更有意义、更有用、更富有成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种观察方式自然会引发反思,促使我们发现新鲜和独特的观点,对问题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先知在《摩西五书》的最后一部分《劝诫篇》中告诫我们:如果你要“看得见”,就要学习怎么看;如果你要“会看”,就要学习如何观察。斯特肯和卡特赖特在《观察的实践》(Practices of Looking)一书中则敏锐地指出:“观看(seeing)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做的一件事,观察(looking)则是另一种活动,它有着强烈的目标导向和方向性……观察涉及学习、解释和其他类似的有目的的活动。”
与言语、分析和以逻辑为基础的教育相比,美国商学院对观察和感知技能的教育普遍缺失。事实上,提出可行、有效率和更富有效果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读懂“人与环境”的能力,这也是区别领导者与跟随者的关键要素。作出更明智、更有见识的决策需要我们读懂那些看得见的暗示、推理和信息。
有意识地观察
“观察的艺术”首创自一位博物馆讲解员,最初被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引入到教学中。它关注不同的诊断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权衡不同病理的迹象,作出他们自己独特的病理诊断或解释。“学习如何观察”(LHTL)项目在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进行。许多学生对艺术并不熟悉,最初的分析工作让他们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休止的苏格拉底式问答。但项目完成后,我们发现学生们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技能,通过博物馆的观察经历,他们确信自己的观察技能获得了很好的训练,感觉到一种明显的“个人发展”意识。受训的学生展示出更娴熟的临床举止、更高的诊断能力,显得更专心、更有意向性、更专注,能够更有信心地对症状进行分析。
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寻求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但同时又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所信奉的逻辑相当固执,导致新思想少有余地。“学习如何观察”(LHTL)依照特殊的思考模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让学生们“被迫”逃出自己的思维安乐窝,进入一个需要全身心应对各种困难的境地。它移除了学生们日常的工作环境,以便他们能专心培育观察的技能、思考的技能以及在不需要快速解决方案和没有重大压力的情况下寻找工作价值的技能。
观察的三个层次
“学习如何观察”(LHTL)项目包含看见(seeing)、观察(looking)和审视(observing)三个步骤。看见(seeing)等同于归纳逻辑,当我们“看见”时,会描述背景和视野,作出宣言式的陈述,会有意识地控制社论式的评论。观察(looking)和演绎逻辑同义,演绎逻辑是当我们得出最初的结论后,作出解释,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克服我们的偏好和倾向的阻碍,从事实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有目的有意识地审视(observing)则和溯因逻辑一致。利用在前两个阶段中搜集的数据和解释,加入专业知识,我们获得了意想不到同时又应用广泛的结论。这个认知模型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商业的认知框架,以平衡人们推理过程中的情感和理智因素。
“学习如何观察”(LHTL)将“有意识的观察技能”分为情感和理智两部分。看见(seeing)、观察(100king)和审视(observing),在每一步练习中,都对应着归纳、演绎和溯因思维。在真实的决策中,必须结合情感和理智因素,但在培训中把它们分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所需的不同技能。
解读油画:混乱中寻找意义
来看一个“观察力训练”的实例——讨论汉斯·霍夫曼1963年的一幅作品《近黄昏》。这幅作品是没有指代、抽象、深奥和难以理解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混乱的情势中摸清脉络,以应对和处理高度的模糊性,培养“混乱承受力”。
学生们的讨论持续了四个小时。他们先学习两幅画作为情感练习,然后转移到强调理智的新艺术作品上。两到三个小组学习一件艺术品,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教师会引导他们的思维从归纳向溯因阶段过渡。
第一步是归纳推理,为了读懂画中世界的意义,首先要观看这幅画,从最简单的细节开始,一次性汇报看到的内容。他们描述和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训练其用开放的思维观看最初的事实,不需要解释和预设。例如:
《近黄昏》有着浓烈的色彩,这些色彩凹凸呼应。作品中有两个长方形,每边还各坐落着一个正方形,类似于圣诞节的礼物盒子,好像随时等着任何靠近的人来揭示箱子里的秘密。冷色调的蓝色和白色在大画布的一边排成一列。白色的斜纹,像在流动着,从蓝色中闪过。另一边,暖色调的像火一样的黄色、橘黄色和红色提供了均匀的对称。作品中间的绿色箱子惹人注目。
第二步是演绎推理。学习如何形成以判断为基础的分析观点。利用能够获得事实支持的迹象,以及那些仍然不得而知的复杂性,使事实和演绎的关系相互交织。例如:
《近黄昏》是几何学词汇(面、角、矩形)与纯正色彩的集合,很吸引注意力。事实上,这幅画的两个基本要素一形状与色彩,正是用来表达霍夫曼情感和意图的主要工具。霍夫曼知道,通常冷色调的蓝色和绿色应该逐渐变小,暖色调的黄色和红色应该渐渐突出。但陡峭的棱角和画作中间那强烈的绿色圣诞礼物箱却突显出来了,这制造了画布位面和平面的紧张。霍夫曼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拉力和推力的这种紧张,它好像是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绿色俨然是可能的胜利者。因此,这幅画的心情是令人愉悦和兴奋的。
在演绎阶段和寻求意义的溯因阶段之间,额外的信息成为必需。在霍夫曼的作品中,可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关于社会、文化、心理的信息,或作者传记的背景信息。当学生们想象着去寻求霍夫曼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时,他们意识到这些额外的信息对于理解这幅作品是多么重要。这些额外信息就像额外的预算、人力资源或产品开发信息对于商业决策的重要性。
最后一步为溯因推理。这一步骤可以描述成“那又怎么样”的要素。学生们到目前为止已经从部分到整体了解了全部事实,从微小细节到更广大、整体和宽泛问题的整体图景,为可能的思考打下基础。当前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为了收益最大化,该问题的其他解决方式是什么?为了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该问题?通过对霍夫曼油画的解读可以学到至关重要的商业技能,更好地提出未来的各种假设。例如:
霍夫曼或许正在沉思生活中的那些只能由直觉而不能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侧面。这样的情况下,生活中各种秘密只能通过无意识的途径获得。同时,生活和意识的世界都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这种固有的斗争在自然界是不明显的,或许油画最好地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年轻和年老不是相对的吗?在这幅作品中,霍夫曼给予我们暗示,期望观看者能把这些东西联系在—起。通过含蓄的语言,暗射了生活的轮回、季节的轮换交替。这幅作品使我们确信:纯知识的灵感既来自努力奋斗,也来自生活乐趣。 对艺术作品的解读非常类似领导者所处的情形:涉及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又常常相互冲突,必须学会挑选和快速浏览,定位到相互关联的要素,由此开发模式化的认知技能。重复练习这三个步骤,可以训练领导者将归纳、演绎和溯因技能转换到专业领域问题的解决上。
用观察力洞悉商业
为什么要用艺术去训练商业技能?不难发现,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工作时,会有一种严重的倾向性,存在各种固有假设和思维方式。而艺术不用言语表达,让人们从惯常的感知方式中摸索,让你将注意力放到“不受偏见影响又更熟悉的话题”上。同时,艺术又是可以无限解释的,允许你尽可能深入地推理。
训练有意识的观察,在商业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发现“未满足的顾客需求”并决定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等方面。
归纳推理在商业领域,归纳式观察就是通过简单的观察和信息收集来理解问题,这些信息包括消费者投入、消费者行为的观察、趋势与潮流以及对特定文化的理解。美容产业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创造了各种抗衰老和美白的产品,能够增强皮肤的弹性,解决皮肤的皱纹问题,这些产品在亚洲女性中非常受欢迎。在开发任何配方前,市场和产品研究者必须了解目标顾客如何定义美丽。亚洲女性最想要的是什么类型的皮肤?为什么?谁被认为是亚洲最美丽的女人?她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男人定义美丽是否和女人不同?为什么?代际之间定义美丽有没有变化?不同年龄段对美丽需求的定义是否相同?不同的亚洲文化定义美丽是相似还是不同?在艺术领域,这些问题来自你面前的油画;在商业领域,这些问题来自你要开拓的领域。
研究表明,亚洲女性把美定义为白皙、浅色的皮肤,这个定义源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宫廷贵妇就是白皙肤色。几个世纪来,日本艺伎在化妆之前都把她们的脸涂成白色,并把白瓷似的肤色作为美丽的基本特征。在中日的文化传统中,皮肤白皙的女性和财富、高贵联系在一起,而深色皮肤的女人被认为是在太阳下辛勤劳作的劳动者。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黄褐色和深色皮肤更受到青睐。想象一下这种差异对于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是多么重要。
演绎推理接下来,需要基于观察到的事实形成一系列的结论、猜测和假设。对亚洲女性来说,“雪白”的肤色被看作是清纯、富有、青春、高贵的标志,那么含有美白因子的护肤霜应该对亚洲女性具有高度吸引力。然而,是不是一种美白护肤霜适合所有的亚洲女性呢?一个脸上长有痤疮的青春期女孩,与一个满脸皱纹和斑点的中年妇女,选用的美白护肤品肯定不一样。因此,具体的美白护肤品配方应该依据不同的人群量身定制。此外还应该认识到,深色皮肤的女性和浅色皮肤的女性对白皙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典型例子是印度尼西亚女性和日本女性的差别。另外,还应该考虑其他一些具体因素。例如,是不是要含有防晒成分?为了保持年轻的面孔,是不是要加入抗皱成分?等等。
溯因推理为一件重大产品提出整体研发方案,还必须超越产品的基本用途,用技术和设计满足顾客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溯因推理把多学科专家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深度挖掘顾客的情感需求,以完善新产品的概念。检查顾客尚未表达清楚的愿望,通常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为产品设计提供创造性指导,并在最终投产的产品中实现技术突破。不但应该弄明白“是什么”的事实,也即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情感角度,令顾客愉快的因素是什么;还应该搞清楚“怎样”才能把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
这一阶段的推理在形成产品概念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样地,它与产品设计是紧密结合的。最终的产品还需要通过广告、包装和合适的样式设计进行推广,这就需要把市场营销、广告、产品开发、制造、销售和设计等结合在一起,通力合作。从概念到产品,每一个功能团队必须正确理解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把归纳、演绎和溯因推理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产品开发的复杂性可能是令人无法忍受的,但思维模式基础性培训,能够训练有益的推理方式,为新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美国著名雕塑家理查德·塞拉曾说:“感觉构成思想,观察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15世纪,达芬奇在日志中介绍了自己是如何通过自我训练培养想象力的。他的训练方式是:每次观看事物时要像初次看到那样仔细观察。这样,一枚普通的硬币也值得用许多页纸来描述,因此,一幅类似x射线切断某物体的绘画也需要非常细致的描述。达·芬奇教会了自己要绝对清晰地观察事物,以便了解观察对象,甚至要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了解它周围的环境。
“学习如何观察”(LHTL)教会了人们如何发现、识别、构想和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大部分人很少接触艺术,在项目开始时只有一种模糊意识。很快地,他们学会了如何从混乱局面中寻求意义,学会解构周围的事实,并将它们依照更相关、更有意义、更有用、更富有成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种观察方式自然会引发反思,促使我们发现新鲜和独特的观点,对问题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