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有效性。优秀的课堂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播下知识的春雨,滋润学生的生命,塑造心灵,点燃激情,播撒探究的种子。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前提 条件 关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改追求的核心性目标之一。如何在课堂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智慧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过硬的素质与人格魅力是有效性的前提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探索,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善于改革,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总结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应具有较高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与人格魅力。有魅力的教师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能在生活、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能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恪守“身正为范”的信条,用自己对教育的忠诚、敬业,对学生的平等、真诚去塑造学生的纯洁,构筑学生的正直,换取学生的真诚,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可见,教师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较强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是否愿意学”的一个潜在驱动力,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二、新课的精彩导入是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1.“引趣开讲”。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有人也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如我在讲述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时曾这样设计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现在我出一个谜语:“和老爷爷赛跑。”请打出中国一古代数学家的姓名(祖冲之)。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上以趣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其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2.“设疑开讲”。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在新课导入中设置一连串疑问或悬念就是借鉴说书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时曾这样设置导语: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吗?林则徐为什么禁烟?英国又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这样的导入便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温故开讲”。就是用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最常用的承上启下方法。我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这样设计课前导语:鸦片战争使英国取得了(稍慢)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等特权,但时隔十多年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这些特权,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要求扩大侵略权益)的请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于是他们便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历史上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这种新课引入法以旧知识为桥梁,使学生不断递进知识,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学习难度,通过新旧知识比较,体会并摸索出带普遍性的知识规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和利用。
三、精心设计教学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喜新”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烦的是教师用一种方法上课。教师应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时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必须求新求奇,让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灵动的使用,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当然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兴奋起来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境界就有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乐趣。长期的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和不同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创新。例如,现代教育技术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但一味过多过繁使用,效果不一定理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能事半功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四、潜心设计课堂小结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有这样艺术感慨:“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如今,有的公开课或部分新教师的课想做到完美无瑕,冗长的结课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又不见树干”。我个人认为,课堂小结应删繁就简,起到画龙点晴之效,才能尽显课堂的生气、灵气以及教师的才气,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新课结束后,一定要或多或少由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学生易错、考试实际等创造性地超越课本的习题而设计出一些练习题。比如,我講述“鸦片战争”时,对这几届学生我都设计一道“鸦片危害及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怎样的态度”的材料题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选择题。这样适当的练习设计来结束教学,既可巩固当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和方便教师查缺补漏以及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真可谓一举数得。可见,课堂小结和课堂作业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总之,以上是我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我深信:只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投入到教材中,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新课标要求,大胆探索,灵活教学,摒弃陈规陋习,追求不断创新,你的课堂就会更加有效,甚至高效;你的学生会放飞希望,得到快乐,收获成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前提 条件 关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改追求的核心性目标之一。如何在课堂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智慧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过硬的素质与人格魅力是有效性的前提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探索,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善于改革,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总结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应具有较高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与人格魅力。有魅力的教师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能在生活、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能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恪守“身正为范”的信条,用自己对教育的忠诚、敬业,对学生的平等、真诚去塑造学生的纯洁,构筑学生的正直,换取学生的真诚,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可见,教师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较强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是否愿意学”的一个潜在驱动力,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二、新课的精彩导入是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1.“引趣开讲”。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有人也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如我在讲述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时曾这样设计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现在我出一个谜语:“和老爷爷赛跑。”请打出中国一古代数学家的姓名(祖冲之)。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上以趣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其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2.“设疑开讲”。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在新课导入中设置一连串疑问或悬念就是借鉴说书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时曾这样设置导语: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吗?林则徐为什么禁烟?英国又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这样的导入便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温故开讲”。就是用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最常用的承上启下方法。我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这样设计课前导语:鸦片战争使英国取得了(稍慢)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等特权,但时隔十多年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这些特权,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要求扩大侵略权益)的请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于是他们便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历史上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这种新课引入法以旧知识为桥梁,使学生不断递进知识,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学习难度,通过新旧知识比较,体会并摸索出带普遍性的知识规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和利用。
三、精心设计教学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喜新”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烦的是教师用一种方法上课。教师应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时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必须求新求奇,让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灵动的使用,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当然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兴奋起来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境界就有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乐趣。长期的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和不同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创新。例如,现代教育技术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但一味过多过繁使用,效果不一定理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能事半功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四、潜心设计课堂小结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有这样艺术感慨:“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如今,有的公开课或部分新教师的课想做到完美无瑕,冗长的结课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又不见树干”。我个人认为,课堂小结应删繁就简,起到画龙点晴之效,才能尽显课堂的生气、灵气以及教师的才气,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新课结束后,一定要或多或少由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学生易错、考试实际等创造性地超越课本的习题而设计出一些练习题。比如,我講述“鸦片战争”时,对这几届学生我都设计一道“鸦片危害及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怎样的态度”的材料题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选择题。这样适当的练习设计来结束教学,既可巩固当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和方便教师查缺补漏以及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真可谓一举数得。可见,课堂小结和课堂作业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总之,以上是我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我深信:只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投入到教材中,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新课标要求,大胆探索,灵活教学,摒弃陈规陋习,追求不断创新,你的课堂就会更加有效,甚至高效;你的学生会放飞希望,得到快乐,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