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开展中职学生文化素养课教学,使教学效果优质化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与普通高中的文化课差别相当大:有培养目标的差别,有学习态度的差别,有深浅度的差别,有教辅资料等等很多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不能沿袭中学文化课教学方式方法,它需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化课特色。
首先,中学教学的课堂是以讲授为核心的课堂。一节课讲三十甚至四十分钟是常事,学生多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因为中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且深度深,老师必须考虑课堂容量和深度。显然,这种模式根本无法在中职课堂进行。课上课后学生都不可能参与其中。如果这样进行,老师只能是徒劳无功,还不得学生好评。魏书生老师的课堂理念值得中职文化素养课老师借鉴。他要求“一堂课,老师的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这个时间分配运用到中职学校的文化素养课是不错的。老师确定一堂课的目标,20分钟讲解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分配同样时间理解消化。老师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动中,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就避免了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的病态课堂。
学生的20分钟活动些什么?除了跟着老师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外,可以让学生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再讲一遍,这就可以检查学生的专注程度、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可以同学之间互讲,懂了的给没懂的讲,懂了的给懂了得讲。学生可做的事很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而不要呆坐。在动中使他们的一些能力和习惯得到培养。
这里特别要指明的是“20分钟讲”不是讲到20分钟就不讲了,让学生自学,老师无事在一边玩,而是一堂课老师讲解的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也不低于20分钟。师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前一半归老师,后一半归学生。所以魏书生老师对教师课堂另外的要求里有一条是“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中职学生多数在课堂上默然,如何让学生发言,就是需要老师去想办法的问题。
其次,中职文化素养教材不像中学教材那样有很多教辅资料。就一本教材,因此课后练习比较单一,而就是这样单一的一点课后练习还有很多学生是抄袭或者干脆不做。因此魏书生老师对学生课后的要求也很值得借鉴。魏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课后做到七个一分钟。它们是1、学生每天回家一分钟的家务劳动。2、每天写一分钟的日记。3、每天至少唱一分钟的军歌、好歌、振奋人心的歌。4、每天至少做一分钟的高抬腿、大踏步等体育运动。5、每天做一分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集中思想的训练。6、每天做一分钟演讲训练。7每天至少读一分钟的中外名著。我们看这个七个一分钟,学生一天做的时间不多,但天天做,自然就收益颇丰了。这不只是一个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课后作业,而是一个教育家着眼于如何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训练。中职学生课后作业没有多少,这些几分钟做完的事可让他们每天做,可以弥补课一下,书本一丢,直到下次上课才打开的现状。
我们可以结合学科要求和特点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规定。我的语文教学按照这个思路做了快一学期了。布置学生每天用12分钟完成语文课后作业:大声读3分钟书——培养读和读好的习惯,5分钟背书——训练记忆的能力和积累素养,3分钟写下触动思绪的事——训练写和想的能力,语文课前1分钟整理课桌,要求桌面简洁,纸笔书到位。还要求每天多次练读自己的座右铭之类的正能量的话。一学期后,学生的改变很大。多数同学每天自觉去做事了,有了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也真正快乐了许多。学生们把以前学过的名篇名段找出来读读,背背,感觉自己生活充实了许多,还带动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做好这个课后作业,重要的是要发挥小组长的检查作用。起初,需要小组长的提醒甚至督促,也需要同学间的互相提醒和影响,需要老师把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间转到在教室对各组情况一一的掌握。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就自觉地完成。不做的不是主流了。这样安排课后练习,起初是一部分同学做,慢慢地做的人多了,个别不做,也就勉为其难。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每天做这些事,也就培养了他们读书的习惯,记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以及爱整洁的习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了这些好习惯,会为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一定的基础。
普通中學以升学为指挥棒,朝着这个指挥棒走去。中职学校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高素质”是一个意义比较模糊抽象的概念。所以我们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很突出,就我们一个办公室四个语文老师,可我们四个对同一篇教材的目标设定、重难点的设定、深浅度的设定都有一定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必然的。正如前面所引,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他倡导学生养成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教学理想。中职学生学习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学习习惯。魏老师倡导的十二个良好习惯是“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等等。这些习惯,每一条都很好,我们学生可能一条都没有。文化课老师可以结合科目确定学生能养成的习惯。只要我们能使学生养成这些习惯中的三两条也不错。语文英语当然可以着重培养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等等,其实前面每天做的几分钟就是要养成这些习惯。其他学科可以确定自己要培养的习惯,比如数学要推理的习惯,德育要分析的习惯等等。每个学科都规定学生每天自己做几分钟,久而久之习惯了,学生终于有几条习惯了。教师也就有了那么一点欣慰了。
上好中职学校的文化素养课是很艰难的,学生认识不够、基础薄弱、态度不端都令教学举步维艰。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做实实在在的小事”“教育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的困惑。就像魏老师说的那样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让自己活得迷惘,不让自己的灵魂飘荡”,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可能像普通高中的学生那样积极学习、钻研,那我们就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一天做一点小事,这样去培养去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们总是从把小事当大事做,最后做成了大事。所以我们去践行他们的理论,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进,走出中职校文化素养课的白云蓝天。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与普通高中的文化课差别相当大:有培养目标的差别,有学习态度的差别,有深浅度的差别,有教辅资料等等很多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不能沿袭中学文化课教学方式方法,它需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化课特色。
首先,中学教学的课堂是以讲授为核心的课堂。一节课讲三十甚至四十分钟是常事,学生多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因为中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且深度深,老师必须考虑课堂容量和深度。显然,这种模式根本无法在中职课堂进行。课上课后学生都不可能参与其中。如果这样进行,老师只能是徒劳无功,还不得学生好评。魏书生老师的课堂理念值得中职文化素养课老师借鉴。他要求“一堂课,老师的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这个时间分配运用到中职学校的文化素养课是不错的。老师确定一堂课的目标,20分钟讲解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分配同样时间理解消化。老师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动中,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就避免了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的病态课堂。
学生的20分钟活动些什么?除了跟着老师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外,可以让学生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再讲一遍,这就可以检查学生的专注程度、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可以同学之间互讲,懂了的给没懂的讲,懂了的给懂了得讲。学生可做的事很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而不要呆坐。在动中使他们的一些能力和习惯得到培养。
这里特别要指明的是“20分钟讲”不是讲到20分钟就不讲了,让学生自学,老师无事在一边玩,而是一堂课老师讲解的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也不低于20分钟。师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前一半归老师,后一半归学生。所以魏书生老师对教师课堂另外的要求里有一条是“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中职学生多数在课堂上默然,如何让学生发言,就是需要老师去想办法的问题。
其次,中职文化素养教材不像中学教材那样有很多教辅资料。就一本教材,因此课后练习比较单一,而就是这样单一的一点课后练习还有很多学生是抄袭或者干脆不做。因此魏书生老师对学生课后的要求也很值得借鉴。魏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课后做到七个一分钟。它们是1、学生每天回家一分钟的家务劳动。2、每天写一分钟的日记。3、每天至少唱一分钟的军歌、好歌、振奋人心的歌。4、每天至少做一分钟的高抬腿、大踏步等体育运动。5、每天做一分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集中思想的训练。6、每天做一分钟演讲训练。7每天至少读一分钟的中外名著。我们看这个七个一分钟,学生一天做的时间不多,但天天做,自然就收益颇丰了。这不只是一个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课后作业,而是一个教育家着眼于如何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训练。中职学生课后作业没有多少,这些几分钟做完的事可让他们每天做,可以弥补课一下,书本一丢,直到下次上课才打开的现状。
我们可以结合学科要求和特点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规定。我的语文教学按照这个思路做了快一学期了。布置学生每天用12分钟完成语文课后作业:大声读3分钟书——培养读和读好的习惯,5分钟背书——训练记忆的能力和积累素养,3分钟写下触动思绪的事——训练写和想的能力,语文课前1分钟整理课桌,要求桌面简洁,纸笔书到位。还要求每天多次练读自己的座右铭之类的正能量的话。一学期后,学生的改变很大。多数同学每天自觉去做事了,有了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也真正快乐了许多。学生们把以前学过的名篇名段找出来读读,背背,感觉自己生活充实了许多,还带动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做好这个课后作业,重要的是要发挥小组长的检查作用。起初,需要小组长的提醒甚至督促,也需要同学间的互相提醒和影响,需要老师把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间转到在教室对各组情况一一的掌握。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就自觉地完成。不做的不是主流了。这样安排课后练习,起初是一部分同学做,慢慢地做的人多了,个别不做,也就勉为其难。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每天做这些事,也就培养了他们读书的习惯,记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以及爱整洁的习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了这些好习惯,会为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一定的基础。
普通中學以升学为指挥棒,朝着这个指挥棒走去。中职学校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高素质”是一个意义比较模糊抽象的概念。所以我们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很突出,就我们一个办公室四个语文老师,可我们四个对同一篇教材的目标设定、重难点的设定、深浅度的设定都有一定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必然的。正如前面所引,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他倡导学生养成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教学理想。中职学生学习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学习习惯。魏老师倡导的十二个良好习惯是“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等等。这些习惯,每一条都很好,我们学生可能一条都没有。文化课老师可以结合科目确定学生能养成的习惯。只要我们能使学生养成这些习惯中的三两条也不错。语文英语当然可以着重培养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等等,其实前面每天做的几分钟就是要养成这些习惯。其他学科可以确定自己要培养的习惯,比如数学要推理的习惯,德育要分析的习惯等等。每个学科都规定学生每天自己做几分钟,久而久之习惯了,学生终于有几条习惯了。教师也就有了那么一点欣慰了。
上好中职学校的文化素养课是很艰难的,学生认识不够、基础薄弱、态度不端都令教学举步维艰。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做实实在在的小事”“教育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的困惑。就像魏老师说的那样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让自己活得迷惘,不让自己的灵魂飘荡”,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可能像普通高中的学生那样积极学习、钻研,那我们就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一天做一点小事,这样去培养去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们总是从把小事当大事做,最后做成了大事。所以我们去践行他们的理论,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进,走出中职校文化素养课的白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