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隐喻意识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是思维的根本特征,语言的根本属性,加强隐喻能力和隐喻思维是学好外语的必备条件。通过分析隐喻意识与理解鉴赏能力、翻译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现代隐喻理论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提出一种以培养隐喻意识能力为中心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隐喻;隐喻意识;写作;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引言
  多年来,英语写作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教育部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写作能力的一般层次要求是: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
  总体看来,这一要求似乎并非高不可攀。然而,从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来看,离大纲的要求相距甚远。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历经多次改革,但无论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核心的交际法教学,还是四、六級考试改革,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提高收效甚微。尽管学生在造句、用词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可很难写出地道的英语,中式英语现象非常严重。至今,全国CET四级考试中的作文平均分依然徘徊在6-7分之间(满分为15分)。
  二、隐喻意识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现象。近几十年来,隐喻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等。自1980年当代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发表以来,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Cameron & Low(1999)合编的论文集《隐喻的研究与应用》(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标志着隐喻研究逐渐进入应用性研究阶段[2]。其中,Cameron还建构了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框架,但并未就隐喻与二语习得及语言教学的直接关系做具体讨论。
  国内的隐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于认知语言学领域,涉及隐喻的语用研究、语义研究,隐喻的基本工作机制及理解过程等。但就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少有论述。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来增强学生的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将是大学生英语写作提高的关键因素。
  隐喻意识即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其功能增强了的察觉程度(consciousness)和敏感程度(sensitivity)[3]。就隐喻形式而言,语言学习者知道隐喻是日常语言中极普遍的现象,明白语言冲突和语境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就其功能而言,学习者应能认识到隐喻语言必然的部分,它不仅仅起修饰作用,还具有构成词汇、句子、语篇的语言学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工具;就隐喻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而言,学习者应认识到隐喻是了解目的语及其文化的有力工具。
  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提高隐喻意识的必要性
  从目前认知隐喻理论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语言表达方式,而且也有利于我们的创新思维、有助于语言习得。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解决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的困难所不可缺少的工具[4]。
  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来看,隐喻的功能主要有:(一)可使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具体、形象,也能把道理阐释的更加清晰、明确;(二)可体现说话人的态度、情感;(三)可以调节话语的风格,使话语或风趣或幽默或轻松活泼;(四)隐喻可扩展话语,增加话语的感染力。
  在语篇组织过程中,说话人为了语篇的简洁性和表达的经济性,往往利用隐喻的经济性和隐含信息的特点,使隐喻成为语篇的一种重要而常见的组织手段,它起着语篇构建、衔接和连贯的功能[5]。所有这一切都使得隐喻学习成为外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隐喻的工作机制是将始源域(source domain)中我们较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或概念的语义特征映射(mapping)目的域(target domain)中较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上,隐喻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重要认知工具。姜孟(2006)认为,学习者能否地道地使用外语,做到所谓“用外语思维”,其隐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6]。而根据张雪梅(2006)对大学英语写作现状的调查结果,教师认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语言表达(54%)、文章结构(47%)、句法结构(46%);学生也认为词汇量不够造成表达障碍(75%)、句子结构单一(50%)、语言表达不地道(47%)、不知如何下笔(45%)[7]。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都主要集中在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而隐喻意识的提高和隐喻能力的掌握无疑会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起着极大的作用。
  四、英语写作教学中提高隐喻意识的可行性
  (一)认识隐喻的普遍性及其运行机制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首先就要让学习者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对于这一点教师可分析类似Is that the foundation for your theory,The theory needs more support,The argument is shaky,以及The argument collapsed等普通的话语中都隐藏着一个概念隐喻THE ORIES ARE BUIL DINGS;而在What she said left a bad taste in my mouth,I just can't swallow that claim,That argument smells fishy,Let me stew over that for a while等话语中则隐藏着另一个概念隐喻IDEAS ARE FOOD。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和联想生活中较熟悉的一些隐喻现象如:TIME IS MONEY,LIFE IS A PLAY,LOVE IS A JOURNEY。通过这些分析和引导,学生不难认识到其中运行机制,更能认识到隐喻并非只在诗歌中起修饰作用,更是普遍存在于日常语言中。
  (二)认识隐喻表达的非任意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隐喻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始源域和一个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这种映射发生在概念层次,且是系统性的,两个域的结构之间存在固定的配对。这种映射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恒定原则”的制约(Invariance Principle)[1],该原则的内容是“隐喻映射以一种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相吻合的方式保留了始源域的意象图式结构。”对于这一点教师可通过有意识地设计隐喻语言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隐喻表达的非任意性。如下例: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 s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As You Like It 2.7,转引自Lakoff 1993:215)
  这段精彩对白取自莎士比亚的喜剧《皆大欢喜》,它体现的是一个基本的概念隐喻LIFE IS A PLAY,其目标域是LIFE,始源域是PLAY。PLAY有着丰富的内在结构,其组成成分包括演员、化妆、服装、舞台、布景、灯光、观众、脚本、角色、导演、编剧等。LIFE IS A PLAY这一隐喻激活了一组对应关系:世界对应舞台; 活在人世间的男男女女對应剧中的演员;一个人的出生对应一个演员登台,一个人的死亡对应一个演员下台;人的一生中可能要担负很多职责,这对应台上一人饰演多个角色的演员。在这个例子中,隐喻的中心是PLAY,其余的词汇stage,player,exit,entrance,play,part等都是围绕这个中心隐喻的,并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隐喻的语义场,形成一个语义链,这些喻体都是以该中心喻体来展开的,从而使各个喻体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也构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通过这个隐喻实例,学生能够了解隐喻并非任意的出现,而是构筑在一定的语义框架之下。另一方面,隐喻不但能使语篇获得连贯性,而且能衔接语篇内部各成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语写作中存在的词不达意、句子结构单一、语言表达不地道、不知如何下笔、文章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认识隐喻的跨文化差异
  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人类经验的差异性和各语言特有的概念化模式及最终语言表征,从而形成了不同语言隐喻的文化个性。如汉语文化中被视为凶兆的“猫头鹰”在英语中却是智慧、认真的象征。英语中的“a lion in the way”在汉语中却是“拦路虎”,而汉语中的“败走麦城”在英语中却变成了“meet one’s Waterloo”这种隐喻差别现象俯拾即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差异无疑能促使他们正确对待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从而在英语写作中减少“中国式英语”现象,促进其英语语言表达的地道性。
  五、结语
  隐喻是人认识世界的工具,隐喻现象在语言中无处不在。英语中的隐喻形式及其功能无不展现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作为以英语为目标语的二语学习者,要想真正掌握好英语,必须增强隐喻意识和提高隐喻能力。
  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的增强与提高,并且必须把语言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通过听、读、写、译等过程培养隐喻思维模式,掌握名物化隐喻手段,才能减弱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写出地道、得体的作文。
  因此,在外语学习中,一方面要发挥学习者主体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外语教师的引导作用。外语教师要利用隐喻的生动性,围绕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对学习者进行更有趣味的语言训练。外语教师要在语言材料的选择、隐喻性词汇的讲解、概念隐喻的总结以及学习者隐喻语言使用的练习等方面加以积极的指导。
  
  参考文献:
  [1]George Lakoff,Mark Johnsen.Metaphors we live by[M].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2]Cameron,L.& Low,G.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龚玉苗.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J].上海:外国语,2006,(1):40-45.
  [4]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5):10-15.
其他文献
摘 要:张承志在其后期作品中所构成的精神世界中,向读者展示着其在流浪与跋涉中追寻理想的生命历程。《黄泥小屋》向读者展示理想家园的温馨和美好;《金牧场》让人看到作者对青春的追怀、对理想的追寻、对生命的赞叹;《心灵史》则体现了一群人对于理想信仰的悲壮坚守。  关键词:张承志;理想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 要:语言象似性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较受关注的课题之一。象似性的应用可以体现在语言的形态和声态等方面。目前,象似性理论在句法形态层面的研究较多,而语音象似性的研究尚不深入。从语言发音本身来看,象似性的表现手段大致可以归纳为音位层、词汇层和句子层。这三大层面往往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并非相互独立,泾渭分明。  关键词:语音象似性;音位;词汇;句子  中图分类号:H31
期刊
摘 要:研究和开发新的电极材料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电极及其材料的性质对电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电极;化学  中图分类号:O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
期刊
摘 要:休闲体育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本文对目前我国社会中时兴的城市社区中的休闲体育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当前开展城市社区与休闲体育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为促进我国城市社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休闲体育;社区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色彩与眼睛的重要性就象我们的耳朵一定要欣赏音乐一样,很难想象如果在一个没有色彩世界里,将会是什么样子?色彩能唤发出人们的情感,能描述人们的思想。  关键词:色彩象征;主观色彩;色彩的表现;色彩情感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尼克马可伦理学》中从德性、理智、思辨等多个角度对幸福释义,幸福论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核心,其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今天也将给予人们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幸福;善;德性;思辨  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在诗集《新梦》的序言中,蒋光慈这样写到:“‘诗人’这个名词本身上原没有什么好坏之可言。我以为诗人之伟大与否,以其如何表现人生及对于人类的同情心之如何而定。”所以蒋光慈认为“谁个能够将现社会的缺点,罪恶,黑暗……痛痛快快地写将出来,谁个能够高喊着人们来向这缺点,罪恶,黑暗……奋斗,则他就是革命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就是革命的文学。”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蒋光慈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就是
期刊
摘 要:商务英语翻译因其特殊目的性而有别于普通英语翻译,在当今全球范围越来越广泛的经济事物中,有关商务英语的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务英语语篇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商务活动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语篇文体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分析,提出商务英语翻译须重视文体意识、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译者对读者的责任感。  关键词:文体意识;文化内涵;翻译要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国家之间频繁的贸易交往活动的进行对外贸翻译人员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翻译的策略和技巧的能力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全球化;外贸翻译;策略技巧;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5.9
期刊
摘 要: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教学过程重内容轻认知,因而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过度强调译语而忽略了原语文化的精髓,不能完整表达原语的认知方式。笔者认为,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进步,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所采用的翻译理论也应当有所改进。因此,本文将从异化的角度,探讨异化的翻译策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启示。  关键词:异化;翻译教学;启示;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5.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