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学习语文的支点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鼓励、引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就小学语文而言,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养成对语言文字吸收和表达的好习惯,即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这些好习惯,将受益终生。
  一、听的习惯
  “听”在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是须臾也不可离开的,有教育心理学者观察统计,“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活动使用频率占用率是最高的,统计显示:“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在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指出:“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的要旨,不发生误会。又能够加以评判,对或不对,妥当或不妥当,都说得出个所以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专心”两字上下功夫,务必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话的好习惯,这样会使学生的“听”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也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此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先慢后快,先易后难的原则,使学生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掌握到“听”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如年龄、兴趣爱好、学识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说的习惯
  现代语言学家把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定向能力、编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音调控能力和态势配合能力等五种。
  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说的好习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在课内,可以采用朗读、复述、讨论等形式,也可以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演小话剧,辩论赛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开口说,并在练习中逐步养成爱说的习惯。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进行说话训练,比如讲故事、讨论、争论等,当然,在这些说的训练过程中,教师最好能进行正确指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说话能力,也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读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而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如详读、略读等,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读物,使学生爱读,乐读。
  四、写的习惯
  写作是一门技能,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很多孩子听到“写作”就头疼,而有些孩子却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写作的秘密告诉孩子们。其实“写”就是记录,“作”就是创作。“写”就是把思想、感情、思考、事件记录在纸上,“作”就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文采。“写”是求真,“作”是求好。其实写作无处不在,我们要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要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写”和“作”。凡是做过的,玩过的,听过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不求篇幅。
  此外,写规范字、查词典等习惯的养成都是学习语文的有力支点。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语文习惯的培养,只有养成了这些好习惯,学生才能乐学、爱学、善学。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修改作文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在讲解与批改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如何解决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以下就是笔者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才是构成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最基本的对象。语文教师
期刊
写作是一个弘扬个性的创造性劳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缺少创新,因此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的文章,是当前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走出平庸,突出个性呢?对此,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我进行如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独到的观察能力  作文创新来源对于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想捕捉生活中的新事物,广泛地认识生活,就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此必须指导学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落实朗读教学。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应该深切地去认识和研究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具体运用。我认为其作用和运用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朗读必先出于口,再入于耳,后人于心。在朗读中让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作品的艺术境界。如教读宗璞写的《
期刊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应着重于以下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书,既可积累大量的知识,也可渐渐的学会表达技巧。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特别是阅读课上,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读书的感想,这样既
期刊
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发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不仅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的写作水平,还能拓宽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清代的袁枚说过:“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那么,我们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这些“学困生”的家常便饭呢
期刊
“刘”姓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姓氏,出现的时间也很久远,中学语文课文《鸿门宴》的主角之一就是刘邦。但如果我们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证“刘”字的字源时却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古文字典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却无“刘”字的记载。常识告诉我们,凡《说文》上查阅不到的字,均是在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的《说文》成书之后出现的字。而“刘”字作为汉朝的国姓,可
期刊
在初中教育阶段,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学习作文的过程应是包括积累、技法、思维、境界、成文、评改等多种因素的认识和掌握的一个系统工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教师偷懒的行为,而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
期刊
同学们作文中出现的人物常常是千人一面,公式化的,要么就是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黑油油的辫子,苗条的身材。这样,美是美了,但到底是写谁的呢?放在谁的身上都行,缺乏个性,让人感到单调、呆板、沉闷,没有生气。  那么,如何才能把人物写活呢?除了描写人物常用的技巧如:富有特征的肖像,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准确生动的行动描写外,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行为事迹方面去选材。因为人因事显,事由人起,通过选
期刊
一、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参考资源进行备课  目前远程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学科,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大,范围之广,检索之方便,已经成为教师备课时优先考虑的内容。民族地区由于地域偏僻,备课资料不丰富,以前备课时,教师总要花很多时间通过翻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备课的实施中却存在着“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拼盘”等诸多问题,使备课误入歧途。当我们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后,节约了许多查找资料的时间,解
期刊
宽容,是天地间一束最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中的坚冰;宽容是水,它流淌在教师对学生爱的海洋中;宽容是桥,它架在学生与教师的心灵之间,创造着神奇,传递着感动;宽容更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  所以,我们在做教育时,要宽容些,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班中,有个叫小A的女孩,我刚接班时,发现她和周围的同学有不同。 她时而少言寡语时而又一语惊人。经过多方调查和了解,原来她的父母很早离异。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