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说文解字》无“刘”字缘由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140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姓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姓氏,出现的时间也很久远,中学语文课文《鸿门宴》的主角之一就是刘邦。但如果我们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证“刘”字的字源时却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古文字典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却无“刘”字的记载。常识告诉我们,凡《说文》上查阅不到的字,均是在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的《说文》成书之后出现的字。而“刘”字作为汉朝的国姓,可以肯定在汉代之前早已存在,而且汉代印章中“刘”字也并不罕见,更令人不解的是,《说文》中许慎对“浏”的解释即:瀏,水清兒。从水,劉声。在这里“刘”字是作为声部出现的,那么许慎为什么没有把“刘”字录入《说文》?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避讳。如著名的文字学教授于安澜在《古书文字易解》中采用的就是避讳说。
  随着封建专制的日益加强,避讳习俗范围也逐渐扩大,根据政治的需要各个朝代的避讳方法、形式、种类均有独自的特点, “刘”作为汉朝国姓,而用避讳即讳名来解释《说文》无“刘”字之原因,似乎不够妥贴。而且在一些汉代皇室贵族墓葬出土的印章中,“刘”字也是较为常见的,这也说明在当时社会上并不避“刘”姓之讳。或许有人说,这可能许慎避讳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吧!
  也有学者从避讳说之外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文教资料》二零零六年一月号中旬发表刘兵、霍晶晶《〈说文解字〉“刘”字考》一文,此文把“刘”字放在《说文》未收字系统中进行研究,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述这一奇怪的现象。但经过仔细拜读此文和严谨考察未收字,发现有些问题值得进行商榷。《说文》成书之前没有的字,均为通假字,而“刘”字却无通假字,恰好所有的工具书都有“刘”字,《汉印分韵合编》一共收录84个不同写法的“刘”字如,《金石大字典》收录72个汉印中的“刘”字如,这些不同写法的“刘”字里不少应为汉安帝以前的写法,证明《说文》成书之前“刘”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许慎是个严谨的古文派学者,在他编撰《说文》之前肯定考察许多古典文献资料,决不会把小篆有的字轻易漏掉。再者,《说文》中用“刘”作“浏”的声部,那么,“刘”字的存在不可争议。所以,笔者认为把“刘”字放在未收系统中解释是行不通的,用避讳法解释,并且应是史无前例的特殊避讳法解释《说文》无“刘”字更为合理。另外,《〈说文解字〉“刘”字考》一文的题目是否有待更正?因为《说文》本无“刘”字。
  那么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为什么没有“刘”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个“刘”字追本溯源一番。
  《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新编说文解字》《古书文字易解》等十余种工具书中 “刘”(劉)字的释义很多,最原始、最基本的含义是与兵器、树木有关。《汉语大字典》有十一种对“刘”字的解释。这些含义是否是让许慎避而不谈“刘”字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呢?以下便是笔者对以避讳来解释《说文》无“刘”字的疏浅看法。
  陈垣在《史讳举例》一书中列举十多种避讳的种类,即改姓、改名、辞官、改官名、改地名、改干支名、改经传文、改常语、改诸名号、改物名、文人避家讳、外戚讳、宋辽金夏互避讳、宋金避孔子讳、宋禁人名寓意僭窃、清初书籍避胡虏夷狄字、恶意避讳等。此书对避讳种类的归纳应该比较齐全,但《说文》避讳“刘”姓,这一现象并不列入《史讳举例》所归纳的种类当中,所以应当说许慎使用的是一种特殊避讳法,因为“刘”的词义是兵器和杀,含有凶义,许慎不便直言。《古书文字易解》一书中于安澜认为:“许慎把“刘”改为“镏” ,“镏”亦有训杀之意,在汉以前的文献未曾使用,这是许慎临时自造的字。”但在《说文》序言中,许慎没有说明未录入“刘”字的真正原因,也未说明“镏”代替“刘”,也许是想让后人自悟其意吧。我们只有用这种特殊避讳法来解释其中的缘由了。
  回到本文的观点,避讳习俗在当今社会已不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过去遗留的习俗似乎仍在起着一定的作用。当代篆刻名家石开先生曾经在《石开印存》后记中写到:“我原姓刘,石开是出生时父亲给取的名字,后来学印,发现姓刘的原来在三代是靠当屠夫发家,遂恶之不复使用,并易为姓石。”这是一个因好恶而改姓的特例(不知是否与宗教信仰有关)。现在连石开先生都不愿姓刘,这使我们不难理解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许慎对含有杀意的国姓“刘”字避而不提的难处了。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第一、从朗读入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而对一篇血肉俱丰的课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把握贯穿于作品中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们赏心悦目,视听得到了充分的享受。  多媒体辅助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图片上俯身躬腰的古桥、青翠摇曳的树林、清澈宁静的山泉、一泻千里的瀑布、叽叽喳喳的云雀、与我共患难的蚂蚁┅┅你看,多么美丽景色,学生
期刊
新时期,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教育学生成长的指导者,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提高初中班主任的思想认识,对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在初中生教育教学中,由于其普遍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学
期刊
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  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语文就应该突出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单纯以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唯一对象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要从
期刊
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修改作文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在讲解与批改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如何解决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以下就是笔者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才是构成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最基本的对象。语文教师
期刊
写作是一个弘扬个性的创造性劳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缺少创新,因此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的文章,是当前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走出平庸,突出个性呢?对此,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我进行如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独到的观察能力  作文创新来源对于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想捕捉生活中的新事物,广泛地认识生活,就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此必须指导学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落实朗读教学。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应该深切地去认识和研究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具体运用。我认为其作用和运用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朗读必先出于口,再入于耳,后人于心。在朗读中让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作品的艺术境界。如教读宗璞写的《
期刊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应着重于以下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书,既可积累大量的知识,也可渐渐的学会表达技巧。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特别是阅读课上,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读书的感想,这样既
期刊
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发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不仅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的写作水平,还能拓宽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清代的袁枚说过:“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那么,我们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这些“学困生”的家常便饭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