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社会主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形形色色的生态运动和“主义”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生态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耦合,它是社会主义视角下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化阐释并提出相应的实践解决方案,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但生态社会主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决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态社会主义还不能说是为解救全球生态危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生态社会主义的命运取决于它能否提出一项适合不发达国家的环境与发展纲领。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发展与缺陷
  在当代全球性问题空前凸现的大背景下,生态运动正在成为20世纪末最具规模的社会运动。在形形色色的生态运动和“主义”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它试图以社会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生态危机,从而为人类生存危机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现实出路。“作为一种理论,生态社会主义是欧洲左翼生态运动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最具‘红色’的‘绿色’思想,属于最‘前卫’、最激进的生态理论;作为一种运动,生态社会主义构成了欧洲左翼生态运动最激进的一翼,区别于生态运动中的其他派别和阵营。作为当代欧洲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之一,生态社会主义被西方左翼人士看作21世纪社会主义的希望。”研究欧洲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的发展现状,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走势,认识冷战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前景。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态主义
  “生态学”一词是从希腊olkos派生而来的,它是家园的意思,指自然界,自然与人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生态结构,由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构成的,这个系统的任何部分如果受到损害,生态总体便会发生内部失调。19世纪90年代达尔文自然选择与进化论发表,使人们开始注意生态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生态危机发生,生态学成为一门显学。生态主义(Ecologism)是在对生态危机反思的基础上,伴随着现在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生态主义也称绿色政治(Green Politics),是西方生态运动的意识形态,生态主义认为只有深刻改变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改变现存的社会政治生活方式,才能创建一种可持续的使人满足的新的生活方式。生态主义和环境主义存在根本区别,两者不可混淆。“环境主义仅仅是解决环境难题的管理方法,而且认为生态环境问题不需要改变现存的生活方式就可解决。”生态主义更多是一种意识形态与文明形态,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二)生态社会主义
  什么是生态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社会主义(狭义)理论和‘红绿’政治运动理论。”其中,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生态社会主义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它的核心性问题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传统与人类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难题的相关性;狭义的生态社会主义是指对现代生态环境难题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分析和一种未来绿色社会的制度设计及其实现,它的核心性问题是论证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和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与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的内在相融性;“红绿” 政治运动的核心性问题则是阐明生态社会主义理念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并影响着以生态运动为代表的新社会运动和以绿党为代表的环境政党的社会政治实践。因此,无论是广义的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狭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其主体思想都是强调在社会主义视角下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理论分析与实践应对,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不是以统治者、掠夺者的角色对待自然,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按照理性的方式、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生产,建立使生产与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服从于社会生态标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社会。
  换句话说,生态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耦合,是西方20世纪下半叶声势浩大的生态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对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回应和主动吸纳,它是社会主义视角下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化阐释并提出相应的实践解决方案,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生态社会主义既包括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生态学观点的阐述,也包括当代社会主义者运用马克思注意的基本观点对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符合时代发展和要求的解释。”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
  (一)生态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概况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同绿色运动密不可分的生态社会主义,其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这是绿色运动崛起的时代。前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员鲁道夫·巴罗和前波兰共产党意识形态负责人亚当·沙夫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人。20世纪80年代,这是生态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一阶段的典型理论特征是“从红到绿”,主要代表人有加拿大学者威廉·莱易斯和本·阿格尔等。20世纪90年代,生态运动进入“绿色红化”时代。生态运动进一步深入政治、文化和经济制度批判的层面。这一阶段主要代表人是乔治· 拉比卡、瑞尼尔·格伦德曼、戴维·佩珀等。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纵观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其先后经历了“从红到绿”、“红绿交融”和“绿色红化”三个阶段,生态社会主义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各个不同代表人物各有不同的观点,但是,生态社会主义在总体上也具有一些类别化的特征。在生态危机的性质,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克服生态危机的手段、策略以及生态运动发展的未来前景等问题上,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家有许多大致相同的看法。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全球化扩张,是生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以追逐市场和消费,千方百计地使利润最大化的“唯生产力力论”的社会,同生态和谐要求不相符合。只看利润不计后果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无政府状态必然严重浪费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源,打破了自然平衡,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肆意地发展,无疑是给人类带来了两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在人類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两个问题必须得到遏制,如若不然,人类就可能会“穷途末路”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引起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预言迄今未能在西方实现,是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用高生产、高消费延缓了经济危机。”当代资本家不仅控制了社会的生产,还操纵了人们的消费,从而使其产生一种被强加的需要。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要还存在,现代生态问题就不可能真正消除。   第二,生态社会主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在克服生态危机、自我检讨对自然的蛮横之时,不应忽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还必须坚持“人类尺度”。社会生存的目的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把人放在物之上”,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反对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提倡每个人应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拒绝把劳动仅仅作为生存手段,劳动应该是快乐的。只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才能把人类利益和自然利益统一起来,避免人类(主体)和自然(客体)的分裂。坚持“人类尺度”,协调人与自然,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第三,生态社会主义致力于构建生态和谐、社会公正的未来社会。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所谓“稳态”,主要指“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改进上来,具体说就是破除跨国公司和垄断企业的集中化、官僚化生产体系,发展小规模、无污染的‘软技术’和小企业,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决策的领域,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发展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让人们在劳动中而不是在消费中去寻求满足”。到那时,所有劳动将是自主性的、创造性的、无异化的劳动,人民劳动不是为了谋生,而是生活的需要,是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第四,生态社会主义主张把“绿色”与“红色”结合来发展未来社会,即是在建设未来社会途中,不仅仅要依靠生态运动、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等社会运动的力量,同时也要与马克思主义的工人运动相结合。
  三、生态社会主义评析
  (一)生态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分歧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态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明确提出了“红色绿党”和“绿色绿党”的新概念,谋求在生态运动营垒内部重新划分红绿界限,把握生态社会主义与主流绿党的生态主义在政治上、理论上的区别与联系。所谓“红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社会主义的派别,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所谓“綠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无政府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的派别,包括生态原教旨主义者、“深绿派”、生态无政府主义者和主流绿党等。首先,在政治基础上,“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的分歧是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分歧。其次,在哲学理论上,“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的对立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最后,在社会政治实践上,“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的差别表现为激进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差别。
  (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和失误
  第一,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中,以人与自然的矛盾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生态社会主义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入手的,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性出发,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始终存在的人与自然之间张力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完全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最为主要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把人类社会共同存在的普遍性矛盾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人与自然的矛盾自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特定的生产方式使这一矛盾更加尖锐化而已,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仍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因此,生态社会主义这种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误判直接地决定了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模式的核心内容,直接地影响了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基本政策的取向,也成为其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
  第二,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分析中,以生态危机代替经济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进行了颇为深刻的解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社会危机也有很深入的分析,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剖析最为深刻和周全。但是它将生态危机置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危机的首要地位,取代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危机。这种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危机的界定,模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迷失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斗争的方向,消解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着力点。其实,经济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经济危机直接产生并加剧了生态危机,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直接相连,不能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并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
  第三,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构建中,“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非现实性。生态社会主义者设计的经济模式就是所谓的“稳态经济”模式,具体地说,就是追求产品质量和经济的“零度”增长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向人们提供非异化的、创造性的劳动,使人们的生产和消费真正根植于人与自然的完全和谐一致之中;建立一种“小国寡民”式的经济单位,缩小工业规模,用手工替代现代化大生产,降低生产率;通过重新分配社会个人财富,建立一种超越私有制和公有制这两种对立所有制之外的第三种所有制。显然,这种“稳态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理想浪漫的“乌托邦”特质,同时具有回避社会现实的反历史倾向,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四、结语
  尽管生态社会主义比生态主义有更清晰的政治轮廓和特征,尽管部分生态社会主义者仍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但是生态社会主义仍然不能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从总体上说,生态社会主义试图以无政府主义的部分内容来改造科学社会主义,更接近于欧洲历史上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现代的“民主社会主义”。大部分生态社会主义者赞同以分散的小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抗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开倒车”倾向。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他们仍提不出可行的、有号召力的具体社会政策,缺乏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冲突的具体手段。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决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期的重大困难和挫折。因此,生态社会主义还不能说是为解救全球生态危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生态社会主义的命运取决于它能否提出一项适合不发达国家的环境与发展纲领。
  参考文献:
  [1]周穗明.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1:119.
  [2][英]安德鲁·多布森.绿色政治思想[M](2005年版).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2
  [3]刘铁明.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在中国[J].理论视野,2008(12):163.
  [4]马德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66.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作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虽有政府、社会的支持,但因高校资源有限、实习单位、学生自身态度等方面的影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本文以G市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畢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收集资料,从而找出实习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问题  一、社
期刊
【摘要】:随着物质无比繁兴的消费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学领域受到明显的侵染和冲击,作家对于文学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之间关系的偏好与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的颠覆性变化,即鲜明且尖锐地应和了这一现象。在消费因素无孔不入地渗透下,这种偏好与追求终于由最初的推崇逆向受挫关系转变为现如今的推崇顺向相应关系,文本认知的方式与文本魅力价值的判断都表现出极具颠覆性的改变——消费时代与之前生产时代文学审美趣味与文
期刊
【摘要】: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运用了阶级分析方法对革命前夕德国各个阶级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革命过程中各个阶级对待革命的态度和立场,再现了革命的整个过程,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揭示了革命的必要性和阶级斗争的规律。本文基于原著,对恩格斯是如何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历史这一问题作粗略探讨。  【关键词】:恩格斯;阶级;阶级分析方法  恩格斯所著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研
期刊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规模空前巨大的反清武装起义,参与、经历运动的太平天国部属,多有着或培养了坚定的反清意志,革命斗争的勇气,丰富的组织和战斗经验。离开太平天国组织后,这些太平天国旧部融入到民众中,他们的作为对后来辛亥革命的准备与爆发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旧部;起义;会党  左舜生先生著的《辛亥革命》一书中谈到:“太平天国灭亡以后,其旧部逃亡匿迹于国内外而从事种种秘
期刊
【摘要】:情景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它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情景;情景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
期刊
【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的精神结晶,有助于对健全人格的塑造,对理想价值的追求,对优良道德的弘扬,因此,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本文进一步指出了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三条途径。  【关键词】:人文精神;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途径  一、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以人为本的精神,其内涵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期刊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规范、不及时;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等具体措施,以利于公司更好地发展以及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正确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对措施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背景   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重
期刊
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市、镇、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期刊
【摘要】: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慈善的本质是出于爱心和责任心,自愿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慈善活动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是当今的慈善活动出现了一些伦理观念和伦理行为的失范现象,如何加强慈善伦理建设提升慈善活动质量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慈善;慈善困境;慈善伦理  一、慈善的涵义  “慈”、“善”在古代汉语中早已有之,并且被广泛使用。“慈”在古汉语中有两层含义,一层
期刊
【摘要】:“卷”改“件”的意义在于,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管理档案工作上的技术优势,在推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对于档案材料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统计。  【关键词】:“卷”改“件” 文书档案;档案管理  2011年实施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是目前我过档案行业的重要标准,它的实施是深入推进我国国家机关档案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也成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