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肉计疑云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段爱沙尼亚外长佩特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的通话录音,被放到互联网上。这段录音显示,乌克兰反对派雇用狙击手枪杀集会人群和警察。由于狙击手大开杀戒,使前政府声名狼藉,最终导致乌克兰政局变天。尽管没有切实证据证明这段录音属实,却仍旧引起舆论关注。
  事实上,无论是恐怖袭击还是反政府活动,经常会传出各种苦肉计传闻。此类传闻有时被证实确有其事,有时则根本是无中生有。“9·11”之后,美国国内就存在大量苦肉计的说法,认为这是政府自编自导自演的,“基地”根本与此无关。这种论调并非现在才出现。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也有质疑美国政府早就知道日本偷袭计划的声音。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美国总统未及时预警是为了避免国会干预美军全面参战而使用的苦肉计。
  除了少数热爱阴谋论的民间人士之外,在出现严重人道主义危机时,各国政府也常采取苦肉计作为危机公关的手段。1983年,朝鲜特工制造了缅甸爆炸案,试图炸死当时的韩国总统全斗焕。这次行动炸死了韩国副总理徐锡俊等16名韩方人士和4名缅甸人,现场47名人员受伤。全斗焕因为晚到两分钟才幸免于难。事后,韩国声称这起恐怖袭击的背后主谋是朝鲜。朝鲜则声称此事是韩国的“苦肉计”,目的是为了制造入侵朝鲜的借口。事后,缅甸安全部门成功锁定实施袭击的朝鲜特工,并且活捉了两人。经过公开公正的审判,全世界都认识到所谓苦肉计只是朝鲜的托词,缅甸也因此与朝鲜断交。
  使用苦肉计作为危机公关的说辞,必须首先保证自己干坏事不会被人赃并获。不过,对某些国家而言,即便人赃并获依旧可以死硬到底,反正国际舆论在其国内也看不见。
  另一种苦肉计,则是利用少量的损失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全面战争。二战前,日本军队玩这个把戏已经算是出神入化。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卢沟桥事变,都是这么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苦肉计套路。1997年,美国政府也曾试图对伊拉克搞一次苦肉计。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休·谢尔顿在其回忆录中披露,1997年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曾试图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有内阁成员提议,让美国空军的U-2侦察机去伊拉克送死,以便让美国借机开战。这个疯狂的计划被美国军方拒绝。这不仅因为让部下送死有违道德,而且军方高层还认为这样的阴谋很难保密。如果真的实施了这个计划,一旦被媒体揭穿,美国政府和军队的公信力将崩盘。
  有的组织还把苦肉计作为一种战争手段。2002年,巴勒斯坦儿童穆罕默德·杜拉和他的父亲被以军子弹击中。整个过程由媒体拍摄下来并且在当天发出。这立即引发了国际舆论对以色列军方的谴责。事后,有调查员通过技术手段还原现场,才发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苦肉计。
  事实上,巴勒斯坦武装人员长期用儿童挑衅以色列军队,希望以军开火还击后引发更多的舆论谴责。有关这方面的情况,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的报告就专门提到:
  巴勒斯坦儿童被无所顾忌地利用,上街去向以色列士兵投掷石块、燃烧弹和手雷。有人甚至用汽车把儿童送到远离其居住地的暴力事件发生地点。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常常站在青少年“烈士”组成的人盾之后向以色列士兵开火,因为他们知道儿童受伤可用于宣传的目的。因此,在暴力冲突之后的伤亡人员中有儿童当然就不足为奇。
  显然,为了进行道德攻击和心理战,此类苦肉计或者可以收到一时之效。然而,任何阴谋都很难被长期保密。一旦真相被揭露出来,此前所获得的道德优势将会荡然无存。如果此次乌克兰反对派真的通过苦肉计来获得政权,那么他们的执政合法性必然受到嚴重挑战。
2014年2月20日,乌克兰基辅,一名反政府示威者用枪瞄准一名疑似狙击手的方向
其他文献
被赶出公司7年后,杰克·多西再度被任命为Twitter的CEO。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他偶像乔布斯的身上,后者曾于1985年遭到驱逐,又于1997年出任苹果临时CEO。  尼克·比尔顿撰写的《孵化Twitter》一书中曾经着力描绘了多西与乔布斯的相似之处:“多西开始按照史蒂夫·乔布斯的样子塑造自己的形象,他像乔布斯一样自称为‘编辑’,而且总是穿着单调的套装:白色的迪奥衬衣、蓝色牛仔裤和黑色西装。”  
四川人喜欢吃豆花,磨豆时用勺把浸泡开的豆子加到石磨的洞里,添加适量的水,右手抓住磨盘的木头柄顺时针旋动。家里吃豆花时,一般都是我和外婆围坐在石磨旁,我负责推磨,她负责加料,她总是啧啧称赞我:“我们德琨力气真大,这次磨的豆花肯定很细嫩,外婆给你的佐料里多加些麻油哦!”听到她的夸奖,我把磨盘转得飞快。少女时期的我和外婆关系很好,特别吃饭时,她总是偷偷在桌下踢我的腿,我就知道她嫌我夹菜太少,吃饭的人多,
当那位女性朋友趴在提莫西·库拉克(Timothy Kurek)肩头哭泣的时候,他感到十分为难。  过去23年,库拉克一直是朋友圈里的小神父。这个波兰裔男孩出生在美国田纳西的基督教家庭,生活围绕《圣经》和教堂展开。唱赞美诗,周末的保留节目是去教堂,喜怒哀乐悉数虔诚告知上帝。他偶尔会在深夜接到朋友的电话,听他们的忏悔甚至痛哭,然后给出宽厚的劝慰或几句责备。到上大学的年纪,自然而然地,他被自由大学录取了
传播学者约翰·彼得斯认为,交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语义问题。50年代生人的他在《交流的无奈》一书中研究交流的失败,鼓励今天的人们放弃交流的幻想,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像天使一样交流”。  假使这个悲观的结论成立,那么,“加强交流”还有没有必要?  最近的调查显示,至少在中日关系上,双方都信任且看重交流的意义,无论这种交流是发生在庙堂之上,还是乡野之间——两国受访
梁尚立是我妻子的老上司,因为彼此关系密切,所以我们都叫他“立叔”。第一次见到立叔和立婶是我们新婚后不久,在香港北角的一家茶餐厅请他们饮茶。那天老夫妻俩兴致很高,大家没有一点生分的感觉,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    说起梁尚立,人们就会把他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改革年代招商引资的先驱。1978年,立叔出任广州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第二年起又担任分管外经贸的副市长。他往返于穗港澳之间,积极
对尼泊尔来说,喜马拉雅是一把双刃剑。这既是她陷于穷困的先天诱因,又是她得以长久倚靠的“金山”——还有什么比世界最高峰的无敌景观、多样得令人咋舌的生态资源、印度教和佛教混杂而成的情调更吸引目光?或许还有很多原因,比如,向全世界敞开的博大胸怀,为远方贵客诚意奉上的谦卑,对神明的虔诚,对俗世的泰然,甚至原始和混乱中蕴含的惊喜之美。  这段旅程,我“捡”了四五个旅伴,吃了30碗豆汤饭,走走停停40天,跨越
Y先生混过很多大学社团,最先参加的是一个支教社团,成员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还进行一些课题研究。Y先生多才多艺,会剪纸、编绳子、串珠子等各种手工,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民工子弟小学的校长说:教语文、数学的,我们不缺,你们来还抢了我们自己老师的活儿,教得又不连贯,就缺教孩子玩儿的,体育、美术、音乐这些。  Y先生还在白鸽社做过负责人。白鸽社的核心活动是定期在校园里以再生纸换废纸,收上来的废纸拉到再生纸
不知你有没有读过这么句话——“把今天当成活着的最后一天,像明天就要死亡那样去生活。”这话据说是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投入生活的。可我琢磨,倘若我确定无疑地知道明天要死,那今天八成会躺在家里床上。亲友乐意陪我说话最好,没人理我,我就吃喝打滚,读闲书看电视玩游戏,特别“颓”地度过这最后一天。才不会在“活着的最后一天”去学习锻炼做好事呢——就剩24小时,何必费那劲呢?  有一阵子,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有了
大暑那一天,我和季风在艾镇摆酒。选在镇上最气派的一家酒店,但艾镇的气派也就是在“世纪大饭店”的招牌上挂点塑料红玫瑰花球,泛着油光的红地毯一路铺到二楼,“鸾凤厅”门口放着五层大蛋糕,上面立的两个小人白着脸,没有五官。就这样还1288一桌,说是保证两个海鲜菜,附送一个身穿紫色灯芯绒西装的婚礼主持。  我表妹是伴娘兼收礼金,在门口黄桷树下摆一张桃木桌子,她化了大浓妆,穿宝蓝色纱裙,等不及客人走掉就开始用
插图/Nath不是“造物主”  北京地铁里有各种乞讨者。有的背着吉他弹唱,有的把MP3连着音箱装包里代自己唱,也有人什么也不带,径直走到你面前伸手要钱。这些人或安静或聒噪,来了又去,一刀只是看看他们。有天他遇到个鬓角很长的微胖男人,他的头发梳理得很好,松垮的裤子和红褐的肤色却显出一种肮脏。他拿着一叠《北京晚报》,嘴里说:帮帮忙吧。一刀叫住这人,说自己要买份报。他接过报纸从钱包里拿出一元钱,那人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