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都给你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013w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9月16日,当我第二次来到奥赛博物馆,懵懵懂懂地跟着人群进了馆才发现没有买票。后来才知道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都是免费日,这样的好运气,让我瞬间感受到奥赛的亲切。
  走进奥赛博物馆,仿佛走进了大师的画室,满满的精彩作品让人不知如何取舍。米勒和莫奈,这是我上一次来奥赛印象最深的两位艺术家。米勒的《拾穗者》中那种安静朴实的气质深深吸引着我,没有强烈的环境色,一切都在柔和的光线下,人物的动作充满节奏感和韵味,每每都能在画下站上十几分钟;而莫奈的颜色,简直就是鬼斧神工,奥赛博物馆五楼有一面墙都是莫奈画的各个时辰的教堂,他总是喜欢画同一样东西在不同光景下的色彩变化,那一面墙的不同颜色的教堂,每一张都充满了梦幻的光芒,无论亮部暗部均揉和了无数种颜色,却又无限的和谐统一。看莫奈的画有一种瘾,时间久了,当你开始淡忘那画上的颜色,就会越发想念,想念那不存在于自然却又散发出对自然无限热爱的色彩,这种色彩必须看原作才可以体会,因为那种颜色既无法印刷,也无法复制。我想,这可能就是印象派画家的孜孜追求吧。
  火车站博物馆
  在巴黎杜乐丽花园的对面,塞纳河的左岸,是一座与环境颇为融合的古典建筑,与右岸的卢浮宫相映成趣。人们往往逛完了卢浮宫就顺着卢浮宫桥跨过塞纳河,没几步就到了这座1900年万国博览会期间曾经是熙熙攘攘的火车站的奥赛博物馆。
  看起来与周围的古典气质相当吻合的奥赛博物馆,实际上并非一座非常久远的建筑物。因为1871年在巴黎公社的暴力动荡中被焚毁的奥赛宫旧址,直到1897年,也就是距离万国博览会仅有3年的时候才开始进行火车站——为了接待博览会大量人流而建的奥赛火车站的招标工作。1898年,维克多·拉卢(Victor Laloux),这位刚完成巴黎市政厅建设的著名建筑师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仅仅两年的时间,这座华丽的火车站连同一间酒店就落成了,法国夏朗德——图瓦普地区生产的细切石巧妙的塑造了这座具有学院风格的建筑,内部的现代金属结构被古典的外形遮盖,使其成功地融入周围高贵的邻居中间。建筑体本身也就成为奥赛博物馆的第一件艺术品。
  “这座火车站是一流的,看起来就像一个艺术宫殿...”1900年万国博览会时画家爱德华·迪泰伊(Edouard Detaille)面对华丽的奥赛火车站写道。86年后,他的预言应验了。


  年轻的巨人
  这座开放只有26年的博物馆截至2012年,已经接待了七千多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它是凭借什么跻身世界前十博物馆并受到如此追捧的?这里致力于展现西方世界在1848年和1914年之间五彩纷呈的艺术流派,包括后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学院派、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等,可说是弥补了卢浮宫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断层;而这里的印象派作品的收藏体系也是世界最全最棒的。
  实际上,奥赛博物馆曾将三家权威美术馆中所有1848年至1914年的作品搜刮囊中。其中卢浮宫1820年以后出生,在法国第二共和国享有盛誉的艺术家的作品均转移到了奥赛; 自194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印象派作品收藏的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是奥赛博物馆中大部分印象派作品的来源;当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于1976年搬到了现在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后,只保留了1870年后出生的艺术家的作品,而其余的作品则都留给了奥赛。站在这样三位巨人的肩膀上,奥赛博物馆仿佛一位身负皇命的王子,留着贵族的血。
  无处不亮点
  奥赛博物馆共有5层,其中对公众开放参观的展厅分布在下沉式大厅、二层和五层。博物馆里各种流派的作品很多,摆放秩序并不十分明确,比如凡高的作品在大厅有,在二层也有;莫奈的作品在大厅、五层都有;学院派的作品分布在大厅和二层的若干个展厅。所以如果想不错过任何喜爱的作品,那可需要留足时间,把整个奥赛都走遍,并且走遍奥赛绝不会是一种受罪,你只会后悔自己花在卢浮宫的体力太多以致没有更多的脚力分给奥赛。
  一进大厅,32米高的博物馆空间直通顶部,火车站时期遗留下来漂亮的大钟仍旧在上方悬挂着。大厅中间错落摆放了几排雕塑,雕塑中间是可以坐人的平台,人们可以一边歇脚一边观赏;二楼靠近建筑中间的围墙边也有一圈雕塑。奥赛博物馆精彩的雕塑包括1881年博物馆购买的首尊罗丹的作品——《青铜时代》;而德加的《十四岁的小舞者》作为极少有的外国艺术家作品1947年于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展出,随后被送到了奥赛博物馆;高更原汁原味大溪地风情的浮雕作品也是雕塑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在2011年的时候,奥赛博物馆对五层的印象派展厅进行了一次装修,背景颜色也换成了深孔雀蓝。印象派、后印象派作品一直是奥赛的一块招牌,尽管在欧洲各地有许多印象派、后印象派代表画家的个人博物馆,如拥有8张莫奈巨型睡莲的橘园,完整保存雷诺阿故居的雷诺阿博物馆、拥有众多凡高及“朋友们”作品的凡高博物馆等等,但要说此类作品的大观,还必须是奥赛博物馆。除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奥赛的学院派藏品也相当精,布格罗、卡班内·亚历山大两位学院派代表人物的同名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现实主义派别中,米勒的《拾穗者》、《晚祈》,库尔贝的《画室》均被奥赛收藏;而安格尔这位卢浮宫的代表人物也有精彩的《泉》在奥赛展出。除了这些知名的画家及作品,有很多并不知名的作品也非常精彩,甚至可以说毫不逊色于这些名声在外的大作。


  除了油画、雕塑作品,奥赛博物馆还有许多陈列室是用于展示古典家具、物什的,顶级的家具摆在明亮的展厅中,让人如置身宫殿一般。1837年,摄影术被发明,19世纪正是各种摄影手法被不断探究的年代,奥赛也有许多珍贵的摄影展品分布在不同的展厅,题材手法各异。还有建筑图纸,也在少数展厅中陈列,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部分,被放在建筑艺术的杰作奥赛博物馆中,非常应景。
  作为一座收藏了最多19世纪艺术瑰宝的博物馆,奥赛博物馆绝对能让热爱艺术的您的巴黎之行平添难忘的一笔。如果能有时间完整地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这三座“西方的艺术史之馆”都参观一遍,那西方艺术史中那些名家、作品定会如皮影戏的小人般在你的脑海里上演精彩的戏剧,形象生动而难以忘怀,吸引你再度来巴黎品味这杯艺术之酒。
其他文献
中国玄学中有许多算命方法与名字有关,虽说玄乎,但似也有道理。“无极”、“大千”这些极其大气又深蕴中国文化的名字每每让人印象深刻,想来只有旧时学识广博的长辈才能起出这样惊鸿一瞥的名字,而这些名字的拥有者也会带着一份骄傲与幸运伴随着这些名字共存。赵无极,就是这样一个名字。  宋朝皇族后裔的赵无极从小家境殷实,秀才祖父从道教中触发灵感,起了“无极”这个名字。而伴随着这个名字,赵无极也与中国文化有了千丝万
期刊
年初二,一对从巴黎回来的朋友,到舍下小坐,聊起了巴黎……  自然而然间集美亚洲博物馆的话题,便缠进了我们闲谈之中,聊得兴起,宛若看到巴黎迷人的阵阵香熏渗合着东方浓浓茶香萦绕而起,大家的思绪不约而同地兴奋起来……  朋友亚玲和她先生,是上世纪90年代赴巴黎寻梦的年青人。亚玲是皇族的后裔,天性格调高雅,虽然在国内他们已是名牌大学理工科的教师,但文化大革命间的文脉断裂,使他们更求知若渴,又对艺术情有独钟
期刊
今日美术馆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公益性美术馆,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以其现代性视野、国际化平台、规范化运营,力求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生存发展之路。作为私立性质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具有很多优势,并且在当代艺术领域里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在今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有六项教育活动支撑着展览的举办,共同推动美术馆的全面发展。其每一项活动均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
期刊
《自画像》(Deutsch: Selbstportr?t)  文森特·凡高,65 × 54 厘米,1889年  像伦勃朗和戈雅一样,梵高经常用自己作为模特,在他整个短暂的创作期十年内绘制了超过43幅的自画像。他曾在信件中对他弟弟说:“人们说认识你自己很难,我愿意相信,并且我觉得画你自己也很难。就像伦勃朗的自画像,已经超出视觉之所见,它们更像是一种启示。”  这幅奥赛博物馆收藏的,大面积蓝色的自画像
期刊
广州  广东美术馆 1—12号厅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展  2013年2月5日~2013年3月13日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将于2月5日—3月13日在本馆内开展,展览主题来源于诗经,“风”即各国当代艺术精品,“雅”即花鸟风景、静物陶瓷等致雅小品,“颂”则是颂美新生活的主流经典,旨在展现各个时期艺术家对社会形象及意义追寻的不同面向,为观众提供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  2月5日~3月
期刊
一直以来,西方博物馆总是通过对艺术的公众性来制定艺术公众政策,就其路径而言,大致分为调查统计,分析各社会阶层、文化阶层和各年龄段的需求和兴趣,和对“艺术接受”的过程与内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具体的公共教育措施。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艺术市场开始井喷,各类公、私立艺术馆、博物馆相继出现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国的艺术公共教育处在一个怎样的真实状况之下?作为尚处尝试阶段,缺乏理论支持的艺术公众政策,
期刊
新加坡  新加坡季节画廊  新加坡季节画廊“盲人之盲”—韩国艺术家Choi Xooang个展2013年3月22日~2013年4月13日  韩国艺术家Choi Xooang在新加坡的个展“盲人之盲(The Blind for the Blind)”于2013年3月22日开幕。Choi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他对于人体结构理解的超级写实艺术技巧以及对其中的深邃寓意的极致体现。  3月22日~4月13日  法国
期刊
“对一个写实画家来说,没有比此种满怀敬意将物之真实带上前来的虔诚摹绘更令人沉醉和期待的方式了。‘寂静之吹拂’,吹来的是淌过我内心的时间之河,寂静的物之自身悄然谢幕,真实涌上前来。  我始终存在着一种怀疑,特别是在画到顺手的时候,会有一种恐慌感。因为写实绘画会有这个问题,你说这是对于画画始终有一种危机也好,警惕也好,我要有一些时间停下来想一想。”  50年前,中国美院附中,一位叫着来汶阳的学生的才气
期刊
重商主义下的学院派  提及学院派,往往和庸俗文化,僵化保守等这样的略含贬义的名词连结在一起,这种批判性质的异乎寻常的高度一致性也体现在不同版本的艺术史专著中。故19世纪的学院派被不约而同地打上了“无视艺术家个性自由和创造”、“脱离现实生活,回避艺术社会性”的标签。再加之晚期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等现代艺术在20世纪初期的蓬勃发展,学院派的教化无疑作为一种历史前进的绊脚石而成为众矢之的,被视为一种反动的、
期刊
卡米拉·英格曼出生于1966年,家乡是瑞典小镇Trollh睏ttan。从那里开始,她用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记录下那些大多数人只会匆匆扫过一眼、然后迅速遗忘的碎片。长大后,卡米拉在歌德堡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并迅速成为瑞典乃至欧洲在艺术与设计博客领域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举办过9场个人画展,作品遍布全世界的博物馆和画廊。  卡米拉的创作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油画、拼贴画、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