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认为:“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语文课堂的对话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启迪学生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然而笔者在教学与调研中发现,部分课堂看似热闹,然而细思冥想,不少对话浮于表面,非但不能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相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对话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伪对话现象。课堂上部分教师掌控提问,以师生的问答为主要形式,集中表现为一问一答。这样的课堂更多的是预设,缺少生成,本应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变成课堂的主体,严重违背了科学的对话精神。
  问题设计不够合理。问题是对话的核心内容,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课堂封闭性问题偏多,开放性问题偏少,这一现状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阻碍了学生课堂对话的热情。
  评价的单一化、形式化。合理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话的热情、探索知识的欲望,而部分课堂教师的评价呈现单一化、形式化的趋势,体态语缺失,针对性不强。这些单一化、形式化的评价实质上是否定了对话中的“我—你”的关系。
  针对这些严重制约课堂有效对话的瓶颈性问题,我们唯有从教与学两方面同时入手,不断改善,方能让师生真正互动,平等对话,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
  一、树立正确的对话观
  观念决定行为。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对话观,才有可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灵动。第一,“对话”中的学生观。在语文课堂中,教学行为应为两个平等的思想体的相遇。学生作为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处于主体地位,而不应成为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第二,“对话”中的教师观。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是对话过程中的倾听者,对话者,对话中的“首席”,但切忌越俎代庖,大包大揽。第三,“对话”中的师生关系。课堂上的对话更多是两个独立平等的生命体的交流与沟通,是思想的交流,精神的沟通。在对话过程中,师生是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
  某教师执教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问学生海燕象征什么。一学生说海燕象征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人。学生的回答虽不够准确但也没有偏离事物的特征,应该值得肯定。但该教师却批评说你错了,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这名教师以教师的权威全盘否定学生有道理的回答,是典型的压制行为。长此以往,学生还敢在他的课堂上发言吗?“在任何由强力维持的制度下,人类的才能精华都会逐渐枯萎。”赫伯特的这一论断道出了民主氛围的重要性。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究其根本是课堂缺乏民主,学生内心压抑。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对话观,让学生置身于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才可能敞开心扉,自由对话,从而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
  二、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
  语文课堂上的对话,是师生双方一种互动式的交流。倘若学生缺乏必要的对话技巧,那么教师营造的适合对话的氛围只能是毫无作用的摆设。因此,学生的对话意识直接影响语文课堂的精彩程度。
  一是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是对话的基础,课堂上学会耐心倾听他人发言,当不能及时领会他人言论的核心要旨时,应做好记录,待他人发言完毕再作询问;当他人观点与自己的看法相左时,也应耐心听他人说完,再寻机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者除了耐心聆听外,还应配以点头、微笑、注视等适当的微动作,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二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是对话的关键,只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生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学生囿于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应抱有宽容之心,用发现的眼光去鼓励他们参与对话的积极性,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提出心中的疑惑,只有这样,课堂上才可能进行全员性的深层次的对话。
  三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是对话的核心,学生的交流要做到发音清晰,音量适中,能围绕主题有理有据地展开。只要这样,我们的表达才能体现一个思维过程,我们的语文课堂对话才可能是高效的,精彩的。
  三、提升教师的对话能力
  语文课堂的对话其实质是师生间的彼此交流,互相接纳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起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对话观及自身的对话能力,将直接决定着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课堂对话始于问题,有效对话基于优质问题,唯有优质问题方能点燃对话之火,因此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是课堂对话的关键。首先,问题的设计要立足于全体学生。话题过于高深,少数优等生垄断话语权,中等生、后进生便无缘课堂对话;话题过于平庸,无需思考探讨,学生体验不到对话探讨的乐趣,削弱了对话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不同学习程度和不同特点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交流,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发展。其次,问题的设计要立足于教材。课堂提问应紧扣教材,结合目标和内容,在内容关键处设疑、在矛盾冲突处设疑、在回归生活处设疑,唯有这样,设计出独到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纵深。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笔者从鲁迅对先生的评价“伟大”一词入手,引领学生聚焦伟大,品味伟大,感受伟大,升华伟大,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层层剥笋,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课堂呈现出一种重章复沓的音乐之美。
  当然优质问题的设计绝不意味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只要预设否定生成,我们应设计柔性的目标,妥善处理两者关系。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对话,促进学生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也注重情感的体验;不仅关注思维的展开,还注重意义的生成;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能力价值的提升。
  在语文课堂对话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多重评价。一是教师给予学生评价。这种评价不是简单对错的判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甚至是错误的看法,更主要是通过对话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加以引导,纠正思维偏差,引领学生向纵深思考。二是学生给予学生的评价。同龄人的评价更切合学生的思维,让同伴更易接纳,还能让生生关系更为融洽。三是学生對教师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学生的评价会更直接,更真实,这利于教师更快地了解学情。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充分利用对话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让学生能感受自主的尊严,享受心灵成长的愉悦,从而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226400)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古典诗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方式模式化、静态化、滥用化以及单一化等问题,面对这些弊端,简约语文的倡导者丁卫军老师又是如何除弊破陋,在古典诗文教学中践行简约语文的呢?细读他收录在《简约语文公开课》一书中执教《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桃花源记》三课的教学实录,感觉到他对于古典诗文教学的一些方法宛如醍醐灌顶,给人豁然通透之感。  一、诵读设计注重融合共生  诵读是古典诗文教学的传统
期刊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写作恰好是训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最好方式。但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究其原因,是积累不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不知如何下笔。提倡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练笔,丰富学生的日常积累,为学生“储米”,如此,在写作中学生才能文思如泉,让作文妙笔生花。  一、课堂中练笔,掌握方法  “天下文章一大抄”,此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仔细品味,却也有几分道
期刊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文章内涵好,语言表达以及写作技法也堪称经典样本,教材的写作部分注重单元文本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点的切分和选择,在单元课文内容和写作上进行了有机配置。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依托文本,读写结合,对该单元文本内容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亮点进行精巧点拨,体味作家写作上的巧妙之处,有意识地强调学生要积极地学习借鉴和模仿化用,依托文本教写作,可以突出随文学习的实效性,以此来渗透
期刊
继“教案”“学案”之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研发出“学历案”,是对之前教学方案的有效性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提升,让学生们经历深度学习后达到“学会”的目的。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基本框架包括“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学习过程、检测作业、学后反思”等几个基本要素。下面以学历案的三大核心要素“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结合课文《故宫博物院》来谈谈基于“学历案”的教学究
期刊
朗读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要在朗读中学,在朗读中悟,就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指导要讲求方法,以篇定法,以学定法,抓住时机,适时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从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技巧掌握法,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读好重音。课文的写作有目的,体现在句中;句子的表达也有目的,表现在词语中,所以重音就体现了句子的目的,要能准确地读出重音,才能正确地理解句意。重音的类型有并列性重
期刊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不同,是小说,可当作记叙文教学。小说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苦,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异常艰难!小说深沉地叩响时代的呼唤,亿万人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
期刊
传记文学怎么读,随着整本书阅读的提倡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盲目读和应付读中游走,只求“读了”而不求“读好”,这明显与我们所希望的读书要求相背离。新课标强调,真正的名著阅读应培养學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概括、比较、分析、推理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与作品的深度交流。整本书阅读应该培养学生找寻关键信息、质疑探究和拓展阅读的能力。如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发问并寻找答案的能力是整本书
期刊
一、明确方向,策略为先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习的起点,为教学提供依据,指明方向。笔者在教学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写作中,运用了不同形式的写作导学稿,以搭建作文教学中师生、生生以及自我对话平台。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整理加工的;教学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教育过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写作
期刊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部编教材选入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这篇短文共194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却写得精彩绝伦,趣味盎然。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没有形成,教师应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明确阅读鉴赏基本操作步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验证机会,自然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支持。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技法传授时,需要有观照意识,如何实现教学操作的主体诉求,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