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生 显像世界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在摄影艺术的山峰上,独自攀援了整整半个世纪。


《大河之舞》1992

  长河奔涌,风云变幻,星转斗移,岁月沧桑……情感与镜头聚焦的时空,思想和光影雕刻的史诗,曝光在高天厚土的地理背景里,定格于大浪淘沙的时代大潮中。
  历史真像一部大片,江山如同一轴画卷,日出日落里的血雨腥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他挎着相机,置身于这个沸腾的时代,足迹遍及神州四海。
  他在摄影艺术的巅峰,挑战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战胜影像艺术与技术的规律与经验,击溃他人与自我局限里有限与无限的围墙和障碍,拍摄出人生高峰上大自然与生命可歌可泣的壮举。潮水般的来者在半山腰上的仰视中叹为观止,时间流逝出了一个独特的光影现象。
  陈长芬,一位为人类摄影史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大师,一位质朴自然而又先锋另类的艺术生活者。
  这个长年跋涉于摄影长路的人,峰巅上信步漫游、孤旅独舞和观察瞭望无疑是高难的,险峻的,孤独的,寂寞的。
  从唯美的画面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肉眼的视觉感受中,透视思想深层的内涵,陈长芬走过千山万水漫长的征程。
  性格決定命运。胸怀决定境界。



  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的眼界自然广阔,他的人生必然气象万千。一个具有强烈思辨力量,勇于碰撞世界的艺术家,他的生活必然壮丽、他的故事自然充满传奇色彩。
  1989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登出的封面“人类摄影术发明150年10大贡献者”选中了陈长芬,该杂志对陈长芬的评价是:
  “CHEN CHANGFEN(陈长芬),中国人,摄影大师、影像艺术家。我们几乎每周都在谈论他和他的艺术。”
  1997年1月美国重新修订出版的《世界摄影史》推崇他拍摄大地日月的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与境界。
  陈长芬获此殊荣当之无愧,他执着忘我的探索精神皆因性格使然。直到今天,这个奖项依然是当代摄影史的里程碑。
  陈长芬永无休止的观察、思考、学习、进取,使其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境界,一种浴火重生的轮回:思想的轮回,艺术的轮回,灵魂的轮回,人生的轮回,最终完成了自我的轮回。他在不断颠覆自己的同时,不断建筑一个崭新的、超前的、再生的、轮回的自己。
  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巨作《日月》,他用难以想象的多次高难度曝光,使天象凝聚的巨大磁场与气场天衣无缝的融合,就是物质与精神轮回的图腾,现实与异想结晶的意象,人体与灵魂碰撞的火花。这是摄影世界的神话,是人间与时空的史诗。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进一步到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的境界。
  他在肉眼普遍的常态视觉里,不断发现超越视觉深层的情感与思想。大师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视现实的焦点,把普通的自然场景和人文物象,构成独一无二的画面。
  把自然现象与生活场景演绎成超现实主义的印象与意象,是一个艺术家想象和臆想的结果。他一定要有将现实现象,想象成千丝万缕细节融合局部和整体结构思辨的能力。
  陈长芬镜头中的长城在视觉极度震撼的同时,我们感受到史诗一样壮丽的感动。
  长城的文史野史,长城的壮观与落差,是美学,是汉语的象形意识,是唐诗宋词神韵浩荡的千古绝唱。
  而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的长城又是围城,是壮怀激烈的烽火鏖战,是炮火硝烟残阳如血的噩耗,是长歌当哭的天问,不堪回首的记忆,饥寒交迫“起来”的民族躯体造型,是不屈的脊梁下血流成河的屈辱,是一道禁锢前人和来者的高墙,束缚思想与手脚的锁链,是教科书一代一代人的必读的史实。
  长城,我们可以肆意地爬上爬下,向左向右,你能够自由地走出走进,走近走远,但是,那一段又一段忍辱负重的历史,足以让一个受伤的民族永远反思。
  陈长芬就在这古老的、破旧的、蜿蜒的、坍塌的、危险的、祖国曾经骄傲和痛苦的长城,民族的血肉筑成的长城,铜墙铁壁的长城,古今中外攀援的万里长城,流连忘返。
  他拍摄了长城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沉思,包括苍穹星辰缓动的轨迹,城砖垛瓦的伤痕,西出阳关悲壮的暮色,漫山遍野荒草的呻吟,风声雨声笑声哭声歌声枪炮声……
  陈长芬的长城随着显影液、定影液漂洗出来的银盐相纸,悬挂在民族历史的博物馆里。
  陈长芬的长城系列作品中,悲壮的色调结构了主题。英雄失败的长城,胆怯懦弱而又奋起抗争的长城,沉睡不醒的长城,昏庸无道而又机智多思的长城,白骨堆砌的长城,孟姜女哭倒的长城……
  他的长城系列作品《寒夜》、《千秋》、《山河存照》、《雪晴》通过四季的变化,表现了一个民族凝固的历史和痛定思痛的写照。
  陈长芬站在长城上想到的到底有多深?有多远,只有他的镜头告诉我们。他的作品所透露的信息,真是足够我们阅读很久很久。
  站在他心血洗印的照片前,我们看见这个民族病态与康复并存的身影与面容,那是一种必须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灵魂之问,心神之痛。天问长城,地说长城。
  陈长芬就是通过镜头解析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曾经的堕落与处于毁灭的惊鸿一瞥,新的希望在《长城梦醒》中青翠欲滴地渲染了明天,你看见了吗?长城的曲折逶迤里腾起民族复兴的梦想正在形成。
  作品《石说》给了我们明晰的暗示与强烈的启示。   从一块微小残破的长城石的剖面上,陈长芬从容地拍摄了一个绝对完整的世界,一段微观里彻底宏观的人生,一个如同刀刻斧凿的世界观意义的思想纹理,风雨和时间刚好聚集于这千锤百炼的瞬间。这是一个艺术大师深入骨髓的艺术功力,独到特别、入木三分的电火目光。如今,75岁的高龄,他依旧勤奋创作,激情超越年龄,已然青春燃烧着理想的精神风貌。只要是适于他想象里的气候,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扛上他的大画幅胶片的相机,上高山,登长城,等落日,迎日出。
  正是为了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支配时间,独立进行大画幅拍摄、制作银盐相纸作品,陈长芬才果断脱离公职,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条件下,大规模改良相机和放大洗印设备,填补中国几乎空白的大画幅摄影,他重新扛起笨重的、甚至是落后的大画幅相机,重新改造镜头,自做了相机套圈卡口,把目前全球最高水准的哈苏镜头,嫁接到大画幅相机上。
  陈长芬极可能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放大洗印巨幅完整银盐作品的摄影家,并将破纪录的巨幅银盐相纸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其中酸甜苦辣的种种滋味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正是这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激励他奋不顾身的实验、创新,在不断颠覆自我的过程中,浴火重生一个新我。时不我待,是陈长芬艺术人生最为显著的气质与特征。
  人间绝大多数人对于摄影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止步于画面本身而不是作品之外。种族与地域的限制是一种对于艺术想象力的摧残。种族与地域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思想与情感的狭隘。民族特点往往被过分渲染,诸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反过来就是说“世界的就是民族的”,这种论调无疑是一种狭隘的陈词滥调。
  民族的东西只能是民族的,世界视野的一定是世界的。
  陈长芬镜头里的大视觉,决定了他的大胸怀和大思想。他的作品必然超越民族融入世界,并且踏浪赶潮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骨子里对于现实的批判是陈长芬摄影艺术的灵魂,光与影之间,黑与白之间,丰富的灰结构了视觉事实里美好的艺术意象。感光的层次里暗藏了月亮阴晴圆缺的思辨,明暗对比里凝炼了超越精神质感的意念。
  在摄影家创作的光影中,人、社会、大自然的意象与形象是纯粹和厚重的,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结构和物质建筑,是我们生生死死的轮回中最抽象最具体的理想,最美丽最温暖的寄托。
  陈长芬用人们容易理解和明白的简单,表现了人、社会、大自然的复杂。在他独特的视觉里,媚俗的尘世变得纯净,纷争浮躁的社会可以宁静。摄影艺术最具美学意义和审美乐趣之所在,就是嘈杂的声浪里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错乱的混沌中读出自己的风景。
  摄影器材包括手机的高度进步,使摄影成为时下中国最为广泛的大众艺术,几乎人人都极易参与其中,并且使很多人得心应手拍摄出理想的画面。也正因为摄影爱好者广大的基数,使摄影艺术成为最难攀登的高峰。站在这个巨大的金字塔最顶端的人,无疑是神。陈长芬自然、坦然而又必然地站在摄影艺术的高峰上,深化人性精神的潜质,神化超越自身的境界。


《壮怀》2002

  金属的月亮,液体的太阳,时间提纯物质与精神对立统一的光辉。陈长芬的摄影是作品的自身,作品是光影里的自己。这是所谓作品即人品的经典。
  因为纯净,所以透明。因为自然,所以超然。我们在他镜头的焦点里,清晰地听见和感受到地平线、天际线的低语和脉动。
  摄影令时光倒流,歷史重现。光影穿越时空,想象不可预知的未来影像。摄影把流逝的时间凝固成历史。古典的,经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超现实的,还有试图超越未来的思想,在被人间灯火照亮的时间长河里奔流,汇聚成历史的汪洋大海。
  陈长芬的摄影充满了神谕的呼唤,我们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次次被他光影变幻、画面之外的启迪感动得热泪盈眶。“摄影是对自我的追问和与世界无形的应和”。
  陈长芬作品里所有的细节充满审视和隐喻,其作品的整体集合起来就是思想与情感、物质和精神的音画交响。
  摄影不是陈长芬世界的全部,他最为闪光的部分肯定是他对生活的理解。每一次快门的按动都是一次视觉与感觉认真的体验,摄影家对于视觉里的物象独特的感悟和认知都是从真情和爱开始。
  劳动和工作不等于奋斗、激情和创造。
  真正能够感知生活和人们自身的人,劳动和工作是显然不够的。奋斗、激情和创造是生命最具魅力的亮点。万劫不复的时间意味着很多人从来没有真正劳动和工作过。陈长芬常常保持在一种状态,奋斗的状态,激情的状态,创造的状态。
  他通过镜头表现的天地是先祖图腾的天地,是乱山幽林之中的虚谷静流,是眼底魔幻折射的人魂神灵。时间与情感之河在镜头里流淌,流出思辨的节奏和思想的律动,流出事实的废墟和空间的遗址。
  让技巧自然得不露一丝痕迹,让时间平常得不留一缕光影,这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想闪光,一种精神境界。你可能不认识陈长芬,但你一定会认知他突破现实障碍的光影和色彩。
  在这个精神变形、思想贬值的年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经济运动中,陈长芬的摄影就成为记录历史最为直接的批判,他的作品就成为记录和评点历史最为直接的画面,揭示未来庄严从容的憧憬。
  热爱生活的人,最懂得怎样去结构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艺术地生活着所有的日子。高于视觉,还原视觉,这个现象如同返璞归真的逻辑一样,是自然而又必然的道理。
  陈长芬长路跋涉是永远的人生姿势,光影就如风如雨的随行共舞。时间永远不会停留,历史难以还原真相,摄影艺术可能是最好的记录和表现方式。
  镜头和我们的眼睛一样,在客观里表现主观的视觉和思考。
  感悟春夏秋冬的变化,视野里所有的光影不动声色,但我们却清晰如水晶一样的感知着爱,痛楚,思辨,喜极而泣的泪水,现实和穿越现实的想象,客观与主观的对阵,还有时空和史实的鉴证。这一切都需要心灵的感应,就像眼睛之于镜头的开启一样。
  对于登高望远的人,自己就是远方。
  陈长芬艺术史
  1941年 出生,湖南人
  1965年 开始拍摄长城
  1987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陈长芬艺术摄影作品展》
  1989年 8月美国《TIME》杂志评为摄影术发明150年来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其肖像被刊登在该杂志的特刊封面
  1989年 10月荣获首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
  1990年 在日本出版《长城》摄影画册
  1992年 获中国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 编入美国《世界摄影史》
  1999年 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长城诗史》摄影展
  2007年 在美国休斯顿美术博物馆举办《长城》摄影展览;同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出版“THE GREAT WALL OF CHINA PHOTOGRAPHS BY CHEN CHANGFEN”
  2010年 9月北京香港马会龙迈画廊《长城,遥》摄影展
  2011年 12月北京举办《左右贰仟年》陈长芬艺术摄影展
  2012年 4月应国家出版署邀请参加伦敦书展,在主会场《出版与影像》现场演讲
  2013年 7月T3陈长芬摄影艺术展
  2014年 7月美国圣地亚哥《长城》摄影展



  “在摄影技术发明近180年的历史中,摄影起到最大的社会作用就是见证,见证人类、见证时代、见证社会、见证自然。相比文字和绘画而言,摄影是最完整、最真实、最可以信赖的表达,所有酸甜苦辣都可以在影像作品中呈现。一个有良知的摄影师,应该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自然、对准人。”陈长芬认为。
其他文献
據说,今年公布三星获奖名单时,Ultraviolet 获得的掌声明显比唐阁来的更热烈。  去年《米其林指南》来到上海时有许多关于 Ultraviolet 能得二星还是三星的猜想。他们最后拿到了二星……据说,去年让 Ultraviolet没有拿到三星的,是一道有“减星神器”之称的,需要食客最终自己完成制作,并且摆盘和进餐方式颇像飞机餐的一道菜式。  那就是 D.I.Y.B.A.L.T.,一个 Pai
期刊
几天前,在采访“法范”儿公众号的创始人的时候,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年初的时候,法国知名米其林厨师伯努瓦·维奥利耶被发现在瑞士洛桑西郊的家中自杀,年仅44岁。故事虽然偏激,故事的原因也无法追溯,但是当人们开始对一个标准有了敬畏心,人们也就开始对食物有了敬畏心。也是他点醒了我,那几颗星星赋予美食的不就是敬畏心吗?  于是今年九月的时候大家又开始了对于米其林指南榜单新的期待,人们开始在意的似乎也不再
期刊
近两个月最煽动食客们心的一件事便是全新上海米其林榜单的推出,两家米其林三星的公布也让饥肠辘辘的饕餮客们开始摩拳擦掌,这是每年中人们最关心食物排名的几天。我想也是米其林让我们意识到了,食物不再是为果腹而生,它们演变成了一种艺术。紀录片《主厨的餐桌》剧照  巴黎三星名厨Guy Savoy也这么说“烹饪是将食材即刻转换成乐趣的艺术”,当餐食升华成艺术的时候,一碟菜首先要满足的就不再是“吃饱”,反而是要将
期刊
拜师访友,家昌自言都秉持“无心沽名,自娱而已”的态度,“也许正是这种心态,我在大师面前无拘无束,既率性而为,又学而有得,大家玩得很开心、交流得很通透,所学的也很实用”。  孤僻是艺术家应有的特质,孤独是进入精神世界的眼,展开画纸,焚香品茗,独自开始一段内心的旅程……有些时候艺术家有一部分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家昌  国家民族画院院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理事、荣
期刊
餐厅的好坏就是它有没有用心在做菜,我觉得这是可以感觉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家餐厅的贵或者便宜作为评判它好坏的标准,因为什么档次的餐厅都会有它存在的理由。  将食物串起来变成烤串是白老虎屯拿手的好菜,即使是再珍贵的食材用烤串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消磨了几分距离感变得亲切起来,胡同里的小店要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也正是这几串“米其林大厨秘制的高端烤串”让这里名声大噪。  设计了白老虎屯菜单的Starry
期刊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米其林指南让厨子成为大厨、传统手艺成为艺术,传统菜肴转化为艺术杰作,但是那份印在纸上的评判标准却从未改变。  “这本指南于本世纪交替时创办,亦将继续传承下去。”这是1900年第一版《米其林指南》上的一段序言,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翻开2018年上海米其林指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此时此刻,我们仍然继续对美食的追寻……是巴黎餐厅的美味杂菜锅,还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小笼包。”突然想到也许
期刊
开放的空间、舒适的沙发、24小时免费的啤酒喝到饱……WeWork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办公理念,打破了办公的界限,短短6年间,它已在17个国家53个城市里打造了160多个空间,成为全球创新者的大本营。  当人们用“二房东、 分享、设计”这些詞形容它时,WeWork则告诉我们它是一个创造者的社群、一个科技公司,要激励人们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目前WeWork估值达 200亿美元 ,潜力爆表。去年进入中国
期刊
这不仅是一件惊世骇俗精美绝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了不起的时尚单品,它更是一件法力无边的神器 把一个女人瞬间变成她心中幻想的模样。  這就是创意总监玛丽亚·嘉茜娅·蔻丽(Maria Grazia Chiuri)自从接手Dior后 一直刻意打造的纱裙。其实从入职Dior的第一季(2017春夏)开始, Chiuri就推出过不少好看的纱裙,写着“J’adior”的肩带腰带就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爆款,让纱裙拥有
期刊
编者按:  资深环境外交官夏堃堡撰写的《绿色之旅三十年》一书最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夏堃堡长期从事环境外交和环保领域国际合作。在他三十多年的环境外交生涯中,访问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观过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见到过无数天然和人造的珍稀奇宝。这是他先后写出的描述他所见所闻的散文作品汇编。  本文是著名编辑家、作家,《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崔道怡为《绿色之旅三十年》作的序,对这部书做了全面的介
期刊
这是贾乃亮与王子文时隔多年,继《生死桥》后再次情牵,共同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关于“暗恋”的最美好的梦。  就像小说里描写席郗辰的那样:“你——可以不给我任何反应。”略微敛了敛睫毛,“但是,请不要拒绝我的付出,所有的所有,都不要拒绝。”  拍摄采访贾乃亮是在两个月前的一个炎热的晚上,整个过程下来,见到他在很多事上会首先考虑他人感受,待人很有耐心,沟通顺畅,谈吐幽默……从诸多细节也能看出他是一位非常敬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