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视角下我国文学作品的英译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作品英译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文学作品英译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翻译主观差异、文学作品中心不同、英语知识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文化差异改进我国文学作品英译现狀的策略,从掌握文化差异、了解读者审美、拓展英语知识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提高文学作品英译整体水平,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文学环境。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学作品 英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05-02
  1.我国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英语知识水平较低,翻译能力较差
  文学作品英译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环节,但在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文学作品英译活动的开展。首先,文学作品在接受英译的过程中,需要丰富的英语知识文化作为支持,但在英译过程中,翻译人员的英语文化水平不一,这让文学作品在英译结束后,其英译效果在呈现上,与预期呈现并不相同。其次,翻译能力对文学作品英译也会产生影响。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其翻译能力过低,致使其无法充分展现出文学作品中的深意与美感,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开展文学作品英译活动的目的。而且翻译能力较差,对英译结果也会产生影响,不利于英译活动的开展。
  1.2 作品中的文化差异,读者审美不同
  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化方面,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文学作品是经由不同时代的作者创作而成,这也形成了文学作品的差异性。并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其创作的年代不同,其中的内容与文学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在英译过程中,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差异性形成正确的认知,不利于英译活动的开展,也使得文学作品在英译结束后,无法获得读者与作者的满意。同时,文学作品在英译过程中,其忽视了读者审美观念的不同,不利于文学作品的发展与流行。
  1.3 翻译主观差异,文学作品中心不同
  在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其主观差异性对其也会产生影响。由于缺少对英译人员翻译能力的培训机制,导致其对文学作品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受主观思维的影响过大,进而不能再翻译过程中,科学客观的翻译文学作品,让文学作品在呈现上更加符合其具体内涵。同时,由于英译人员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促使其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明确文学作品的中心内容与中心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人们对翻译作品的阅读与理解。
  2.基于文化差异改进我国文学作品英译现状的策略
  2.1 拓展英语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在文化差异背景下,为提高文学作品英译水平,首先应拓展翻译人员的英语知识。翻译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丰富自身关于英语方面的知识。并加强实践训练,让英语知识能够被翻译人员熟练的应用,增强其英译水平。在拓展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还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翻译人员文学素养的增强,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用中的深刻含义,提高英译水平。其次,提高翻译能力。文学作品英译主要是依靠翻译能力,因此,应制定应用翻译训练计划,按照训练计划,增强自身的英语翻译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时进行调整,促使翻译能力的稳步提升,从而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英译作品翻译。
  2.2 掌握文化差异,了解读者审美
  我国文学作品在英译过程中,文化差异性是影响其英译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翻译人员应对文化差异形成正确认知,掌握文化差异的具体内涵。首先,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对文学作品中的差异性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减少文学作品差异性对英译的影响作用。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方面,诸如价值体系等,在英译过程中,应合理规划,降低文化差异的影响。其次,掌握读者的审美情况,不同国家之间其对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英译过程中,应对读者的审美进行调查,进而调整英译文学作品。
  2.3 细读文学作品,减少主观差异
  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译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翻译人员应对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形成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在英译过程中,文学作品中心是英译的关键。因此在英译过程中,应细读文学作品,体会其中情感,掌握文学作品内涵,提高文学英译整体水平。同时,在英译过程中,减少主观差异,降低自身主观性对英译文学作品的影响,从而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晓红.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比喻形象的保留与转换——兼评《三国演义》的英译本[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11):160-162.
  作者简介:
  陈小华(1962.02-),男,汉族,江西东乡人,凯里学院,副教授职称,本科学历,英美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67-0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基本道德品质状况预示着未来的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青少年的生存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加之青少年处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易受外界影响的关键阶段,这就使得当今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状况与过去相比呈现出道德失落、道德品质令人堪
期刊
【摘要】本文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能够帮助學生树立法制观、道德观的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程,以新时期对该门课程提出的要求作为立足点,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改革思路,具体包括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激发学生主体性、创新教学内容三个方面,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改革 思路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学生的读写能力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阶段中,是学生读写能力快速提升的时期,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读写能力的培养有读中写、写中思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89-01  一、读中写,模仿文章的写作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
期刊
【摘要】文章对2004-2017年间国内高职院校护理英语设置研究进行了综合述评,以希望有助于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护理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护理英语课程设置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护理英语 课程设置 高职 述评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基金课题部分成果(2017JGY33)。  【中图分类号】H319.3;R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其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学的人文关怀思想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尤其体现在赏识教育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重点对赏识教育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并且相应的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的应用措施,旨在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赏识教育 高职
期刊
【摘要】在医学院校中,对于英语的应用是越来越多了,那么对于英语教学的探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英语教学重要性的显现,使得很多专业的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的改革中来,以此达到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响应学校号召的同时,也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的掌握能力。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的研究,分析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在医学院校的应用,为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转型的时候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 任务型英
期刊
【摘要】“行动导向”应用于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英语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本文将结合当前技工学校英语教学实践,阐述行动导向教学在技工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并重点分析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技工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路径,希望能够为完善技工学校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 行动导向 技工学校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学优生往往要记忆理解的快些,学困生即使鼓足了劲也难以跟上他们,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优促困,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实践证明,很有效。  【关键词】学优生 学困生 合作学习 注重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98-01  一、提高学优生的思想认识 
期刊
【摘要】通过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滇院”)教师及学生使用大学英语主教材的情况进行观察、访谈发现教材利用(效)率、实用性不高,学生课外利用主教材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教师课上注重教材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缺少结合教材设计、提高语言运用的交际活动。本文将分析出现有关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教材利用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 教师 使用 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需要解决的是关于“数”和“形”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数学学科的主要内容也主要是关于“数”和“形”两方面的问题。数形结合的方法包含着数和形两个方面的优点,利用这种方式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主要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得复杂的问题更加形象化,能够对数学中的题目解题过程进行优化,而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能力加以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