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的主流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切实可行的。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重心转移,力争创造适宜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学中,要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地进行创新。例如:我在上课时,就尽可能地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智能。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允许有不同答案。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的思想僵化,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调動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我才引入正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成功地吸引住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引发积极探究的热情。
2、通过设置悬念,调动探求创新的激情。例如:我在讲解“小数的除法时”时,这样引入:我先用商不变的性质见讲解,再让他们探索新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研究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
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训练,需做到:
1、加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训练
在思考问题时,要想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必须依靠聚合思维,它是跟着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轨迹循环往复,直到创造成功。教学中,我是通过多项选择、多题一解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形式训练发散思维。
2、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教学中,我一方面通过示范、引导和逐步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抽象和概括,并运用有关知识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又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猜想的心智,为探求创新构建必要条件。
3、注重发散思维习惯的养成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和信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地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从而养成发散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例如:当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求异因素时,我则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求异成果的价值。当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我则细心点拨、潜心疏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这样,学生会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面临问题时就会积极地作出“还有另解吗?”的求异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挖掘。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和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还应该激励学生去思索、去动手。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五、重视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的培养
首先,创新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操。其次,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创新成就的大小。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潜能和创新情感,使之走上健康的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617200四川省米易县撒莲小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重心转移,力争创造适宜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学中,要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地进行创新。例如:我在上课时,就尽可能地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智能。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允许有不同答案。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的思想僵化,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调動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我才引入正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成功地吸引住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引发积极探究的热情。
2、通过设置悬念,调动探求创新的激情。例如:我在讲解“小数的除法时”时,这样引入:我先用商不变的性质见讲解,再让他们探索新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研究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
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训练,需做到:
1、加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训练
在思考问题时,要想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必须依靠聚合思维,它是跟着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轨迹循环往复,直到创造成功。教学中,我是通过多项选择、多题一解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形式训练发散思维。
2、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教学中,我一方面通过示范、引导和逐步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抽象和概括,并运用有关知识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又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猜想的心智,为探求创新构建必要条件。
3、注重发散思维习惯的养成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和信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地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从而养成发散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例如:当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求异因素时,我则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求异成果的价值。当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我则细心点拨、潜心疏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这样,学生会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面临问题时就会积极地作出“还有另解吗?”的求异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挖掘。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和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还应该激励学生去思索、去动手。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五、重视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的培养
首先,创新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操。其次,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创新成就的大小。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潜能和创新情感,使之走上健康的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617200四川省米易县撒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