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情造文,装腔作势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种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是让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也是衡量学生作文成败的重要标准。学生唯有对生活有“独特”体验,对社会人生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才能培养好的作文文风。这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在,中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相当普遍,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不讲自己的话,为情造文,装腔作势的现象屡见不鲜。下面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谈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脱离生活,假大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然而有些学生只埋头于书山题海,远离社会现实,缺乏对生活的发现和体验。当面对作文题时,真正是无话可说,只好装腔作势。即使写出的文章看似意气风发,但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假话、套话连篇,完全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这就是假大空。
   二、空喊口号,无细节
   写作贵在以小见大,贵细节融情。然而很多学生的作文越来越直白,虽不偏题,所写也较真实,但不注重细节,仅靠华丽辞藻的堆砌,无边的引用来支撑,甚至强记一些精彩段落,遇到不同的文题,组装成文,这样的文章,初看,绣花枕头一个,实则自己的思想、语言少的可怜,又怎能有真情实感呢?
   三、胡编乱造,无真情
   文学作品允许虚构,但虚构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基础之上的,应该遵循艺术的真实性。很多同学平时就没有养成好的写作态度,写作时只会胡编乱造,脱离生活现实,缺少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悟,这样的作文又怎能有真情实感?
   由此可见,学生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远离自己真实地生活体验。况且作文中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真情,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长此以往,必将扼杀人的创造性。其实作文的基础是真实,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袒露心声。怎样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心”呢?
   一、留心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真实且动情的瞬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的情来源于作文的真,真人真事,第一手经历,从平凡的生活实际出发,捕捉生活的不同细节,说真话,抒真情。当你每天上学离家是父母的叮咛;当你看到父母的白发有冒出了一小茬,背又佝偻了几许;当身处逆境的你得到别人鼓励或帮助时;当你听到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时……你的心灵难道没有动情过吗?你的思绪难道没有奔涌过吗?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真实且动情的瞬间 ,用真情去打动人。
   二、用心感悟,运用细腻的描写传递真实且动情的瞬间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写作正是对自己生活感悟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现象个性化认知的过程。正因为感到有澎湃的情感在撞击自己的心扉,体验到诉说的迫切感。运用细腻的描写再现对真实生活的感受,抒写自己的真情。其实细节让事例更加突出,让情节更生动,让情感更加真挚。细节传情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对环境的细节描写,对事件的细节描写上。
   三、学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抒发真实的情感
   教科书选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性,如《爸爸花儿落了》《故乡》《我的老师》《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写人叙事的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动人,独具魅力。教学这些作品时,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调动学习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产生共鸣,体会作品中的真挚情感,同时习得各种写作手法。从而在今后的作文中进行模仿,把握抒情达意的方向。比如《我的老师》为例,学完新课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老师入手,让学生观察自己老师有哪些特别的习惯、爱好,表达对学生的关心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写作时就要注意通过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等描写,全方位地表现老师的独特个性。这样指导,学生写出的老师形象都“活”了,极具个性,也表达了对老师真挚情感。
   四、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说自己的话,写身边的事,是写作真实的重要举措,也是形成个性的重要手段。学生作文的语言,虽谈不上风格,但起码的个性还是有的。如果你喜欢幽默,作品中就可以运用风趣、幽默、诙谐的话语来反映生活;如果你喜欢古诗词,你就可以引用或化用诗词,展现你的心思;如果你是时尚一族,你就可以把网络最新、最丽的辞语用到作文中,用你最熟悉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重在真实,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细节,用心感受,选取独特写法。在笔下,用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燃料,用真挚的情感为火种,就能写出一篇感人的美文。
其他文献
“盈”的最基本义是“满”,孕妇腹中一子,足月即落入器皿。可是一旦叠加起来变成“盈盈”,意思就显得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了。   一、美好的样子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娇好。李白《宫中行乐图》:“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 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北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这两句的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由于诗歌的不确定性,在遇到相关题目的时候,每一次都需要学生调动新的知识储备,所以很多学生面对这种题型往往高度紧张,手足无措。许多学生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更是视它如洪水猛兽,得分率一直不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   一、读懂诗意   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由于诗歌的不确定性,很多学生面对这种题型往往高度紧张,手足无措,得分率一直不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   一、读懂诗意   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情感,学生如果读不懂诗歌,就不能正确判断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做诗歌鉴赏题时就会模棱两可,难以下笔,甚至张冠李戴,胡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它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四种方
期刊
学生欲在高考语文赛场上获胜,作文得分十分重要,如果掌握了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写法,可以取得高分。考场作文中存在着如此现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而恰当,可得分却低。为什么呢?层次不清,论证不当,结构混乱。一篇议论文,如果布局如一盘散沙,自然就得不了高分。所以,好的议论文没有好结构是不行的。并列式结构,是一种操作性强、极易掌握的结构形式,值得学生掌握。   什么是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
期刊
很多老师认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教学,我们努力了,却难言效果,感觉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解决作文写作教学的难题。所以有的老师对作文教学时间安排较少,甚至有的老师敢于长时间不教学生写作文、不让学生写作文。作文教学、写作的低效、无效,是很多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那么我们作文教学到底因为什么而陷入困境?怎么在现有条件下实现最大程度的逆袭?   一、因为“阅读”,让我们无所适从。  
期刊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富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胸中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才会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朗读
期刊
文言断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读文言文,在了解每一段的意思后,文章的大意就会闪现在读者的面前。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可以凭借语感把简单的地方断开,再集中精力去断难处。   例如,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众所周知,
期刊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改变学与教的方式。   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多媒体技术是当今教育中应用最广的。这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来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它使传统的说教模式变成了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为具体形象,为学生尽可能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认识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教学
期刊
近些年,新材料作文成为各地语文高考的“宠儿”。新材料作文的开头重在由材料引出文章主旨,但许多考生不懂引用材料的技巧。有的学生习惯性地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有的学生故弄玄虚,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那么怎样合理的利用材料,为文章开头增添亮色呢?下面,结合一道作文题目来谈几种常用的开头方法:   【材料】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
期刊